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宋朝雅士的“冬趣”图鉴:出游、雅集、宋宴、茶事

一打开朋友圈,北方的小伙伴纷纷在晒“飘雪照”,一时间北京成了北平,故宫成了紫禁城,西安秒回大唐长安,城墙飘雪,全国各地,“各朝各代”的格格、公主、侠客、侠女们在红墙白雪间打卡拍照,争先晒出冬日里祖国的大好河山!

回到千年前的宋朝,车马慢、书信远,宋人们不能像我们如此幸福“朝游沧海暮苍梧”,他们的冬日时光漫漫且佛系,那些精致又费力费时的事情就被拿出来打发时光,奉上“宋人的冬趣图鉴”,走进宋人的冬天里。

寻隐士、吊锅子、聊夜天

2020在古代的文豪圈中最出圈的“slogan”就要数“找仙人、采仙草、炼仙丹”,现在的科学知识早就告诉我们没有仙人,所以也没有仙草,仙丹更是不可能的事情。

然在一千多年前的宋人对于隐居在山中的隐士都非常崇敬和向往,于是冬季踏雪、寻梅,访山中的隐士、高人就成为了很多文人雅士争相去做的事情。

“打架”不咋的的宋朝盛产名流、文人,而南宋的林洪就是此中佼佼者。据他自己说,他是北宋著名隐士林逋的第七世孙。林逋在宋朝的隐士圈非常除名,“以梅为妻,以鹤为子”,颇有世外高人,仙风道骨的意思。

林洪虽没做成隐士,却是喜欢到山中访隐士,今天咱们大家爱吃的“火锅”就是他去访隐士记载下来的,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关于火锅的文字记载,真可谓“寻隐士、吊锅子、聊夜天”

福建和江西的交界处,武夷山六曲是止止师隐居的地方,不得不说止止师听上去就是隐士高人的感觉。

某一年冬季,林洪去访止止师,遇上了雪天,然后就逮了只傻兔子,可惜的是荒山老林无人烹饪。

止止师到底是隐士高人,野外生活经验丰富,他说,“不用那么麻烦,把兔肉切成薄片,用酒、酱、椒料把兔肉腌一下即可”。完事风炉点起来,架上锅子,水煮沸,然后就夹着肉片在热汤中“摆熟”,最后蘸着酱料,大快朵颐,人间至味原来就是如此简单!

大雪封门,两人对饮,吊锅子满足口腹之欲,围炉夜话,绝对的“团栾热暖之乐”!这道雪夜山家的吊炉美食让林洪非常难忘。几年后在临安吃到类似的美食时,他立马想到了武夷山那一夜,恍如隔世,面对翻滚的风炉吊锅作诗,“浪涌晴江雪,风翻晚照霞”,这也是火锅诗情画意版名字“拨霞供”的来源。

林洪的雪天寻隐士算不是“猫冬”,却是当时很多宋朝文人的生活写照,他们可以在朝堂上畅谈家国情怀,也能在山水之间纵情享乐。雪天孤身一人访友,荒山野外独寂寥,围炉夜话叹雪景,谁能说这不是向往的生活呢?!

雅集宋宴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一年好时节”,秋收冬藏,冬天,便是在古代最忙碌的农民都开始在家“猫冬”了,更不用说那些最爱春花雪夜的士大夫了。

雅集,源于汉末,兴起于魏晋,指的是文人雅士们吟咏诗文,议论学问的集会,历史上有名的雅集有很多,比如王羲之组织的兰亭雅集。

宋朝,对于它的前辈唐朝感觉一般,却十分崇尚魏晋文化。魏晋有雅集,宋人也得有,宋朝最出名的雅集莫过于西园雅集。

西园雅集的发起人是宋神宗的“渣男”妹夫,宋朝著名画家王诜,西园也是他的府邸。西园雅集汇集了当时的文豪、名流,苏轼、黄庭坚、秦观、李公麟、米芾等人赫然在列,吟诗作词、抚琴吟唱、品茶赏花,总之,文人崇尚的雅士他们都做了一个遍。

西园雅集发生在盛夏,可很明显,漫漫冬日才是举办“结诗社”“做雅集”最好的时间,无趣的冬日总得有事情消磨时间。

苏轼是继欧阳修之后的北宋文坛领军人物,他仕途很坎坷,人缘却非常好。西山雅集,苏轼便是京师名流圈中的领军人物,外出做官后,在当地也是众人都想要结交的雅士。

苏轼在杭州任通判时,某年的暮冬初春,他和时任杭州知州的杨元素相约赏梅、咏梅,两人相互唱和,留下《南乡子·梅花词和杨元素》一词。

词作上半阙从自己观梅写起,寒鸦、梅花,花下客;下半阙角度转为对方赏梅,梅花的魅力和风韵从雅士们的流连和诗酒风流中流出。即便这样,我还是佩服宋人们为了赏梅能在雪地上席地而坐,不过想想这大概就是冬日聚会的妙处。

“宋宴”在中国古代饮食文化的历史长河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最出名的是同时期的韩熙载夜宴。近两年的宋朝题材影视剧中也多有展现宋宴的魅力,比如《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中赵丽颖饰演的盛明兰参加的“曲水流觞”宴会等等,可见宋宴是备受上层社会喜欢的社交方式。

《韩熙载夜宴图》是我们研究“宋宴”很好的切入点,“琵琶独奏”、“六幺独舞”、“宴间小歇”、“管乐合奏”,这绝对是“人生得意须尽欢”的最佳享乐版本。

这要在家摆个宴会,邀个两、三好友,屋外寒风飘雪,屋内载歌载舞,这样的宋宴没有人能拒绝吧。

宋朝宴会的明目有很多,比如科举中状元的闻喜宴,夫妻约会的开芳宴等等,冬日里除了士族大家中会举办赏梅宴、赏雪宴,宫中也会举办“主题宴会”。司马光的《涑水记闻》中就有一条关于宫中举办冬至宴会的记载,“十一日,赐两府、两制宴于中书,喜雪也”,从“喜雪也”我们便能看出宋朝的风流、雅致的朝代个性绝对是自上而下的。

记载北宋都城汴梁百姓生活习惯、风物习俗的书籍《东京梦华录》中记载,进入冬天之后,京师各家的宴会也多了起来。宋朝的冬至大如年,所以各家便都忙着宴请、聚会,这到是给我们心目中“禁欲系”的宋朝添了一丝烟火气。

二、三茶事

宋人爱风雅,所以只要和“雅”沾边的事物他们都愿意尝试,谁让人家是文化人呢?焚香、点茶、挂画、插花是宋朝的文人最喜欢做的事情,却也是最“烧钱”的事情,宋人吴自牧在其著作《梦梁录》中就曾记载,“烧香点茶,挂画插花,四般闲事,不宜累家”,可见风雅之事也需要有家底的。

冬季围炉可以吃火锅,更可以点茶、吃茶,相比较之下,后者更符合宋人的气质。宋朝的皇帝们爱饮茶,宋徽宗更是爱茶如痴,还曾做《大观茶论》,“茶”在宋朝算得上国饮。

茶在宋朝被“玩”成了艺术,茶粉置于茶盏,一手执壶注水,一手用茶筅不停搅动、敲击茶汤,这里就讲手腕灵活,要“指绕腕旋”,叫作“打拂”。

电视剧《知否知否》中“点茶”可是难坏了盛家的三位姑娘,“点茶”是门艺术,也是一门技艺,要想点好茶,需要“注汤击拂”七次,且要选好“注水点”,如果偏了就会影响茶汤的味道。

那么什么才是最好的“点茶”状态呢?“乳雾汹涌,溢盏而起,周回凝而不动”,茶盏内因为注汤击打七次后,会形成中间高四周低的云头雨脚形状的泡沫,这时的茶汤颜色由原来的黑色变成了白色。

很多小伙伴们不解,不就喝个茶吗,这么复杂干嘛?有这功夫也渴死了。宋人点茶更多不为饮茶,更多为“斗茶”,比如看看谁点茶点的好,谁用调制茶膏在茶汤上“拉花”拉的妙,都是斗茶的项目,正是因为这些复杂的项目,才能打发了慢慢冬日不是吗?!

北宋的国民男神苏轼便对“茶事”十分喜好,讲究,更是留下诗词多篇。同时是在杭州任职期间的一个冬天,苏轼到郊外游玩,南屏谦师听说之后,便赶来和苏轼相见,趁此露了一手点茶的手艺。

苏轼旁观、饮茶之后,对南屏谦师的点茶技艺很是佩服,特别是“云中丹青”的分茶手法更是赞叹不已,于是便作诗《送南屏谦师》,赞其为“点茶三昧手”

至于南屏谦师的点茶技艺到底怎么样?“忽惊午盏兔毛斑,打作春瓮鹅儿酒。天台乳花世不见,玉川凤液今安有”,便能说明“点茶三昧手”名不虚传!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茶事不光是一门艺术,也是交流情感的一种桥梁。

除了点茶、斗茶的,也有以茶会友的。宋朝关于煮茶待客的诗词有很多,其中南宋诗人杜耒就有一首诗《寒夜》,写的就是寒夜煮茶待客的情景。“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没有繁复的点茶技艺,也没有高超的“拉花”技术,只是一个燃烧正旺竹炉,一杯清茶,窗户还是窗户,月亮也是平时的模样,却因为窗外的梅花和远道而来的朋友升华了这场茶事,有的快乐真的是因为平凡而快乐。

梨白叨叨叨

宋朝的雅士们过冬可以“玩”的项目还有很多,比如熏香、插花、挂画、品酒等等,我们会在之后的小文中为大家介绍。期待大家的关注、点赞、评论和转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虽已立春,终南隐士仍扫雪自烹茶
有趣的葫芦容器,文人雅士装茶的葫芦
文人雅士-宋代文人诗中的茶联
雅士茶道
淡雅唯美的宋朝茶道美学
梅兰竹菊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