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翁同龢是唯一一个死后没有丧葬费的大臣光绪帝为什么那么恨他?

宰相合肥天下瘦,司农常熟世间荒

相信大家对这句话并不陌生,“司农”就是指的江苏常熟翁同龢。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晚清民间对翁同龢的评价,说明清朝两代帝师翁同龢的品质好不到哪去。作为清流派(帝党)的 领袖、光绪的老师,光绪开始也许对他无比信任。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了解了翁同龢的光绪,对他恨之入骨也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光绪皇帝曾经说过,翁同龢之罪,首在甲午主战。

作为清流派帝党首领翁同和之所以主战有他自己的私心。

1859年,捻军进攻定远,翁同龢的兄长,时任安徽巡抚的翁同书放弃抵抗,弃城逃跑。1860年,退守寿州的翁同书,又引发苗沛霖之乱。曾国藩知道后,委托李鸿章为他写了奏折弹劾翁同书。

臣职分所在,例应纠参,不敢因翁同书之门第鼎盛,瞻顾迁就。

这对于翁同书来说是一句极为致命的话,即便翁家 '两朝宰相,再世帝师,三子公卿,四世翰院',在朝中有着深厚的人脉,事情也没有转机。翁同书被发配边疆,其父翁心存不久抑郁而终。翁家和李鸿章结下了梁子。

众所周知,北洋海军是李鸿章一手组建的。

1891年元旦,北洋海军的有力支持者醇亲王奕譞去世,同年夏天翁同和主事的户部提出了海军外购禁令。这对于一个农业国家的近代化海军来说是非常致命的,很多军舰及装备自己不能生产,又不能进口,而同时期的日本每年都会购入两艘新式军舰。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北洋海军和日本海军的装备出现了明显的代差。这是北洋海军在黄海之战中,失败的直接原因。

甲午战争爆发后,山东巡抚被换成了清流派人士李秉恒,这对于李鸿章而言无异于一个晴天霹雳。被翁同龢称为“真伟人”的李秉衡,也没有辜负翁同龢和的期望。负责威海卫外围防守的山东军,没有组织一场像样的阻击战,便撤出了战场。翁同龢为首的清流派,还派出他们的特使徐建寅到威海卫进行“调研”。在前线激战真酣之时对北洋海军进行了全面的否定,混淆视听,意图以徐建寅来取代丁汝昌。

曾任袁世凯总统顾问著的王伯恭,在《蜷庐随笔》一书中有这样一段记载:

“甲午战前,翁同龢一力主战,李鸿章言不可轻开衅端……我说:‘临事而惧,古有明训,岂能放胆尝试?而且,我国无论兵器还是战法,都百不如人,不能轻率地开战啊!'......我说:‘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翁同龢说:‘我正想让他到战场上试一试,看他到底是骡子还是马,将来就有整顿他的余地了!''

翁同龢一箭双雕之计,如果北洋打赢了,他是主战派。如果北洋海军打败了,正好可以整治李鸿章,为兄报仇。翁同龢得逞了,光绪也失去了对他的信任。

翁同龢之二宗罪,割让胶澳。

1897年,甲午一战已经过去三年,可是其影响还在继续发酵。1897年11月,德国以“巨野教案”为借口强占领青岛,引发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高潮。

这次谈判清政府派出的还是李鸿章,不过李鸿章也很精明,去可以,翁同龢必须一起。清流人士平时夸夸其谈,需要务实工作的时候却不行了。1898年3月,签署《胶澳租界条约》,青岛割让给德国99年。客观的说,这次谈判如此被动,奕䜣、李鸿章都有责任。可是负首要责任的无疑是翁同龢,毫无胆识他拒绝了张荫恒等人的建议,导致谈判的结果一塌糊涂。平时出口成章的翁同龢,这次的表现让光绪失望至极。

翁同龢之三宗罪,戊戌变法中表现出两张面孔。

康之才胜臣十倍

翁同龢是一个十足的投机分子,为了迎合圣意,引荐康有为给光绪帝,,称康有为的才华是自己的10倍。正是这一系列的操作,鼓动起了光绪变法的热情,有了后来的“百日维新”。

恐其心叵测

戊戌变法开始后,有一次因公光绪让翁同龢找康有为,翁同龢的回答,“此人居心叵测,我和他没有来往”。光绪帝不禁问,“既如此,为什么以前不说?”翁同龢说,“臣也是刚刚知道”。

这样首鼠两端,阴阳脸的行为,想必光绪也是厌恶的。

翁同龢之四宗罪,飞扬跋扈。

翁同龢自恃两代帝师,毫无人臣之礼。《荷香馆琐言》中记载,光绪曾向军机大臣廖寿恒说,翁同龢和自己在一起时,自己哼唱歌曲,完全忽视了光绪的存在。当着恭亲王奕䜣的面,也常笑话满族大臣学识浅薄,常常念错汉字。

恭亲王奕䜣临终前对翁同龢有一个评价,“聚九州之铁不能铸此错者”,想必是对翁同龢人品的一个真实的写照。想起这个误国误民,以私害公的老师,光绪帝就是怒不可遏,更不会给他什么丧葬费了。

参考资料:《甲午海战》、《翁同龢日记》、《清史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可笑,大敌当前,晚清政府不积极抵抗,反倒忙于内斗*
[转载] 甲午战争的罪魁祸首:光绪的老师翁同龢
军人生来为战胜:从一场战争看一支军队(节选)
翁同龢与李鸿章:家仇如何演变成国恨
光绪的御制诗文折射出他的思想
重读甲午·轻率开战--20140702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