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哲学研究自学基本工具
大道流行,本无形相文字挂碍。起心动念,即有符号、概念。我国古典学问,古称“经学”,以五经为依归,因上古殷周人心澄澈,因此读诗习礼,即能离形去知。读典谟训诰,则知由体发用。倘能学易,庶几进于天道。
春秋以降,人欲萌生,不复收摄,由族邑转为郡县,由兵家进至法家,周秦制度变革,为儒法对立根本。故法家兴,儒家必亡,人欲遮蔽而已。秦火之后,两汉渐次恢复博士官,发掘逸籍,又汇编思孟后学踵述师说发挥之篇章,如大小戴记之类,复有今古文经学之争,其要害在于封建郡县,在于敬宗守族。后经典渐次增入,而有十三经。
魏晋之后,佛法由南海西域传入,发先秦诸子隐而未发之旨,借老庄格义接引,高僧辈出,演至唐代,法脉东传,一花五叶,盛极一时。此即中国首遭西学之震撼。盖其源于此前之儒学,十之八九精神奔逐向外,以菩提心救世。然佛学反之,十之八九精神收摄于内,悟入四法印、缘起性空,以出离心解脱。能兼此二心,方能成道。
迨宋代儒学式微,学者不满于儒家天命之性言之不详,渐采佛学心法以显儒学,有濂洛关闽诸大儒,出入佛老二氏,而内证三教共同宗旨,又独标四书微言大义,而称“道学”,称“理学”,至此遂从两汉政治儒学转为心性儒学。行之日久,朱学陷入官学窠臼,阳明复深入性海,以心为宗,独标“心学”以纾解“理学”桎楛。然阳明后学不满于克己工夫,天泉证道已有端倪,王龙溪等穷追本体,心学遂有成住异灭,延至明末,终成党争。
至清儒鉴于亡国之难,厌弃空性之偏,遂要摆脱宋明一系偏向内在心性论道之弊,起先尚有理在气中,理气不二等说。渐次则以汉儒为宗,以文字考据为方法,自诩“汉学”以别于“宋学”。实则,所谓汉学、宋学,所谓理学、心学,不过因时因势,补偏救弊而已。伊川所谓扶醉人,扶东倒西,扶西倒东,入道法门不同,如能识得中庸要旨,不堕空有两边,自能领悟知行合一,内圣外王真意。
清儒学问日渐征实,厌弃心性,终至人心闭塞,此即清儒偏有之弊显现。因而经学转为史学,再转而为器用。乃至着眼利禄,分别夷夏,怖畏西学。根本无非疏于自家心体修证工夫,终显化为兵戈,而演成三千年未有之祸患。实则民主大同,本为吾土圣贤题中之义。迨至共和革命,学者不思改进,急于从诸子中找线索比附现代法政之相,因而有“子学”之兴,有“国学”之名,此皆陷于攀援,固执人我之别,道体遂隐而不显。最终念头无非为物质、为经济、为阶级、为华夷,为斗争。
自新文化运动至九十年代,近七十年抛却自家无尽藏,酿成无量血泪悲剧。虽偶有大德住世,亦如长夜烛火,微弱续命而已。故今日所讲为学手段,所谓数据库,所谓文字考据,均为清儒方法。用之研究,非为长傲逐非,乃是今日离古人日久,兼以觉知迟钝,难冥符于实相,故不得不借用种种工具,疏解文字,以为引渡之舟。
闻思经典之目的,只为心契圣贤,若有一日豁然贯通,则离文字相,彻悟人法不二,是为究竟境界。然世上难得稀有之材,故运用各种考据手段,无非暂得一二解悟,以期渐入圣域。倘能明心见性,何须负舟而行。

文字解释类
中国哲学文献看似浩繁,实则自先秦以下,皆旁敲侧击与古人印心而已。故谓书不读秦汉以下。因此,一切文字学工夫,均在于直追先秦。理解先秦经典,关隘在于文字使用。字词不知,空凭己意揣度章句,又兼有古今词义之转,与古人睽违,永难相遇。所以,文字学为进入经典之核心方法。一字若能深入,一篇即能深入,逐渐积累,庶几能恢复古人面貌。
理解文字有二途,经典内证与话语观念之旁证。所谓内证,即注重同一经典内部概念使用的方式,以此逆推。所谓旁证,即征诸同时代乃至上溯商代甲骨与周代青铜,逆推一文字原始字义,考察由实转虚之演化过程,由此可体验古人感觉、可知晓制度变革,可免于今人以僵化与狭隘之头脑妄自揣度之过患。
以下所列工具,仅为最常用、通用者,为中国哲学研究的共法。
1. 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https://ctext.org/zh 最为常用的免费数据库,其中可以按书检索,也可以按时代检索,按时代检索仅秦汉好用。然而其断句颇多问题,也有错字,因此如果研究,用其检索,但需反查原典方可。其中仅有传世文献。
2. 中国基本古籍库,本校图书馆数据库中有试用,如试用期过,应在淘宝购买账号。是全国所有文科高校最必备,最常用的古籍研究检索数据库。
3. CEBTA,https://cbetaonline.cn/zh/ 最为常用的佛学数据库,研究魏晋与宋明诸多概念,无法离佛学,必从中寻找概念演进之梗概,方能得圣贤之心法流变。
4. 宗福邦等主编:《故训汇纂》。凡研究文字,一般先查该书,了解大致用例,方便快速获悉方向。
5. 小学堂,https://xiaoxue.iis.sinica.edu.tw 汉典https://www.zdic.net 这两个网站是目前较为常用的。其中字形演变中,展示文字变迁,以及筛选精当的解释,也便于快速大致获悉一个文字的概况。
6. 于省吾主编:《甲骨文字诂林》,汇集诸家解释,如一字渊源于商代,则此书可视为最早的字意解释。
7. 周法高编:《金文诂林》及《金文诂林补》,汇集诸家解释,如一字渊源于周代,则此书可查找。
8. 《古文字诂林》,汇集一个字商周乃至说文解字系统的解释,与3、4有重合,也值得查漏补缺。
9. 《古文字释要》,为一个精简版,偶有精当解释,可备查漏补缺。
10. 季旭昇:《甲骨文字字根研究》,如某字在甲骨文字诂林中存在,那么可继续查此书,获得更丰富深邃的信息。
11. 鲁实先:《甲骨文考释》,该教授注释,颇多精当,往往发前人所未发。
12. 季旭昇:《说文新证》,该教授注释,颇多精当,往往发前人所未发。
13. 李乐毅:《汉字解释五百例》,因其配图,颇多意趣,可备一用。
14. 互联网可搜索“国学新知 说文解字”讲授人葛亮,共有两三百集,为非常好的文字学视频,简单易懂,能浏览数十个片段,便能大概摸索了解基本的古文字分析方法。
15. 国学大师,https://www.guoxuedashi.net 曾经为最好用网站,现在仅有页码快速检索的功能。以上书目,往往检索很慢,用这个网站,可以快速知道页码,节省精力。
16. 武汉大学简帛网,http://www.bsm.org.cn/zxcl/ 其中有简帛字形检索,能查找较早的简帛用例,找到后,仍需下载原始文献,可以弥补中国哲学电子书计划缺乏简帛文献的缺漏。尤其是部分秦简,虽为法律,但正可考见思想与现实社会的具体关系,为研究儒法冲突的必需。
17. 殷周金文及青铜器数据库,http://www.ihp.sinica.edu.tw/~bronze/ 是最方便检索青铜器铭文的网站,最为全面,在文字分析之后,回到文本,才能了解西周文字使用的语境,逆推其原意。
18. 《商周古文字读本》《商周金文》收录了著名的青铜器的翻译,方便初学可以快速理解。

目录学查询书目
1. 必查,《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简称四库提要),中华书局,2003年。必须时时翻阅,检索数目,了解古代学术源流无上经典。可使用ctext的电子版检索,注意讹误。
2. 必读,梁启超:《国学入门要籍及其读法》,《饮冰室合集》,中华书局,1989年。(主要阅读先秦诸子部分章节之点评)
3. 必读,梁启超:《古书真伪及其年代》,《饮冰室合集》,中华书局,1989年。
4. 必读,吕思勉:《经子解题》,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
5. 必读,黄永年:《古文献学讲义》(原名《古文献学四讲》),中西书局,2014年。(主要看经部、子部部分)
6. 黄永年:《经部要籍概述》《史部要籍概述》《子部要籍概述》其中部分与古文献学讲义重合。
7. 萧箑父:《中国哲学史史料源流举要》中国古无哲学二字,只有四部分类,今人被迫按照哲学范畴,摘录部分书籍,予以介绍,此书最佳。
以上诸书,均属于勾玄提要
8. 学会查阅
张之洞编,孙文泱增订:《增订书目答问补正》,中华书局,2011年。(孙增订本为目前最新,两种工具书,学会就先秦诸子中某一家文献相关书目进行搜索拓展。)
四库全书目录(含正编、续修、禁毁、未收、荟要),为个人整理PDF,方便快速检索一部经古今所有注疏成果。
清经解目录,为个人整理PDF,清儒注经所下工夫为历代所未及,故此目录方便快速检索一部经古今所有注疏成果。
陈高华:《中国古代史史料学》,此书涵盖部分哲学史料,而即使研究哲学,也无法忽视同时代历史,所以见到史料,即翻查此书,了解可用与否。
骈宇骞:《简帛文献纲要》,关于简帛类文献最快捷获知的方法。
9. 学会就某子部书籍查阅
张心澂:《伪书通考》,上海书店出版社,1998年。
郑良树:《续伪书通考》,学生书局,1984年。
姚际恒:《古今伪书考》,收于《姚际恒著作集》,台湾中研院文哲所,1994年。
黄云眉:《古今伪书考补证》,齐鲁书社,1980年。
顾实:《重考古今伪书考》,山西人民出版社,2014年。
(注重理解清代以来研究子部的基本态度,并培养独立分析的识见力。古人有出入佛老,返归五经。今人治学,应有出入古史辨派的气魄,认得其方法,识破其疏漏,再返归心性之学。)
以上列举,为最基本的工具,方便初学上手,挂一漏万,具体分科断代,均有专业数据库或网站,需深入后自行摸索。
其中加州伯克利有各个专业领域分科的数据库介绍目录,收录丰富,甚便初学,如按图索骥,为极佳法宝。https://guides.lib.berkeley.edu/
中文类各种书籍下载,目前稍为常用的网站为大圣盘,鸠摩下载,以及https://zh.annas-archive.gs/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古籍文献的检索与利用 | 建议收藏
免费的7个中英文文献资料检索网站,值得您收藏
论文
夏禹书(三)
夏朝文字
为什么说[仓颉书]不是伪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