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主宰21世纪的王阳明 究竟是何方神圣

文:穿越君 (读史阅世 旗下作家)

守仁格竹 悟出了一番惊世大道

理字向心求 为善去恶是格物

读懂格物致知 更懂王阳明

有人认为“无别”“无隔”,就是“格物”。当“物”还是个对象,还有所隔阂时,就没有真正的“格”。当你看到事物的最本质,跟它没有隔阂的时候,就是“格物”。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杜维明断言

21世纪是王阳明的世纪

王阳明学说日本人早已学走

几百年来 王阳明的思想影响着整个世界

张居正 曾国藩 章太炎 康有为等均从中受益

王阳明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没有争议的

立德 立功 立言三不朽的圣人

曾国藩评价王阳明

矫正旧风气 开出新风气 功不在禹下

那么

世人极度推崇的他究竟是一个怎么样的人呢?

01

生而不凡 天赋异禀

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汉族,幼名云,字伯安,别号阳明。今属宁波余姚人,因曾筑室于会稽山阳明洞,自号阳明子,学者称之为阳明先生,亦称王阳明。王守仁(心学集大成者)与孔子(儒学创始人)、孟子(儒学集大成者)、朱熹(理学集大成者)并称为孔孟朱王。

据载守仁在出生的时候

母亲怀孕已超过了十个月

分娩之前 奶奶梦见天神衣绯玉

云中鼓吹 抱一赤子 从天而降

爷爷遂为他取名为“云”

给他居住的地方起名“瑞云楼”

守仁出生后 5岁都不会说话

但已记住了爷爷所读过的书

有一高僧过其家

摸着他的头说

好个孩儿 可惜道破

爷爷根据《论语·卫灵公》所云“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为他改名为“守仁”,随后他就开口说话了。

02

年少有为 志在圣贤

幼年的守仁志存高远

心思不同常人

他认为科举并非人生第一要事

天下最要紧的是读书做一个圣贤的人

当时朝政腐败 义军四起

英宗被蒙古瓦剌部所俘

朝廷赔款求和

他立誓学好兵法 为国效忠

十五岁就屡次上书皇帝

献策平定起义 不过没有被采用

同年 他心有不甘 出游居庸关 山海关游历

纵观塞外 已心存经略四方之志

03

守仁格竹 悟出大道

穿越君的理解

格物致知与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出于同道

守仁的成长中

格竹致知虽然没格出竹的大道

但在这个过程中又得到了惊人的感悟

从而给格物致知增添了更加深远的意义

有些道理 直接较真 会索然无味

重要的不是结果

而是你要悟在这个过程中

以心逐梦 身体力行才是世法天道

相对于任何人而言

守仁格竹都是似曾相识的经典故事

打破砂锅问到底是每个心灵

对探索未知世界的憧憬

十七岁时 成婚当天 新郎没出现

原来他遇到了一位得道高人

深谙养生之道

于是两人谈经论道 结果忘记了时间

一颗探索的心从未停歇

人生很多时候都是摸着石头过河

十八岁时 娄谅给他讲授了圣贤之道

“格物致知”之学

王守仁非常喜欢 之后遍读朱熹的著作

格物致知

[释义]格:推究;致:求得。穷究事物原理,从而获得知识。

[语出]西汉·戴圣《礼记·大学》: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用法]连动式;作谓语;指研究事物原理而获得知识。

儒家思想中,格物致知是一个重要概念,最早出自于《礼记?大学》:“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朱熹在程颐思想基础上,提出了系统的认识论及方法。他说,知在我,理在物,这我、物之别,就是其“主宾之辨”,认为连结认识主体和认识客体的方法就是“格物致知”。

朱熹训“格”为至、为尽,至:谓究至事物之理;尽:穷尽之意。他训“物”为事,其范围极广,既包括一切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亦包括心理现象和道德行为规范。“格物”就是穷尽事物之理。物有表里精粗,一草一木皆具至理。

为了实践朱熹的格物致知

守仁下决心通过竹子探究真理

于是他与自家后院的竹子“格”上了

对着竹子一“格”就是三天三夜

不吃不喝 雷打不动

结果什么也没发现 自己却病倒了

从此他对朱熹的“格物”学说产生了极大的怀疑

这就是中国哲学史上著名的“守仁格竹”

格竹之后他虽然没有悟出竹子的道理,也并非没有收获,反而悟出了更深一层的格物致知。他秉承陆九渊的学说,从“心即理”学说出发,认为格物的着手处,应是体认本心。心接具是理,心即理也,明“本心”则明“天理”。不可以心外求仁,不可外心以求义。求理于自心,此圣门知行合一之教。

后经过龙场悟道:圣人之道,吾性自足,自性本身具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格物便是立明本心,本心具足圣贤,圣贤为善去恶,知行合一。进一步加深了对格物致知的解读,为他今后仕途的道路指明了方向,得以洞察世事,进退自如。

后王守仁被召入京

担任吏部验封清吏司主事

狡诈专兵 平定江西

神机妙算 直捣老巢

宁王图谋造反十余年

王守仁神机妙算 直捣老巢

35天挥手而平

立院讲学 传承格物

后再度挂帅 任两广总督

卢苏 王受闻风而降

最后操劳过度 病逝归途

临终遗言:“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04

王阳明提醒世人“慎”交友

朋友在五伦关系之内 情之所需

(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

人的一生 在学业上有朋友的帮助教导

有朝一日自己儿女成长后

会把他尊称为父亲的朋友

这就叫作能吸取长处 培养自己仁德的好友

如果一起作恶 合伙勾结常做邪恶之事

即使当初友谊亲密 曾有“车笠之盟”

日后必然因贫富的转换而忘记了贫贱之交

这种没有情谊之人 世间太多

与其到日后后悔 还不如预先交友时谨慎

孔子曾说过 不知道这个人怎样

那就看他结交的朋友

他的朋友如果都不靠谱 他也诚信不到哪里去

朋友的好坏

几乎可以改变人的一生

辨别君子与小人

亲君子而远小人 须慎交朋友

05

《传习录》世法精要解读

▌1、欲修身 先养心 心安理得

▌2、不忙不乱 不焦不躁 顺其自然 纵有日理万机亦可从容自在

▌3、心狭为祸之根 心旷为福之门 心宽体胖 大公无私

▌4、回归简单 大道自然 尊天道去负担

▌5、做人要诚 求真勿求假 务实勿务虚 人心本诚

▌6、无私心就是道 合天理 尊天道 不忘初心 不自私 存大爱

▌7、至诚胜于至巧 诚得天下

▌8、志不立 天下无可成之事 以心逐梦倾归属 心有所属 天地宽

▌9、一念抱持 成圣之要 说来容易 做来难 此所以止欲也

▌10、应好是而恶非 良知只是个是非之心 是非只是个好恶 明白好恶是非 知万物之变化

▌11、君子如玉亦如铁 铮铮铁骨一身正气 谦谦如玉包容四方

▌12、养一身浩然正气 挺起精神脊梁 抵御歪风邪气

▌13、去做才是孝 行孝行悌 方称知孝知悌

▌14、孝不孝代表人格 真正善的人 必是极孝顺者

▌15、不孝无良知 不慈不孝 这是我的良知所厌恶的

▌16、心至诚才能行至孝 心无私 感动天

▌17、身外物不奢恋 是自己的别放弃 不是自己的别留藏

▌18、克己才是真功夫 心灵修养在克己

▌19、荣辱毁誉皆泰然 是非善恶一念间 缭乱自心要看淡

▌20、把世间当修行的道场 一切苦难 皆是成就的磨砺

▌21、少一些机心 少一些痛苦 腾出心灵的空间

▌22、心是快乐的根 常快活是真功夫

▌23、要活得轻快洒脱 吾辈用功 只求日减 不求日增

▌24、慎思之 笃行之 三思而后行

▌25、不做就是不知 等于白知 知行合一 方得成功

▌26、路 尽管去走 要摸着石头过河 才会到达彼岸

▌27、天理即是仁心 做事问自心

▌28、求道须深下去 问难愈多 精微愈显

▌29、耐住寂寞 经得起考验 久久为功

▌30、自省才能自明 静坐常思己过 闲谈莫伦人非

▌31、静时存养 动时省察 人贵有自知之明

▌32、反观自身 严于律己 自我提升

▌33、嘴巴闭关 身体力行 少说多做

▌34、世间磨难 皆是砥砺 人间是道场 淤泥生莲花 是一种境界

▌35、最怕是傲字 去一份我执 多一份坦然

▌36、格物致知 灭除轻傲

知道轻浮傲慢处,便是良知。除去轻浮傲慢,便是格物。

▌37、只求力所能及

▌38、不动心 不烦恼 淡泊宁静 寄寓灵魂 洒脱自在

▌39、按心兵不动 如止水从容 心兵不乱 万事从容

▌40、参破生死 尽性知命 活出深邃 活出自在

06

圣贤之路 做到这四件事就好了

一曰立志 二曰勤学 三曰改过 四曰责善

立志

志向不能定立 天下便没有可以做成的事

立下志向后内心要永远专注于此

立志为己奋斗可得人生圆满

立志为他人可得人生辉煌

勤学

只要你不够勤快

那是因为你所立的志向还不够深切

勤学 不仅是品质 更是为人处事的态度

心中光明 立足长远 方可成大事 谋大业

改过

人非圣贤 孰能无过

大圣大贤 也会有错

只是他们能知过能改

此所谓破山中贼易 灭心中贼难

要破心中之贼 成正人君子

责善

改过有两种境界

一种是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一种则是被迫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被迫 即是借助外力

君子理应劝人向善

这就是“责善”

这些就是圣人的做法

王阳明总结为:“只有真切为善的心,就必能勤学,必能见善即迁、有过即改,见到不善,也会不自觉劝其向善。”

07

王阳明的五大处世之道

在他看来 人活于世

烦恼苦闷皆由心生

重拾中庸 淡然之境

引导众人以心之力抵御外界纷扰

积极面对人生

提出了处世五法则

1、欲修身 先养心

破山中贼易 破心中贼难

浮世之中 物欲 权欲 名欲

使人心力交瘁 疲惫不堪

怨天尤人 欲罢不能

而不知万事以修心为先的道理

2、欲静心 先戒躁

天地万物之气息

原始以来从未停息

自然天道就是这个主宰

不先不后 不急不缓

千变万化 规律不变

人也一样 顺则顺 逆则忙乱

3、欲去焦 先宽心

对于愤怒烦躁情绪

只要顺其自然 不过分在意

情绪会变得平静 身心本体趋于中正(本善)

4、欲心旷 先求简

顺其自然

无为之下有所为

以退为进大道至简

莫困于财富 地位 成就欲望中

简单的心 过简单快乐有意义的生活

5、欲简泊 先意诚

真诚是心的本体 求得本体(圣贤之道)

是一门功夫

这个功夫便是保持真诚的心

糊弄别人容易 糊弄自己很难

这是个物欲横流、尔虞我诈的世界,当我们想尽一切方法武装外在的自己时,却往往忽略了御敌最强大的武器其实就藏在每个人的胸膛里,那就是自己的心,遵从内心,不悖良心,万物一体,天人一体,知行合一。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格物致知。

| 嗨强哥 | ID:xqg645 

史上最冷最幽默的视频公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知行合一”(二)
王明阳与知行合一
宋明理学知行观道德内涵刍议
心学大师 王守仁 - 国学大道场 - 国学论坛 一元一国学论坛 一元一国学网
明代奇人王阳明到底有多牛?
*王守仁—中国以外,与孔子齐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