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世间再无小簋街,此地空余北三条


内容撰写:京叔

内容发布:掌上北京

微信ID:beijingchihe



前段时间,一篇题为《再见小簋街,谨以此文悼念陪伴了我们无数日夜的北新桥三条》的文章,算是代替我们告别了人称“小簋街”的北新桥三条。这次拆迁整治的魄力如何?大家自行感受。



“想搭啥样的?我们能上门给设计。”胡同中段一家打出“盖房”、“装修”招牌的小装修店老板娘热情地招揽着生意。


老板娘指着自家装修店对面的一家小烧烤店,颇有些得意地说,“看见对面那家烧烤店了吗?用玻璃门在马路上额外圈起来的那三四平方米就是我们给盖起来的。想盖什么样的?二层还是三层,我们都能盖。”


“进我家参观一下,看看我们盖的。”老板娘说,6年前自己在胡同中租了一间平房,后来就陆续盖起了二层,十几平方米的平房摇身一变成了80平方米的二层小楼。“放心,只要盖起来,就没有给拆了的。”老板娘拍着胸脯保证。


让老板娘想不到的是,两辆挖掘机2月27日先后从胡同东口驶入,左右开弓,铲斗所触之处,胡同两侧私搭乱盖起的违建如同豆腐一般立刻轰然倒塌。



据悉,今年8月,北新桥三条将通过整治,施划正规停车位,以精品胡同的面貌重新亮相。对于北新桥三条的拆迁,许多网友尽皆表示可惜,那么可惜之处从何而来?为什么北新桥三条拆迁牵动这么多人的心呢?


美食不是吹的


东直门有条著名的美食街叫做簋街,对于它的神秘,大家早已有所耳闻。一公里多长的大街上,密密麻麻林立着150多家饭店餐馆,餐饮服务业占到90%以上。尤其是晚上,象征喜庆的红色,是夜色下簋街的统一色调。家家门前的红灯笼高高挂起,招牌散发着刺眼的红光,滚滚红汤飘出诱人的香味,刚端上来的麻小染红了客人的双手。


然而这一切随着簋街的升级改造之后,开始变得不一样。虽然路面干净了、街道安静了,但缺少了能勾起人们食欲的烟火气。



命运总是极其的相似,北新桥三条被称为“小簋街”,因紧邻簋街,特色小饭馆扎堆,别看胡同全长只有743米,里头却聚集着77家商户,光饭馆就有35家,小海鲜、王大人酱肉、烤羊腿、铜锅涮肉......这样的美食密度,冠名“小簋街”,实至名归。


早在2010年,北新桥三条名声渐起,那时候饭馆大约十来家,各店经营种类不一,但主打的都是胡同味儿,很受食客待见。每位店老板都对北新桥三条信心满满,“这个夏天,这条胡同准火!”



从晚6点开始,酱肉摊、烧烤摊的老板就开始操着京腔高声吆喝着,“吃点什么呢您哪?”各色饭店以老北京家常菜、烧烤、海鲜人气最旺,即使到后半夜,依旧是门庭落市,店内没有空位,店外有七八位等位的客人。


虽然紧邻簋街,但与灯火阑珊的簋街相比,这里多了几分幽静和生活气息。饭店基本都是“袖珍型”,基本只有五六张桌子,很多店面保留着十年前的装修风格,白墙、瓷砖地板,墙上挂有各种老照片。



生活气息的浓厚还体现在这里的老板基本都是原住民,由于簋街生意红火,带来不少食客,街坊们便将自家的门脸房改装,做起了胡同餐饮。“论年头,我们可是这条胡同里的老大了。”一位老板表示。


除了生活气息浓厚,这里的价位也比簋街低许多,人均消费大多二三十元,海鲜、羊腿略贵一些,五六十元。来这里的食客多为80后,很多都是回头客,或者拉着朋友一起来。夏天,在室外支出桌子,喝着啤酒,吃着烤串,别提多惬意。



虽然这里是不可或缺的美食圣地,但在一定程度上也破坏了老北京的胡同风貌。从北新桥三条西口信步而入,胡同中弥漫的食物气息扑面而来,不宽的胡同两侧,想找到一间没有私搭乱建的餐馆很难,用几扇简易门拼凑而成的避风阁随意挤占便道。


附近的居民不堪其扰,胡同里有几家馆子是经营胶东小海鲜的,生蚝、扇贝等烹饪之前都要刷洗。一位居民无奈地表示,“他们从饭馆里直接接出皮管子,一筐一筐地冲洗这些海鲜,腥臭的脏水弄得到处都是。冬天一结冰,过路的人都得小心绕着走。”


很多食客在胡同里喝酒吃串闹到三更半夜,严重影响附近居民休息。而且出摊的、占道的,自行车都过不去。污水横流、油烟乱排、垃圾乱扔等现象处处可见。



因此,对于这次“小簋街”的拆迁,网友褒贬不一,有说“拆得好!”、“把违建都拆了,还我老胡同!”也有许多人担心吃过的脏摊还会在吗?


历史不是盖的


很多人说拆得好!”、“把违建都拆了,还我老胡同!”可拆完后,真的能回到老胡同吗?就好像人们常说“一下雪,北京就变回了北平”,模样可以重现,可逝去的东西是不可能再寻回的,尤其是历史。


北新桥三条,明朝属北居贤坊,明朝称王大人胡同,明朝太监王承恩的宅邸在胡同内。对于王承恩,大家或多或少不熟悉,但提到陪着崇祯皇帝在景山歪脖子树下自尽的太监,大家就知道了。



清王朝入驻中原后,顺治皇帝在为崇祯皇帝发丧的同时,也为王承恩修墓立碑,并将他葬在崇祯皇帝的思陵门外,让他“守护”皇陵。王承恩也被后人视为“史上最忠诚的太监”。


清朝时,北新桥三条属镶黄旗,宣统时东段称赵公府,西段称王大人胡同。民国三十六年称王大人胡同。1965年整顿地名时将八仙巷并入,改称北新桥三条。“文化大革命”中一度改称红日北路六条,后恢复原名。



那些在这里上演过的一幕幕历史剧早已落下帷幕,即使还原成了老胡同,也未必就真的成为老胡同。



2016

评论区话题


但我还是想再吃一次北三条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比南锣鼓巷好吃100倍,北京吃货新据点,你吃过几家了?
北京簋街附近的北新桥,曾经有过如此古老神秘的传说
去老北京胡同宵夜吃肉、喝酒、侃山
北京系列胡同故事(165)北新桥三条 北新桥三条位于东城区
北新桥,再见!开了30年的北新桥拉面搬家了!新地址在…
簋街宵夜十大经典美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