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学术】神话有何用?从神话中探索人类文明起源


从神话中探索人类文明起源

近年来,神话学研究呈现欣欣向荣、蓬勃发展的态势,成为学术研究中的显学。在学者看来,神话是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神话学研究的重要价值将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1
从精神角度理解神话的真实性



在神话学研究领域,很多学者秉持把神话当作文学虚构作品的研究立场。那么,应该如何看待神话学的学科定位?

“神话当然是文学,但神话又不仅仅是文学。从文学的角度认识神话很重要,但只有这一个角度,就低估了神话的价值。”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杨利慧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神话深深地镌刻着人类群体的思维、情感和社会生活的烙印,为我们了解人类的精神、智慧、思维以及社会发展的历程,提供了一个重要窗口。

神话是原始人类最早的心智创造形式之一,包含着宗教信仰、哲学、文学、艺术、科学、政治思想等的萌芽。在杨利慧看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上述学科逐渐从神话中分离出去,但依然与神话保持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提起神话,很多学者依然把神话当作文学虚构作品,或者把神话当作‘想象’或者‘幻想’的代名词。甚至直接将‘神话’与‘历史’对立,形成‘假’与‘真’的二元对立。”中央民族大学学者于玉蓉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神话学”这一概念在中国学界出现仅有百年历史,对其学科定位一直比较模糊或者说边缘,其独立的学科属性以及所具备的学术价值还未得到更公允的评估和挖掘。

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教授田兆元认为,一般来说,神话是虚构的,否则就不是神话而是事实和历史。神话具有浪漫属性,是理想主义的。神话讲述的故事多数是不真实的,但神话中蕴含的理想是真实的、信仰是真实的、愿望是真实的。我们要从精神的角度来理解神话的真实性。



2
重视民间口承神话研究



“神话怎样历经千年的时光、经由一个个具体的人而传承至今?在当代社会,神话在人们的生活中有何作用?人们怎样传承传统,又怎样变更和创造新的传统?”杨利慧表示,这些问题只有通过深入、细致的田野调查才能回答。近年来,民间口头传承的神话日益引起学者关注。

长期以来,汉语文献中记录的古代神话一直是研究中国神话的学者们关注的核心。依赖古代文献资料,或者辅之以考古学发现,中外学者们对中国古代神话的演变轨迹等进行了大量考据性的溯源研究。但对“现代民间口承神话”,即那些主要以口头语言为传承媒介、以口耳相传为传播方式在现代中国的时间和空间场域中鲜活地传承着的神话,则一直缺乏充分的考察和研究。杨利慧认为,民间口承神话不仅可以与古代记录相结合,相互印证,更可以以此认识、理解神话在当代社会中的角色、功能和传承规律。

田兆元认为,神话呈现的方式多元而丰富。比如端午节,包含着屈原的神话语言叙事、龙舟竞渡的仪式叙事以及屈原雕像等物象与景观,构建了丰富多彩的神话讲述方式,神话与生活融为一体。从本质上说,当代民间社会的神话与古代社会神话的存在形式并没有本质区别,依然活在人们的心中、口头中、行为中以及环境中。

“神话应该是活态的。从当代民间社会采集神话,是神话学研究的民俗学路径。”田兆元告诉记者,当前,有关伏羲女娲、黄帝炎帝、龙凤的神话依然富有活力。在田兆元看来,神话的民俗学研究不仅要补充文献记载不足,还要考察神话流变。民间神话的形式考察大大拓展了神话学研究的空间。



3
洞悉人类远古文化史



神话同远古的生活和历史密切关联。在受访学者看来,神话研究对于探索人类文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神话常被考古学家用来考证上古时期人们的生活、思维和心智。”杨利慧告诉记者,哈佛大学教授迈克尔·威策尔力图把神话研究、语言历史研究、基因理论结合起来,探索人类的起源以及迁徙的路线。其研究使比较神话学在一定程度上为遗传学、语文学、考古学和人种学提供佐证,为揭秘人类文明的起源与传播历程提供助力,为洞悉人类远古文化史提供钥匙。

在田兆元看来,神话是上古社会的缩影,剥掉神话中一些神灵的神怪特性,就是古人的生活属性、古代的社会结构。

于玉蓉表示,近年来,神话学对于文明探源的重要作用已经越来越受到重视。“夏商周断代工程”首席专家李学勤先生曾总结到:“无论如何,神话学研究对探讨古代文化很是重要,这或许是在前面提到的‘五条门径’之外的又一条‘康衢大道’罢?要搞‘通业’,要对古代文化与社会作整体性的讨论,这条途径是必须走的。”

神话学代表学者叶舒宪曾发起并主持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项目“中华文明探源的神话学研究”。学者认为,随着该项目成果的陆续发布,神话学对于中华文明探源的重要价值将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

未来应该如何推进神话学研究?在田兆元看来,一是回溯文明大潮,继续探索中华文化进程;二是以当下为基础,面向未来。神话是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应将神话纳入文化产业发展的大潮中去。

记者 张杰 张清俐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西王母研究从一般走向深入
汤因比《历史研究》
第1136篇  再论原始宗教1
资讯 | “端午与神话”学术工作坊在上海大学隆重举行
中国神话起源
中國神话中人类起源(1)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