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以拙取巧,合而成雅——从《竹林七贤》析王宠小楷特点
userphoto

2023.06.11 重庆

关注

王宠(1494-1533),明代书法家,字履仁、履吉,号雅宜山人,吴县(江苏苏州)人。书善小楷,行草尤为精妙。著有《雅宜山人集》,传世书迹有《诗册》《杂诗卷》《千字文》《古诗十九首》《李白古风诗卷》等,王宠与祝允明、文征明并称“吴门三家”。

近期经老师指导,选定了王宠的《竹林七贤》临帖学习,又翻阅了一些专业书法研究者对其书风、笔法等的文章分析。经阅读后再读帖,更明白了一些,也似乎离书法家本人更近了。

命如纸薄,惊鸿一瞥

王宠生活在贫穷喧嚣的酒肆之中,自小失去母爱。他从17岁到38岁,连续参加8次科举考试均失利。因科举不利,体弱多病,他生命的大多时间寄托于书画,纵情于山水。

几年前我初学书法,看过王宠的小楷帖,心中还嘀咕:这啥风格啊,好奇怪?当时的我,对书法的认知、审美非常单一,还停留在对《灵飞经》等妍美一路书风的欣赏中,对王宠这种表面看似松散的结体风格,不懂欣赏。这几年经过了一些沉淀回头再看,倍加喜爱。

据研究资料显示,王宠书法初学蔡羽,后直追晋唐,学钟繇、王献之、虞世南等,兼收并蓄、融会贯通。小楷用笔以圆为主,起、行、转、收娴熟,运笔精到,笔法中稍带有隶书的意趣,字势平正中见欹侧。这种字势,如果把每个字抽出来看,似有重心不稳的感觉,然而以整体把握,每字之间的大小、收放等都能和谐。

可惜天不假年,王宠的人生在40岁时便戛然而止了,这与同为“吴门三家”之一的文征明88岁的高龄相比,实在可惜。虽一生短暂,但他的艺术成就却很高。明代才子徐渭在《跋停云馆帖》中认为“祝京兆书今时第一,王雅宜次之”,明代文学家王世贞在《艺苑卮言》认为“天下书法归吾吴矣,而祝京兆为最,文侍诏徵明,王贡士宠次之”。这些充分肯定了王宠在吴门时期极高的书法地位。

整体艺术风格

后世书家对王宠小楷艺术风格的评价,主要是含蓄、空灵、拙朴和天真。

含蓄。王宠小楷中的撇画较短,有收缩之意;捺画则写得舒展,笔势略向下垂。左挑钩或出或收,出者见其形态,收者见笔意。右弯钩笔锋似隐似现,比较含蓄。其钩画出锋很小,含蓄有加。

空灵。王宠的小楷以字距、行距的空疏而引人注目,在技法的各个层面上均以简洁洗练、似连反断、应密反疏的特点而见长,显现空白的无穷魅力,线条运动的停顿、间歇,字形的欹正、虚实、开合,塑造了旷阔清远的整体效果,以疏见淡、以疏见静、以疏见简。

拙朴。王宠的小楷结字疏宕萧散,似乎拙于点画安排。点画之间的空白让人感到韵味无穷。同时,这也让他的作品中呈现一种“静”,不温不火中有一股与世无争的意蕴,呈现出一种“率真”和“天趣”。

主要笔法分析

1、浑厚圆转,不相连接

转折笔画多提锋圆转微按。同时,常不相连接,体现出一种恰到好处的含蓄疏离感。比如:“却”“篁”字,转折出圆转,笔画间不相连接。

2、抑撇扬捺,横斜右上

字的撇都较短,多呈收缩之态。捺画起笔尖轻,收笔重,出锋含蓄或藏锋收笔。捺在字中多是以主笔的姿态出现,向右下伸展,长而壮实。王宠小楷的横画则多朝右上取势。比如“金”和“大”字,横画向右上,撇短,捺长。

3、露锋轻起,藏锋重收

笔画的起笔大多是露锋直入,尖锋轻起,紧接着顺势微按运行,藏锋回收,含蓄凝重,一露一藏,一轻一重,对比强烈,极具视觉冲击力。短横多以尖锋顺势入笔,笔画左轻右重,长横多以主笔画的姿态出现。比如“嵯”字,短横基本都是尖锋起笔,藏锋回收。

4、突出主笔,对比明显

主笔画较为突出,且相对粗壮,与其他笔画的相对主观的缩减形成明显对比,用笔上源承魏晋唐,笔画厚实若愚,增强了字的朴拙意趣。比如“云”字,突出上面“雨”的长横,缩小了下部分的“云”,一个字中,既体现了夸张,也结合了含蓄。

小楷结体分析

王宠的小楷,注重收放对比,常夸张主笔,化繁为简,追求一种疏宕雅拙、笔断意连的韵味,而又拙中见秀,拙中见雅。总的说来,体现了脱去尖俏的含蓄用笔、疏朗宽绰的体势空间、随势取形的横生姿态和率真自然的清简笔墨,从而流露出淡雅与恬逸。

1

疏朗宽博

苏轼曾说:“大字难于结密而无间,小字难于宽绰而有余。”因而小楷要做到结体疏朗舒展,松而不散,体态欹侧,复归平稳,字形活泼多姿中见稳健端庄并非易事。

王宠小楷显著的特点是笔画之间的结构似断隔,字的间架之间相脱离,字内空间疏淡、空灵。笔画之间若即若离,似连非连,笔短意长,疏朗揖让。比如“经”字,似断,又似连着,“风”字里面都向左靠,右边留出了大空间。

2

抑左扬右

王宠小楷很多笔画都向外拱出。为取得字势外展的效果,突出了主要笔画,向上下左右伸展。从字的外形看,更多的字是向右下伸展。捺画、长横、戈钩等长画尽情放纵,而且多向右上方和右下方取势,造形险绝飘逸。

比如“峨”字戈钩拉长,“夫”字捺画主笔尽情放纵。

3

参差错落

王宠通过结体中的点画或偏旁部首长短、开合、高低变化来表现字形结构的自然美。为结字布白的需要,笔画的伸缩和各件的大小反差强烈,对比较大,但又能结成统一的整体。

如“睹”字左右笔画皆多,将其处理为左高右低。“晞”字缩小“日”字旁,扩大“希”字,左小右大且右边舒展。

4

随势取形

王宠小楷中的字形多变化多端。有长有扁,有正有斜,但其总的趋势是左下收敛,右下舒展,字势多向左侧,造成险势,呈现更大的形式意味和观赏力。比如“鳞”字,收左下的的部分,而舒展右部。

后记:本月上旬,到长汀弄墨潭基地参加书法培训,授课林老师曾提到一个观点:“临王宠,王宠的所有字帖都要有,除了楷书还要有行书,还要有草书,把他的行书全部复印缩小,然后夹着写,就用楷书的笔写出行书的东西,或者用行书的东西写出楷书的用笔,可以结合进去”。

目前书法学习仍停留在楷书领域,行书、草书方面还是一片空白,不过老师的观点,启发我一个思路,即要临摹好一本帖子,作者的生平、作品的内涵、时代背景、文字风格等,都要有所了解和思考,而不能简单的为了写得像而写。没有认知理解,哪怕外形写得接近,也是刻板的“像”而已,笔墨节奏和气息则是更高级也更难的东西。因此,在临《竹林七贤》之前,看了十几篇关于王宠的研究文章,内心多少有些触动。

根据网络搜索到的资料显示,王宠《竹林七贤》为明代著名收藏家项元汴旧藏,而今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馆,是国家一级文物。此篇小楷被认为是王宠作品中的扛鼎之作。但奇怪的是,翻阅了几篇关于王宠小楷的研究文章,鲜少提到此篇字帖。网上多见本帖的释文,但是对此篇文字的白话文翻译,却未曾搜到。这在信息浩瀚庞杂的互联网时代,实在有些不可思议。

本文关于王宠笔法、结体、风格等的分析,主要参考引用了知网上汪南兵的研究生论文《王宠小楷笔法与结体分析》,同时加入个人读《竹林七贤》帖的分析。

深感笔头功夫还差太远太远。路漫漫其修远兮……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独家高清!王宠小楷《竹林七贤》,太美了!
高清!王宠小楷《竹林七贤》,太美了!
独家高清!王宠小楷《竹林七贤》,太美了
他只活了40岁,小楷却仅次于文徵明,再给他十年,能超越前者吗?
行书,主笔
王宠未出版的小楷书法《竹林七贤》,太美了!欣赏学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