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医如何认识癌症的辨证_郝威威大夫
X

现在周围越来越多的人发生各种肿瘤疾患,所产生的症候也是非常多样而复杂的,就癌瘤所产生的症候,从传统传承中医角度可以分为两部分:一为癌瘤本身所产生的病理现象;二为肿瘤所在部位引起的功能障碍及器质损坏所继发的证候。必须厘清思路,才能产生临床的切实疗效。
第一部分:癌瘤的生成必有导致生成的因素,也必有内在和外在的病理现象,治疗这种病,必须要通过现象寻求它的病因,也就是“审证求因”,以便针对病因用药治疗。这是中医治病必求其本的意义,也是治疗癌瘤的最重要的一环。
第二部分:癌瘤必定要损害其所处部位的组织和功能,由于正邪相搏,正气难以胜邪,就会影响相关制衡脏腑的功能,表现证候就会更复杂,如果只是见证治证,只会造成只顾治标而舍其本,最终难救。
一、 癌瘤生成的辨证方法:
癌瘤的生成,目前还没有确切的结论,中西医思考和观察角度多样,现提供中医的思考和认识角度供参考:
1、 病因
⑴ 七情
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的情绪变化是人人在日常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临床观察常见的是因七情刺激过甚而使人体内部气化功能发生改变,进而导致器质性的实质癌肿出现。如《内经·素问·举痛论》说:“余知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寒则气收,炅则气泄,惊则气乱,劳则气耗,思则气结”。其中尤以恚怒伤肝,愤懑怨苦,结聚于中,无从发泄,或忧思积虑,抑郁悲哀,累月常年不得自解,为害最重。人体各个脏腑生理上具有各种功能,而且它们之间是互相相互促进,互相制约的,当人体遇到外界刺激而产生气化内变时,内脏正常机能会因此减退或丧失,逐渐产生各种证候。所以癌瘤的形成是需要一段时间和过程的,在这个过程时间长短因人因病而异,未完成之前,临床上不会显露明显的征象,然而一旦癌瘤被发现则已非早起阶段。临床辨证如果不善于追溯病因,就容易舍本求末的去看癌瘤产生部位上出现的一系列证候,把病因则之于单纯的“生癌”,着眼点和观察格局过于狭小,会有误病机。
]
33; 六淫
淫者,太过也。主要是指“风、寒、暑、湿、燥、火”六邪的侵袭,古人称之为“虚邪贼风”。在《内经·灵枢·刺节真邪论》里说:“虚邪之入于身也深,寒与热相搏,久留而内着,寒胜其热,则骨疼肉枯;热胜其寒,则烂肉腐肌为脓,内伤骨,内伤骨为骨蚀。有所疾前筋,筋屈不得伸,邪气居其间而不反,发为筋溜。有所结,气归之,卫气留之,不得反,津液久留,合而为肠溜。久者,数岁乃成,以手按之柔,已有所结,气归之,津液留之,邪气中之,凝结日以易甚,连以聚居,为昔瘤。以手按之坚,有所结,深中骨,气因于骨,骨与气并,日以益大,则为骨疽。有所结,中于肉,宗气归之,邪留而不去,有热则化而为脓,无热则为肉疽。凡此数气者,其发无常处,而有常名也。”这段论述中指出的虚弱、邪气、结气等因素都是可以构成肿瘤的原因。在《内经·灵枢·百病始生篇》说:“百病之始生也,皆生于风雨寒暑,清湿喜怒,喜怒不节则伤脏,风雨则伤上,清湿则伤下,三部之气所伤异类。”六淫之邪,虽是无形之气,而传变于中确能生有形之病,所以不能必求病因于有形。而且传变人体之中,不是一朝一夕即可成为有形病,待病已成,往往又不及追忆其初无形之因,既失治于未成形之前,又失辨于已成形之后,则往往癌症落于既无辨证之理,亦无医疗之法。
⑶ 饮食起居
饮食起居是后天补养先天的主要条件,是人人不可须臾离开的生活必须,从古到今的很多中医药文献里大多提到养生之法,首重“起居以时,食饮有节”。常见的情况是人们在患病后忙于求医问药,才开始慎重的讲求饮食起居卫生,罕见在未病之先,勤于学习精于摄生之理,采取措施防范于未然。正如张仲景《伤寒论》序文中所告诫:“卒然遭邪风之气,婴非常之疾,患及祸至,而方震慄,降志屈节,钦望巫祝,告穷归天,束手受败……”“或逆于生乐,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等等,因此以纵欲为乐,肥甘肆进,贪嗜烟酒,过食酸辣,恣意饮冷等,都是违背人体正常生理和饮食规律的。一旦病起,患者虽不自知,而作为医生必须辨明,这些饮食的偏嗜和有害的生活习惯,对人体的不良影响甚巨,癌瘤的生成,这些有时候也是主因。另外现代医学的研究,外界环境的污染,以及物理、化学、生物等因素,长期接触汞、砷制剂、放射性元素等毒品,或者某些有害气体,均可以导致癌瘤的发生。
2、 病理
⑴ 阴阳
人体的生理是在阴阳调和统一的基础上逐步发育成长的,求的是“阴平阳秘”,实际上平衡是相对的,不平衡是绝对的,其要点主要是阴阳的“互根”、“消长”的作用在那里“动”,一时一刻也不停止。但是这种“动”是有一定限度的,是在正常范围内的“动”,始终保持着相对的平衡,如果因为七情的刺激或六淫的侵袭,或起居不时,饮食无节,都能打乱体内阴阳互根、消长的正常规律,从而丧失了阴阳的平衡,于是便违反了人体正常的生理而产生病理变化,医师就应该通过病因、病位和表现症状的检查,而施以恰当的立法、处方、用药,恢复它原来的调和统一。
癌瘤之所以能在人体的某个部位生长蔓延,必是人体先具备有可以适应它生长的条件,也就是《内经·素问·评热病论》所说:“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的道理。其气必虚从阴阳的尺度上看究竟虚在哪一方面?欲解决此问题,医生必须在四诊和辨证上掌握病位、症状、病因三个环节。有了这个认识,可以在立法处方用药上达到有的放矢的准则,在整个治疗过程中也可以掌握病情的顺逆进退。
⑵ 气血
人体的各个组织、器官所以能够存在和生长,主要靠气血的荣养,气血的流通。而气血本身的生长和消耗,它们之间的关联和变化也离不开阴阳的道理。祖国医学在生理和病理上都要从气血着眼,在治疗上也要从气血入手。
气属阳,血属阴,气无形而血有形,气行脉外,血行脉中,气主煦之,血主濡之,气与血虽是不同的两种物质,但气与血是不可分的,关系密切。所以《内经·灵枢·营卫生会篇》说:“夫血之与气,异名同类”。气血都生于后天水谷之精微,而气以血为基,血以气为统,他们之间也有互相促进,互相制约的关系。若血液殷实则气旺神足,元气充沛则可化生血液且使之畅行,而另一方面,血液的流失可以导致气的消亡,气的过用则可造成血液的枯竭,这都是气血同一的方面,只是形质、功能与作用不同而已。如果更深入讨论,则一定是以“精化气,气生神,神归化”的不断循环往复。而在这循环过程中,自然牵扯到“火”的问题,人的外在的形体,内在脏腑以及血液都是有形的应属“阴”,人所食水谷也是有形的亦属阴,但是后天水谷如何经过自身的消化过程而变为气血?人体的器质又如何发育生长?显然没有火的动力和火的作用是办不到,这就是人体的生机。《内经·灵枢·决气篇》说:“上焦开发,宣五谷味,熏肤、充身、泽毛,若雾露之溉,是谓气”。又说“腠理发泄,汗出溱溱,是谓津。……谷入气满,淖泽注于骨,骨属曲伸泄泽,补益脑髓,皮肤润泽,是谓液……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为血”。这里都有火的化合所起到的根本作用。火的部分,要知道人体所需要的“火”是有一定程度的,过大或过小都会产生病害,如《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壮火之气衰,少火之气壮,壮火食气,气食少火,壮火散气,少火生气”。很明显的指出,壮火是人身不可有之火,是病理的火,少火是人体不可无之火,是生理的火。
癌瘤的生成,与火的过盛和过衰两个方面而使气血失掉了正常的生化和正常的维养。所以癌症患者最常见到的就是形体日渐羸瘦和精神颓丧的病征。阳火过盛忌食火超出本位而独亢,火气独亢相对就会蚀阴,阴虚就更不能制阳,这种情况称之为阳毒。初发病的形体上见到的痈肿或是“良性肿瘤”,日久失治或正气被损就会转成“恶性肿瘤”。另一种是阳火的不足,而使阴气凝涩,积久不化,蕴而成毒,这种幽隐的毒聚,开始它是不会在表面呈现甚么证象的,称之为阴毒。阳毒表现为红肿、焮热、寒热、化脓、痒痛等,都是明显的动象,比较容易知道气血正邪相争的病理及其病势的浅深轻重;而阴毒则不然,它是蕴寓于气血之中,潜伏于幽隐之地,暗中侵蚀精微,腐毁器质功能,都是些不甚明显的静象,更在气血方面找不到正邪相争的迹象,所以它的病理每在似进似退、疑虚疑实的情况下使人难以掌握。如果我们善于搜索隐匿的病因,善于体察思维细微症状,再计以时日,是可以掌握疾病的顺逆、进退的。
⑶ 形神
《内经·灵枢·决气篇》说:“两神相抟,合而成形,常先身生是谓精”。《内经·灵枢·本神篇》又说“两精相抟谓之神”。说明人体既要两精相抟,又要两神相抟,也就是既要具备形体,又要具备功能。生理上如此,病理上当然就有形病和神病的不同,什么叫形病呢?如一切痈疽、肿瘤、溃疡、痹症、痿躄、瘫痪、麻木不仁、羸瘦枯槁、耳聋目蒙、筋强骨折以及筋惕肉瞤等,这都是在形体上显示出来的病形和征象。什么叫神病呢?如情志抑郁、中焦满闷、气短心烦、精神疲惫、不寐健忘、心悸怔忡、悲忧厌食等,这都是在精神情志上产生的病患,而器质形体上找不到损毁的迹象。但是形与神确有很密切的关系,有的形病是由神病而来的,如乳痈、乳癖患者多因抑郁而引起。有的神病是由形病所殃及的,如久患疮疡夺其精血而产生劳损、精神疲惫、健忘不寐等病情。
癌瘤不管它生在人体的任何部位,都应该承认它是形病,但它的生成的病理多数是因忧思、悲愤、抑郁等神病所导致。所以要深入掌握这方面的认识利于癌瘤临床的辨证和治疗。
二、 癌瘤所在部位产生证象的辨证方法:
癌瘤的病害,除去它本身生成的病因、病理之外,并且围绕癌瘤所在部位和它转移之部位上产生很多的证象。癌瘤生在哪里就会破坏哪里的器质功能,我们人体的各个组织和脏器,都是后天维养先天生命的必要条件,如果癌位生在重要脏器较远的地方,危害生命的问题就不太严重,而可以使病期延长,若生在重要脏器或较近部位上,就会严重的危害生命,甚至死亡。
另一方面就是癌瘤破坏了某一部分器质功能,某一部分证象必然会出现,譬如癌瘤
生在呼吸系统就会出现:咳喘气促,胸满臂厥,大便秘结等证;
生在消化系统就会出现:噎膈反胃,脘痛不食,腹满胀闷,噫哎时作,恶心呕吐,大便溏泄,身倦无力,精神萎靡,四肢浮肿,身热,发黄等证;
生在神经系统就会出现:筋强不屈,周身疼痛,心烦善怒,头晕目眩,心悸不眠,惊乱不安等证。如果在临床上有正确的认识,就不会对这些客位的症候辨别不清,而把主位上的病因、症候置于不顾而耽误病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好文必读:浅谈癌瘤的辩证与转移
:<黄帝内经1000问>(6)
中医基础理论
李洪渊大夫 | 所有的病,其实到最后都是身体自己好的
传变规律:三阳寒化传三阴,三阴热化传三阳
病因与发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