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北大政治学讲堂第九期:帝国及其命运

5月27日晚, “北大政治学讲堂”第九期在线上顺利举行。本次讲座由北京大学讲席教授、中国政治学研究中心主任俞可平主讲,主题为“帝国及其命运”。讲座由中国政治学研究中心副主任费海汀助理教授主持。

在俞可平教授看来,帝国问题既是一个“旧问题”,又是一个“新问题”。俞可平教授从五个方面详细讲述了帝国问题的“新”与“旧”。

一、帝国的概念

帝国的政治学概念与日常语境和中国传统的观念中的“帝国”不同,在政治学的视域下,帝国是人类历史中延续时间最长的一种特殊国家权力结构,是由若干国家或地区组成的等级权力体系,其中的一个国家作为宗主国或母国,其他国家或地区则作为附属国或殖民地。

在这一概念中,有两个方面是比较重要的。其一,帝国是一个由不同属国组成的国家权力体系,帝国也可以看作是一种国家间或地区间的权利关系,且在这种权力结构中只有一个最高权力,其他权力附属于它。其二,帝国是一个由若干国家组成的等级秩序体系,在这个相对独立的体系中,宗主国处于绝对支配地位,这一自成一体的等级秩序体系,是帝国内部维持稳定与和平的结构基础。

二、帝国的特征

在人类千年的帝国史中,出现了形形色色的帝国,这些帝国虽然各有不同,但是,作为帝国而言,这些帝国都是拥有一定共性的,这些共性可以被视为是帝国这一概念的特征。总体而言,帝国有七个方面的特征。

其一,帝国具有某种“跨国性”,其不是一个国家,而是若干属国或领地的组合,这些附属国可以是王国、邦国、汗国、酋邦等等。

其二,帝国拥有广袤的领土,帝国通常是通过领土扩张而建立起的国家联合体,领土版图极其广阔,通常要数倍于单个国家。

其三,帝国奉行君主专制的政治体制,虽然王国不一定是帝国,但是历史上的帝国一般都是权力集中于国王或皇帝的王国,其权力结构呈金字塔形状。即便是大英帝国,在其最鼎盛的时期,君主也是拥有相当权力的。

其四,帝国拥有不平等的政治结构,帝国内部的各附属国之间,拥有不平等的政治地位,而且由法律加以明确规定。

其五,帝国具有广泛的文化、语言、民族和宗教多样性。

其六,帝国通常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国际秩序体系,历史上的著名帝国,往往拥有不少殖民地和属国,领土辽阔,成为事实上的小型国际体系,这些帝国通过各自的法律,在帝国内部的各个属地之间维持稳定和秩序。

最后,帝国还存在一定的周期性,帝国的命运在漫长的存续时间中会发生某种规律性的重复。

三、帝国的边界

在明确了帝国的政治学概念与特征之后,俞可平教授又对帝国和一些近似概念做了区分,进一步明确了帝国概念的“边界”。整体而言,帝国与民族、国家、王国、邦国、联邦、霸权、大国、殖民地与霸权主义、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但是帝国的特征将其与这些概念显著地区分开来。

帝国与国家之间的区别在于,国家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公共政权形式,国家先于帝国存在,帝国则是由若干国家组成的多元政治共同体,国家是帝国存在的前提。

帝国与民族之间的区分在于,帝国是基于领土之上的政治共同体,民族则是基于人种和语言基础之上的人类共同体。帝国必定有多个民族组成,且组成民族之间存在着制度上的不平等,帝国内在的反对民族主义。而帝国与上述二者的区别,就能够较为充分的解释帝国与民族和国家的混合体——民族国家之间的区分。

帝国与王国和联邦之间也存在着不同。王国指的是一种以国王为国家元首的政治体制,国王可以是虚位元首也可以是实际的统治者。因此,王国可以存在于帝国之中,也可以存在于普通国家之中。帝国可以是王国,也可以不是王国。联邦与帝国类似,是两个以上的相对独立的政治实体组成的,但是在联邦中,各政治实体是保留部分主权的,其地位是平等的。帝国则剥夺了组成部分的主权,内部是等级化的。

帝国与殖民地、霸权、大国和帝国主义之间,也存在着显著的不同。首先是与殖民地之间的区别,二者的关系既切不断又难以完全说清,二者公认的区别在于殖民地是宗主国向殖民地移民定居,而帝国则是宗主国对其他国家的扩张性统治。其次是与霸权之间的关系,尽管绝大多数帝国是事实上的霸权,但是,霸权的产生并不意味着帝国的诞生,霸权国家至少在形式上与其他国家保持着平等。再次,在领土规模和综合国力上,帝国与大国之间是一种交叉关系,帝国在这两方面意义上来说,通常是一个大国。但是,大国并不一定就是帝国,只有当大国走向对外扩张时,才能被视为帝国。最后,帝国主义与帝国存在着一定的内在联系,但是二者是不同范畴的概念,帝国主义强调的是一种对外扩张的政策、社会形态与政治思潮,而非是一种政治实体的指代。

四、历史上的著名帝国

历史上出现过众多的帝国,既有罗马帝国那样的千年帝国,也有马其顿帝国那样的短命帝国。俞可平教授选择了世界政治史上最著名的八个帝国进行了深入的分析,试图从中发现帝国产生的主要动因,以及影响帝国盛衰的内部和外部原因。俞教授选择论述的八个历史上的著名帝国包括:亚述帝国、波斯帝国、亚历山大帝国、罗马帝国、蒙古帝国、奥斯曼帝国、西班牙帝国以及大英帝国。俞可平教授认为,大英帝国是人类帝国体系的绝响。随着大英帝国体系转为英联邦,帝国体系最终退出了人类的政治舞台,虽然还有许多人仍然在做着帝国的美梦,但帝国的命运随着大英帝国体系崩溃而终结。

五、帝国的兴衰与命运

在对帝国进行概念性的分析和对历史上的帝国进行梳理的过程中,俞可平教授提出了对帝国兴盛、衰亡和发展趋势的看法。

首先是帝国产生的动力和促使帝国兴盛的因素,帝国的产生几乎都与征服、掠夺和占领有关,帝国产生的根本动因就是夺取他国的物质利益,但是这种单纯的物质利益的夺取,在近代以来的帝国中越来越少见。在近代以来的帝国发展史中,帝国的对外扩张往往以“安全利益”为目的。同时,帝国产生的动因还有对外播种“理性”“文明”和“公理”,传播信仰与消灭异教,以及追求所谓的“共同繁荣”等等。尤其是近代以来的帝国,其产生和对外扩张往往会寻找一种“合理化”的借口,而非是赤裸裸的征服与掠夺。

其次,有五个方面的因素促使了历史上的帝国走向兴盛。第一是军事力量的强大,这是帝国走向兴盛的基本保证。第二是发达的经济和先进的科技,这是帝国军事力量的基本支撑。第三是社会政治制度的安排,这是帝国长治久安的保证。第四是帝国最高统治者的素质。第五是重大的战略决策,例如西班牙帝国殖民策略的失误,导致其地位逐渐被英国取代。第六是地缘政治因素,一个地区往往只能存在一个帝国,否则就会走入修昔底德陷阱。第七是帝国的国民素质。

上述因素既是帝国走向兴盛的原因,也是帝国走向衰败的原因。整体而言,随着大英帝国的解体,人类的帝国史已经一去不复返。但是人类的帝国梦依然存在,因为人类进入文明时代之后,帝国就成为各色人等的“崇高梦想”,因为帝国确实带来了一定的秩序、安全、统一与财富。且在民族国家受到全球化冲击,世界和平依然受到严峻挑战的时候,帝国的这一特点又使其重回大众的视野之中。

但是,帝国的特征已经表明,其与现代的政治体系格格不入,帝国的时代不可能再在人类历史中重现。首先,帝国意味着战争,战争的代价人类已经不堪承受。其次,帝国的秩序是建立在民族和国家不平等的基础之上,这种不平等在当今世界已经彻底失去其合法性,不再具备道义基础。即便是小国,在当今世界也应当拥有不可争辩的平等主权。再次,无论哪个独裁统治者的权力和能力再强大,并且有征服他国的野心,他也不可能挟一国之力建立起现代的新帝国。最后,世界政治的多极化和民主化,是不可遏制的历史潮流,而帝国的梦想与这一潮流恰恰是背道而驰的。

虽然帝国不会再次出现,但是与帝国密不可分的帝国主义作为一种思潮、策略和战略还将长期存在。因此,当今世界需要新的全球秩序,返回帝国体系不可能是解决全球化时代人类安全挑战的正当途径,应当顺应全球化进程的内在逻辑,积极探索建立在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全球治理基础之上的全球秩序体系,追求全球善治(good global governance)。

讨论环节

老师同学们围绕本次讲座的主题,就讲座中的内容和观点同俞可平教授进行了深入交流,尤其就帝国概念的问题,帝国作为一种国际体系与进攻性现实主义的关系问题,美国是否是一个帝国等问题进行了充分的讨论。俞可平教授对老师同学们的问题和评论进行了一一回应,并鼓励引导同学们继续从政治学研究、阐释帝国问题等,提出更多创造性的见解。

策划:北京大学中国政治学研究中心

文字整理|撰稿:贾珅炜

技术编辑:曹政杰

友情推荐:

政治学基础研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俞可平“北大政治学讲堂”开讲:权力与权威
亚当·斯密重商主义批判的政治学维度
俞可平:决定性影响帝国兴衰的六大因素
论工业革命与不列颠新帝国的兴衰
同样是帝国衰落,东西方各有不同!
美媒:英联邦王国迫切对英国说“拜拜”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