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现代画隐批评 —— 刘知白
        刘知白先生生于安徽凤阳,早年入苏州美专随顾彦平先生学画,并潜心临习过云楼藏画。先生的青年时代是在文化积淀相对深厚的江南地区度过的,奠定了坚实的传统文人山水画根基并确立其中国画学思想理念。1949年是先生人生的分界线。这一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先生定居西南僻地贵州直至终老。刘知白一生的艺术求索之路不随时随地而转移,也不因境遇变化而变化。先生生前挚友姜澄清先生说他“清逸是一以贯之的”,这种与时世不调的清逸来自于传统艺术精神的浸润与坚守,抑或是性情使然、人格使然。近一二十年来,刘知白先生的作品渐为识者所重,研究者亦多矣。今天,对其人其艺的再发观、再研究,进而学习他的精神信念,重塑民族艺术之魂,这一点,比对先生艺术本身评价的高下更为重要。
——罗方华


刘知白(1915—2003)安徽凤阳人。号白云、野竹翁、如莲老人等。1933年考入苏州美专国画科,1935年拜顾彦平为师学习吴门画法,同时入住苏州怡园,潜心研习“过云楼”所藏历代名画,其间又随师拜访苏吴藏家,名家。1949年定居贵阳。




朱京生解读刘知白
大涤子曾云:“古者识之具也,化者识其具而弗为也。”古法是古人认识造化的具体体现,而对古人之法不能一成不变地照搬,所谓“随人作计终后人,自成一家始逼真”。七十年代中后期,刘知白大作写意花卉和指墨山水,这成为他泼墨山水之变的一个契机,促成了刘知白晚年的山水之变。
1985年后,知白老人的泼墨山水,渐成自家模样,至1990年代初,笔墨相互参差渗化,由于笔的痕迹在画中仍占有相当比重,因此广为雅俗两界所爱;九十年代中期以后,泼墨更加狂肆,全无章法定式,笔线渐为泼墨所破、所隐,笔与墨会,顿生氤氲。然凡山川之形势、风雨晦明之气象、纵横吞吐之节奏、阴阳浓淡之凝神、水云聚散之联属、蹲跳之行藏、罗列之峰嶂……皆于漶漫迷蒙之中自成章法、意象,皆“与予神遇而迹化”,真正进入了“我有我法”的境界一一创造出了独具特色的泼墨大写意山水,前无古人地表现出了贵州高原那种水天相连、云雾缭绕、气象万千的神韵。新旧世纪之交,知白忽然又进入了另一个境界,笔墨不再讲究了,初看一片漶没浑茫之境,笔似未至而意已到,画似未完其意已周;细审山间野趣、生机具在其中。其品入神逸,格超时流,与宾翁晚年之作神理相合,可谓是“墨海中立定精神,笔锋下决出生活,尺幅上换去毛骨,混沌里放出光明。”这一点,非曾亲历贵州山水之间者,是万难体会到的。

朱京生:中国艺术研究院现代美术研究室主任,文化部传统中国画研究中心研究员

作品赏析

拟云林法

23x18cm 

1948年

秋山红树

54.5cm×39.5cm

1949年

溪桥烟雨(指墨)

40cmx49cm

1949年

中国美术馆藏

米氏云烟(指墨)

40cmx49cm

1949年

中国美术馆藏

拟冷谦笔意

90cmx40cm

1949年

中国美术馆藏

松壑云起

12cmx17cm

1955年

溪山归舟 

12cmx17cm

1958年

洗马画稿

32×48cm

1971年

燕子岩

32cm×48cm  

1972年

白荷图

97cm×68cm

1977年 

泼墨山水册之一

35cm×24cm 

2001年

山居图  

17.5cmx25.5cm 

1976


柳荫(指墨)
1976年

金鱼册选三之二  

16cm×24cm 

1977年


山水册之一  

 52.6cmx39.8cm

1993年

湖山人家

40cmx50cm

1994年

泼墨山水之七

133cmx69cm

1997年

墨梅之四

97cm×68cm

1997年

山登绝顶

80cm×58cm

1997年

中国美术馆藏

雾中山色 

138cm×68cm

1999年

中国国家画院藏 

泼墨山水  

137cmx70cm 

2001年

中国国家画院藏

潇湘云起

68cm×134cm

2002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三十年上下求索 “源一问道”墨涛艺术作品展在益合美术馆开幕
焦墨山水的一座高峰 | 张仃
看了钱松嵒的画才知道,中国山水还能这样构图,这笔墨也绝了
草原画家刘凤林山水作品赏析
朱豹卿作品
方增先走了,一个时代的远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