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旅游新业态发展探索
      摘 要:通过对旅游新业态的内涵解析,阐述新业态在旅游服务、产业融合、产品创新三方面的体现。强调了旅游新业态发展的必要性,突出旅游新业态的发展和创新。从旅游新业态在国外的发展历史,并分析我国现状,实现由传统产业向多产业融合发展,由传统盈利向创新盈利模式转变,由生活性服务业向生产性服务业转变;实现以服务为中心,使服务更完善、更人性化,以顺应游客消费心理。
      中国论文网 http://www.xzbu.com/3/view-7530149.htm
      关键词:旅游 新业态 服务 融合 创新 消费
      中图分类号:F5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6)01-208-03
      旅游业是一个涉及多个行业的综合性产业,旅游业不同的跨界发展模式产生不同的旅游业态。于是,不断地产生旅游新业态。
      一、旅游新业态的内涵
      业态的外在形式是指经营形态,但经营形态是依据需求形成的,需求是内在动因,是效能,而经营形态是外在结果,是形式。
      旅游新业态是旅游企业顺应游客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特征的变化,旅游企业转换经营方式继而带动组织形式,盈利模式和经济效率发生系列变革后,旅游企业在旅游市场上的新的存在方式,这种存在方式涉及资源(自然、经济、人力、环境)的合理利用,是形态与效能的有机统一{1}。
      旅游新业态的“新”是相对“旧”或“老”而言的,即有新的需求,产生了新的经营形态,企业可通过调整提供产品服务方式来适应新需求变化,旅游企业不仅要满足游客的需求,要关注自身的经济利益,且要满足相关者的利益,还不能损害当地社会、生态、文化等方面的利益,于是产生了改变经营方式的旅游集散中心。
      “新”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旅游服务的新业态。由于不同旅游形式会有不同需求的消费群体,一些新的旅游形式的出现,使提供旅游服务的新业态就产生了,旅游企业利用自身资源、信息和专业优势,为企业提供量身定制的旅行服务包。旅游企业正在从产业链的消费环节向生产环节移动,进入到社会生产的各个环节,提供整体全面的多样化的旅游服务或为游客提供个性化的服务,以实现旅游要素的整合,节省了游客的时间,从而改善旅游体验,提高服务效率,由提供单一的旅游要素服务,向提供综合要素服务转变,并实现了整个旅游要素企业的共赢。
      2.实现产业融合。例如旅游电子商务就是旅游业与信息产业的融合,从而实现跨越式发展以获得竞争优势。旅游过程的任何环节可能会产生新需求,需要其他产业提供相应的产品和服务,存在着旅游产业与其他行业融合的机会,是旅游业将其他产品集成到旅游产业链上来的结果。它是围绕旅游活动进行的,增加了旅游产业链的价值。例如为更好地解决分时度假,旅游业将房地产及酒店业的产品及经营方式相结合。为进一步开辟旅游业的新市场及增加其他产业链的价值,也可以把旅游业融入到其他产业链中,例如医疗旅游就是一种具体融合方式。当供给需求因素相互作用时会激发旅游产业边界的扩融,以吸引其他产业的人才、资金、技术等资源融入旅游产业。要不断创造条件形成产业融合的新业态,以提高企业效率,增强企业跨界协作的竞争力。
      3.产品的创新。以旅游者为导向,依靠科技手段进行产品的融合和创新。为旅游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使旅游业进一步渗透到其他产业,有利于国际竞争,以满足多样化国际旅游需求。
      二、旅游新业态发展的必要性
      旅游是一个综合的消费行为,直接和间接影响的行业多达100多个,旅游新业态的发展,可大大加快就业的步伐,以容纳与旅游相关的不同行业的人员就业。旅游的收入每增加1元可以带动相关行业增收4.3元。
      2009年国务院明确提出要“把旅游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旅游需求的旺盛,旅游供给的快速增长,旅游项目的投资、开发水平不断提升(包括交通、景区、景点、娱乐、住宿等),使旅游产业的地位不断提升。重视技术创新与国际接轨并优化产业结构,打造旅游综合体及统一区域旅游形象,并带动相关行业的发展,它不只是个经济型产业,更是社会进步的象征,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旅游者自己制定线路的消费方式已是趋势,在旅游之前上网查询已是不可少的环节。从消费意识看消费者的生态、环保意识不断增强,对旅游环境要求越来越高。
      所以旅游新业态应是一种全新的思维和方式,它实现了旅游发展、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之间的统一。
      三、旅游业态的创新
      创新就是要重新组合资源和要素,推出新产品、新方法、开辟新市场。旅游产业链上每一个环节都存在创新的机会,旅游业态创新是旅游企业围绕着游客需求而进行的旅游产品生产、销售、营销、流通等环节上的方法和过程的创新{1}。旅游新业态是旅游业和其他产业融合的产物,也是中国旅游业国际化的产物。
      1.技术的创新。要高度重视旅游信息化发展,并加强规划指导和政策引导,推动企业加强旅游景区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加大信息资源整合力度,加快新技术新业务的推广应用{2}。例如视频呼叫中心、电子门票、PPT对讲服务、联网等,利用信息技术,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2.资源的合理有效利用和开发。作为一种旅游资源,首先,文化具有经济属性,能够带来经济效益。在现代更要重视旅游软资源的开发,特别要提升其文化内涵。要认清文化本身是一种能创造价值的资源(包含其美学价值、历史价值、社会价值、精神价值、收臧价值等),企业要有效地利用文化资源,运用恰当的方式进行合理开发,使文化成为旅游的重要内容。要进行旅游资源的多方位、深层次开发,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如深圳是一个后起的城市,但世界之窗、锦绣中华等,令到深圳的游客,往往慕名而来。又如广东梅州市面积不大,但以“客家文化生态旅游示范区”为追求,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把旅游产业作为推动绿色的经济崛起的先锋产业,先后评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园林城市。现代旅游资源的开发,就是以市场为向导,运用一定的经济手段,开发和创建旅游吸引物,使其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活动。开发与保护要相得益彰,科学规划,力求双赢。   3.产品的创新。目的是满足和激发旅游者的现实和潜在的旅游需求,于是产生了各种类型的旅游,例如航空、工业、游轮、生态、采摘、医疗、太空、教育、体育、文化创意旅游等各种创新产品不断开发。产品首先要有市场吸引力,要有购买企业旅游产品的客户群规模。
      4.营销手段的创新。兴起了网络营销、联合营销、绿色营销、中心带动周边式营销等新的营销手段。大型的旅游网站通过将酒店、交通、景点、景区、车队服务等加以整合形成规模优势。各类创新交错融合推动旅游新业态的产生。特别是链条型集团化经营方式成为其发展趋势,将出现批发商、代理商、零售商的战略联盟。
      旅游业态的创新,不只是一种创新也是一次冒险,最终实现企业效率的提高,并为游客创造新的价值。
      四、国外旅游新业态的概况
      新业态的类型是多方面的,有科考及海洋类的(科考、探险、海洋等);乡村旅游类的(养生山庄、休闲农庄、观光示范园、乡村酒店、生态渔村等);生活方式类的(生态、康体、温泉、自驾车旅游等)。
      国际上旅游新业态的发展状况,20世纪70年代后分时度假引入美国,开始了旅游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产业化的程度不断提高,相关法律不断完善,企业数量及规模的壮大,度假村销售范围已发展到全世界。英国在文化创意产业与旅游业的融合发展方面为文化传播、经济增长和社会就业多方面做出了成绩。印度重点发展医疗旅游,主要是价格低,医疗水平高,市场的发展潜力大。澳大利亚以生态旅游为主。新业态在发达地区早已经历了我国新业态目前的发展阶段,新业态在国外的发展历史让我们看到了我国旅游新业态的发展前景{1}。
      五、中国旅游新业态发展特点
      我国地大、物博,所以要突出综合发展。要实现两个转变:
      1.由传统产业向多产业融合发展,由传统盈利向创新盈利模式转变。利用网络技术推动旅游产业组织变革并催生旅游经营新业态。
      旅游业的跨界融合可分为两种类型,由图1可见。
      产业融合是不同产业或同一产业内的不同产品相互渗透、相互交叉,最终融为一体,逐步形成新的产业的动态发展过程{1}。旅游业通过产业融合,实行跨行业经营,例工业旅游、会展旅游、农业观光游、医疗旅游、教育旅游、房地产旅游等,不断地对其他产业进行“渗透”,实现“对接”。就以工业旅游来说,使企业进行相应的调整,增加了参观和学习场所,纯粹的生产场所转化成了体验的舞台,使旅游具备了营销功能。在经营方式上允许“探索、探索、再探索”,实现由单兵作战向产业联动转变,由单一供给向多样化供给转变。要提升中国国内旅游业的供给水平,国外游客的入境率,才能更好地促使中国国内旅游业健康发展。
      2.由生活性服务业向生产性服务业转变。旅游业不只是为生活消费服务,从商务旅游的角度来认识,旅游也是为生产者服务的。例如在美国典型的商务旅行服务模式是全方位的商旅打包服务,提供全程服务的管理活动,目的是使旅行成本最小化,收益最大化。
      在旅游活动中,还可以提供优质的个性化服务及超值服务,并通过辅助服务项目,向高附加值产业发展,通过市场调节,做到优胜劣汰。
      目前的发展方向是以服务为中心,使服务更完善、更人性化。建立规范标准,使其能获得系列化的服务。
      当一种旅游业态不能满足旅游需求时新的旅游业态就会出现,实际上新的旅游业态是对已有旅游业态的补充与拓展。当前产业融合是个大趋势,一方面是产业内各业种的融合,另一方面是不同产业间企业的战略联盟,从供应链特点也要求多方参与,企业间密切合作,形成战略联盟,加强企业的强强联合以及旅游企业与景区建设的互动作用,支持旅游企业的集团化发展。可见产业融合是旅游新业态产生的重要因素,以实现经济、社会、文化和环境保护功能的综合发展及优化产业结构,不断扩展旅游市场,大力发展国内旅游,积极发展入境游,有序发展出境旅游。旅游新业态的发展及旅游消费对国民经济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并快速发展带动了相关企业的发展,是城市经济发展的新支柱,对当地经济增长,就业增加,税收的增加,从业人员收入的增加,家庭收入的变化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六、中国旅游新业态发展趋势
      要推动建立游客旅游服务中心或旅游服务功能站所,推进旅游咨询服务中心的功能建设,整合散客旅游资源和规范散客旅游市场以及满足市民个性化旅游需求。不仅要加强宣传力度,还要提升配套服务,提供专业电子信息平台,加强旅游法规建设和标准化制度建设。通过质量标准化政策的实施不断地促进旅游利益相关者具有旅游供应链整体的质量观。要引导社会资金投资旅游业,例如投资海洋旅游、温泉旅游、山水森林旅游、文化旅游等。
      目前桂林旅游新业态在国内来说,思路值得借鉴,它的特色其一是游船经营,除最具实力的漓江游船公司外,还发展了家庭竹筏游及私家快艇游,还提供了农家乐餐、住宿、景区拍照等服务。其二是利用天然美景演出广西民族文化精品,例如“印象・刘三姐”,通过实景演艺节目了解当地特色文化。
      随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旅游已成为人民群众生活的一部分,且呈现自助游趋势。旅游电子商务正在改变出行方式。旅游的目的呈现多元化、个性化,休闲度假和文化体验游渐渐成为主流,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也将成为体验文化产品的好去处。不断重塑品牌特色(特别是文化品牌),以特色强化竞争力。
      新世纪以来,我国旅游产业进入飞速发展期,2010年国内旅游人数达21亿人次,入境过夜人数5566万人次,成为世界第四大目的地,出境旅游人数5739万人次{3},成为亚州最大的客源国。我国已从旅游资源大国向世界旅游大国转变,并向世界旅游强国的目标迈进。2014年举行的中国消费经济论坛上,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指出,营造新的增长点,最核心的要素是变革、创新,消费占中国经济比重在上升,需要消费的变革从高端消费、奢靡消费转向普通大众的消费,非物质的消费比重上涨,服务性的消费正在兴起。随着城市综合实力的增强, 城市各类配套服务设施的不断完善,越来越多的大中城市在原有的经济、文化、交通、政治等功能之外,旅游功能日益增强,入境游客城市占比70%。后旅游时代的旅游活动已经不是一种单纯的和满足需求的“被动”程序,而是人与人、与世界之间的关系,是一种系统性的活动和全面性的回应,它所映射的将是旅游者之间、旅游者与目的地之间、旅游者与世界之间一种全新的社会关系。那么,作为城市旅游的空间载体,后旅游时代的旅游城市必然随着旅游者社会关系的演变而重新建构和转化,以此来顺应后旅游时代的发展要求{4}。
      注释:
      {1}陶婷芳.旅游业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13:57,49,105,88
      {2}信息化与旅游主题论坛举行[N].三亚晨报,2010-03-22
      {3}中商情报网.2010年中国旅游业统计数据分析.http://www.askci.com/freereports/
      2011-01/2011119131558.html
      {4}复旦大学旅游学系编.旅游与城市发展[M].复旦大学出版社,2013:37
      (作者单位:深圳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深圳 518055)
      [作者简介:汪鸿(1972―),女,硕士,副教授,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管理学院,研究方向:旅游经济管理](责编:若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文化旅游发展的困境与痛点
怀旧消费、情感产业与文化遗产旅游
山地旅游的国际发展与中国路径(上)
关注 | 把握旅游新业态 引领旅游新常态
2.5天夏日周末渐近 万亿旅游产业待掘金
宋清辉全域旅游论坛演讲:文旅经济是下一个万亿级经济浪潮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