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理县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成功经验

  一、基本情况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增强基层党组织功能、提升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发展力、服务力的有效途径,是更好地解决民生问题,让改革发展成果惠及广大农民群众的物质基础。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对于提高农村社会化服务水平,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实现农民共同富裕,维护农村大局稳定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理县坚持“村强则民富”的理念,抢抓灾后重建等重大机遇,按照“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大力扶持、多元发展”的思路,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举措,积极探索村级集体经济增收途径,这实现了集体与群众“双赢共富”目的。截至2012年6月,全县81个村中66个村发展了村集体经济,占全县行政村数的81%,与2007年相比增加了50个村;村级集体经济总量达2978.17万元,是2007年的4.25倍;且通过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村级基层组织可实现年收益379.5 万元,着力破解了过去村级组织“无钱办事”的难题。探索出了一条适宜民族地区农村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好路子。

二、主要做法 

(一)创新载体,积极探索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模式

在认真学习借鉴各地发展经验基础上,全面核查村级集体三资(资源、资产、资金)情况,并根据各村实际情况,按照发展较好、发展一般和无集体经济三个类别,采取资源开发、项目培植、企业带动和资本运作四种模式,进行分类定级,分类规划,分类指导、分类管理,助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

一是深挖优势,走资源开发的路子。对于有村级集体草山、河滩等资源的村,积极引导村两委采取单独经营或租赁承包经营的方式,加大资源开发力度,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积极引导米亚罗镇、夹壁乡各村和古尔沟镇部分村的两委班子依托丰富的集体草山资源,兴办村集体牧场,对分散在农户手中的牦牛进行集中收购、集中放养,大力发展村集体牦牛养殖业。从1983年到2007年底,米亚罗等3个乡镇的15个行政村兴办了村集体牧场,牦牛存栏达3500头。朴头乡庄房村依托砂石资源优势,兴办村集体砂场,积累资金达200万元左右。以上16个村通过对村级集体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利用,成为理县第一批甩掉“空壳村”帽子的行政村。

二是培植产业,走项目扶持的路子。对于无村级集体资源、资产和资金的“三无”空壳村,积极采取“科学规划,项目扶持、重点培植”的方式,有效整合灾后产业重建、扶贫开发和综合防治大骨节病试点等项目,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分类管理,科学建设了一批发展潜力大、市场前景好的村集体种植、养殖基地,努力培植和发展村集体经济。薛城镇箭山村地处高半山,资源匮乏,无集体积累,是典型的空壳村,通过实施灾后产业重建项目,在该村新建了村集体肉牛圈舍面积774平方米、购买村集体肉牛158头,2011年实现村集体经济收益20万元,彻底甩掉了空壳村的帽子。灾后重建以来,全县共投资各类涉农项目资金2664万元,新建牦(肉)牛、生猪、肉兔、土鸡、核桃等村集体养殖、种植基地42个,共培植发展了35个空壳村集体经济,巩固提升了5个发展规模较小的村集体经济。

三是以存量促增量,走资本运作的路子。对于因国家建设征占耕地、荒地、沙滩、林木等,有一定集体资金积累的村,积极引导和鼓励村两委以入股方式投资水电开发等项目,或将村集体资产通过保值增值措施不断积累,以“滚雪球”的方式,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规模,形成规模效益。古尔沟镇丘地村原来是一个一穷二白的空壳村,为发展村级集体经济,1991年,该村两委下决心从村民手中购买700余头牦牛办起了村集体牧场,采取保底分红和“五定一奖”的方式,将牧场承包给农户经营,实现了村集体与农户的双赢。目前,该牧场牦牛存栏数已从最初的700余头发展为1700头,年收益达20万元。同时,该村两委还将狮子坪电站建设征占集体荒地、林木等所获的600余万元补偿费入股九架棚电站开发,年收入在150万元左右,成为理县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龙头村。

四是抓龙头引领,走企业(专合组织)带动的路子。一方面,积极探索“公司+村级集体资源”的发展模式,鼓励和引导村两委依托集体种植、养殖基地或村集体闲置土地、农村剩余劳动力等资源,引进优势企业带动发展村集体经济,实现村集体和企业的共同发展。木卡乡三寨村积极引进华西生态养殖有限公司,采取村出场地、出劳力,企业出兔种、出技术、包销售的办法,建立集体肉兔养殖基地,联合发展肉兔养殖业,2011年,实现村级集体经济纯收入8万元,在基地务工的村民,学会了肉兔养殖技术,增加了收入,致富门路更宽阔了。另一方面,积极探索“村两委+专业合作社+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模式,充分发挥专业合作社的优势,促进集体经济实力的增强。下孟乡各村“两委”与下孟仔迭村泰康生态养殖专业合作社合作,由该社为各村集体生猪养殖基地提供专业的圈舍修建,种(仔)猪和饲料采购,疫苗发放、出栏销售等服务,确保了村级集体经济健康发展。

(二)政策扶持,切实增强村级集体经济造血功能

县委、县政府坚持输血与造血并重,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重要内容,研究制定相关优惠政策,鼓励乡村盘活资产,加强管理,为村级集体经济的健康发展创造更大的效益。

一是项目倾斜政策。明确把涉农项目、扶贫项目等资金重点用于建设村级集体种植业基地、养殖业基地、农产品加工基地等,通过实施相关项目来培植发展村级集体经济。

二是用地优惠政策。支持村两委在遵循乡镇、村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合理开发集体现有土地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同时,明确因实施农村环境整治、土地复垦整理等新增有效耕地,归村集体所有和经营。

三是税收减免政策。对引进从事种植业、养殖业和农林产品初加工龙头企业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暂免征收企业所得税,且可按管理权限报批减免农产品加工用地及相关建筑的土地使用税、房产税。

四是金融扶持政策。农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把扶持村集体经济发展作为信贷支农的重点,扩大抵押范围,积极发展村集体动产抵押、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抵押贷款等信贷品种;对符合信贷政策的村集体经济发展项目,给予优惠利率。 (三)强化服务,健全完善发展村级经济集体保障机制

在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过程中,积极探索并建立了四项工作机制,全力保障村级集体经济有序发展。

一是健全完善协调服务机制。建立了由县委组织部牵头,发改、财政、农业、畜牧业、林业等部门和乡镇党委、政府参加的联席会议制度,坚持每季度召开1次联席会议,集中协调解决村集体经济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保障村集体经济良性发展。

二是健全完善对口帮扶机制。坚持把“挂帮包”活动与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紧密结合,建立了机关(部门)与行政村对口帮扶机制,充分发挥包村单位信息、技术等方面优势,帮助和指导联系村规划发展项目,主动对接涉农部门、上级单位或农产品企业,积极争取项目和资金,不断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

三是健全完善技术指导机制。建立了由科技、农业、畜牧等部门技术骨干为成员的科技指导服务工作组,定期深入各村加强技术指导和培训工作,帮助村“两委”班子提高发展村集体经济的能力。与此同时,配齐配强乡镇农技站、畜牧站技术力量,通过技术人员包村上门服务的方式,为村级集体养殖业、种植业提供疫情防治、病虫害治理等技术服务,提高了村集体经济发展的科技支撑能力。

四是健全完善监督管理机制。进一步规范村级集体经济管理,对有集体经济的村全部建立了村级集体经济台账,并实行定期核实制度,确保集体经济(资产、资金)的真实完整。严格落实“四议两公开一监督”制度,凡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事务严格按该制度实行,真正让党员和群众拥有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

(四)取信于民,村两委班子的凝聚力得到加强

通过加强对村集体经济收益的管理和使用,破解了长期以来“空壳村”两委说话无人听,工作难开展的问题,以村党支部为核心的农村基层组织在群众中的威信越来越高。归纳起来,村集体经济收益主要用于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用于基础设施管护,切实解决村级组织建管力不强的问题。2012年初,木卡乡三寨村两委召开户主会议,决定从村集体经济收益中安排1.5万元资金,维修后山引水渠道,实现了小型村庄基础设施维修由村级自行组织实施的目标,村庄自我建管能力得到加强。

二是用于特色产业发展,切实解决村级组织带动力不强的问题。古尔沟镇的丘地村两委经村民代表大会同意,从村级集体资金中拿出60余万元用于群众新建民居石料采购和特色门窗制作,支持村民提升民居风貌;小沟村两委依托区位优势,从村集体资金中拿出部分资金,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支持村旅游歌舞表演队创新节目内容,以提高对外吸引力和知名度。这些举措都有力促进了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 三是用于发展农村公益事业方面,切实解决村级组织服务力不强的问题。朴头乡庄房村两委高度重视农村教育和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从村级集体经济收益中拿出部分资金,给该村小学生缴纳学杂费,给全村400余村民缴纳农村医疗保险费,真正让全村群众共享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成果。

四是用于关爱农村特殊群体和奖励补助方面,切实解决村级组织凝聚力不强的问题。部分村两委从村级集体经济收益中适当匹配专项慰问经费,用于在春节等重大节庆期间看望慰问三老干部、离职村干部、贫困党员,残疾人等,让他们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还有一些村两委拿出部分村级集体经济收益举办“好媳妇”,文明家庭等评比表彰活动,推动农村新风尚的形成,进一步增强了村级组织的凝聚力。

三、经验与启示 

(一)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必须依靠县、乡、村三级联动

要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仅仅依靠村两委干部的能动作用是不够的,县乡两级必须从科学指导、政策扶持、服务管理等层面给予大力支持。只有通过县乡村三级联动,齐抓共管,才能推动村级集体经济的良性发展。

(二)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必须坚持因地制宜找好路子

在资源相对匮乏的山区农村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必须因地制宜,深挖潜力,借助外力,坚持走养殖业、种植业、乡村旅游业、农产品加工业等并举的多元化联动发展的路子,最大限度降低市场的风险。

(三)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必须坚持分类指导,因村施策原则

对集体经济发展较好的村,要在巩固提升,提质增效上下功夫;对有村级集体经济,但经济势力较弱的一般村,要在拓宽渠道、扩张总量上求突破;对没有村集体经济的空壳村,要在选好路子、盘活资产、扶持培育上想办法。

(四)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必须用好收益发挥作用

解决“有钱办事”的问题,是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最终目的。在工作中,不仅要帮助村两委发展集体经济,更要注重和加强后续管理,引导两委班子合理安排和使用村集体经济收益,真正把收益用于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作用,让广大村民真正享受发展成果,从而提高村级组织的公信力,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阿坝州副州长、理县县委书记蒋刚 理县县长 蔡清礼)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一个村支书对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思索
三农论坛 | 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财政部:去年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试点扩至23省份
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调查报告
关于加强农村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的几点建议
对安徽肥西县严店乡三元村乡村产业发展的驻村调研报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