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陆羽和《茶经》
陆羽,唐朝人,精于茶道。他是茶文化的传播者。陆羽的《茶经》一书,影响国内外。史书上曾称由于陆羽《茶经》的问世,“天下益知饮茶,”这更说明陆羽对茶文化所起的不可忽视的作用。
陆羽,字鸿渐,号季迹,又名疾,别号桑苎翁,自号竟陵子,约唐开元二十一年( 733年)生,贞元二十年(804年)卒,复州竟陵(今湖北天门)人。陆羽出身卑微,家境贫寒,生活经常处于拮据状态。至于其父母姓氏及名字皆无从考证,唯一有史可查的是:陆羽乃竟陵龙盖寺僧人在河堤上拾到的,并且收养下来。由于其父母不详,无法给他取名,于是就随陆增为姓。陆羽生性聪颖、诙谐,非常爱好读书,而且具有易于接受技艺技能的特长。
陆羽对茶怀有一种特殊的感情,他经常同朋友们谈茶,论茶,品茶、并对茶的种植、栽培、烹煮等等都做了深入的观察和研究,同时,陆羽把前人的经验和自己的观察加以归纳总结,最后写成名著《茶经》。《茶经》全书分为十经,共七千余字,内容丰富,记述评实,很有价值。其主要内容为:
第一,茶树的植物学特性及其生长环境和地理分布情况。陆羽自从隐居苕溪后,享受着山清水秀的自然风光的同时,也有足够的精力和时间来观察茶树的各方面特性,并对其进行了一定的研究。
首先,陆羽根据观察,依据树的高矮将茶树分为灌木型和乔木型。树高一尺至二尺的为灌木型茶树,树高数十尺的为乔木型茶树。不仅如此,陆羽还对如何区分茶叶好坏作了说明。他指出判断茶叶的优劣由芽叶的形状来决定。其中嫩叶背卷的为上等茶叶。而那些虽为嫩叶但舒张开来的茶叶,其等级就降低了。
陆羽同时还指出土壤对茶树生长的重要性。茶树生长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茶叶的优劣,这是相互关联着的。陆羽经过观察思考,把土壤也分为三个等级。生有烂石的土壤为一等土壤,生有砾壤的为二级土壤,生有黄土的为三等土壤。陆羽还提出温度、湿度、日光、坡向等对茶树生长及其品质的影响,具有一定的科学道理。同时,陆羽还第一次描述了茶树的分布区域,据核实其基本上与现在掌握的资料相吻合。从中可以看出陆羽曾花费大量的精力来观察茶树,研究茶叶;从而为我们提供了很多有价值的资料。
第二,茶树除自然生长外,还可以进行栽培,这在《茶经》上有所记载。《茶经》上记载的栽培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有性繁殖,即种子繁殖法;一种是无性繁殖,即移植法。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各有其优缺点。因此陆羽提出采用“种瓜法”,“种瓜法”在本质上属于有性繁殖,但在种法上与一般的有性繁殖不同,其目的是使茶树栽培技术更上一层楼。人们从那时起就已经在探索种植茶树更优良的方法了。
第三,茶叶采摘期。由于陆羽主要活动于长江流域,因此,他所说明的采摘期主要指这一带的采摘季节,一般为二、三、四月。茶叶的可采标准一般为长至四五寸长的粗壮嫩芽,带梗一齐采下。陆羽依据长期的经验总结出两条采茶经验:
(一)根据土壤是否肥沃而言,它的采摘方式是,那些生于烂石沃土中、长至四五寸的茶叶便可以采摘了。如果生长环境差,土壤贫瘠,则选择其中看起来比较水灵的来采。
(二)根据当时的制茶技术来说,有雨的日子不能采,晴天但却有云的日子也不能采,否则无法在茶叶新鲜时制作。至于茶叶的具体加工过程,《茶经》中只谈了饼茶。
第四,烹茶。烹茶是制茶的关键性一步,其步骤一般是:首先准备好取火的材料,但必须注意燃料一定是炭。而绝不能是硬质木柴及沾有腥味的含油脂的木柴,这些木柴会影响茶叶的味道。然后准备开始烹茶。先用火烤,烤茶的火候必须严格加以掌握,茶被烤时应受热均匀,用旺火烤并且经常翻动茶叶,千万避免凉热不均。火候是否到,只能凭视觉来判定,多取决于经验。观察时主要以饼茶表面的变化来确定。如果看到茶叶形状像虾蟆背那样时则停止火烤。烤多长时间,烤到何时应视茶的干燥程度来定。停火时不应立即停止而应慢慢将火熄小,使卷起的茶叶重新舒展开,回复到原来状态,然后再继续烤,直至烤干后,在热的状态下即用纸囊包装起来并加以贮藏,以保持茶味。
茶用火烤炙后,捣成粉末,然后进行煮茶。煮茶一般先烧水。后煮茶。陆羽特别注重“用水”,并且依据不同的水源将水分为三个等级。一等为山水,二等为江水,三等为井中水。而各等水中又分为不同级别。烧水同煮茶和烤茶一样需要掌握火候。火候何时处于最佳状态,也只能靠眼睛,凭经验观察。其中煮茶需要经过三沸过程。第一沸,沸腾时水如鱼的眼睛,并伴有轻微的声音,第一沸出现后加入适量的盐。继续加热至第二沸,现象是水从四周涌起,此时舀出一瓢水,并用竹夹将水转成水涡状。然后量出一定的茶放入水中。接下来继续煮至第三沸。第三沸时,茶汤翻滚沸腾,此时将茶汤表面的那层水膜用勺舀出扔掉,并再舀出一瓢茶汤,等到茶汤至沸极时,将第一次舀出的那瓢水倒进去,于是茶汤会被轻微冷却,止住沸腾。茶煮好后、将第二次舀出的那瓢茶汤放入碗中。若茶汤色浅黄,香气纯正,才可以叫做好茶。好茶难得,关键是各步骤的火候很难掌握,但只要精心操作,色、香、味俱全的好茶还是能够做出来的。
第五,饮茶。饮茶有诸多益处,例如可以清热解暑,消睡提神等。陆羽认为饮茶的意义不仅在于此,饮茶是一种艺术,是一种修养身心的手段,是一种无可比拟的精神享受。陆羽特别讲究茶的色、香、味,认为那种“以汤冲泡”的“庵茶”以及用枣、桔皮等再煮几沸的茶如同沟渠间的弃水一般,不是真正的茶。
总之,《茶经》是一部关于茶的专著 。它既有历史的经验,也有陆羽实际观察、实践的总结,所述内容有一定的科学道理,今天读起来也有参考价值。我国的种茶、制茶、煮茶和饮茶法在6-7世纪已先后传入朝鲜。日本佛僧不空、最澄在8世纪中叶至9世纪初先后带饼茶、茶子回国,并种在日本土地上。后来在高僧澄西的倡导下,把煮茶、品茶发展成为一种特殊的艺术——茶道。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茶道
古今茶道
《茶经》中的所有用具,饮茶用具只有一种,打脸现代人喝茶瞎讲究
【听作者说】蒸青绿茶 紫笋茶饼(有声版)
从“胡辣汤”到水泡茶:还原古人喝茶的仪式感
品茶是饮茶的最高境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