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个曾经的伤痕文学的拥趸,站在今天的高度看待伤痕文学的长短

首先说长处:

伤痕文学对中国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中青年是有启蒙意义的,起码让接受了伤痕文学的中国人明白了什么叫做人性,明白了人应该追求自由,明白了“唯阶级论”对人的思想的扭曲和伤害,明白了亲情、爱情、友情和人格的独立在人的一生当中十分重要不可或缺,明白了人生本该丰富多彩,人不应该成为政治的玩偶,更不应该打着政治正确的旗号伤害甚至摧毁无辜者的人生!

本人是在那种文学氛围中成长起来的,向往民主、追求自由、坚持独立的思想和人格、信奉人道主义成为刻在骨子里的意识。可以这么说,我和我们这一代人的现代意识和现代人格精神的塑造,伤痕文学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这是水浒、三国、红楼梦这些中国传统文学根本无法给予的东西,是我们作为现代人能够超越传统意识、成为现代中国人的重要因素!

但我并不想夸大文学的作用,没有哪个民族的精神是靠几本书特别是文学作品能改变的,真正改变我们的是打开国门后中国人所接触到的现实世界。世界的丰富多彩,远远超过任何文学作品,对人的思想意识的塑造也远远超过任何一本书。

世事变迁,四十年后再回首伤痕文学,我们就能站在新时代的高度重新审视它的价值。

今天再让我评价,我只能遗憾地说:

伤痕文学没能超越一个“小我”,它的顾影自怜的文人味道太浓了,用那个时代的名词说,就是“充斥着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怨愤”。

伤痕文学之所以能出现,是因为认为被那个时代辜负了的部分文人知识分子能够用笔和文学化的描述来书写他们的“遭遇”,来控诉泛政治化的社会对他们的心灵和人生造成的伤害。这种文人的怨愤风格在中国文学史上是常态,我们学生时代学到的大部分古典诗词不都是这些东西?

但是比较讽刺的是,古代诗人的这些诗词也就在文人的小圈子里流传引发共鸣,伤痕文学可是引发了当时几乎所有中国中青年的共鸣,原因却是带给他们不幸的那个政治组织普及了文化教育。

今天再去看伤痕文学,那种潜意识当中“天生我材必有用”的精英文人思想在作品中时不时地流露出来表达着“我跟这帮种地养马的乡下人不同,我本该高人一等”的优越感让他们不断提醒自己“怀才不遇”被冷酷的现实蹉跎了岁月。

难道真的是这帮文人坐到城市的办公室里拿上高工资远离劳动人民就能更快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他们真正在乎的是什么?改革开放以后,他们当中的一部分逃离这片土地跑去西方世界,充其量也就在大学里教教书,更多的也不过是在美国街头的餐馆里谋生,他们怎么不喊美国社会蹉跎了他们的岁月?

他们大多数人在乎的只是自己的境遇。这跟高尚的家国天下的情怀没半毛钱关系。这就注定了方方这些文人继续卖弄伤痕文学的调子在今天得到的不是共鸣而是唾弃!

如果他们真的有“为苍生立言”的情怀,随后千千万万的农民工用泪水汗水让境外资本家赚得盆满钵满的时候他们在哪里?千千万万的国企职工被下岗一家生活困顿的时候他们在哪里?

他们手中有笔杆子可以大书特书他们的委屈,而历史上被剥削者包括某些伤痕文学作者的祖上残酷剥削、镇压、欺凌的底层民众连控诉的手段都没有!

对千千万万的底层民众来说,他们在历史上遭遇的社会不公比这些伤痕文学作家严重不知道多少倍。能仅用几首诗一部剧本来书写底层民众悲惨生活的文人都青史留名了!

他们蹉跎了岁月,那些跟他们曾经一起生活的农民和牧人们呢?就命中注定在偏远的农村和草场上活该受一辈子穷?

可笑直到今天我身边仍有某些人以这些人的所谓“遭遇”来批判那个时代,我跟他说:今天有多少大学本科毕业生在看大门送外卖,怀才不遇的情况比那个时代严重多了,你觉得现在这个时代是更好还是更糟了呢?还是你觉得现在的本科生已经没资格称作怀才不遇的精英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张艺谋的新作《归来》是又一部伤痕文学
从三方面来看,在《觉醒时代》中,具象理念与感性转化
论古代底层文人的文学创作与批评
当年看过的伤痕文学作品
老人家逝世的47年里,有一些人骂了他40多年 认为老人家那个时代
江山严元俭写的诗集上了光明日报文学鉴赏专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