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何谓“双重”?双重在何种状况情景时产生?


“立如平准,活似车轮;偏沉则随,双重则滞”解读(续)



昨天推送的《“立如平准,活似车轮;偏沉则随,双重则滞”解读》一文中已将前三句的详细解读分享给大家,本文将继续分析原文第四句“双重则滞”。





原文第四句是“双重则滞”。





何谓“双重”?双重在何种状况情景时产生?似应进一步探讨,以求明确理解,不致习拳多年,而对双重拳理的认识仍含糊不清。


杨澄甫在《太极拳说十要》中说:“虚实能分,而后转动轻灵,毫不费力;如不能分,则迈步重滞,自立不稳,而易为人所牵动。”杨公点明是身体的重心与灵活和迟滞的关系,而不是不少拳师所谓的两力相抗为双重。所以,我们探讨双重应以“是否重滞,变转不活”为准则,而不以“两力相抗”为准则(见下述对敌接触两力总是相抗、对等的解释)。


再借前辈拳师许禹生在注释《太极拳论》之“双重则滞”中所明确指出那样,双重“有彼我之双重,有一己之双重”。


因此,定义“虚实不分,迟滞不敏,变转不活”的状态为双重,且有自我运拳双重(一己之双重)和敌对实战双重(彼我之双重)之分。试作如下解释。


自我运拳双重是指自我行拳走架时的自我双重




自我行拳走架锻炼时出现虚实不分、筋骨不松、气不舒转、意念紧张的状态,都是一己之双重。


1.行拳走架须虚实运化,人体重心不可长时均布滞留于两承重脚上(即双重)。只可虚位以待,不可双重滞留,否则必致应敌迟钝,失去“左重则左虚,右重则右杳”灵动敏感性。


2.筋骨不松亦属双重。有弛才有张,用时才能出劲。弛是常态,张是瞬态,这是诀窍。即发手时筋骨放松,至击敌接触前瞬间突然握紧拳头,打完瞬间即放松弹回。若一开始就绷紧筋骨出拳实不可取。一是形先外露,二是持用拙劲耗能太甚。


3.气不舒转,血气奋张更为双重。拳家自堵血脉通畅,血压升高,憋气伤身,更何谈应敌自如。


4.意念紧张,是主帅双重。胆气不足,神经紧张,思辨不灵,未战先馁,指挥失当,怎能应敌。


故行拳走架必须谨防“双重”。时刻保持虚实相济,松舒轻灵,脉六轻合,意清神足,而能流畅出劲,致达随心所欲。


敌对实战双重是指敌我实战时敌对的双重




首先要明白一个“重”的问题。敌我双方接触就有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产生,就是双方都有重的感觉,这就是所谓重。自我运拳有单重(使重心常在一足之内),双重之分(重心常均布于双足),那么对敌实战如何定义单重、双重呢?


根据《太极拳论》“双重则滞”之说和杨澄甫在《太极拳说十要》中所说“虚实能分,而后转动轻灵,毫不费力;如不能分,则迈步重滞,自立不稳,而易为人所牵动”,因而可以定义为敌对实战处于“滞重失活”状态即为“双重”,即是:


若接触作用力线正对敌方重心,则敌方为双重,因此时敌方处于被直线发送的“滞重失活”状态,直接受到“发放方内劲能量”的作用,且不易化解,而被击出。


若接触作用力线偏离敌方重心,则敌方不为双重,因接触作用力对重心的偏距会使敌方身体自动产生旋转,自动转化了对手发放的内劲能量,使直线移动能量变成了旋转能量而不被击倒或被掷出,同时还会使发送方失稳沿切线方向扑出,所以或可称偏离对方重心所感知的重为单重。


例如“搂膝拗步”,我右掌借右脚跟为支撑,经脚、踝、膝、腿、胯、腰、肩、肘,臂、腕、掌传递,采取向前“跟步”(即半步跟)发劲推击,且推击力线正对敌方重心(即拳术所说“击中”)。此时,敌方为双重,被推移击出,不易转化,而我方为单重,靠的是自身整体左转惯性矩与右掌推击力保持平衡。这就是以我之单重发对手双重的范例。


拳友推手都知道找“重”的感觉,一旦对手出现“滞重失活”之时,即是发放对手的好时机(俗语“得机”)。所以说,只要双方接触就有重的产生。问题是拳手如何使“重”转化而加以利用。“重”于敌我双方是对等的,因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于相对的两个物体,似乎谁都没有便宜。如果按一般概念,会说:“双方顶牛‘双重’,能逼退力小者,力大者胜”。是这样吗?我说:“其实在推移过程中,不是推动者力大,被推动者力小,而推压处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仍然总是相等的,不存在谁力大、谁力小。”那如何来理解推移过程呢?这要从作用力使物体移动所需要的能量,即推力做功来理解。




在推动被动方移动过程中,使被动方质量(m)产生加速度(a),推动方所需的力F(即F=ma)与推移距离S的乘积,就是推动方付出的能量(作功),即推动方所作的功P=F·S。


同时使被动方获得以速度(v)运动的动能E=1/2mv2。


这就是惯性作用能量交换的理论分析。


实际物体移动还会有摩擦阻力、支撑力等的介入。但推移过程中接触区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仍然总是相等的。无所谓谁力大、谁力小,只是推动方付出了做功的能量,使被动方在移动中获得了动能。


这能量就是拳友们需要通过锻炼而增强的内劲(即内能E)。所以,我们说“发放对手是靠内劲能量”起作用。当然,内劲发放必须要有支撑点,这就是要练就稳固的桩步,且养成“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由脚而腿而腰,总须完整一气”的动作习惯。


既然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相等的,所以就不要在力大、力小上动脑筋,要在转化上动脑筋,要按《太极拳论》所说,熟练“粘黏连随”,“引进落空”,“化发相随”,“借力打力”,“四两拨千斤”,以求智胜。


1.例如对手双掌向我正身按来,若我以双掌对顶,即为双重对双重的顶牛。若转而变为我以对手按进相同的速度身接其掌,并双掌外粘合其臂,随身后引,使其落空;趁其感落空惊慌后退时,我即内旋合掌回按,使其跌出,是为“引进落空,化走相随,小胜大”,化发取胜,而使敌方双重回倒。


2.再譬如,敌以拳正击我胸腹,我即含胸收腹顺接,并以双手正反合黏敌臂,速向后撤步使敌进拳落空,双手顺势随撤步牵引发送,使敌前冲跌出,是为“引进落空,借力打力”,引发取胜,而使敌方双重冲前仆倒。


3.又如敌用拳正向冲击我身,我速以双掌扣套敌臂肘腕,随腰旋化,横向发出使敌偏跌而出,是为“直击横化,四两拨千斤”,旋发取胜,使敌重心侧旋失衡,侧冲跌倒。


上述均为见“重”对中而发之招术。尚有利用“力偶”破坏对手平衡的实战用法,对敌中心采用平行反向作用发劲,使敌失稳旋动,而被击倒。


1.例如敌我双搭推手顶牛双重时,采用左右手“浮沉”变化的左右“力偶”旋动,就能破坏对方平衡,使敌或左或右失衡倾倒跌出。


2.再如“抱虎归山”的“右手抱回,左手推掌”形成的前后“力偶”使对手向后仰倒,或向前仆倒。


3.又如“转身摆连”最后一动,双手牵敌左臂侧后移,并起右腿向右摆踢敌身,这上下'力偶'的作用,或使敌胸腹受伤,或使敌向左后倒伏。


总之,太极拳术对敌实战原则是“接手找重、化发相随、操控失衡,降服即止”,施之有效、明理,有德的拳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浅析太极拳技击的力学基础
太极拳推手功夫提高的途径和方法
内家拳实战基础:怎么入门,门在哪里?
格斗中力学原理的应用
无为练拳 松中生动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