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景德镇“建国瓷”珍品鉴赏



江西省博物馆收藏一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至“文革”前的景德镇瓷器,质量上乘,品种丰富,有青花、粉彩、颜色釉、雕塑瓷等。这批瓷器原先被称作“社会主义建设瓷”,简称“社建瓷”,在博物馆重古轻今氛围下,这批瓷器一直被尘封于库房,未得到过重视。现在,笔者将其介绍给大家,让一直“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宝贝,露出庐山真面目。


关于这批瓷器的名称,有人叫作“建国瓷”,有人称“厂瓷”。“建国瓷”有广义狭义之分。狭义的建国瓷专指1953年国家组织生产的具有类似官窑制度下生产的首批国家用瓷,但该瓷器在市场上少有流通,因此也有藏家把1949—196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文革”前)的瓷器统称为“建国瓷”。“厂瓷”即是景德镇“十大瓷厂”生产的瓷器。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当时百废待兴。时任政务院副总理兼中央文化教育委员会主任的郭沫若提出了组织建国瓷生产的建议,这项旨在抢救、挖掘和恢复我国全国各地主要产瓷区的名窑名瓷,弘扬祖国民族文化的建议,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赞同。于是,这蕴含着“广大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意义的建国瓷就在这种背景下产生了。


1952年2月宣布成立由轻工业部科学研究和美术设计方面的专家成立“建国瓷设计委员会”,由郑振铎任主任委员,时任中央美院院长的江枫和中央美院实用美术系主任的张仃任副主任委员。中央美术学院实用美术系陶瓷科担任设计工作,景德镇、醴陵、宜兴等陶瓷产区负责制作。景德镇成立了国家用瓷制作委员会,由市委书记赵渊担任主任,时任实用美术系陶瓷科主任的祝大年,与景德镇陶瓷学院及浙江美院的部分教师承担了具体的瓷器图案设计工作。开始试制为国家大典、宴请国宾、领导出访所需的“建国瓷”。经过反复研究、设计,最后,建国瓷主要选用祝大年设计作品:有串枝牡丹的斗彩中餐具,也有海棠纹的青花西餐具,图案简洁清雅,样式多彩多姿。从试制样品到后期生产,采取了严格的定质、定量、定时、定值制度,最终圆满完成了任务。于是在1953年至“文革”前的国庆,凡是设国宴招待政协代表、劳模、外宾(主要是华侨)都要用它。1959年,人民大会堂建成后,建国瓷成为大会堂的正式餐具。


“建国瓷”制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景德镇陶瓷发展奠定基础,产生深刻影响,上世纪50年代后期,景德镇出品的精美瓷器,多是“建国瓷”工艺的延续。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保证批量生产以此推动出口创汇和满足国内市场需求,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景德镇相继组建建国、人民、艺术、光明、新华等十几家大型瓷厂,景德镇人习惯统称“十大瓷厂”。 所谓“十大瓷厂”是景德镇对国有大型瓷厂的俗称,实际上不止十个国有瓷厂。“十大瓷厂”的建立,改变过去陶瓷行业分散落后的局面,为技术革新、实现陶瓷工业机械化提供了条件。


通过上述文字,让我们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至“文革”前的景德镇瓷器生产历史背景有个大致的了解,便于大家欣赏。下面笔者分类作些介绍。


颜色釉瓷


传统的颜色釉基本上都可烧制,并有所创新。图1折肩瓶,应是仿官窑之作,釉面开冰裂纹,口沿涂有一圈褐釉,模仿“紫口”的效果,这件瓶,从造型到釉色,堪称一件较成功的仿古瓷。图2天青釉梅瓶,图3窑变釉瓶,图4青釉刻花瓶,应分别为仿汝窑天青釉、仿钧窑窑变釉、仿龙泉窑的梅子青釉,只是仿其釉色,不能算是严格意义上仿古瓷,图5乌金釉瓶、图6霁红瓶、图7绿釉瓶,这些釉色历史上均已烧制成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将其恢复和发展,此外还新开发了一些新品种,如图8的灰色结晶釉瓶等。


图1 折肩瓶


图2 天青釉梅瓶


图3 窑变釉瓶


图4 青釉刻花瓶


图5 乌金釉瓶



图6 霁红瓶


图7 绿釉瓶



图8 灰色结晶釉瓶


彩绘仿古瓷


这些瓷器的造型和纹饰都是传统的。五彩凤凰牡丹纹瓶(图9):造型与纹饰均模仿康熙五彩瓷,器底有“陶艺珍品”红色篆书方章款。


图9 五彩凤凰牡丹纹瓶


粉彩花鸟纹瓶(图10):瓶身绘牡丹和白头翁,寓意富贵到白头,这种“图必有意,意必吉祥”的纹饰,也是自清代以来瓷器装饰纹样的一大特点。器底也有“陶艺珍品”红色篆书方章款。


图10 粉彩花鸟纹瓶


粉彩刀马人瓶(图11),在细密的开片釉面上彩绘横刀立马的战争场面的刀马人,肩部和近底处装饰一圈褐釉(俗称铁骨泥),器底刻“成化年造”,这种装饰风格的器物也是以前(清代民国)就有的瓷器品种。


图11 粉彩刀马人瓶


粉彩喜鹊闹梅纹瓶(图12),器底有“居仁堂制”红色篆书印章款,是仿制民国时期的袁世凯用瓷。


图12 粉彩喜鹊闹梅纹瓶


创新彩绘瓷


主要是指纹饰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器型大多仍是传统样式。


粉彩满载而归图餐具(图13、图14):这组构图和纹饰大同小异,体现丰收主题的画面分别绘在高白釉的盘、碗、匙上,这种表达了社会主义农业生产喜获丰收的纹饰是以前从未见过的。底部书写“中国景德镇制D”。


图13 粉彩满载而归图餐具


图14 粉彩满载而归图餐具


高白釉粉彩人物纹壶(图15):壶的腹部绘一对年轻男女坐在地上休息,男的持枪,女的握锄,发型和服饰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表达扛起枪来保家卫国,放下枪来耕田种地的新时代青年民兵风采,是那个时代特有的画面。底部写“中国景德镇制D”。


图15 高白釉粉彩人物纹壶


粉彩折枝花卉纹碗(图16):碗外壁单绘一株折枝花卉纹,构图简洁,这种花卉图案以前似乎没有见到。底部有“江西景德镇出品”红色印章款。与该碗构图和纹样相似的还有一件椭圆形盘(图17),器底有“江西建国瓷业出品”圆形印章款。


图16 粉彩折枝花卉纹碗


图17 椭圆形盘


粉彩花卉纹盘(图18),器型不同,纹饰基本一样的一套餐具,每一种各有八件,器底均墨书“PREMIERE ME 217 CANTON FAIR CHINA”款。这组餐具均是当时出口创汇的产品。


图18 粉彩花卉纹盘


色地开光粉彩瓷


器型与纹饰多为景德镇的传统样式。天蓝釉开光粉彩花鸟纹瓶(图19):盘口,长颈,长圆腹,圈足。器表施天蓝釉,口沿描金,腹部前后各一海棠形开光,分别饰粉彩花鸟纹和仙女散花纹,在仙女散花纹开光内题“詹集云画于建国瓷厂一九五九年”,底有“地方国营景德镇建国瓷厂出品1”圆形红色印章款。




图19 天蓝釉开光粉彩花鸟纹瓶


胭脂釉地开光粉彩蝶纹瓶(图20):口沿饰描金璎珞纹,腹部两个圆形开光,开光内为白地粉彩蝴蝶纹。器底书写“景德镇市陶瓷研究生一九五九年”。



图20 胭脂釉地开光粉彩蝶纹瓶


天蓝釉开光粉彩人物纹碟(图21):器内天蓝釉地上三个描金扇形开光,开光内饰粉彩人物纹。白釉器底上印有“中国景德镇”和外文组合款。



图20 胭脂釉地开光粉彩蝶纹瓶


此外,还有一些青花瓷,如青花海水鱼戏纹瓶(图22),底青花楷书“江西建国瓷业公司造”款。青花冰梅纹带盖瓶(图23),另外,还有一件东风瓷厂生产的瓷板(图24),画面反映了景德镇制造陶瓷纤维的事件。



图22 青花海水鱼戏纹瓶


图23 青花冰梅纹带盖瓶


图24 东风瓷厂生产的瓷板


通过瓷器上的题款,可知有建国瓷厂、东风瓷厂和景德镇陶瓷研究所等几家制造单位。


景德镇建国瓷厂前身为明、清皇家御窑厂。1949年8月,中共浮梁地委决定,将没收的原江西瓷业公司筹建国营瓷厂,1950年4月1日,在此基础上成立了景德镇市建国瓷业公司。1952年10月27日,建国瓷业公司更名为景德镇市建国瓷厂,是全市首家国营企业,又是全市实力最强、规模最大的瓷厂。建国瓷厂是国家定点生产传统颜色釉瓷的企业,主要产品有高低温色釉瓷、青花和影青瓷,还有以历史上著名的“汝、定、哥、官、钧”五大名窑产品为蓝本的仿古瓷。


东风瓷厂始建于1951年,当时是由几十家手工陶瓷生产作坊和彩绘加工红炉自行集资筹建起来的合作社性质的陶瓷生产企业,取名为景德镇裕民陶瓷股份公司。1953年10月,公私合营后改名为景德镇裕民瓷厂。1956年,裕民瓷厂由陶瓷管理局规划并扩大生产规模,成立了景德镇第一瓷厂。1959年,为加快景德镇的陶瓷生产发展步伐,由省陶瓷工业公司批准将第一瓷厂扩建为景德镇国营东风瓷厂。东风瓷厂创建后,以生产瓷壶为特色,所产壶类品种繁多,素有“壶子大王”之称。


1954年成立了景德镇陶瓷研究所(1978年改为轻工业部陶瓷工业科学研究所)。陶研所精英骨干多是制作“建国瓷”的原班人马,从而确立了它在陶瓷界的领袖地位。其主要任务是提高制瓷质量,开展专题研究,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等。“一五”、“二五”期间获得了大量的科研成果,为陶瓷生产发展解决了一系列的重大技术问题。


馆藏这批瓷器中,有些我们可确知其生产厂家和生产时间,有些只标明为景德镇生产(有“景德镇”、“中国江西景德镇”、“景德镇制”、“中国景德镇制”、“江西景德镇出品”等不同款识);有一部分仿古瓷写上仿款,如“居仁堂制”、“成化年制”;颜色釉瓷一般没有底款。对于这些瓷器的生产厂家,现在虽不能十分确定,但当时“十大瓷厂”有相对的专业分工,比如建国瓷厂主要生产颜色釉瓷,艺术瓷厂主要生产彩绘仿古瓷,雕塑瓷厂以生产各种雕塑瓷为主等等,从中我们大致能做些推断。


据款识我们可判断,上述青花瓶(图22)和椭圆盘(图17)应是建国瓷厂1950年4月—1952年10月间产品,这期间该厂才称建国瓷业公司,1952年10月以后改称建国瓷厂。而上述没有款识的颜色釉瓷器,很可能也是建国瓷厂的产品。建国瓷厂以生产各种颜色釉为特色,有继承,也有创新,图8的结晶釉瓶应就是一件创新之作。


图9、图10,器底均有“陶艺珍品”四字印章款,为同一瓷厂的产品。在景德镇“十大瓷厂”中,景德镇艺术瓷厂(原名工艺美术瓷厂,建于1960年,1972年改为现名)以彩绘加工为主,主要生产仿古瓷。图11、图12两件仿古瓷很可能也是艺术瓷厂的产品。


图13、图14、图15高白釉瓷器,画面为创新题材,底款一样,应为同一厂家产品,或为东风瓷厂产品。


总而言之,这批建国瓷器(或称“厂瓷”)质量非常高,可用“观之光华闪动,触之细腻无痕,敲之龙吟脆响”来形容,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解放后随着“十大瓷厂”的成立,景德镇瓷业生产发展突飞猛进,续写了瓷都制瓷业的辉煌,体现了景德镇陶瓷艺人解放后在政府关怀下重新焕发出对陶瓷的热爱和工作激情。“十大瓷厂”时代特征明显,是一批在特殊年代烧造的“国窑瓷”。因为“厂瓷”所用瓷土原料与烧成气氛与现在多有不同,尤其一些珍贵的瓷土已使用殆尽,“厂瓷”中有不少瓷器已成为珍品、孤品。这正是当今人们对它们青睐有加的原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清三代珐琅彩瓷器鉴藏
中国陶瓷之十
镇馆之宝 | 瓷母瓶
故宫陶瓷馆清代陶瓷(七)乾隆朝瓷 01
景德镇粉彩形成的原因及发展
瓷器作坊探秘:“各种釉彩大瓶”的制作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