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书楼】黄绍箕蓼绥阁:卧雪旧藏,终归籀园(下)

 

《司马太师温国文正公传家集》八十卷 黄绍箕跋语


我的藏书中,还有一部跟黄绍箕有间接的关系。我藏有一部《郘亭知见传本书目》,此书为杨康年批校本。杨在此书中除了自己的批语,还另外过录了周星诒、王颂蔚和黄绍箕的批校,虽然这里面的批语并非黄绍箕亲笔,但这些批语在他处却难以见到。由此可见,黄在目录版本学方面也同样下过很大功夫,在这方面,他还写过一部《汉书艺文志辑略》,可惜该书未能出版。但他的藏书却在瑞安本地很有名气,他的蓼绥阁跟孙氏玉海楼和项氏水仙亭并称为“瑞安三大藏书楼”,我来到瑞安之时,在某个下午,前往他的书楼一探。

 

中西合璧式的门楣


黄绍箕故居位于浙江省瑞安市小沙巷。车从玉海楼后门经过,前行20余米即是小沙巷,来此巷的九曲弄是为了寻找黄绍箕故居。小沙巷很窄,车只能停在路口。在巷口有一个小院,门牌写着“老年夕阳红活动室”,进内向一位老者打问黄绍箕故居所在,这位老人很热心地给我指路,他说了两遍,我还是没听懂他那浓重的乡音,于是他让我跟他走,直接把我带到了黄绍箕故居的门口。在前往的路上,我跟老人说,我要找的是小沙巷,而为什么在此见到却是九曲弄,是不是此巷已改名为这个名称?老人极力地用普通话跟我解释着,他说:“小沙巷是这条街的正名,因为这条巷弯弯曲曲,所以被人们叫成了‘九曲弄’,因此九曲弄只是小沙巷的通俗叫法。”老人的我听不懂,又接了一句:“‘九曲’是形容词,你能明白吗?”

 

小沙巷入口处


从巷口向内走100余米,即看到一个西式的门楼,带路的老先生告诉我,这就是黄绍箕故居。说完之后,老人跟我摆摆手,掉头又回去了。我冲着他的背影,大声地说着谢谢,他不回头,只是把手臂向后挥了挥,我把这理解为:让我不用客气。这种寻常的带路其实我也常做,而今在外面几年的奔跑,体验到了太多的酸苦,反而对于陌生人的帮助都极具感恩之心。

 

这棵树不知是不是黄绍箕种的


院的门牌号为“小沙巷18号”,的确不叫九曲弄。门楣的顶部做卷石状,纯为欧式风格,横匾却是“紫气东来”。横匾的两方又是传统的寿字幅,门楣上的对联:“门庭斋院千古秀,人杰地灵花木香。”门口有几个妇女在聊天,看我要照相,马上嘻嘻哈哈地躲开,很有善意。院落里仍是老式建筑,二楼还有木扶栏,院中无人,不知室内具体情形。然楼柱的石础却很是别致,为上大下小形,颇不合稳定结构式。从故居回返,偶在小胡同口瞥见九曲弄路牌,看来非老先生所言——九曲弄仅是个形容词,然而黄绍箕故居不在九曲弄却是事实。可能我仍然沉湎于老人的热忱,尽管他说的话可能没那么准确,但我仍然将这个差异理解为后来的改变。

 

院内情形


拍照完黄绍箕的故居,沿着小弄原路返回,出租车司机仍在大道边等候着我,我跟他商议,可否将我由瑞安送回温州的酒店。我报出了一个价格,他想了一下,觉得能够接受,于是重新上车,直接开回了温州的所住酒店。

 

藏书楼依然完整


关于蓼绥阁的记载,资料并不是很多,在《瑞安市志》上对黄氏藏书楼有如下记载:“蓼绥阁是黄绍箕的藏书楼,建于清光绪年间,在瑞安县城东小街。取《杨子方言》:‘瓯越之间谓高远曰蓼绥’以名阁。既是藏书之阁,又是研图注纂之斋、论学治事之所。民国初,同邑杨则纲尝为蓼绥阁藏书登录,编有《蓼绥旧本书目初编》,计书103种,1100余部,其中宋刊8种,元刊11种,明刊80多种,日本刊8种,计3800多卷。‘这个书目乃是黄绍箕死后散亡之余,盖善本仅得十之一二耳。’1915年瑞安县公立图书馆筹建时,黄绍箕后人从蓼绥阁拨出部分书籍,作为该馆基本藏书,其余约9295册全部捐赠给温州籀园图书馆(今藏温州市图书馆)。使籀园图书馆规模大具。

 

书楼的柱础样式有些特别


由这段话可知,蓼绥阁的藏书在黄绍箕去世后就大部分归了籀园,当时这个图书馆原本藏书不多,就是得到了黄氏旧藏之后,才使得馆藏的质量和数量大增。关于这件事在《梅冷生集》中有记载,此书中记载了宋慈抱写给梅冷生的一封信,此信有这样几句话:“冷生仁兄足下:昨接芝芳,良慰倾想。籀园图书馆成立于民国六年,王俊卿主其事,仅有浙局书及他书数十种,以云藏书,真所谓太仓一粟。自得黄仲弢提学蓼绥阁藏书,遂有贫儿暴富之慨。”

 

从书楼向外望去


蓼绥阁的旧藏归了籀园这件事,在当地很是引起轰动,籀园图书馆为了纪念黄绍箕,还专门在籀公祠内立了黄绍箕的灵位。1935年,孙孟晋当上了此馆的馆长,并且开始编学术年刊,这个刊物的名字就叫《蓼绥》。因为在温州当地学界内有人知道蓼绥阁藏书的质量,词人夏承焘为了能够全部看到原来蓼绥阁的旧藏,就专门在籀园附近租房子住下来,天天到馆里去读书,用了很长一段时间,他竟然将蓼绥阁旧藏通读了一过。这种爱书之人,今天也真是难找了。

 

这里的路牌是“九曲弄”


而今,蓼绥阁的旧藏随着籀园图书馆划归为了温州市图书馆,这些书大多入了善本库,只是今天的读书人不知道是否还能记起这些善本的来源,至少在黄绍箕那个时代,他的去世让很多人觉得痛惜,他的好友梁鼎芬在黄绍箕去世后写了一幅挽联,我觉得这幅挽联高度地概括了黄绍箕的学业:“注屈宋赋,订郑樵书,所志所学;郁荀卿才,齐葛君命,可痛可伤。”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黄丕烈:黄金散尽为收书
【书楼】薛福成传经楼:上万言策,仿天一阁(下)
千年姑苏小巷百载书楼往事
黄丕烈题跋《画鉴》《文房四谱》现身西泠秋拍
走读籀园 | 温州市图书馆今迎百岁华诞
埂溪书楼的2017年年终盘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