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毛泽东率红四军进入闽西后的历史真相

初入闽西,即遭遇敌人进攻

1929年1月,红四军主力在党代表毛泽东和军长朱德率领下,从井冈山出发,向赣南进军闽西与赣南接壤,且经过农民武装暴动,并具有革命斗争的群众基础,便于开展游击战争,发展赤色政权和红军根据地,毛泽东率红四军穿过赣南几个县,于3月14日(阴历二月初四日)第一次进到长汀。红四军在距离汀城20华里的长岭寨,遭遇福建省防军第二混成旅郭凤鸣部的防守部队,经战斗,击溃郭部主力,并击毙郭凤鸣,缴获很多武器弹药。当日,红军占领了长汀县城,把郭凤鸣尸首抬回长汀示众。闽西人民闻讯欢欣鼓舞,大大提高了革命斗争情绪。红四军驻在长汀十数天,对群众进行了广泛的政治宣传工作,吸收了一批积极分子到红军中来,还布置了地下活动。3月下旬,蒋桂战争爆发,红四军于3月底全部开转赣南,发动赣南各县农民武装起义。

郭凤鸣死后,他的部下卢新铭继承其衣钵,收拾残部,自称旅长,勾结官吏、土豪劣绅、民团、土匪,在红四军离去后又占据了长汀县城,继续其罪恶的统治。

5月19日,毛泽东率红四军再从赣南进入长汀。由于后面有赣省敌军李文彬旅的两个团紧紧跟着,相隔不出一日里程,因此部队未在长汀逗留,乘势一直挺进闽西腹地,遂从别径经涂坊,一直挺进到闽西腹地抵达连城、上杭交界的庙前乡(距北四区的苎园约20华里),当时罗瑞卿、曾省吾、傅柏翠(解放后历任福建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民革福建省委主任委、福建省文史馆馆长等职)率闽西地方武装教导队改成的特务连就驻扎上杭苎园游鱼坝,正准备扩充队伍。5月21日黄昏,突有庙前一个农民送来一封刘安恭、朱德、毛泽东的联名信,告知傅柏翠、曾省吾红四军入闽,部队到了庙前,速来商讨有关事宜。

接信后,傅柏翠和曾省吾顾不上吃晚饭,就打灯随送信人赶赴庙前,罗瑞卿留在部队。庙前距游鱼坝20里路,到达时,天已黑了,他们由刘安恭引导到朱德军长那里,朱德军长马上叫人炒饭给他们吃。不一会儿,毛泽东同志来了,他一边招呼傅柏翠等人吃饭,一边查问杭、岩、永以及闽西各县的斗争情况,接着告诉他们,敌李文彬旅从江西过来,一直紧追我部,红军今早从长汀涂坊出发时,敌人前卫也到了涂坊,可能会紧跟着我们追到新泉。

他随即问傅柏翠,如果敌人明早尾追我们到北四区,你们能否阻击他们,叫敌人延缓四个钟头的进程?傅柏翠答完全有把握,北四区的乱石峡,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毛泽东即与朱德商量了一下作出决定:红四军出敌不意先攻取龙岩,迅速转攻永定甩开李文彬,消灭陈国辉、相机打击张贞。当时红军正在筹建红五十九团,命令傅柏翠部队留在北四区,一面加紧进行编组工作,一面利用险要地形,牵制阻遏敌人。

次日,红四军经苎园、古田到达龙岩小池宿营。第三天,即5月23日上午进入龙岩县城。当时,福建省防军第一混成旅陈国辉部随张贞的陆军暂编第一师开赴粤东潮州合攻桂系军阀徐景唐未回,龙岩只留土军刘烈波一部驻守,实力很小,已闻风先遁。红四军顺利进城,没收了陈国辉及其爪牙的一些财物后,下午即转到永定的坎市、湖雷一带,与金砂、金丰、苦竹等地的革命力量取得联系,等待后面追兵的消息。

根据前委当时的计划,如后面敌兵再追来,即在永定地界消灭他们,或给予严重打击,然后兜回赣南;如无追兵,则趁张贞未回,兼程直捣漳州,夺取张部的后方军实,组织闽南一带的武装暴动。北四区区委奉命侦察后面敌军行动,获悉李文彬部已退回长汀,剩下卢新铭所部的钟铭清一团,到涂坊后感觉兵力孤单,未敢继进,推说红军已经远去,需要专门对付北四区“土共”,中途转往上杭的白砂方向去了。北四区区委探知确实情况后,将消息多次飞报龙岩县委,由县委转达前方,不料被龙岩县委书记谢绍武搁置,没有及时送去,以致红四军失去乘虚打下漳州的机会。

5月26日,红五十九团在蛟洋成立,部队编组还没有完成,敌钟铭清团从白砂潜至北三区,率同丘坊民团猝然来犯。红军即从山路撤退,转移到大和坑。敌人闯入蛟洋,掳掠财物而去。接着敌人又向大和坑进攻,适红五十九团奉命开往龙岩,前头部队已开拔,后卫部队与之接触,激战半小时许,敌人抢去群众一些财物,退出了大和坑。红五十九团全部经石门、下峡到龙岩的铜钵、蒋武。

红四军在坎市、湖雷一带驻了10天。据报大埔方面有大股敌军向永定开来。估计张贞部队知后方有异,可能已回漳州,或者还要帮同陈国辉部来犯永定、龙岩,乃决计暂时离开永定绕转上杭、连城一带活动。6月2日,红四军军部先派第三纵队赴龙岩,会同驻在铜钵、蒋武的红五十九团(此时团已编好)于3日第二次进占龙岩县城,与坎市、湖雷成为犄角。6月6日清早,军部命以第一纵队为侧翼,从永定的虎岗向上杭的大洋坝一线推进,其余各纵队连同红五十九团集中龙门,回师至龙岩大池宿营。

6月7日,第一纵队从大洋坝,红五十九团及江西游击武装一大队经丘坊,其余随军部经丰年圩,分三路夹击驻白砂的钟铭清团。钟部以红五十九团已不在上杭境内,除留两小队驻扎丘坊、丰年圩充当前哨外,其余大部分回驻白砂,不甚戒备,对我三路进攻,只注意北三区的正面攻势。当第一纵队忽从大洋坝侧翼大包抄前来时,他们仓猝应战,机枪尚未架好,红军已到身边,敌人仓皇逃遁,部分缴枪投降。这一仗消灭了敌一营兵力。红五十九团8日到达白砂时,战斗已经结束。

建立革命政权和武装组织

红四军解决了白砂钟部后,白砂觉悟的农民群众,在红四军干部指导下,建立了自己的革命政权和武装组织,一时打土豪、烧契据、分田地的斗争,如火如荼。红四军军部驻白砂的下洋,毛泽东住在一座砖砌的大房屋里。朱德在犁头嘴,一面安顿俘虏,一面把在白砂战斗中和在沿途缴获的一部分枪支交给我们,以充实赤卫队的武装,并把缴获来的一砦物资拨给地方党处理。军部还在蛟洋设立一一个临时的红军医院,把我军伤病员送到蛟洋治疗。接着红四军派遣一个纵队向旧县方向开展游击,时值夏汛,河水高涨,旧县河上的船只悉被当地反动民团掳到北岸,红军无舟可渡,在我方火力掩护下,有个北四区篾工陈朝显勇敢领先,带红军战士泅渡至对岸,把船夺过来,运送部队到达北岸。

端午节(6月11日)红四军进驻旧县,接着派一个纵队到才溪、南阳一带活动,其余全部开抵新泉休整。6月中旬,前委决定以红五十九团及连南十三小乡的一部分暴动武装(李云贵率领),扩编为红四军第四纵队,朱德军长来宣布前委命令,并讲了话。傅柏翠任纵队司令员,张鼎丞任党代表,李力一(即李荫予)任政治部主任,龚楷为参谋长(四川人,由红四军调来),罗瑞卿任参谋主任。曾省吾调到一纵队任大队长。

时获悉陈国辉部在粤东被打败,已回转龙岩,队伍极其狼狈,前委根据这个情况,决定回龙岩解决陈部。6月17日,红四军从新泉开拔至古田宿背。次日中午从古田进至小池,出发前部队集合在“古田会议”会址边的操场上,朱德、陈毅先后对部队作了动员。这次战斗由朱德同志指挥;军部和一、二、三纵队绕出铜钵、蒋武、铁石洋,从东北两面进攻龙岩城;四纵成立司令部,率红五十九团于当日黄昏到达考塘,任务是翌晨通过龙门,佯攻龙岩西门。由于红军得到广大群众拥护,对外封锁了消息,而且行动秘密神速。

6月19日,陈部官兵正在操场架枪训练,红军出其不备冲到面前,敌人大部分被缴械,少数走脱的亦被红军佯攻的队伍截获。陈国辉化装后混在乱军中空手逃走。他部下有个凶顽的营长名吴虎,从睡梦中被活捉,经公审后枪决。土军头子刘烈波出来接洽投诚,当时红四军认为还可利用,给他一个岩东赤卫队队长虚衔。红四军离开后此人叛变。这次战斗中,有个年轻战士从敌连长手上缴获一支系着银链带的驳壳枪,交给纵队部。傅柏翠把这支银链带留存,后来始知这个战士就是俞炳辉同志。

红四军消灭陈国辉部,第三次占领龙岩县城后,整个龙岩地区,除适中、白砂两镇外,所有农民都踊跃参加起义,摧毁本乡封建统治,按照当时共产党颁布的十大政纲,建立起革命的秩序,组织区乡苏维埃政府和赤卫队,实行打土豪、分田地、焚毁粮册契据、取消债务、离婚结婚自由等主张。红四军接着于7月初的一个晚上,在龙岩召开红四军第七次党代表大会。会议地点在城内公园右侧的公民小学内,即红四军政治部所在地。参加这次党代会的代表有四五十人,即前委委员、各纵队司令员、党代表和党员士兵代表。会议检查了过去的工作;解决了赣南途中积累下来的一些争论的问题;改选了前委,陈毅当选为前委书记;提出了建立地方革命政权和武装,开创革命根据地等主张。

毛泽东指挥闽西地方工作

红四军党代会过后,毛泽东暂时离开军队,一面择地休养,一面指导闽西地方工作。7月间,他住在蛟洋文昌阁约半个多月。在他的指导下,闽西第一次党代表大会于7月20日在文昌阁开幕。出席这次大会的代表有邓子恢、张鼎丞、卢肇西、段奋夫、陈正、雷时标、傅柏翠等二三十人。大会在毛泽东亲自主持下,检查了整个闽西党过去的组织、宣传、农运和武装游击斗争等工作,学习了“六大”会议文件,讨论通过了关于政治、政权及土地问题等决议。这些决议后来印制成小册子,分发到各级党委讨论贯彻。闽西党代会结束之后,接着召开前委会,朱德、陈毅、林彪等都从部队赶来蛟洋出席会议。

会上分析了国内外形势,对蒋介石发动的闽、粤、赣“三省会剿”作了估计,认为统治阶级始终不能统一,军阀混战不可避免,闽西赤色区域可能扩大和持久。会议决定,如果敌军前来,则我军留两个纵队在闽西帮助农民开展斗争,其余向闽中大田方向推进,以转移敌人的目标,有可能时越过闽江向浙赣边境汇合方志敏部行动。由于前委书记陈毅将赴中央,其职务暂推定朱德代理。

会后,毛泽东离开蛟洋到大洋坝、永定间休养,朱德命令各纵队集合于新泉、旧县、新坊、早坑一带。几天后,在早坑由朱德主持再开前委会(毛泽东未出席),会上决定分兵:二、三纵队随军部向漳平、宁洋、大田方面出发;一纵队经白砂到大洋坝再转入永定,配合当地农民武装,以防粤边来犯的敌人;四纵队在上杭北二、三、四、五区及连南、新泉一带开展游击,警戒长汀敌人来犯。

8月间,朱德率四军军部及二、三纵队,经漳平、宁洋逐步推进至大田,由于这几个县经济状况极为落后,地方恶势力猖獗,除漳平外,党的组织尚未建立,农运没有基础,又因语言不通,难于发动群众,筹粮也不容易,沿途又有许多河流阻隔,涉渡不便,行军甚为困难,再以大田著匪尤赐福部,利用碉堡四面钳制,大田县城攻不进去,最后不得不改变计划,中途回师。

红四军从大田开回漳平,途中与从漳州开来的张贞部张汝匡旅的一个团遭遇,展开战斗,敌全团被歼。从此,张贞部被称作“豆腐军”、“输送队”,红军声威大振。

9月间,红四军回到了龙岩、永定方面,适值上杭农民武装两次攻打上杭县城不下,红四军在广大群众迫切要求下,打入了上杭县城,消灭了卢新铭残余匪部,肃清了上杭反动势力,为发展闽西革命铲除了障碍,并解决了部队本身的给养问题。

上杭县城垣矗立在平衍的土地上,下砌块石,上铺陶砖,四角置炮垒,各门有望楼,城的东、南、北三面,有大河环绕,南面的墙脚插入水中,人不得攀越,俗称“西无战场,东无走路,北有池塘,南有河道”,历史上是个坚城。昔太平军围攻竟旬,城终得全。当红四军去大田来返闽西时,上杭大多数乡村的农民已相继举行暴动,建立了区乡革命政权和武装,实行了党的土地政策。但县城尚被反动势力所占据,以致近城一二十里内已经起来的农民群众时受摧残,他们都迫切要求革命武装前往援助。上杭县委在特委指导下,以临时县苏维埃政府名义,两次发动各乡农民武装攻打县城。

第一次在8月间,动员了东、西、北各路近城的农民武装两千余,集合到水西渡一带的河东,打算渡河攻击。如敌人出城应战,即由农民从后方袭进城去,城内有组织的工人起来响应。结果因敌人控制全部船只,扼守对岸,红军不得渡河,农民又没有带枪械,只好暂时撤退。

第二次约在9月上旬,动员了远近各区乡农民武装七八千左右,特委指定谭震林、刘端生、傅柏翠等组成临时军事行动委员会负责指挥,并由第四纵队抽派两个连的兵力和一尊迫击炮参加作战。各区乡农民武装,按照东、西、南、北的方位从其便利,分成数路,各带粮食数天,约定时间攻打各城门。战斗打响后,才溪一带农民武装首先冲至西门,敌人立即紧闭城门,固守不出。四纵两个连和其他各路武装分别由风云岭、水西渡、九洲、河口等处涉水渡河,冲至东北门外,占领各小高地及住家店房,自东门至西门联成一线。

丰稔市、官田一带武装进到南塔岗,同时冲击。敌人负城顽抗,居高临下,利用城楼作机关枪阵地,以垛堞为防御工事,向城边道路猛烈扫射。我方攻城队伍暴露在空旷的平地上,无所掩蔽,冲不到城边,即使到了城边,亦无法登上高矗的城墙。围攻达二天二夜,终没有冲进。到了第三天上午,围攻东门的一部分农民武装估计敌人只能守御,不敢出击,因而失去警惕。敌人看清了我方的弱点,突然开门出击。农民武装顿时慌乱,往后奔去,以致影响了北门、西门的武装,也都向来路退却。在四纵两个连战士的掩护下,大部分农民武装凭借两处临时搭起的浮桥,转到了河东,撤回原来的乡村,只有驻在南岗的丰稔市武装,因相隔颇远,各自为战,又联络不好,没有及时撤退,被敌人冲过河来,抄后包围,结果受到严重损失。此役我们军事上虽然失利,而政治上却产生很大影响。

过10余天,红四军从龙岩、永定方面开到上杭的白砂,集中了各个纵队,了解了上杭县城敌人的情况和地理形势,再作进攻部署。9月20日(阴历八月十八日)进至大乾头乡(离城20余华里),组织好带路、担架、撑渡等伕力,并携登城的竹梯,暗中约好城郊的农民于傍晚悄悄出发,到达水西渡头后,待至半夜,乘着月色,从浅处涉水过河。攻城部队先以尖兵绕道摸去敌人的排哨,随即分路冲至东、西、北各门,三面攻打。朱德军长亲自登北门外小高地指挥,并命迫击炮叠向城内发射。敌人于城堞上用重机枪和步枪组成火网,极力抵抗。敌团长钟铭清也在城墙上往来督战,有时自任机枪射手。红军战士冒着火力挨近城下,用竹梯登城,敌人从近距离用驳克枪击射,红军几次爬近城堞,都颠扑下来。

第一纵队大队长曾省吾同志在西门城角三次带头爬上,三次中弹跌下,结果当场牺牲。战斗从半夜两点钟左右开始,至4点多钟尚未攻克,朱德同志考虑天亮后不好攻打,一面传令总预备队(第四纵队担任)赶快在后方搭架浮桥备用,一面指挥攻城部队加倍猛冲。在朱德军长的亲自指挥下,红军士气顿振,敌势渐渐不支。此时,敌旅长卢新铭还想挣扎,急忙集合余众在旅部门外广场上(即今县府门外)训话,欲去增援,恰好我方迫击炮弹落在他的身边爆炸,敌兵大吃一惊,纷相奔避。卢知大势已去,为保命计,顾不得妻子,率随身的一排敌兵偷越浮桥门,从僻路落荒遁去。

时近拂晓,红军从数处登城,打开东、西两城门,攻城大队入城后分头搜索前进,把敌军围困于一隅,结果敌军全部缴械投降。此时朱德离开指挥阵地,亲率卫士班打开北门进城,战斗遂告胜利结束。此役计俘获敌人七八百名,并抓到敌副官及营、连、排长等30余名,缴获枪支弹药甚多。钟铭清当时逃匿,翌日即被群众告发,搜捉归案。此役红军死伤数十人。

枪毙土豪劣绅,建立苏维埃政权

上杭县城打开后,各乡农民群众欢欣鼓舞,纷纷集队赶进城来,搜捕本乡逃匿的反动分子。一两天内,就捉到土豪、劣绅、恶霸、地主分子七八十名,由军司令部宣布他们的罪状,枪决了敌团长钟铭清和一个旅部副官,以及华彭年、傅献卿、张寿青、傅香五、温乃光、袁某等人,其余全部交肃反委员会处理。肃反委员会由傅柏翠、谭震林、廖德臣等人主持,经过几天的调查审讯,在县委同意下,陆续镇压了首犯才溪丘锦常、城区葛小汀、旧县陈某、石圳坛孔某、泮境凌某等共二三十人。对个别土豪和一个不法的天主教神父加以罚款;对俘来的敌军官,后来全部予以释放;士兵则依其自愿,大部分补充到第二纵队去(后来多半逃跑),少数给资遣散。

上杭城北门有美国牧师卫英士创设的基督教堂和美华学校,进城的农民出于对帝国主义的义愤,把它拆毁。群众还要求拆除那象征着封建压迫的高高的城墙。朱德军长同情群众的要求。但起初城区一些人犹有难舍之意,后由临时县苏维埃政府召开群众大会,朱德等在会上向大家讲明道理,当场一致通过拆除城墙的建议。近城二三十里范围内的乡村民工,乘夜赶来拆城。从晚上9点钟到次日早晨,城墙全被拆掉了。

随着红军的胜利,中共县委和临时县苏维埃从乡间移到了城区,积极开展工作,数日之间,建立了各业工会、总工会、县农协等革命群众团体。他们还发动群众没收土豪财产,焚毁田契,并烧毁劣绅郭集泮的房屋一座,以示儆戒,继又勒令胥吏交出历来执掌的鱼鳞粮册,一概予以烧毁。

红旗插在上杭城,使周围农民群众又一次受到极大的鼓舞。上杭境内个别未起义的乡村,如中都洪山寺以南的乡村,也都掀起了土地革命,连城、长汀、武平等县与上杭接壤的许多乡村农民,亦纷起暴动,建立苏区。10月2日,上杭县委和临时县苏维埃政府,召开全县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地点在天主堂),成立了正式县苏维埃政府,并着手组织上杭赤卫总队。

红四军在获得兵员和枪械的补充后,即派遗各纵队向杭南、杭西、汀南和武平的高梧、象洞一带地区展开游击,摧毁了当地反动民团的统治,并警戒赣、粤两省来犯敌军。接着召开红四军第八次党代表大会,讨论几个月来的工作。前委根据中央的指示,请毛泽东同志回部队工作,并进行了改选。前委决定调整个别干部,充实四纵组织,调胡少海为四纵司令;改任傅柏翠为党代表,兼上杭赤卫队总队长;张鼎丞专任十一支队长(并主持永定地方工作);谭震林任前委委员、纵委书记兼政治部主任。

会议提出新的行动方向,决定推进粤东,攻取梅县,军部及第一、二、三纵队随朱德出发;毛泽东健康未完全恢复,率第四纵队留驻上杭,指导巩固后方的工作。毛泽东同志是在重阳节前由永定来到上杭,住在城关浮桥门城楼左侧一个半新式楼房上的。当时这座楼不叫临江楼,客厅和晒台上放着几盆花卉,楼前临水,面对琴冈,近水远山,长空寥阔。时值重阳,菊花盛开,又逢红四军攻占上杭,时、地、景、物都吻合毛泽东《采桑子·重阳》词所描绘的情境:

人生易老天难老,

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

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

不似春光。

胜似春光,

寥廓江天万里霜。

(1929年10月)

一连串的胜利,使共产党和红军的声势大壮,驻福建的敌张贞、卢兴邦两部无力对付,国民党当局感到恐慌,本来有个所谓“三省会剿”的计划,由于当时军阀混战,反动派内部矛盾重重,“会剿”难以进行。毛泽东同志估计敌人即使行动起来,也势必“剿而不会,会而不剿”,一定有缺口给红军打,因此,红军要保持警惕,一切工作还照常进行。10月间,反动派再次发动所谓“三省会剿”,金汉鼎师由江西进入闽西,一部分进入长汀,一部分(周志群旅朱淮团)从武平向上杭进逼,10月21日到达高梧、湖洋附近。当晚纵委决定撤出上杭城,退到水西渡东岸。翌晨敌军进占上杭。毛泽东和四纵、特委、县委、县苏维埃等退驻白砂,赤卫总队扼守石灰岭、将军桥。逾日,敌军一度追至石灰岭,进至将军桥,特委撤至苏家陂。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汪老师讲历史——肖克和粟裕将军没有完成的约定
毛泽东在中央苏区的第一次“落”与“起”
【古田云展览】古田会议——党和军队建设史上的里程碑(一)
红旗跃过汀江 直下龙岩上杭
三打龙岩城
“三打龙岩”后红四军第四纵队参谋长与七支队党代表的争马风波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