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在家里提升自身免疫力之食疗篇|晓堂·健心坊

最近大家都响应号召减少了外出,那我们如何在家庭中把握吃喝,更好地服务于我们的健康、我们的生命呢?

晓堂·健心坊的签约老师——健康系统排列师杨一丰,今天与大家聊一聊吃喝对人体免疫力的影响。

杨一丰

  • 辟谷养生导师、健康系统排列师

  • 澄江针灸学派第四代传人

  • 大成拳·大成立禅法脉传人

  • 武当赵堡太极拳第十三代传人

  • 终南山元敦国学书院·养生堂创办人

Q
A
&

01

Q:从食疗调节的角度,平时在家吃饭方面,有什么建议?

杨一丰:这段时间大家在家呆的时间比较长,运动量减少,我建议成年人一日一餐最好,长身体的小孩子一日两餐,老年人吃得清淡些偏素食,会对身体比较好。

往常我们担心身体会缺某个维生素、缺点什么营养,就尽吃些有营养的东西,担心不够还尽可能多吃一点。越是关心你的人,就越是会劝着说:“你多吃点、多吃点菜、多吃点肉”等等,大家误以为多就是好,其实这个世界没有一样东西多了好,都有一个平衡点,人体在吸收食物的养分时需要时间。

大家可以在家做一个尝试,间隔6小时吃一顿饭,然后间隔12小时吃一顿饭,你再尝试间隔18小时甚至24小时吃一顿饭,在不同的间隔下吃同样的东西,然后观察和感觉自己身体的变化,同时观察自己排便的情况。在这样的观察里,我们会发现区别,会知道哪一种更能给我们带来神清气爽,更能给我们带来光泽的皮肤。我给大家讲的不是什么理论或者说什么样的知识是对的或是错的,给大家的都是自己可以通过实际去体验,通过体验可以自己去选择的方式。

食物里的营养,在人体内的器官,胃、肠道最后透过大肠、肝脏、肾脏等脏腑,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把某些食材分解转化成营养。时间不够的话,我们上边只管往嘴里塞、只管吃,底下没有时间、还没来得及消化和吸收,就被人体排出去了。

这种情况下,第一浪费了食物;第二给自己身体增加了负担,身体排泄也需要消耗身体的能量;第三身体和食物之间没有足够长的时间相互作用、相互转化,这样那些需要足够的时间才能被吸收的维生素没法被身体获得反而缺少了。所以建议大家拉长一顿饭和一顿饭之间的距离。


上面说的这些建议主要是给成年人、中老年人甚至老年人,还有身体不方便运动的、偏胖的、有亚健康的、精神不太好的、经络比较堵塞的甚至是吸收功能不太好的人。可以用这样的方式来让自己的脏腑休息,当外界摄取少了之后、身体会在内部自己去分解平时没有时间分解的残留的食物残渣,来调动自己身体本有的机能,以这样的方式来净化自己的身体。

02

Q:拉开两顿饭的间隔时间,这和平常就餐习惯不同,不按时间吃饭,会不会弄坏肠胃?

杨一丰:总的原则,去觉察自己饿不饿、饥不饥。我们经常说“饥饿”,有没有饥饿的感觉,饥饿的感觉强不强烈,当一个人饥饿的感觉很强烈时,吃什么都是香的。

香是什么?“香”就是你的神在起作用,而神是身体的一个整体反应,“香”代表着你的身体需要这个食物,“香”也代表着你能吸收这个食物。例如你平时喜欢吃红烧肉,吃饱了之后再端到你跟前一大盘,那这时你就不会有香的感觉,说明你饱了,身体不需要了。

所以第一个原则:不是很饿就先不吃饭,去感觉可以吃可以不吃时,就再等一等。等一等,那种饿的感觉就能加强,饥饿本身就能调理和唤醒身体的敏锐度和对食物的渴望、对食物的分解能力;饥饿本身就是对人体脏腑功能的强化和锻炼。所以每天有饥饿的感觉就是身体免疫力的一个保障。


现在很多人明明不饿,还要按时吃,身体不需要,吃饭就没有香的感觉,还往里塞。他只是心里害怕,认知上他觉得应该吃了、不吃会不会缺营养,完全在头脑里,忽略了整体、忽略身体肠胃的感受。

有一种饿叫“妈妈觉得饿”,大人给孩子,长辈劝饭:“你吃点、吃点、再多吃点,到时间了咋能不吃饭呢”。可是,当你忽略身体,当你强行用头脑左右和控制身体时,迟早身体会反抗,迟早会付出代价,这个代价往往就是疾病。身体以疾病的方式提醒我们:重新认知身体,如何爱自己,如何尊重自己的身体,如何保养自己的身体。

03

Q:大人有一定的觉知,能判断自己是否真的饿了。孩子喂到量了,还哭着要吃,那要给他喂吗?

杨一丰:如果孩子很健康,睡得好精神好,身体也不容易生病,很强壮,那就没有问题,怎么吃都可以,说明家长养的没有问题,吃饭的习惯也没有问题。

如果孩子有健康问题,拉肚子、呕吐、身体瘦弱、容易感冒、口臭、容易便秘、容易扁桃体发炎、容易咳嗽,这些都说明喂养存在一定问题。

吃的多和少,往往跟习惯有关。很多家庭从小养孩子就害怕孩子吃的少,总想给孩子多吃一点,爸爸给完妈妈给,妈妈给完姥姥给,姥姥给完爷爷给,每个人都想给孩子塞一点点,可孩子就那么一点点的胃,然后就隔三差五的发烧、积食。

孩子是跟大人学习的,或者说孩子只有通过听大人的话,来认知这个世界。家庭培养一个孩子经常吃多、吃撑的习惯,孩子甚至会把自己吃到吐了为止,在这样的习惯下,让孩子“吃饭的欲望总是打破身体的平衡”,就因为大人的这种“让孩子多吃点再吃点”的干预,孩子“吃的欲望”也被养大了,不把自己吃撑、不多吃点就不行,有时候饱了也用“哇哇哇”这样的情绪来喊叫。

我们有时候说人的胃越吃越大,这个跟大人喂养孩子的习惯有关,那如何改这个习惯呢?如果这个孩子身体没问题你就不用改,如果孩子有问题了那就必须得改,人为的给他少吃一点,他有“哭和闹”的表现也正常,一个新的习惯的培养身体适应有一个过程,慢慢地他就不哭和不闹了,你可以给他吃一点主食再给他吃一点蔬菜,易于身体吸收和消化的东西,慢慢地过渡,让他对食物的渴望逐渐恢复和调整到正常的状态。

我们经常会遇到的比较好的调整机会是什么呢?即便是不去人为调整,身体也会通过发烧、呕吐、排泄、拉肚子,自己来平衡,往往疾病就是我们一个不符合身体需要的坏习惯,它积累到一定程度后,身体就以疾病的方式来自行调理。

孩子生完病之后在恢复时期,饭量都是不大的,在恢复时期就是一个建立新的好的习惯的机会,可是很多家长在孩子恢复时期就觉得我们家孩子生病了可怜,最近都饿瘦了也没有营养,赶紧给孩子炖鸡汤、炖肉、营养品、奶蛋,给孩子多吃多吃,然后没几天又生病了。

我们之前讲的站桩、静坐都是恢复一个人对生命的觉知和感知能力,这里再次推荐各位家长们、大人们多站桩多静坐,恢复自己身体对生命、对养孩子的感知能力,而不仅仅是只停留在头脑里。我们身体以往生病的感受,痛苦、难过以及在每次生病后身体又重新恢复健康后的轻松愉悦都是身体感知力的清晰显现。

在生活中,除了用头脑、用知识,请再慢一点去感受我们的身体,结合心理与心情,让心情、身体和头脑共同来为我们的生命服务,这样,这份感知力就是一个生命整体的对万事万物的认识,在这份新的认识里,也包含了我们对饮食和喂养的新认识。

04

Q:在这个阶段,有些人自动减少了用餐次数,成年人如果一天只吃一餐的话,吃点什么会对身体好呢?

杨一丰:不一定非要是一日一餐,大家吃的总量减少,你也可以一日三餐,但是每餐只吃半分饱,要在你有明显的饥饿感时去吃,在没有饥饿感时就不需要再给身体增加负担。

而“吃什么对身体好”这个问题,人和人的体质有很大差别,只要是干净的自然的就好。不管你吃什么,我们可以从两点来判断:一是你排的大便是成形的,每个人有很多次排便的经历,也知道自己什么时候排便的感觉比较好,排了之后身体的反应,包括大便的形状、颜色、气味、质地,自己能判断哪一次好,什么时候自己排便不好;二是你吃完之后,睡得好,第二天精神好、体力好,工作生活学习时头脑清晰,说明你吃的没问题。


我们去研究一个东西,水果、蔬菜对身体有没有好处?那都是所谓的定义和概念或广告灌输给我们的,一片白菜叶子里也有很多维生素或营养,萝卜也有,便宜的贵的各种都有不同的营养。你喜欢吃、吃的心情好,吃完后你的大便好、睡眠好,人有力量、有精神,去让身体的“良好的反应”决定吃的东西适不适合你。

像我们家两个孩子吃饭的量、吃饭的品种、对食材的选择完全不同。那个倾向于吃主食的、吃的也温热,他的身体反而在实际检验中还没有那个爱吃水果、不分寒凉、不按时吃的孩子好。这样的现象在生活中非常多,很多懂养生的按照这个该吃、该吃多少、这个热了、那个凉了,结果身体还没有一点养生知识都不懂的人身体好。


没有什么东西好,什么东西不好,只有你适合不适合,有的人吃水果精神很好,甚至有的人常年只吃非常少量的坚果精神也很好,有的人吃肉身体特别好,有的人吃素身体特别好,只要你身体好,那你吃的东西都是对的。

还有一点就是吃这个东西,你的身心有喜悦的感觉,有特别想去吃它的感觉,还有吃的过程让你很享受,那么这个东西对于你来说就是好东西,就是适合你的。所以任何食物离开了人和它之间的反应,去谈好和不好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05

Q:很多人觉得吃素是健康时尚的生活方式,于是开始尝试吃素,可是又担心只吃素的,会不会营养不良?

杨一丰:什么叫营养?谁能解释清楚这个东西,怎么样就知道一个人营养良还是不良,是与他吃的东西有关?还是与他的吸收有关?还是与他吃完之后身体的种种表现有关?就像刚才讲的身体的力量、精气神、状态。

如果一个人吃的是所谓的大家说的没有营养的东西,但是他吃完后精气神更好、更有力量、生病更少,而另一个人按照各种营养配比吃,但是他吃完后没有那个人身体好,那这两个人对比,到底什么是营养,什么是营养不良?所以营养良不良是身体表现出来的结果。


一个东西有营养,是那个东西的事情,但是这个营养能不能转化变成成你身体的一部分,这是你自己消化功能吸收功能的事情。我们把重点放在如何恢复和提升自己的消化吸收功能,比放在营养上更有用。

我之前讲的前两代人吃的不如现在的人,但是身体素养比现在的人好,现在的孩子们吃的比前两代人好,但是身体素养没有前两代人好,一方面是因为饮食习惯生活习惯影响了身体的吸收功能,另一方面也跟我们的头脑认知对身体的干扰有关,甚至有些认知是破坏身体本有的、自然的自我调节和吸收消化功能的。


健康,是一个综合性的东西。我们不可能就单独“吃”这一块就解决健康所有的问题,还要配合心理的健康,配合身体的体育运动和锻炼,配合和谐的家庭关系和社会关系,这些都会影响到我们的健康。

身体的需要是一个生命整体的需要,恢复和提升自己身体的感知状态,从你所选择的食物当中获取你身体所需要的全部营养,而不是研究应该怎么配比来获取“蛋白质”,这些“应该”里面有形的“营养”确实包括蛋白质,但它忽略了一个生命的“气”还有“神”。

我们经常说精、气、神,生命的三大要素。不光人体有精气神,食物也有精气神,每个动物、植物都有它的精气神,而我们跟食物之间通过“吃”这样的一个互动关系,实际上是跟它之间的精气神相互转化、相互作用,是生命与生命之间的关系。

健康,再有跟人的体质也有关系。现在的成年人身体偏胖、偏油腻的比较多,少摄取油脂和动物的蛋白,多吃一点素,是益于健康的。

吃肉的人容易紧张和容易产生愤怒的情绪,跟我们刚才说的动物有它有形的肉质、还有它的气、还有它的神,也跟动物被宰杀的过程有关,相对来说吃素的人情绪波动会少一些,也倾向于稳定,包括心性的稳定也会好一些。


我们可以去观察自己身边的人,有些吃肉的人身体还没有吃素的人身体健康,但并不是所有吃素的人身体都好。有的人喜欢吃肉,逼着自己吃素,那首先在心理上就会有抵抗和对抗,这种心理直接会影响到身体的健康;有的人有一段时间吃肉,有一段时间他就不想吃肉,这都是身体给的反应;还有的人一闻到肉就恶心,他吃素照样身体工作学习生活各方面都没有问题。还是那句话“尊重每个人的人体和人体的差异,也尊重不同的选择”,跟营养没有直接关系。

大自然中也有很多食素的动物,它们也不存在缺什么营养,也有食肉动物,但是让一个想吃肉的人吃素,或者逼迫一个想吃素的人吃肉,反而会破坏身体的平衡和健康,会引发疾病引发营养的问题,所以尊重每个人的不同选择,也尊重每个生命的不同类型。

我给大家的建议是:忘掉营养这个概念,去感受和寻找你身体健康的状态,只要能让你恢复到健康状态的,能让你身体变的有力量、通达通透、清爽的,那就是适合你的饮食种类和方式,只要是没有让你身体达到你想要的健康效果的,你都得重新去调整你的饮食和所谓的营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想身体健康| 请减少不必要的饮食
开春这些食物要让孩子多吃,不仅能帮助孩子长高,还能增强免疫力
吃啥东西有营养又不上火?
年轻人如何养生?
素食是越简单越好,还是越多样化越好
小儿饮食,要注意这三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