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农金帝国:根深叶茂的往事

农金帝国:根深叶茂的往事

2016-06-10 财金新传媒华信岩

半个世纪前,中国农村的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存贷款等基本金融服务,作为“村银行”的信用代办站曾经享誉大江南北。今天,监管部门还在呼吁解决农村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财金新传媒华信岩 原创作品

文 | 岩源

马云的农村淘宝搞得如火如荼。2014年启动的“千县万村农村淘宝计划”,号称将在3至5年内投资100亿元,建立10万个村级服务站,普及村民对电子商务的认知和理解,突破信息、物流、金融的瓶颈,解决农村买难卖难问题,加快实现“网货下乡”和“农产品进城”的双向流通功能。

因为手头没有“村淘”的详细数据,笔者尚无法对这一计划进行定量评价,但从农村无处不在的“村淘”广告来看,“村淘”已经营造了足够的声势,在相对萧条的农村里已经一石激起千层浪。农民的消费习惯正在改变。“2015年阿里巴巴集团电商平台零售总额超过3万亿元,其中农产品成交量达6000亿元。”这是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农村淘宝事业部总经理孙利军前不久透露的数据。

阿里的“村淘”计划是值得点赞的。它的运行模式也相对简单,无非是在村中选择一些村民闲坐聚集的地方比如小广场、小超市作为网店的所在地,再挑选一个合适的店主,铺设线路接通网络,配送电脑等设备,安装大屏幕,通过专门的农村电商团队进行运营、指导、培训,一个村级服务点就基本建成。“村淘”主要为村民提供网上代买、网上代卖、民生服务等。“先期资金均由淘宝公司投入,技术人员也由淘宝指派。”

这是一种多么熟悉的模式啊。早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遍布大江南北的“村银行”农村信用代办站就是这样深深扎根在农村,为农民提供着“存还贷取”的金融服务。

这种模式持续了半个世纪。

按照相关部门提供的数据,我国行政村的数量基本稳定在180万左右。按照保守的估计,这种“村银行”的模式长期在半数的行政村存在,也就是说,在建国后大部分的时间里,我国有着近百万个农村“信用代办站”。

过去的农村信用代办站的工作多由村会计兼任(也有其他村干部或有威信的村民担任的),他们的住家就是村银行的驻地,用现在的话说,村会计的家就是村级金融中心。

早期的农村信用代办站是极为简单的,除了凭证、公章、算盘等基本办公用品,其余的设备都是因陋就简,在村会计家就地取材。代办站的业务范围包括股金的募集、吸收存款、发放农村生产生活贷款、催还贷款等,不同的地区略有差异,但信用代办站的业务都是局限于社员(农民)个人业务,有的可以发放小额度的贷款,有的则只负责贷款的初审和向信用社的推荐。

由于村会计的特殊角色,加之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农村信用代办站在农村金融的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当时,一般的农村信用社也只有两三个人,所经办的业务半数以上是由信用代办站完成的。这一比例,在有的地区甚至高达七成多。

信用代办站人员的报酬主要是领取代办手续费,是一种完全意义上的“按劳按绩取酬”,通常是按照存款余额和贷款利息的一定比例提取代办费,外出从事代办业务或者参加会议的会发放一定的误工补贴。

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以后,市场化的机制作用更为明显,一些代办站的人数增加,甚至个别地区出现一村多站的格局。代办站的业务也更加全面,“村银行”的属性更为明显,一些业务量大、业绩突出的信用站还有子承父业招收为信用社正式员工的。

有的代办站还有了专门的办公场所,防盗网、防弹玻璃、办公桌椅、办公文具、印章、票据、表册、保险柜、狼牙棒等营业所需物品一应俱全,代办员越来越规范化,从事的工作包括吸收存款、放收贷款、对外宣传、不良催收、信用户评定、信用村建设、业务款的上解押运等等。

除了组织形式上是“代办取酬”之外,信用代办站与信用社的营业网点(分社、储蓄所)并无不同。经营好的代办站人员的收入甚至高于信用社的正式员工。

尤其是90年代以后,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农村代办站的作用进一步凸显,帮助农村信用社强化了在农村金融市场中的主体地位,增强了农村信用社的竞争力。

那时候,安全保卫工作还坚守着“人在钱在”的传统意识,一些农村信用代办员为了保护集体财产献出了生命,由此引发了一些人对信用代办站安全的担忧。

社会治安形势在变,银行都装上了铜墙铁壁,信用社安全设施也全面升级,人防、物防、技防都需要大量的投入,信用代办站在一些人眼里成为鸡肋。

一些代办员的脑子也越来越活络,信用代办站管理的风险也在加大,少数信用代办站出现账外经营、私自揽存、贪污等经济犯罪。尽管这些代办站出现问题的比例和概率并不比信用社自身的案件更多,但为了信用社的“健康发展”,撤销信用代办站的声音原来越高。

随着劳动关系相关法律的出台,农村信用代办站的用工风险也开始浮出水面,是不是劳动关系的纠纷时有发生,一些高龄的农村信用代办员因为过去曾经有过的养老保险缴费和部分应得代办费被扣作统筹与信用社出现了一些纠纷,信用代办员的身份之争开始在一些地区出现。

更为重要的是,随着农村信用社改革的深入,尤其是一些农村信用社改制为农村商业银行,代办站的角色也越来越尴尬,农村代办站被银行当成了负担。撤销农村信用代办站成为一些地区农村信用社改革深化的一种趋势。

时代的发展,农村代办站管理的矛盾必然会较为集中的爆发,农村信用站的存废之争是管理思路的差异,更深层次的原因则是发展壮大后的农村信用社“还需不需要继续植根农村”等认识上的改变。

改制了的农村信用社,变身为银行的,已经渐渐看淡代办市场,而且从银行的监管环境来看,商业银行已不适宜继续存在代办站。即便没有改制的信用社,业务发展好了,似乎也不必再如过去那样依靠信用代办站,加上县一级统一法人的改革,村一级的市场似乎对农村信用社也不如过去那么重要了。

由此,上世纪90年代一直到本世纪初期,各地的农村代办站拆拆建建,几经反复。村一级的农村金融市场也是起起伏伏,一些农村存款也在信用社和邮政储蓄之间来回搬家,一些农村的代办站今天挂上农村信用代办站的牌子,明天又变成了邮政储蓄的代办站,农村金融市场在这种变幻当中持续了若干年。

事情的真正改变,是2006年中国银监会下发《关于清理农村信用社信用代办站、邮政储蓄机构代办机构的通知》,对村级农村信用代办站进行全面清理。通知下发半年后,全国就清理代办站94735个,占代办站总数的78%;清理代办员104251人,占代办员总数的78%。

一纸命令,终结了农村信用代办站的历史。这是一段“根深叶茂”的历史。

农村信用社覆盖面广,代办站与代办员才是信用社这棵大树的真正根须。

农村信用社的业务主要服务于农村。一个县十几个乡镇,一个乡镇十几个村庄,客户的存贷款数额一般都较小,从几百元到几千元、上万元,几万元的业务不多。依靠信用社自身的力量,服务难以企及。设立了代办站情况就不同了,用当地人的话说,代办员“人熟、地熟、情况熟,脑子里装着活地图”,是农信社的另一双“眼睛和耳朵”。

撤销信用代办站,是农村信用社自断根须,是主观上对基层农村市场的舍弃,直接后果是农村金融服务的进一步缺失。

笔者从网上找到了几份2006年相关省份清理农村信用代办站的文件,文件对撤销信用代办站的理由这样写道:

随着农村信用社业务快速发展,规范化、科学化管理的要求越来越高。信用代办站地处村社,服务手段和方式落后,已不能适应电子化发展的要求和广大农民多方面的金融需求。为进一步适应农村信用社改革形势和业务发展的需要,有效防范和化解风险,确保信用社持续健康发展,特根据银监会的通知要求全面清理农村信用代办站。

另一则文件则写得更为详尽:

农村信用代办站是农村信用社最基层的网点,是农村信用社服务的进一步延伸。多年以来,农村信用社代办站在广泛筹集社会闲散资金,支持农业生产,方便群众生活,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成为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壮大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支重要力量。然而,由于农村信用社信用代办站大都设在行政村,网点分散,交通不便,管理监督难度大,往往成为农村金融案件的多发部位。随着农村信用社存贷款业务的日益扩展和电脑信息化高度发展,农村信用代办站的管理手段还停留在简单的手工操作的算账、记账、并账上,已经远远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同时,由于信用代办站违规事件及经济案件的频频发生,严重影响了农村信用社的形象与声誉,制约了农村信用社的业务的发展……

因为信用代办站有风险,就想着“撤”而不是“管”。最为牵强的理由,竟然是“信息化水平提高了,信用代办站还停留在手工操作上”,实在是令人难以信服。既然已经有了信息化管理手段,你直接把网络接入信用代办站,实行信息化管理,再强化重要空白凭证和印章的监控,加强审计稽核和事后监督,改善报账机制,就可以基本解决信用代办站管理中的问题,何来信息化建设后信用代办站已不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呢?

诚然,农村信用社的信用代办站大都设在行政村,网点分散,交通不便,管理监督难度大。他它存在的理由恰恰是农民的需要,撤销它,只能说明在那时的思维里,农民的需要已不再重要。

说到底,规避风险,一撤了之,监管成本最低、决策风险最小。

对于广大农村尤其是偏远地区,信用代办站是当地最重要的金融机构。撤销代办站,会弱化金融服务,给农民存款支取和办理小额贷款带来不便。对于代办站“是留是撤”的争论已经成为历史,争论已经没有意义。代办站是一件陈旧的棉袄,已经越来越不适合时髦青年的穿着,但在天冷的时候,一些人仍然需要它来御寒过冬。

近期,我也曾走访了几位当初积极撤销信用代办站的基层员工,他们说,当时除了监管政策外,撤销信用代办站的又一个原因是一些管理者心疼代办手续费,想节省开支,他们认为,反正自己已经在农村金融市场做成了老大,撤了信用代办站,业务也跑不了,再说,已经财大气粗、发展壮大的信用社,也不缺村民手中的那点小钱。想起来,这才是农村金融服务的悲哀所在。

主张撤销信用代办站的人一直强调,撤销信用代办站后,农村信用社的业务仍在不断发展,他们以此佐证决策的正确性。

颇具巧合的是,监管当局一方面在2006年关闭农村代办站,随后又在2007年,出台了大办村镇银行、农村资金互助合作社、小额信贷公司的一系列政策,誓言要解决农村金融服务缺失问题。

政府对农村金融服务不可谓不热心。近年来,监管部门又在花大力解决农村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各种农村金融服务机构、助农取款点、金融自助服务站、乡村金融便利店的名字叫得震天响,相关投资颇为不菲。

其实,这一切,与10年前被强令取消的代办服务来说,已经差得太远,村民们在这些现代化的“便民服务”中,怎么也找不到当年的感受。

对此,我只能感叹,世界变换得太快。


点击展开全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7月1日,他让所有信用社等农村金融机构陷入大危机!
农村信用社如何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初探(1)
农村信用社经营风险的原因分析与对策
悉民所需 为民所用
在未来,农村信用社和邮储银行还有人存款吗?实际上有三大需求
黑龙江农村信用社客服电话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