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书楼】王灏括斋:少有人提及的北方藏书大家(下)

来到二中附近,却未能看到王家大院,走进旁边的一个超市,收银的老板娘说不知道,正往货架上码货的一个小伙子说,二中对角就是,顺其所指望去,果真就看到了对面的一片旧居。


旧居的墙上有定州市所立的文保牌,名称就是“王颢庄园”,旁边还挂着一块竖牌子,写着“河北省定州市西关王氏文化研究会”,牌子的旁边是一个砖砌的门洞,旁边的门牌写着:明月北街73号,这个门牌有八开大一本书的尺寸,这么大的门牌还是第一次见到,但可惜以往的资料都没能明确的说明,王灏的故居是这个门牌号。门牌的旁边贴着一纸通知,落款是定州市文管所,但上面没有钤章:


通知


王灏庄园始建于清代,是我国典型的北方古建筑群,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极高的历史、科学价值,春节期间,为确保王灏庄园安全,各住户注意防火、防破坏、防止坍塌等现象发生。


定州市文物保护管理所


2013年2月1日



通知


从门洞进入院内,真感觉是别有洞天,沿着一进进的院落向里走,我估计自己至少走了七八进,这个院落之大远超我的想象,院里的房屋均为清砖平房,墙身上的砖雕依然精美,从门廊的石础看,是汉白玉材质的,雕造的形式有点像佛寺内的莲花瓣,房屋大多年久失修,呈现一片破败景象,其中有几处房已经塌了顶,山墙也随时有倒塌的危险,院中没有遇到住户,只有几只野猫,见到我四散逃去,走到最后一进院落,竟然看到了“办公室”的小金属牌,墙上贴着一些祭祖的照片,另一侧墙上还贴着捐钱和捐物的功德榜。捐物的名单中详细的列出了每位捐献者的具体物品和数量,例如有:碳素笔五支、墨汁三瓶、红布一块等等,捐款者的功德榜,金额大多在一二百元,还有数位十元。



王氏后人的捐钱功德榜


我粗算一下,把这些人的钱全部加在一起也不过万元,捐款的人都姓王,看来都是王氏的后人,但合计捐出这么一点钱,也想修复这么一大片古代建筑,恐怕这点钱在乘以一万倍都不够。原来这就是西关王氏文化研究会所在,敲门无人应,出来沿着另一路转回去,仍然是大片的破烂房屋。有些快倒塌之处,用木棍支撑着,而那支撑的木棍也腐朽到一脚就能踹断的程度,如此惨破的景象,又让自己大发一顿感慨,有时觉得自己真没用,看到一些情形,除了发感慨之外不能有任何作为,每想到这点都会觉得立于庙堂之上者的作用,都远比这种徒唤奈何的感慨要有实效的多。



将要倒塌的房屋用这种方式来支撑


我很好奇王灏是怎样发了这样大的财,还是查了一些资料,知道王灏的祖父那一辈定居在了这里,后来儿孙们就逐渐修起了占据半个城大小的豪门巨宅,最大的时候有房屋千余间,现在我所见到的,不到原规模的五分之一,这已经让我惊诧不已,但我还是没弄明白王家是靠什么成为巨富?又靠什么来维持这个巨大的庄园?因为藏书是很费钱的一个事,没有强大的资金支持,王灏不可能收得那么多的善本。他曾编有《括斋藏书目》,此目总计四卷四册,里面著录了一万二千多种书,十三万多卷。



这里改成了宗祠



宗祠内的展板


这个规模在那个时代已经属于大藏书家,能够搜集到这么多善本,一定有强大的资金保障,而王灏做到最大的官只是个四品顶戴,这个级别按今天来说顶多算个厅局级干部。那个时代,小官巨贪很难形成,估计他绝不可能靠那点儿奉禄而成为巨富。想到这一层,我突然觉得自己是那么的无聊、八卦,我管他哪儿来那么多钱,只要他爱好藏书、喜欢传统文化就足矣,远比携着巨款到澳门去狂赌要好的多!



另一处告示


其实,王灏对文化的贡献不仅仅是藏书,他曾经做的更大一件事,是用两代人的力量刊刻出了一个大部头的丛书——《畿辅丛书》。这部大书收入了一百八十四种书,总计刻了三万多片版片,刷印出来的纸样可以装成四百二十九册书,由此可见部头之大。王灏为了编这部书,请到了很多著名的学者共同参与,用了十年的功夫才把这部书刻完,而今,《畿辅丛书》的所有书版仍然完整地保留在定州博物馆内。可惜,我这次没有能找到人,也就没有拍到这些书版的照片。



第三进院落


《畿辅丛书》所收之书,许多都极有价值,因为这部书还在中国现代学术史上开发出了一个门派,原因是该丛书中收录了崔述的《考信录》。崔述的学术方向主要是研究中国的上古史,他用“以经证史”的方式来考辨中国上古史中人们深信不疑的事实,经过他的考辨,发现很多信史都靠不住。但崔述的观点在他那个时代并没有太多的市场,所以他的著作也没有刊刻出来,而《畿辅丛书》是第一次将崔述的相关著述——《考信录》刊刻出来者。到了1920年底,胡适第一次读到了《畿辅丛书》本的《崔东壁遗书》,他读到此书后大为兴奋,因为崔述的观点暗合了胡适的一些推论。



这间也快坍塌了


胡适说自己读到《崔东壁遗书》中收录的《考信录》时,觉得自己“得见恨晚”,胡适并且给顾颉刚写了封信,向他谈了自己读到这部书的感受,他在信中说:“《考信录》在清代算一大奇书”。一个月后,顾颉刚读到了这部书,他还没有读完,就急着见胡适,汇报自己读此书的感受,他在给胡适的信中说:“《考信录》已读两册,大快。”后来,顾颉刚致力于对上古史的考证,由此而产生了一个学术派别,这个派别被称之为“疑古派”,有时这一派也被称为“古史辩派”。



这处砖雕还很完整


我觉得,这都跟顾颉刚读了崔述的《考信录》有很大关系,虽然,我不知道顾颉刚在没有读到这部书之前是否已经有了疑古的思想,但即使如此,也至少说明他的这种思想从崔述的著作中得以印证。从这个角度而言,我觉得顾颉刚和胡适应当感谢王灏,如果没有王灏刊刻这部书,疑古派的依据也就难以构成。唯一觉得可惜的是,黄永年先生已经驾鹤西去,我无法向他请教:当年古史辩派的形成中,这部《畿辅丛书》本的《考信录》是否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另一进院落


我想向黄先生请教的原因是,因为当年顾颉刚编辑的《古史辩》总计出了七辑,除了第一辑是由顾颉刚主编之外,余下的六辑都是由童书业所编,而这位童书业正是黄永年先生的岳丈,这就是一个藏书家对学术所做出的贡献。仅凭这一点,就应当给王灏追以一个“全国劳模”的荣誉,至少他也算对传统文化做出过突出贡献。当年的大佬,像曾国藩、李鸿章都对王灏礼遇有佳,就凭他刻出了这么一部极有价值的大丛书,也应当值得将王灏的大名登在文化的光荣榜里。



这么一根朽木能支撑住将要倒塌的房屋吗



微信号:zhilanzhaiweili

藏书家韦力的古书之媒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玉台新咏考异》:为诗为歌
与钱玄同先生论古史书(顾颉刚)
论述顾颉刚与古史辨学派【2016年南开大学】
【觅史记】崔述《考信录》:东壁之学涉经史,识通古今,考据辨析高出汉、宋诸儒之上(下)
苏州悬桥巷
顾颉刚古史辨(9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