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孔子与儒学

孔子是一个“儒生”,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儒家思想一度作为中国几千年来的正统思想,对中华文明的形成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直到今天,我们仍然把儒家的一些主张奉为“处世之道”。近代中国面对西方列强的欺凌和侵略,国人也曾质疑儒家思想不适用于中国,并提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可我们不得不承认,产生于腐朽社会制度下的儒家思想塑造了中华儿女独特的价值观,对于国人的道德养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儒家思想固然有着传统社会的封建糟粕,但它提出的一些道德理念、行为规范和教育教学方法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

今天,从中国哲学的角度谈谈我对儒学的理解,孔子对个人与社会、人与天、与其他人的关系都有自己的见解。

关于社会,孔子认为,一个社会要想能够走上轨道,井然有序,首要的是“正名”,即要“名实一致”,也就是说名称要反映事物的本质,做人也一样,君王就要有君王应有的品质,臣子要尽臣子应尽的义务。

关于个人品德,孔子强调仁和义。孔子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仁”即是要“爱人”,把“仁”付诸实践的途径是“忠恕之道”,“忠”就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恕”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因此,一个人按“忠”“恕”行事为人,也就是“仁”的实践,这种实践引导人去完成对社会的责任和义务,其中就包含了“义”这种为人的品质。

在人与天方面,孔子说:“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所谓“知命”,是指个人对外在的成败利钝在所不计的一种人生态度。因为世界是客观存在的必然,我们从事各种活动,其外表成功都有赖于各种外部条件的配合,但是外部条件是否配合,完全不是人力所能控制的。人所能做的只是:竭尽己力,成败在所不计。道家主张“无为”,儒家则教导“力而无所求”。在儒家看来,一个人不可能什么事都不做,因为每个人都有应当去做的事情。但他做这些事情时,并不是为了其他的什么目的,一个人所应当做的事情,其价值就在“做”之中,而不在于达到什么外在的结果。一个人若能够这样做,就不必拳拳于个人得失,也不怕失败,就能保持快乐。这就是孔子何以说:“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儒家思想何以变得腐朽
儒家文化的精髓及其现代意义
为什么说古代儒家思想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30个回答)
儒家思想的十大糟粕 儒学中,有哪些糟粕?有哪些值得继承,至今仍适用思想?
孔子被尊为“圣人”,儒家思想影响每个人,其地位是被拔高了吗?
浅谈儒家思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