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解读】藏门


八世达赖喇嘛灵塔殿大门


步行在西藏的大街小巷,常常会被藏式建筑里形制独特、色彩鲜艳的门所吸引。这些极具民族风情的门,展现了藏族人民深厚的历史文化和精湛的建筑技艺,张扬出一种独特的西藏民族性格特征。



雪域高原那一扇扇

 



西藏地域广阔,门的传统样式也丰富多彩。藏式门一般由门扇、门框、门枕、门槛、门脸、门斗栱、门楣、门帘、门套、门壁左右等组成。出于防寒保暖以及防御外来入侵的考虑,藏式门的门洞一般较小。







西藏在建筑门饰上用色大胆,以“大色块明快、小色块稳重”为基本用色原则。门扇常涂为红色、黑色或黄色,总体来说红色最为多见,上画日月同辉图、“雍仲”、印花等吉祥图案。普通民居门板也有不刷漆或不挂装饰而保留木材料原色。卫藏地区的建筑大门普遍用木板拼装,木材多的林区如林芝地区过去有用整根的木头来制作,僜人部落现先仍有用使用当地的竹子拼装门扇。在木材较少的阿里地区,则使用较小的木方,做木门樘子。


传统藏族建筑均使用木门,随着西藏当代当地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西藏现代民居院大门普遍采用更加耐久的铁皮门,在城市现代建筑的门框架也有采用水泥砌筑而成。






大门上常悬挂编织物或龟壳等材料做成的饰品,门扇饰有横向门箍、门环、铺首等。过去,普通民居的门铺首常为素面,或描绘简单图案。宫殿、寺庙门上的铺首衔环,门铺首则多为浅浮雕的瑞兽图案,门环多为铜质,还有的用镂雕技法来表现各种吉祥的图案。但是,这种界限在当代西藏建筑中越来越不明显了。






过去,斗栱一般用于寺庙或贵族宅院建筑大门,通常内门和偏门不做门斗门栱。斗拱形如一个等腰倒三角形或斜三角形,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最底层的托木(当地俗称为“森拉”),从墙上伸出,端头削成似狮子爪形状的弧形,托木上置坐斗,上下构件用暗梢连接;第二部分为支撑散斗,分为三层,各层散斗数一般为1个、3个、5个或7个;第三部分为横木,有两块。第一层的散斗比上面两层的大些,置于坐斗之上,一、二、三层的散斗用弓木隔开。散斗也有做两层的,第一层为1个,第二层为3个、5个或7个,两层时只用一块弓木。据笔者所搜集到的资料,西藏常见散斗由下至上的分层形式1-3-5式、1-3-7式、1-5-9式,藏人一般喜欢单数,所以1-2-4式也有但极少见。较为级别高些的寺庙建筑的门斗栱也会采用仿汉式建筑斗拱的做法。现代民居中也有采用这种仿汉式门头栱的做法。







西藏建筑上的门还有一个鲜明的特点,那就是在门洞外左右,凃黑色梯形门套(藏语音译“那孜”)。门套均黑色,这与藏族人“尚黑”有关,还与黑色吸热、保温、耐脏等特性有关。



狮头梁


门楣最高级别的装饰构成是自上至下,依次由狮头梁、挑梁面板、挑梁、椽木面板和椽木等重叠而成。这种级别的装饰,往往出现于传统藏族建筑寺庙与宫殿中,它以雕刻与彩绘技法来表现。普通民居门楣装饰中,就算出现三或五层雕饰与彩绘相结合的门楣装饰,但不会见到门楣最上方的狮头梁,而是以其他较为普遍的图案来替代狮头梁的形式。这种界限,至今仍是民居与王宫寺庙较为明显的一种装饰造型要素。普通民居门楣装饰常在以卡板和椽木构成的建筑构建上,进行简单的雕饰与涂饰。




十相自在符


在西藏中部,我们常看到阶梯性的门檐,门檐下方正中位置设有小方龛,笔者认为应于西藏的“天梯说”和“坛城说”有一定关联。小方龛中常安放十相自在(注:常用金属材质雕塑而成的一种当地装饰图案)或玛尼石刻(一般将佛教经文、六字真言及各种佛教图像镌刻于石板、石块或卵石上),有些地方还安放神像雕塑或驱邪物。





蒙人驭虎


财神牵象


门壁主要为大门左右两面墙。神殿门壁上的彩绘常见内容有六道轮回、四大天王等。王宫门廊一般为“财神牵象”和“蒙人驭虎”等,约定俗成二者分别画在门道右侧和左侧的内墙壁上。现在民居也可用这种装饰,可保佑家宅预防瘟疫、招福呈祥。



西有寂圆满大殿


王宫寺庙建筑的门相比民居门较高,装饰讲究。寺庙门的种类有板门、多关多扇门、格扇门等。尽管门的种类繁多,但其构造做法却大致相似,一般是在预留的门洞里立门框、上槛木和下槛木。



    

寺庙经堂、佛殿的大门的门框,早期饰有雕刻卷草、佛像等,后来则拼镶“白玛却砸”、“加纳加日”、星星木等装饰构件。寺庙重要建筑往往在大门上部出挑几层短椽木,并在短椽头上置一排“森给”(藏语音译,意为蹲狮)雕塑。门枋最讲究的做13个。宫殿及寺院大门上部装饰门楣,最多为9层,门框的左、右两边至少有7层枋案,雕刻和描绘吉祥图案。





多关多扇门,是用间柱将门框分成几格,各设门扇以供开关。在下槛木端头和多关门的间柱下,设有木作或石作的门枕。门的转轴插在门枕的门臼里,上穿连楹。有的门没有连楹。门轴插在上槛木上方的一块横木中。室内格扇门的两端都有插轴,不用时可以卸下。


门扇一般是用几条穿带将门板木连接在一起。门扇外侧安门钹并包几条铁皮或铜皮的条带,门钹和镏金铜叶上有镂錾的花纹,显富丽堂皇。灵塔殿的多关多扇门平时不开,为了便于朝佛者观瞻,门扇中部用镏金铜条编成透空的菱花格心,格心上又常捆绑用哈达编制而成的藏式金刚结。有些护法神殿的门扇上绘制有类似内陆阎罗王的图,门脸上用骷髅形象装饰,以起到震慑、守卫的作用。




为了保护门及门上装饰免受雨水和阳光的损坏,还会在门过梁的上方设置门头罩,用两层或两层以上(也有用一层的)的短椽层层挑出而成。短椽往外挑一端自下而上削成楔形,伸出于墙体之外,并略向上倾斜,俗称“飞子木”,藏语音译为“千母子”(意为剪刀)。上层比下层多挑出一截,个数一般下层比门上短椽多两个,上一层又比下一层多两个,最上层的短椽一般围成三面环形,各层之间用木隔板(俗称为卡板)隔开,最上层的木板之上一般再斜插放上一层薄青石片(藏语音译“央巴”),青石片之上加一层黏土(寺庙的话,一般最上面还要抹“阿嘎土”)做成斜抹坡以利排水。门楣的长度一般与门过梁长度相同或稍长,通常在短椽和飞子木上刷油漆、涂料或彩绘。


寺庙大殿的入口门帘由黑牦牛毛编制而成,尺寸略大于门扇,起到遮挡视线和装饰的作用。内门门帘用镶绣吉祥图案的织锦布料制成。以前只有在寺庙才出现的镂空花纹铁皮门罩,现在也广泛出现于西藏民居中。




早期西藏建筑还吸收外来建筑装饰文化,如大昭寺和阿里古格王朝遗址中仍存有如带有明显印度、尼泊尔和克什米尔风格的门。




西藏传统藏式民居一般内外门为单扇门,净高1.5m至1.6m。大型宅院的大门由门框、门楣、斗拱组成。门楣连着斗栱,斗栱多用蓝、红、绿三色彩绘,门楣上印六字箴言等烫金符咒。


过去,西藏一般老百姓家不能用门楣。西藏近代民居的院门檐上方形成凸字形状,中间留空间做佛龛,里面供奉主人喜欢的佛像或玛尼石等。民居门檐最顶部还喜欢放白神石、牦牛头、羊头等具有某些宗教象征意义的物件。门顶部上常挂一种当地称为“塔觉”的经幡、煨桑的香炉或红旗。门梁上悬挂龟壳、羊角、兔子、鹰爪、狐狸等,当然这些一般由人们放牧时捡来的动物尸体自然晾干,藏族人不喜杀生。这些都与当地某种崇拜、禁忌、祈愿等有关。





门上的“雍仲”符号


西藏民居门框边的墙体用黑漆涂绘,上窄下宽。大门多为单扇,涂朱红或黑色。有的在门上钉几条铜或铁质的装饰片,许多是在院门上绘日月形、“雍仲”符号、贴文殊九宫八卦图(“霍斯巴”)。日喀则民居常在大门外两侧画蝎子图案,目的都是为了辟邪保家宅平安。院大门以前西藏民居多为单扇门,现在根据住户需求,开单扇门或双扇门的都有。





门帘有门楣帘和门框帘子两种。民居常在入户门楣盖板下,挂白色的“香普”(一种薄白布料制成的带褶皱的帘子,宽度较窄),每逢结婚、藏历八九月份换新;内门用蓝白色布制成尺寸跟门扇相同的门帘,门帘上饰常有藏式八宝图等吉祥装饰图案。


注:文章整理自西藏职业技术学院罗祯《浅析西藏丰富多彩的门饰艺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古代门饰
中国古韵门饰艺术——门钉石狮,雕梁画栋
上海:古老弄堂的黄昏最深处
〖门当.户对〗/(源于:古时建筑装饰行业.)
门户与窗牖
传统合院建筑大门及其现代化应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