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新课改背景下实施“选课走班制”的路径探索

  第二,开发校本课程是变革课程体系的核心。只有课程改变,学校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学校层面的课程变革,往往是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三级课程上教与学层面的探索,而忽视从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出发。学校更是缺失对三级课程的深入整合,没有形成一套校本化的课程体系。做到整合各级课程校本化,让其符合国家层面的要求,符合校情、学情,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满足未来发展需要,才是课程变革的“牛鼻子”。如北京十一学校的做法是:改革过去“国家课程+校本选修课程”的做法,完全实现国家课程校本化,即建成分层、分类、综合、特需四大课程体系。课程实行分层设计,按照“发展方向+学制+课程难度+学习方式”原则,各分五个层次,供学生选择。同一门课程,给不同基础学生提供多种选择的学习方式,既可以按照学生自己的需要,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又可以选择合适的时间去学习,使每名学生的学习达到最优化。可见,只有当课程体系多样、科学,方能适合不同基础、不同类别学生的“胃口”,课程体系的变革方能走向成功。

  四、助推点:建立网络平台

  对教育信息、校园网络资源进行整合与优化,聚合更大范围的教育教学资源,建立集管理、教学、教研、自主学习四维一体的数字化校园平台,已成为学校信息化发展新趋势。校园网络平台让学生评价、学业质量诊断更加精准化。如北京十一学校的做法是:以学生为中心,按照课程与教学、师生关系、同伴关系、管理、资源、文化六大维度,通过云计算构建了“综合数字化校园云平台”,为学校个性化教育提供各项服务。

  第一,建立校园网络平台,学校可以实现学生的评价数字化。学生评价包括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过程性评价是对每位学生在每门学科的每一节课的学习状况进行评价,评价体系中包含学校每一位学生各个方面的成长痕迹,包括他(她)在每一个学习阶段中的每一门课程和每一项活动的表现记录,涵盖对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和学习内容等要素的全方位评价。终结性评价即是学生在一个单元、一个模块或一个学期的学习结束后,学校对其学习最终结果所进行的评价。以上评价与学生一一对应,均以“大数据”方式呈现,这些数字化评价指标的合成就形成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报告单,形成了每一位学生学业成绩管理系统。凡学生需要的,上网即可查询。教师可直接在平台上导入或导出。老师与学生数据互通,评价自然精确。

  第二,建立校园网络平台,学校可以实现学生学业质量诊断的数字化。学生学习结束后,学校给每位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业诊断分析及参考建议,对每位学生所有学科进行多角度的分析,如学科水平能级状况、学科发展情况、学科知识组块和能力组块掌握情况等;对每位学生提出有针对性的学习建议,并且以学科为单位,让学生明确下一步朝何方向努力能够提高该学科的学习成绩。[3]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措施,可以建立起学生学业诊断与考试评价分析系统,实现学生学业诊断的精准化。

  第三,校园网络平台让学生学习资源系统更优化。通过网络平台,建立学校各科课程指南、学习读本、课程标准细目、检测练习、诊断试题库及各种学习网络资源等等,将课程资源转向学习资源,扩大学生与学习资源的接触面,增加学生与学习的接触机会,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学校网络平台的建立,学校管理、教学与信息技术实现对接,让学校庞大的数据库变得有序而“多用途”,师生互通,信息共享,无疑会成为学校实施“选课走班制”的有效“保护神”和“监测器”。

  五、纵深点:变革组织结构

  变革学校组织结构,重点在于改革学校传统管理的“科层制”模式,即将层级式的管理结构变革为扁平式的管理结构。“科层制”式的学校管理具有鲜明的层次性特征,学校的变革或决策需要通过层级传递,但经过层级传递的政策会在一级一级“传输”的过程中得到弱化、衰减甚至是“扭曲变形”,真正到具体落实层面,政策已经发生了多方面的变化,这容易导致政策在执行中出现“障碍”“走样”和“偏差”。而在扁平式的管理结构中,学校管理的幅度得到增大,管理的层次得到简化,上级层级能实现映射更大面积的下级,以团队协作为基础,以目标管理为导向,让每一位教师都参与到学校变革中去,成为学校组织机构的“主人”。而学校的领导层或关键人物不再处于“专家”的地位上,年级组和教育组成为学校管理的主体,一线教师能够自主做出教育教学决策,并为之负责,一切有悖于实施“选课走班制”学习组织形式的行为都将会受到一线教师和学生的抵制。[4]在这种管理结构中,教师成为了学校管理的主体,人的潜能和积极性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发挥,“选课走班制”学习组织形式也会在师生双边发展的过程中得到真正落实。

  参考文献:

  [1]刘荣.课程发展,路在脚下——来自卫星会议“实践者论坛”的声音[J].基础教育课程,2012(5):20-21.

  [2]谢先成,李杏.学校课程变革与发展的路径探究:内生发展理论视角[J].课程教学研究,2014(1):13-16.

  [3]雷中怀.基础教育国际化视野的本土化[N].黄冈日报,2014-05-04.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心小学学校发展五年规划
【视点】触点工坊:学校课程深度变革技术
打造学生心中的“童乐园”
祝启程:一位教育理想主义者的现实高度
【关注】聚焦核心素养落实的管理变革
实践“活力教育” 凝心聚力建设幸福校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