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古代家庭谋杀案(一)——范蠡救子
《史记》原文
范蠡浮海出齐,变姓名,自谓鸱夷子皮,耕于海畔,苦身戮力,父子治产。
居无几何,致产数十万。齐人闻其贤,以为相。范蠡喟然叹曰:“居家则致千金,居官则至卿相,此布衣之极也。久受尊名,不祥。”乃归相印,尽散其财,以分与知友乡党,而怀其重宝,闲行以去,止于陶,以为此天下之中,交易有无之路通,为生可以致富矣。于是自谓陶朱公。
复约要父子耕畜,废居,候时转物,逐什一之利。居无何,则致赀累巨万。天下称陶朱公。
朱公居陶,生少子。少子及壮,而朱公中男杀人,囚于楚。朱公曰:“杀人而死,职也。然吾闻千金之子不死于市。”告其少子往视之。乃装黄金千溢,置褐器中,载以一牛车。且遣其少子,朱公长男固请欲行,朱公不听。长男曰:“家有长子曰家督,今弟有罪,大人不遣,乃遗少弟,是吾不肖。”欲自杀。其母为言曰:“今遣少子,未必能生中子也,而先空亡长男,柰何?”朱公不得已而遣长子,为一封书遗故所善庄生。曰:“至则进千金于庄生所,听其所为,慎无与争事。”长男既行,亦自私赍数百金。
至楚,庄生家负郭,披藜藋到门,居甚贫。然长男发书进千金,如其父言。庄生曰:“可疾去矣,慎毋留!即弟出,勿问所以然。”长男既去,不过庄生而私留,以其私赍献遗楚国贵人用事者。
庄生虽居穷阎,然以廉直闻于国,自楚王以下皆师尊之。及朱公进金,非有意受也,欲以成事后复归之以为信耳。故金至,谓其妇曰:“此朱公之金。有如病不宿诫,后复归,勿动。”而朱公长男不知其意,以为殊无短长也。
庄生闲时入见楚王,言“某星宿某,此则害于楚”。楚王素信庄生,曰:“今为柰何?”庄生曰:“独以德为可以除之。”楚王曰:“生休矣,寡人将行之。”
王乃使使者封三钱之府。楚贵人惊告朱公长男曰:“王且赦。”曰:“何以也?”曰:“每王且赦,常封三钱之府。昨暮王使使封之。”朱公长男以为赦,弟固当出也,重千金虚□庄生,无所为也,乃复见庄生。庄生惊曰:“若不去邪?”长男曰:“固未也。初为事弟,弟今议自赦,故辞生去。”庄生知其意欲复得其金,曰:“若自入室取金。”长男即自入室取金持去,独自欢幸。
庄生羞为儿子所卖,乃入见楚王曰:“臣前言某星事,王言欲以修德报之。今臣出,道路皆言陶之富人朱公之子杀人囚楚,其家多持金钱赂王左右,故王非能恤楚国而赦,乃以朱公子故也。”楚王大怒曰:“寡人虽不德耳,柰何以朱公之子故而施惠乎!”令论杀朱公子,明日遂下赦令。朱公长男竟持其弟丧归。
至,其母及邑人尽哀之,唯朱公独笑,曰:“吾固知必杀其弟也!彼非不爱其弟,顾有所不能忍者也。是少与我俱,见苦,为生难,故重弃财。至如少弟者,生而见我富,乘坚驱良逐狡兔,岂知财所从来,故轻弃之,非所惜吝。前日吾所为欲遣少子,固为其能弃财故也。而长者不能,故卒以杀其弟,事之理也,无足悲者。吾日夜固以望其丧之来也。”
--------------------------------------分割线-------------------------------------------------------------------
经常有人用这个典故来说明智者千虑必有一失,然而在我看来,这是一桩家庭谋杀案。
范蠡的二儿子,在楚国杀了人,楚王要判他死刑。范蠡准备派自己的小儿子带上钱财去营救。这是故事的背景。
范蠡改名陶朱公,做起来大买卖,还养鱼什么的,总之钱多多了,是个成功的大商人。他有三个儿子,老大和他一起贫困到富裕的,老二未交待,多半在事业开始阶段,老三生下来范蠡已经很富裕了。那么,范蠡这庞大的家产会交给谁?长子么,恩,困苦中来,守成或可,开拓必不足。次子,在楚国杀了人。他去楚国做什么?做生意,而且可能是做粮食生意。长子在家打理生意,次子却远游开拓市场,范蠡可能会在长子和次子之间选择一个,因为幼子出生于大富之际,只是个纨绔,也是最不成器的一个。什么,长幼有序?不是这样的,一来呢儒家那时还没那么兴盛,二来即使周礼已经礼崩乐坏,吴越楚更是被视作断发文身的荒蛮之地。范蠡这样的大商人,不会在乎这个。
范蠡打算派小儿子去营救次子,准备了很多钱财。就在这个时候,长子不干了,说“家有长子曰家督,今弟有罪,大人不遣,乃遗少弟,是吾不肖。”意思是说,家里的长子叫家督,即帮助父亲管理家族,现在弟弟犯了罪,父亲你不派长子我去,却派了小弟弟,这说明我是无能没用的儿子。然后就做出准备自杀的样子了。这时候母亲出来劝阻了,说“二儿子能不能救出来还不好说呢,现在就要失去大儿子了。”
不得不承认女性的杀伤力,这么一来,范蠡只好改变主意,派大儿子去了,临行前面授机宜“至则进千金于庄生所,听其所为,慎无与争事。”大意是,到了楚国后就把钱财送给我的朋友庄生,让他去营救,千万不要和他争执冲突,总之听他的没错。范蠡是什么人?能以越谋吴,事成后又能安然地全身而退,这样的人去谋划救自己的儿子,即使更换一个去楚国的人,那也是十拿九稳的。可在这种情况下,“长男既行,亦自私赍数百金”,大儿子还偷偷带上了不少钱。这钱为毛要偷偷带上?因为这是夺命金,前面那范蠡给的千金,是要赎回次子一命,而长子这偷偷带上的数百金,却是要葬送自己二弟的性命。
长子到了楚国,把千金献给庄生,庄生要他赶紧离去,不要逗留,次子放出来也不要来问为什么。我想,长子出行身边肯定带了家人,而这家人多半是范蠡的耳目,来看看大儿子是否听话的办事了。这个时候耳目一看,完全是按范蠡吩咐的,就不会多说什么了。此时呢,“长男既去,不过庄生而私留,以其私赍献遗楚国贵人用事者。”大儿子没有离开楚国,反而用自己私带的钱,接上了楚国掌权的贵人,这些私带的钱,就是买他二弟弟命的。而对家人呢,他自然说要确切知道弟弟被营救了,才能放心离开。
庄生也是个妙人,收了钱不急于花,一个以平穷而正直出名的人骤然而富裕,对声望肯定有影啊。于是他告诉老婆,说这些钱别急着花,这是我老朋友范蠡拿来的,我帮他办事怎么能收钱呢,以后还是要还给他的。原文是“及朱公进金,非有意受也,欲以成事后复归之以为信耳。”话是这么说,范蠡巨富,并不在乎这点钱;而庄生作为范蠡的老朋友呢,也知道范蠡不会在乎这些钱,而他本人恐怕在不在乎这些钱,两说。庄生就利用封建迷信、星宿与王之类的那一套,去楚王那里吧啦吧啦一通以德治国,楚王就准备赦免罪犯了。这个时候听到消息的楚贵人对长子说了,楚王要赦免罪犯了,他把钱库封起来了。因为赦免罪犯,怕有差错,所以把钱库关上了,这是楚国的惯例。
本来到这就皆大欢喜了,可大儿子并不想弟弟活着回去,他给这楚贵人那么多钱,自然会问计于他。楚贵人附耳一通,于是第二天大儿子去了庄生家,把千金要回来了。“长男即自入室取金持去,独自欢幸”,大儿子欢幸的必然不是千金,而是弟弟要没命了。你想,范蠡多有钱?千金对他来说算什么?范蠡“居无几何,致产数十万”。如果大儿子能顺利继承家产,千金算什么,都是你的啊。如果不能顺利继承呢?这千金替谁省啊?并且唯一的对手就是次子,用千金买次子一条命,值不值得?何况这还是“千金散尽还复来”,能带回去的。
于是貌似耿直的庄生被当枪使了,他撺掇着楚王“臣前言某星事,王言欲以修德报之。今臣出,道路皆言陶之富人朱公之子杀人囚楚,其家多持金钱赂王左右,故王非能恤楚国而赦,乃以朱公子故也。”楚王一怒,立刻杀了范蠡的次子。
至此真相大白啊,范蠡的长子为争夺继承权,问计于楚国的贵人,用庄生为刀,轻轻松松干掉了有威胁的弟弟。范蠡老奸巨猾的谋国之人,知道大儿子带弟弟尸体回来就明白怎么回事了,第一句话就是“吾固知必杀其弟也!”可见他对两个儿子的争斗还是心里有数的,幼子指望不上,次子又被杀了,家产很只好传给长子了,所以说“彼非不爱其弟,顾有所不能忍者也。”这句话就是个双关,表面上看是说大儿子就是有些吝啬,不肯放弃钱财,其实是说大儿子下了决心要动手啊。类似的情况,李世民杀了哥哥弟弟,李渊大概也是这种心情了。死者已死,保全剩下的儿子吧。
为了掩饰,他先是大笑,后是解释吧啦吧啦的,心里却很明白。不过最后一句话还是流露出悲愤与不满“吾日夜固以望其丧之来也!”。范蠡可能想过大儿子会动手,但又幻想着大儿子能顾及亲情,最终只能说我就知道会这样啊!
诸位看官想想,范蠡是越国的重臣,能穷困么,即使弃官从商,又能困苦到哪里?所谓“是少与我俱,见苦,为生难,故重弃财。”不过是为大儿子的行为辩解罢了,这正是一个父亲的悲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范蠡救子的故事:大儿子因贪财而丢掉弟弟性命
春秋时,范蠡二儿子在楚国杀了人,被定死罪 范蠡深思熟虑后,决定让
陶朱公长子吝金害弟
我荐|张文江:一个人在没有人看到的时候做些什么,决定他自己的命运
品读史记(41-02):越王勾践世家第十一【2】
范蠡救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