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关于纸的历史:古人对纸的需求,带来了怎样的文化发展?

在纸的历史中,有一个传说和中国的囚犯有关。故事要从公元10世纪的阿拉伯历史学家撒阿利比说起,他写了一本书,仅书名就令人产生疑问,叫作《好奇娱乐信息之书》。他在书中说道,在公元751年的怛罗斯之战中,阿拉伯将军齐亚德·伊本·萨里打败了由高仙芝带领的唐朝军队,之后把中国的战俘带到了撒马尔罕(今乌兹别克斯坦第二大城,撒马尔罕州首府),命令他们向当地的工匠传授造纸术。所以根据撒阿利比的说法,纸对于这个城市来说是一种有价出口商品。他写道:'纸的价值得到了全世界的认可,每个人都在使用它。'

一、故事中关乎纸的历史

这个故事的问题在于中亚地区早在公元4世纪就开始使用纸了,英国考古学家马尔克·奥莱尔·斯坦因在公元1907年证实了这个命题。他在中亚发现了一捆没有送达的纸信,信的时间可追溯到公元313年至公元314年。写信人的丈夫抛弃了她,也没留下钱,于是,愤怒的妻子在信中写道:'我宁愿嫁给猪狗,也不愿嫁给你。'

钱存训认为纸被发明于中亚地区,时间不晚于公元5世纪初。人们认为纸的阿拉伯单词'kaghid'和《古兰经》中的'qirtas'一样,皆根源于中国。也有人把中亚造纸术的发明归功于佛教徒,在公元741年与中国交战前的数十年里,他们在该地区十分活跃。

不管怎么说,中亚地区造纸工艺的完善必定经历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不同于中国纸,中亚纸是由被捶打过的碎布制成的。碎布造纸也不是由中亚人发明的(和往常一样,中国人率先掌握了该技艺),但他们是第一个只用碎布就能造出高质量纸的民族;而在中国的造纸过程中,碎布只是纸浆的成分之一。阿拉伯人给纸上浆的方法有所不同,中国人习惯使用由苔藓制成的胶水,而生活在干燥气候下的阿拉伯人则习惯使用由稻米和小麦制成的淀粉浆。

撒马尔罕是丝绸之路的西端城市,它在公元329年被亚历山大大帝所征服,长期以来都是重要的商业中心。公元8世纪,来自撒马尔罕的亚麻布纸,即通常所称的撒马尔罕纸——在伊斯兰世界非常著名——也使得这个城市成了东亚之外的第一个造纸中心。

二、伊斯兰教带来的文化往来

起初,'Arab'这个单词特指来自阿拉伯半岛的人。但在后来,伊斯兰教创立者先知穆罕默德于公元622年在麦地那创建了伊斯兰神权政治,于是,阿拉伯人开始涉足半岛之外的地区,单词'Arab'也开始指代其他一些民族。阿拉伯人在公元634年占领了叙利亚和伊拉克,11年之后,他们又占领了昔兰尼加、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北部地区。

公元660年,倭马亚王朝建立——一个来自麦加的商人家族——并控制了哈里发,或者说是伊斯兰政府,之后迁都至大马士革。公元750年,阿拔斯取代了倭马亚王朝,定都库法。公元762年,新一任哈里发曼苏尔在库法以北建立了一座集众多宫殿和花园于一体的大都会城市:巴格达。

伊斯兰世界在阿拔斯王朝时期达到鼎盛,这是一个文化和学习的黄金时期。当时他们所统治的帝国疆域辽阔,东至比利牛斯山,西至阿姆河。阿姆河流经中亚,穿过阿富汗,流入今巴基斯坦境内。阿拉伯人在不断扩大疆域的同时,也带去了他们的宗教信仰、科学和文化以传播他们的思想和法律。另外,他们的造纸活动也从未停歇过。

阿拔斯王朝面临着波斯人和北非柏柏尔人的顽强抵抗,但最终分别在公元660年和公元7世纪末将他们击退。阿拔斯王朝曾试图占领印度,但以失败告终。公元847年,他们控制了西西里,直到公元1072年,诺曼人把阿拉伯人赶出了西西里,后来,阿拔斯王朝试图掌控塞浦路斯和意大利的巴里和塔兰托,但未能如愿。伟大的阿拔斯王朝仅仅延续了150年,之后便分崩瓦解成若干个独立势力。到公元9世纪后期,突厥军控制了哈里发,在公元11世纪之前,巴格达便成了奥斯曼帝国的一部分。

三、阿拉伯人带来的文化融合

随着阿拉伯人不断地在中东、中亚和欧洲开拓疆域,他们也逐渐吸收了一些所占领地区的文化。如今,阿拉伯人在伊斯兰世界中仅占很小的一部分,尽管阿拉伯血统总是占有特殊的地位,他们还是很容易接受其他的文化和民族。曼苏尔在建设巴格达时,经常和两个非阿拉伯人进行协商:一个叫诺伯赫特,是波斯人,之前是'拜火教'的教徒;另一个叫玛沙阿拉,是犹太人。穆斯林人口可按多种方式进行划分,如语言、宗教信仰和文化。但逊尼派和什叶派之争是最为重要、持续时间最长的教派分裂。起初,在先知穆罕默德死后,领导权继承的问题存有分歧,这种敌对成了伊斯兰帝国灭亡的主要原因,也是当今伊斯兰世界冲突、暴力、内战频繁发生的根源所在。

尽管后来的阿拉伯人以其极高的文学修养和作诗水平享誉世界,但早期的阿拉伯人对书写材料的需求却非常小。甚至,直到公元4世纪末至公元5世纪,他们才开发出一套书写语言,这套书写语言属于腓尼基语系,是一门闪族语言,只有辅音,从右至左书写。目前,已发现的前伊斯兰阿拉伯文字非常少。阿拉伯人确实有很多诗,但都是口头诗。诗人将他的诗背诵给他选出来的弟子听,然后由这些弟子再背熟,同样通过诵读的方式传播给大众。

四、文字的广泛使用对纸的需求

公元7世纪上半叶,随着伊斯兰教的创立,文字在阿拉伯世界的使用也变得越来越广泛。人们认为《古兰经》是神启示先知穆罕默德所说的话,而那时的穆罕默德也和阿拉伯半岛的大多数人一样,既不识字,又不会写字。于是,穆罕默德就把《古兰经》口述给抄写员。随着伊斯兰教的传播,人们对《古兰经》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且每一本《古兰经》都要达到相当高的准确性。此外,书中字体也必须做到漂亮美观,这也是阿拉伯书法的起源。

穆罕默德生前,世上仅存寥寥几本《古兰经》,因为书中内容大多像诗歌一般,通过口述的方式得以传扬。这也解释了为什么穆斯林如此重视记诵。但在公元633年,即穆罕默德死后的一年,许多的哈菲兹(能背诵全部《古兰经》的伊斯兰教徒)在战争中丧命,于是穆斯林领导者开始觉得口述的方式不够可靠。因此,对于《古兰经》的手抄本需求越来越高。从穆罕默德死后一直到130年后的阿拔斯王朝,抄写员开始发挥他们的作用。粗糙别扭的阿拉伯文字变得优雅流畅,书法也极为漂亮。

穆斯林书法家一般都是有着较高社会地位的男子,甚至是贵族,许多人的名字都被记载于自己所处时代的历史中。人们非常敬重书写《古兰经》的书法家们,将他们奉为'圣人'。阿拉伯文草书手写体的数量越来越多:公元10世纪前,数量达到20种,有的手写体弯曲圆润,有的棱角分明,大多是水平排列的。

穆斯林在不断征服的过程中,接触到许多学术中心,每次征服都能增长他们的知识。他们从在中亚的中国人那里学到造纸术和炼金术,从埃及和叙利亚人那里学到数学,从希腊人那里学到与水利工程相关的技术,又在北非、西班牙、西西里岛观察罗马人的土木工程,如造桥筑坝、建造沟渠,以及灌溉工程。

结语

如果阿拉伯人掌握造纸术的时间更早一些的话,那么他们应该很少用到这项技术。但是,阿拉伯人在中亚地区开始造纸之前,一直都在拓展他们帝国的疆域、发扬他们的宗教,并借此来拓展疆域。对于管理帝国的等级体制、他们正在学习的许多东西,以及日益丰富的艺术、科学、文化来说,纸都是极其重要、不可或缺的资源。

参考文献:

《世界史》

《闻名世界》

《文化历史》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读 史| 丝路硝烟 被遗忘的大唐与阿拉伯之战
疆独根源:被遗忘的大唐与阿拉伯之战
阿拉伯世界何时开始使用中国纸?
一千年前,阿拉伯人从中国战俘口中获悉这秘密,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来自撒马尔罕的纸
历史的谣言:造纸术不靠唐军战俘传播 也与怛罗斯战役无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