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不知道朕的过去,你凭什么说爱朕?


最近一年,北京和宁波动物园发生了两次老虎袭击人类的事件,一时间,这种大型食肉动物被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相信大家一定看了很多关于老虎的故事和冷知识,所以今天我不准备说老虎,我要说的是它的亲戚——猫。(ps标题字谜你们猜对了吗?)


 


同为猫科动物,相对于体型庞大的老虎来说,猫跟人类的关系更为亲密。中国史前考古专家吴汝祚先生曾撰文提到,河南汤阴县城东白营村,有一处新石器时代遗址,这里曾挖掘出一块猫骨,其年代测定为公元前2160年。吴先生推测,中国人试图饲养家猫,最早要追溯到四千多年前。

 

同样有着悠久养猫历史的埃及,将猫的形象神格化,埃及人称他们的猫神为巴斯特。与埃及并列四大文明古国,咱们中国在这方面也不遑多让。《礼记.郊特性》中有云:“古之君子,使之必报之。迎猫,为其食田鼠也;迎虎,为其食田豕也,迎而祭之也。”猫能捕鼠,虎吃野猪,先秦时期的人们因其间接起到了保护粮食和庄稼的作用,而开始将猫和老虎做为神灵祭祀。

 

 埃及猫神巴斯特

 

到了隋朝,对于猫的祭祀,渐渐向巫蛊化转变。《隋书》的《后妃传》和《外戚传》记载了一则离奇的故事:隋文帝的皇后独孤伽罗曾生过一场大病,经查,这病根竟出在猫身上。

 

那时候有一种事猫鬼的巫蛊之术,用猫鬼诅咒人,受害人的钱财就会转移到施术者家里,而受害人往往会大病至死。独孤皇后有个异母弟弟独孤陁,他的妻子是权贵杨素的异母妹妹,这夫妻俩平常就好旁门左道这一口,独孤陁为了钱财,指使府中婢女利用猫鬼施术,诅咒皇后和杨素的夫人郑氏。


经审查,独孤陁虽矢口否认,但他家的婢女却招认了一切,还演示了一遍猫鬼上身的戏码。独孤家族包括受害人独孤皇后在内,都为了独孤陁向隋文帝求情,独孤陁夫妻得以保全性命,但一个贬为庶民,另一个出家为尼,首犯独孤陁没过多久就死了。

 


那么独孤陁命人事猫鬼,具体是怎么操作的呢?记录隋唐轶事的《朝野佥载》是这么说的:“猫鬼事起,家养老猫,为厌魅,颇有神灵”,差不多就是老猫成精的意思。颇为有趣的是,《朝野佥载》后面的话“递相诬告,郡邑被诛者,数千余家,蜀王秀皆坐之”,意指独孤陁猫鬼事件后,巫蛊的余波震荡,身为皇子的杨秀也不能幸免。

 

独孤陁身为当朝外戚,是强悍著称的独孤皇后之弟,怎么会为了钱铤而走险,诅咒皇后和越国公杨素家,两边受害人还都是至亲,这案子本身就疑点重重。蜀王杨秀,也是独孤皇后所出的皇子,亲妈死后,被兄弟杨广联手杨素,设计构陷而废为庶人,罪名虽然不再是事猫鬼,却仍然和巫蛊脱不了干系。两个巫蛊案有同一个关键人物——杨素,他是两朝重臣,更对杨广有拥立之功。杨广即位后,对舅舅独孤陁追念不已,特意下了两道旨意,追赠独孤陁为正议大夫和银青光禄大夫。隋炀帝的追赠到底有何深意?杨素在这里边起到了什么作用?两个巫蛊案是孤立的,还是有什么内在联系?


这恐怕只有猫鬼才说得清楚。

 

对于猫鬼巫术的恐惧,并没有随着隋朝覆亡而消失。


武则天刚当上唐高宗的皇后时,也因为情敌萧淑妃的诅咒“愿阿武为老鼠,吾做猫儿,生生扼其喉”,诏令六宫不许养猫。新、旧《唐书》的《后妃传》中都有提及此事。各种小说、影视剧里也都不厌其烦地演绎了这个情节。但《朝野佥载》里又说,武则天命人将猫和鹦鹉放在一起,以示动物都对自己驯顺,哪知喵星人不买账,竟当着百官的面把鹦鹉吃了。虽说《朝野佥载》用谐音灭“武”,因此可信度不高,而后人撰写的史书,对武则天也不乏带有有色眼镜和后期加工的描述。一代女皇到底怕不怕猫,有没有养猫。。。。


那也只有猫鬼才知道了。

 

 武则天

 

到了两宋时期,商品经济较之前更为发达,城市的繁荣也体现在了宠物饲养方面。《东京梦华录》和《武林旧事》就提及,开封和杭州市场上有专门出售猫食的地方,可见猫是一种受宋朝人热爱的宠物。宋朝文士还喜欢把猫写进文章里去,比如苏轼在《上神宗皇帝书》中反对王安石变法,就用猫狗来做比喻:“然而养猫以去鼠,不可以无鼠而养不捕之猫;畜狗以防奸,不可以无奸而畜不吠之狗。”

 

古代大多数人养猫,是看中了猫的捕鼠功能,那可爱的猫咪表示不服,我明明还很萌好伐,铲屎的你是不是瞎?于是南宋就出现了不捕鼠而专供观赏的宠物猫。《梦粱录》里提到一种达官贵人家中流行的“狮猫”,长着白黄色的长毛,仗着颜值高,并不捕鼠。苏轼说什么“不可以无鼠而养不捕之猫”,我就不抓老鼠,你来咬我啊。

 

既然狮猫流行,那它也必然会出现在宋人的文字中。陆游在《老学庵笔记》里写了一件事,秦桧的孙女崇国夫人丢失了心爱的狮猫,整个临安府大动干戈帮她找猫,闹得人仰马翻。


 

这就是狮猫,没毛病

 

别看大诗人陆游记录权贵为了宠物猫不惜扰民的行为,他自己也是个实打实的猫痴。陆游给自己养过的猫起了各种萌萌哒小名,比如“粉鼻”、“雪儿”、“小於菟”,还给它们写诗留念,什么《赠粉鼻》啦,《得猫于近村以雪儿名之戏为作诗》啦,以《赠猫》为题的诗就写了三首。

 

“溪柴火软蛮毡暖,我与狸奴不出门”,一副二十四孝铲屎官的样子,可是他真的心甘情愿蛰居,满足于与猫为伴吗?怎么可能?同一日,他还写下了“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陆游的一首《嘲畜猫》,最能反映诗人的真实情感:“但思鱼餍足,不顾鼠纵横。”有鱼吃便什么都不顾,任凭老鼠在身边纵横,陆游在嘲讽谁,一目了然。可惜诗人空有报国之志,终究也只能“但悲不见九州同”。

 

传世的一批宋朝画作中,也常常可以看到宠物猫的踪迹。比如毛益的《蜀葵戏猫图》,现藏于日本奈良大和文化馆;李迪的《蜻蜓花狸图》,现藏于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富贵花狸图》、李迪的《狸奴小影》及《秋葵山石图》、苏汉臣的《冬日婴戏图》则均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从左至右:《富贵花狸图》,《狸奴小影》,《秋葵山石图》,《冬日婴戏图》现藏台北故宫

 

不仅如此,按照“事死如生”、“阴宅仿阳宅”的观念,宋代墓葬中,猫也常常被画在壁画上。有时墓中壁画同时出现猫和雀的形象,取其与“耄耆”谐音,再伴以牡丹花和孩童,寓意荫蔽子孙、富贵长命。

 

写猫、画猫,不是唐宋的专利。明朝刘伯温也写过一篇寓言故事《乞猫》:一户人家因为鼠患而求来了一只猫,老鼠倒是被猫捉没了,可是鸡也被猫吃光了。这户人家的儿子就去问父亲,要不要把猫赶走?老父亲答道,比起没有鸡吃,老鼠才是我们最大的祸害,它们会吃光我们的粮食,啃烂我们的衣裳,毁坏我们的房子和用具,到时候饥寒交迫可就悔之晚矣,所以猫是万万不能赶走的。

 

不但开国元勋写猫寓言,明宣宗朱瞻基还亲自画过猫。事实上不止是猫,他还画过鼠、狗、羊、猴、鸟等各种动物。朱瞻基的《花下狸奴图轴》,现藏于辽宁博物馆,其上方中央款识“宣德丙午制”,上钤“御府图书”一玺。

 

这幅画曾经被乾隆皇帝收藏,大家知道,乾隆是我国最早的弹幕高手,比B站的小伙伴早了将近三百年。好物事到了他手里,题字盖戳是少不了的。这不,明宣宗《花下狸奴图轴》中间靠左的部份,那一大坨字,就是“高产诗人”在上边做的诗。朱瞻基你也不要气啦,因为,你不是一个人,被祸害的还有王羲之、王献之、王珣、韩滉、米芾、赵孟頫等等等等。

 

 明宣宗《花下狸奴图轴》局部,辽宁博物院藏


乾隆弹幕大概齐是这么个意思:啊啊啊,朱瞻基的画耶,现在是朕的了!他们姓朱的果然当不好皇帝,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小花猫好可爱,朕来题诗一首。写完了快点赞,朕是才华横溢、宇宙无敌、超级大帅比!

 

要说爱猫,明宣宗可能还比不上明世宗朱厚熜。沈榜在宛平知县任上编写的《宛署杂记》,其中就记录了嘉靖皇帝和他的爱猫霜眉的故事。霜眉颇通人性,旦夕陪伴在皇帝身边,宛如侍从一般。皇帝休息的时候,它也不走,必等主人醒来才肯离开,进食或如厕。明世宗就封他的爱宠为“虬龙”。一日,虬龙步履蹒跚哭号着上前,不一会便走开。人们很快发现,虬龙静悄悄地死了,而它临死前还惦记着要跟主人诀别。朱厚熜惋惜之余,命人将爱猫葬于万岁山,立碑曰“虬龙墓”。

 

到了清朝,乾嘉年间王初桐所编《猫乘》和咸丰年间黄汉所著的《猫苑》,总结了历代铲屎官的经验以及各种和猫有关的典故与寓言,成为关于猫专题最早的著作。

 

而近现代文人、学者中的爱猫铲屎官也是不胜枚举,比如有老舍、冰心、梁实秋、钱钟书、丰子恺和季羡林等,比如高冷如钱钟书,还会拿竹竿帮自己家的猫和林徽因的猫打架。

 

可是有人爱猫,也就有人讨厌猫,鲁迅先生便是其中最著名的一位。他在《狗.猫.鼠》一文中说,最初讨厌猫,是因为猫吃了自己饲养的宠物小隐鼠;后来又特别厌烦猫思春的时候在夜里嚎叫,打扰他看书和休息,这时候鲁迅先生多半是要拿长竹竿出去教训猫的。

 

从清末至民国,文人画中的猫题材也越来越多,既有观赏性和艺术性,也融入了祈福与避患的含义。清末画家任伯年,袁世凯姻亲、吴大澂和他的孙子吴湖帆,同盟会成员王一亭、中国现代美术奠基者徐悲鸿等名家,都有画猫的作品。

 

徐悲鸿画猫赠与徐志摩,是民国时一段有趣的往事。两人曾因为艺术立场的不同,而在报上发表文章进行辩论,尽管争论得挺激烈,二徐却并未生分。没过多久,徐悲鸿便画了一幅《猫》送给徐志摩,并题跋调侃“志摩多所恋爱,今乃及猫”。末尾一句“而去其爪,自夸其于友道忠也”,是指徐志摩当初赴南京陪同好友蒋百里坐牢的事,算是肯定了他对友情的忠诚,但又用“自夸”二字促狭地形容出了诗人小虚荣的一面。


没想到,就在一年多以后,诗人因空难离世,昔日送画与收画的朋友,从此阴阳两隔。

 

徐悲鸿画《猫》赠与徐志摩

 

参考文献:

鄂崇荣,《“猫鬼神”信仰的文化解读》

侯光明,冯序鹏,《读<三戒>和<乞猫>》

华多,《从后院牵马到膝前牵猫》

华夏,《狸奴小影——宋代小品画中的宠物猫》

康诗琴、李延林,《英汉语中“猫”及相关习语的文化内涵与翻译》

兰芝,《古代名画中的狸奴小影》

梁中效,《闲话宋代人的养猫热》

鲁迅,《狗.猫.鼠》

孟雷,《作为政治话语的题材与风格选择:明宣宗画猫》

王晓春,《吴大澂<猫石牡丹图>考释》

闻性真,《嘉靖和猫》

谢成侠,《关于中国家猫饲养始于四千多年前的评论》

袁泉,《宋金墓葬猫雀题材考》

曾焱,《徐悲鸿赠<猫>徐志摩》

赵丹坤,《狸奴小影——试论宋代墓葬壁画中的猫》

小方说历史,《弹幕被玩坏了?乾隆皇帝才是“弹幕狂魔”!》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解密古人与猫:陆游为猫起各种萌萌哒小名
【转】宠物记 | 陆游给他的小猫取得名字,简直萌化了!
《西游记》里的妖怪,为什么独独不能有猫?
猫奴常有,身家2亿的猫不常有
明嘉靖帝最喜欢的宠物,恰是武则天最惧怕之物
中国有三个朝代,举国拜一种恶鬼,此鬼能带来财富,现在仍有人拜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