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2007年我国卫生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卫生部统计信息中心
2007年,各级卫生部门在党中央、国务院领导下,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公共卫生、农村卫生和城市社区卫生为重点,积极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基本卫生保健制度建设;加强医疗服务监管,努力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城乡卫生面貌发生变化,人民健康水平进一步改善。
一、卫生资源
1、卫生机构总数。2007年末,全国卫生机构总数29.9万个,比上年减少1.0万个。注册的医疗机构(不含村卫生室)29.0万个,其中:医院19847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2.7万个,乡镇卫生院4.0万个。与上年比较, 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 、妇幼保健院(所、站)、门诊部数有所增加(见表1);诊所(卫生所、医务室、护理站)数减少1.5万个,导致卫生机构总数减少。
表1                    卫生机构及床位数
机构数(个)
床位数(张)
2007
2006
2007
2006
总计
298868
308969
3700562
3511779
#医院
19847
19246
2674829
2560402
#综合医院
13374
13120
1971385
1902894
中医医院
2718
2665
321545
303155
专科医院
3276
3022
343725
320503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
27054
22656
76453
41194
卫生院
40678
40791
763426
710308
#乡镇卫生院
39836
39975
746856
696231
门诊部
7107
6429
10332
10405
诊所(卫生所、医务室、护理站)
190557
205814
-
-
采供血机构
535
559
-
-
妇幼保健院(所、站)
3051
3003
106189
99291
专科疾病防治院(所、站)
1365
1402
25939
28013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3586
3548
-
-
注:(1)本表不含村卫生室;(2)#系其中数。以下各表同。
医院按等级分:三级医院1182个(其中:三甲医院704个),二级医院6608个,一级医院4687个,未评定等级医院7370个。医院按床位数分: 100张床位以下医院12071个,100-199张的医院3700个,200-499张的医院2868个,500-799张的医院814个,800张及以上的医院394个。
2007年末,全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预防保健中心)3586个,其中:省级31个、市地级376个、县(区、县级市)级2691个。与上年比较,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增加38个。
截止2007年底,全国已组建2857个卫生监督所(中心),其中:省级(含新疆兵团)32个、市地级338个、县(区、县级市)级2487个。
2、医疗机构床位数。2007年末,全国医疗机构床位370.1万张,其中:医院床位267.5万张(占72.3%),卫生院床位76.3万张(占20.6%)。与上年比较,医疗机构床位增加18.9万张,其中:医院床位增加11.4万张,卫生院床位增加5.3万张。每千人口医院卫生院床位数由2006年的2.53张增加到2007年的2.63张。
3、卫生人力总量。卫生人力总量即卫生人员总数与乡村医生和卫生员数之和。2007年末,全国卫生人员总数590.4万人,乡村医生和卫生员数91.4万人。与上年比较,卫生人员增加28.4万人(增长5.1%);乡村医生和卫生员减少4.6万人。调整统计口径是卫生人员增加的原因之一,2007年起返聘本单位半年以上人员列入卫生人员中。
表2                       卫生人员总数(万人)
2007
2006
总  计
590.4
562.0
卫生技术人员
478.6
462.4
其中:执业(助理)医师
201.3
199.5
内: 执业医师
164.4
161.1
注册护士
154.3
142.6
药剂师(士)
32.5
35.4
检验师(士)
20.6
21.9
其他技术人员
24.2
23.5
管理人员
35.6
32.4
工勤技能人员
51.9
43.6
注:(1)2007年调整统计口径,一是卫生人员增加返聘本单位半年以上的卫生人员,二是药剂员
和检验员等技能人员从卫生技术人员划归工勤技能人员中;(2)2006年数字未做调整,药剂师(士)
包括药剂员数,检验师(士)包括检验员数,工勤技能人员系工勤人员数。
2007年卫生人员中:卫生技术人员478.6万人,其他技术人员24.2万人,管理人员35.6万人,工勤技能人员51.9万人。与上年比较,卫生技术人员增加16.2万人(增长3.5%),其他技术人员增加0.7万人,管理人员增加3.2万人,工勤技能人员增加8.3万人。
2007年卫生技术人员中:执业(助理)医师201.3万人(其中:执业医师164.4万人),注册护士142.6万人。每千人口卫生技术人员由2006年3.58人增加到2007年3.67人,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由1.54人增加到1.56人, 每千人口注册护士由1.10人增加到1.17人。
2007年末,医疗机构卫生人员556.8万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454.5万人,内: 执业(助理)医师191.5万人、注册护士152.4万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人员19.6万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14.8万人。
4、卫生总费用。预计2007年全国卫生总费用达10966亿元,人均卫生费用828元,卫生总费用占GDP比重为4.81%。与2006年比较,卫生总费用增加1123亿元(未扣除物价因素影响,下同),人均卫生费用增加79元,卫生总费用占GDP比重增加0.14个百分点。
2006年卫生总费用中:政府预算卫生支出1778.9亿元,占18.1%;社会卫生支出3210.9亿元,占32.6%;个人卫生支出4853.5亿元,49.3%。城乡构成: 城市6581.3亿元,占66.9%,农村3262.0元,占33.1%。城市人均卫生费用1145.1元, 农村人均卫生费用442.4元。
2006年,全国卫生事业费(不含中医事业费)734.1亿元,占国家财政支出1.83%。与2005年比较,卫生事业费增加132.6亿元,占国家财政支出比重增加0.06个百分点。
二、医疗服务
1、医疗机构门诊服务。2007年,全国医疗机构(不包括诊所、卫生所、医务室和村卫生室,下同)诊疗人次数为28.42亿次,其中:医院16.37亿次,占57.6%;卫生院7.87亿次,占27.7%;其他医疗机构4.18亿次,占14.7%。与上年比较,医疗机构诊疗人次数增加3.96亿次,其中,医院增加1.66亿次,卫生院增加0.62亿次(见表3)。
2007年全国居民到医疗机构平均就诊2.2次。
表3             2007年医疗机构工作量及病床使用情况
诊疗人次数(亿次)
入院人数(万人)
2007
2006
2007
2006
总      计
28.42
24.46
9828
7906
其中:医院
16.37
14.71
6487
5562
内:综合医院
12.33
11.12
5190
4480
中医医院
2.54
2.29
750
634
专科医院
1.26
1.08
476
392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
2.26
1.77
107
44
卫生院
7.87
7.25
2700
1858
妇幼保健院(所、站)
1.21
1.05
458
383
专科疾病防治院(所.站)
0.17
0.17
26
20
注:本表不含诊所、卫生所、医务室和村卫生室数字。
2、医疗机构住院服务。2007年,全国医疗机构入院人数9828万人,其中:医院6487万人,占66.0%;卫生院2700万人,占27.5%;其他医疗机构641万人(见表3),占6.5%。与上年比较,医疗机构入院人数增加1922万人,其中,医院增加925万人,卫生院增加842万人。2007年全国居民年住院率为7.54%。
3、医生工作负荷。据卫生部门综合医院统计,2007年医生人均每天担负诊疗人次为6.0人次,比上年增加0.5次;医生人均每天担负住院床日为2.0日,比上年增加0.3日。不同级别医院医生工作负荷有所不同(见表4)。
表4           卫生部门综合医院医生人均每天担负工作量
医生人均每天担负诊疗人次
医生人均每天担负住院床日
2007
2006
2007
2006
合    计
6.0
5.5
2.0
1.7
卫生部属
8.4
8.4
2.4
2.4
省    属
6.9
6.8
2.2
2.2
地级市属
6.4
5.8
2.2
1.9
县级市属
6.0
5.2
1.7
1.4
县    属
5.1
4.4
1.8
1.5
4、病床使用。2007年,全国医疗机构病床使用率为70.9%,其中:医院78.3%,卫生院48.5%。与上年比较,医疗机构病床使用率提高6.0个百分点,医院提高5.9个百分点,卫生院提高9.1个百分点。
2007年,医疗机构出院者平均住院日为8.9日,其中:医院10.8日,卫生院4.8日。与上年比较,医疗机构出院者平均住院日缩短0.3日,医院和卫生院出院者平均住院日基本持平(见表5)。
表5             2007年医疗机构工作量及病床使用情况
病床使用率(%)
出院者平均住院日
2007
2006
2007
2006
总计
70.9
64.9
8.9
9.2
医院
78.3
72.4
10.8
10.9
#综合医院
78.6
72.6
10.1
10.3
中医医院
73.0
66.8
10.6
10.5
专科医院
81.7
76.8
18.0
18.1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59.6
57.9
13.1
15.6
卫生院
48.5
39.4
4.8
4.7
门诊部
37.8
34.3
4.2
6.8
妇幼保健院(所、站)
67.8
63.5
5.3
5.2
专科疾病防治院(所.站)
55.4
51.8
16.5
17.2
5、医疗服务质量。2007年,医院入院与出院诊断符合率为97.0%,住院手术前后诊断符合率96.9%,病理检查与临床诊断符合率85.6%,医院感染率1.3%,无菌手术甲级愈合率95.1%,无菌手术感染率1.0%。
三、农村卫生服务
1、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截止到2007年底,全国已有2451个县(区、市)开展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农民7.3亿人,参合率为86.2%。与上年比较,开展新农合的县(区、市)增加1000个,参合农民增加3.2亿人,参合率增长5.5个百分点。2007年全国新农合基金支出346.6亿元,补偿支出受益4.5亿人次。
2、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2007年底,全国1636个县(不含县级市)共设有县级医院5879所、县级妇幼保健机构1612所、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763所、县级卫生监督所1333所,上述四类县级卫生机构共有卫生人员99.5万人。
2007年底,全国3.44万个乡镇共设乡镇卫生院4.0万个,床位74.7万张,卫生人员103.3万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86.3万人)。与上年比较,乡镇卫生院减少139个(原因是乡镇数减少300个),床位增加5.1万张,卫生人员增加3.3万人(见表6)。每千农业人口乡镇卫生院床位由2006年的0.80张增加到2007年的0.84张、每千农业人口乡镇卫生院人员由2006年的1.15人增加到2007年的1.18人。
表6               农村乡镇卫生院及医疗服务情况
2007
2006
乡镇数(万个)
3.44
3.47
乡镇卫生院数(个)
39836
39975
床位数(万张)
74.7
69.6
卫生人员数(万人)
103.3
100.0
其中: 卫生技术人员
86.3
86.0
内: 执业(助理)医师
39.6
39.3
每千农业人口乡镇卫生院床位(张)
0.84
0.80
每千农业人口乡镇卫生院人员(人)
1.18
1.15
诊疗人次(亿人次)
7.6
7.0
住院人数(万人)
2662
1836
医师人均每日担负诊疗人次(人次)
7.7
7.1
医师人均每日担负住院床日(日)
0.9
0.6
病床使用率(%)
48.4
39.4
出院者平均住院日(日)
4.8
4.6
2007年底,全国61.4万个行政村共设60.5万个村卫生室。村卫生室中,执业(助理)医师10.2万人、乡村医生和卫生员91.4万人,其中:乡村医生86.3万人。每千农业人口乡村医生和卫生员1.04人。与上年比较,村卫生室、乡村医生和卫生员有所减少(见表7)。
表7                     村卫生室及人员数
2007
2006
行政村数(万个)
61.4
62.4
村卫生室数(万个)
60.5
60.9
乡村医生和卫生员数(万人)
91.4
95.7
每千农业人口乡村医生和卫生员
1.04
1.10
3、农村医疗服务。2007年,县级医院诊疗人次数达3.3亿次,入院人数1890.5万人,病床使用率69.7%。与上年相比,县级医院诊疗人次增加0.3亿人次,住院人数增加312.0万人。
乡镇卫生院诊疗人次由2006年的7.0亿人次增加到2007年7.6亿人次,住院人数由1836万人增加到2662万人;医师人均每日担负诊疗人次由7.1人次提高到7.7人次,医师人均每日担负住院床日由0.8日提高到0.9日;病床使用率由39.4%提高到48.4%。
四、社区卫生服务
1、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2007年底,全国已设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2.7万个,其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152个,社区卫生服务站23881个。与上年相比,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增加1075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增加330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人员10.6万人,平均每个中心34人;社区卫生服务站人员7.4万人,平均每站3人。
表8                     社区卫生服务情况
2007
2006
街道数(个)
6434
6355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个)
3152
2077
床位数(张)
56174
41194
卫生人员数(人)
106046
66432
其中: 卫生技术人员
86861
55035
内: 执业(助理)医师
39122
25335
诊疗人次(亿人次)
1.3
0.8
入院人数(万人)
74.3
43.6
医师人均每日担负诊疗人次(人次)
13.1
13.0
医师人均每日担负住院床日(日)
0.8
0.8
病床使用率(%)
59.6
57.9
出院者平均住院日(日)
13.1
15.6
社区卫生服务站(个)
23881
20579
卫生人员(人)
70489
76500
其中: 执业(助理)医师
27659
28635
诊疗人次(亿人次)
1.0
0.9
医师人均每日担负诊疗人次(人次)
14.6
13.0
2、社区医疗服务。2007年,全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诊疗人次为1.3亿人次,住院人数74万人;平均每个中心年诊疗人次4.0万人次,年住院人数236人;医师人均每日担负诊疗人次为13.1人次。社区卫生服务站提供诊疗人次1.0亿人次,平均每站提供年诊疗人次4132人次,医师人均每日担负诊疗人次14.6人次。与上年相比,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诊疗人次及入院人数增加(见表8)。
五、门诊和住院病人医疗费用
1、门诊和住院病人人均医疗费用。据卫生部门综合医院统计,2007年门诊病人人均医疗费用135.8元,比上年增加7.1元(按当年价格计算,下同),增长5.5%;住院病人人均医疗费用4964.4元,比上年增加295.5元,增长6.3% 。上涨原因是2007年全国价格总水平涨幅较大。扣除价格影响因素,门诊病人人均医疗费用增加0.6元,增长0.5%;住院病人人均医疗费用增加57.2元,上涨1.2%。
表9     卫生部门综合医院门诊和住院病人人均医疗费用及涨幅
2007
2006
门诊病人人均医疗费用(元)
135.8
128.7
其中: 药费%
50.0
50.5
住院病人人均医疗费用(元)
4964.4
4668.9
其中: 药费%
43.2
42.7
医疗费用上涨%(上年=100)
门诊病人
5.5
1.4
住院病人
6.3
0.2
注:本表按当年价格。
2007年,卫生部门所属五级综合医院门诊和住院病人人均医疗费用上涨幅度有所不同。按当年价格计算,部属和县属医院人均门诊费用上涨高于10%,省、地级市、县级市属医院上涨低于7%(见表10);扣除价格上涨因素,部、省、地级市、县级市和县属医院分别上涨6.6%、0.5%、0.2%、1.3%、4.8%。
表10     2007年卫生部门综合医院门诊和出院病人人均医疗费用
门诊人均医疗费用(元)
住院人均医疗费用(元)
2007
2006
上涨%
2007
2006
上涨%
当年价格
可比价格
当年价格
可比价格
合    计
135.8
128.7
5.5
0.5
4964.4
4668.9
6.3
1.2
卫生部属
281.5
251.5
11.9
6.6
13117.4
12434.2
5.5
0.4
省    属
200.3
189.7
5.6
0.5
10188.9
9686.0
5.2
0.1
地级市属
139.3
132.3
5.3
0.2
5899.1
5351.6
10.2
4.9
县级市属
112.6
105.8
6.4
1.3
3783.0
3387.4
11.7
6.3
县    属
93.2
84.7
10.0
4.8
2492.1
2241.3
11.2
5.9
注:可比价格指扣除价格上涨因素。
按当年价格计算,地级市、县级市和县属医院人均住院费用上涨高于10%,部、省属医院上涨低于6%;扣除价格上涨因素,部、省、地级市、县级市和县属医院分别上涨0.4%、0.1%、4.9%、6.3%、5.9%。
2、药费占医疗费用比重。据卫生部门综合医院统计,2007年,门诊病人人均医疗费中,药费为67.9元,占50.0%;与上年相比,药费增加2.9元,比重下降0.5个百分点。住院病人人均医疗费中,药费为2144.0元,占43.2%;与上年相比,药费增加152.0元,比重增加0.5个百分点。
六、   疾病控制与公共卫生
1、传染病报告发病率和死亡率。2007年,全国报告甲、乙类传染病发病3580477例, 死亡12954人。传染病报告发病率272.39/10万,死亡率0.99/10万,病死率0.36%。与上年比较,传染病报告发病率、死亡率和病死率有所上升。
报告发病率居前五位的依次为: 病毒性肝炎、肺结核、痢疾、梅毒和淋病,与2006年相比,病毒性肝炎、肺结核、梅毒的报告发病率略有上升,痢疾和淋病的报告发病率有所下降;报告病死率居前五位的依次为:狂犬病、人禽流感、鼠疫、艾滋病和流脑(见表11)。
表11          2007年全国甲、乙类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及死亡率
疾病名称
发病率
1/10万
死亡率
1/10万
病死率(%)
疾病名称
发病率
1/10万
死亡率
1/10万
病死率(%)
总计
272.39
0.99
0.36
猩红热
2.55
0.00
0.00
鼠疫
0.00
0.00
50.00
出血热
0.84
0.01
1.31
霍乱
0.01
0.00
0.00
狂犬病
0.25
0.25
100.00
病毒性肝炎
108.44
0.09
0.08
钩端螺旋体病
0.07
0.00
3.80
痢疾
27.99
0.01
0.02
布氏杆菌病
1.50
0.00
0.01
伤寒副伤寒
1.55
0.00
0.03
炭疽
0.03
0.00
0.24
艾滋病
0.74
0.30
40.14
乙脑
0.33
0.02
5.24
淋病
11.08
0.00
0.00
血吸虫
0.21
0.00
0.04
梅毒
15.88
0.00
0.03
疟疾
3.55
0.00
0.03
脊髓灰质炎
*
*
*
登革热
0.04
0.00
0.00
麻疹
8.29
0.01
0.06
新生儿破伤风
0.13
0.01
9.80
百日咳
0.22
0.00
0.00
肺结核
88.55
0.28
0.32
白喉
*
*
*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
*
*
流脑
0.09
0.01
10.35
人禽流感
0.00
0.00
50.00
注:①新生儿破伤风发病率和死亡率单位为1/‰;②*无报告病例。
2、城乡居民主要死亡原因。据36个城市死因统计,2007年城市居民前十位死因为: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心脏病、呼吸系病、损伤及中毒、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消化系病、泌尿生殖系病、神经系病、精神障碍,前十位死因合计占死亡总数的91.3%。与上年相比,城市居民恶性肿瘤、脑血管病死亡比例略有上升。
据78个农村县死因统计,2007年农村居民前十位死因为: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呼吸系病、心脏病、损伤及中毒、消化系病、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泌尿生殖系病、神经系病、精神障碍,前十位死因合计占死亡总数的93.2%。与上年相比,农村居民脑血管病、呼吸系病、心脏病死亡所占比例有所上升。
表12         2007年城乡居民前十位疾病死亡专率及死亡原因构成
顺位
城市
农村
死亡原因
(ICD-10)
死亡专率
(1/10万)
构成
(%)
死亡原因
(ICD-10)
死亡专率
(1/10万)
构成
(%)
1
恶性肿瘤
176.2
28.5
恶性肿瘤
144.2
24.8
2
脑血管病
111.5
18.0
脑血管病
119.7
20.6
3
心脏病
100.6
16.3
呼吸系病
100.2
17.2
4
呼吸系病
80.9
13.1
心脏病
86.0
14.8
5
损伤及中毒
37.6
6.1
损伤及中毒
52.1
9.0
6
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
20.4
3.3
消化系病
15.6
2.7
7
消化系病
17.5
2.8
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
8.8
1.5
8
泌尿生殖系病
7.9
1.3
泌尿生殖系统
7.1
1.2
9
神经系病
5.9
1.0
神经系病
4.5
0.8
10
精神障碍
5.4
0.9
精神障碍
3.5
0.6
十种死因合计
91.3
十种死因合计
93.2
3、血吸虫病防治。2007年底, 全国血吸虫病流行县(市、区)449个,比上年增加1个;累计达到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标准的县(市、区)276个,比上年增加6个;年底实有病人51.6万人,比上年减少17.3万人;年内治疗病人60.7万人,比上年增加8.8万人。
4、地方病防治。2007年底,全国克山病病区县327个,累计基本控制县257个,现症病人4.1万人;大骨节病病区县363个,累计基本控制县208个,现症病人72.3万人;碘缺乏病防治工作县(区)2791个,现症病人46.5万人。地方性氟中毒(水型)病区县数1119个,累计控制/消灭县数182个,氟斑牙病人2102.0万人,氟骨症病人136.0万人;地方性氟中毒(燃煤污染型)病区县数178个,累计控制/消灭县数24个,氟斑牙病人1620.3万人,氟骨症病人186.3万人。
5、农村改水改厕。截止2007年底,全国累计农村改水受益人口87859.1万人(其中:当年受益人口2030.3万人),改水受益人口占农村总人口92.1%。农村自来水普及率为62.7%,比上年增加1.6个百分点。截止2007年底,农村累计使用卫生厕所14442.2万户,其中:当年新增卫生厕所691.4万户。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57.0%,比上年增加2个百分点。
七、妇幼卫生保健
1、孕产妇保健。2007年,全国孕产妇系统管理率77.3%,产前检查率90.9%,产后访视率86.7%,新法接生率98.4%(其中:市99.1%,县97.9%),住院分娩率91.7%(其中:市95.8%,县88.8%)。与上年比较,住院分娩率增加3.2个百分点,孕产妇系统管理率、产前检查率、产后访视率有所增加(见表13)。
表13                        孕产妇保健指标
系统管理率(%)
产前检查率  (%)
产后访视率(%)
住院分娩率(%)
2007
77.3
90.9
86.7
91.7
95.8
88.8
2006
76.5
89.7
85.7
88.4
94.1
84.6
2、儿童死亡率。据妇幼卫生监测统计,2007年, 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18.1‰,其中:城市9.0‰, 21.8‰;婴儿死亡率15.3‰,其中:城市7.7‰, 18.6‰;新生儿死亡率10.7‰,其中:城市5.5‰, 12.8‰。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较上年下降,城乡差异明显(见表14)。
3、孕产妇死亡率。据妇幼卫生监测统计,2007年孕产妇死亡率为36.6/10万。城市孕产妇死亡率为25.2/10万,主要死因构成:产科出血占25.3%、合并心脏病占14.1%、羊水栓塞占12.1%、妊高症占10.1%。农村孕产妇死亡率为41.3/10万,主要死因构成:产科出血占39.1%、羊水栓塞占13.0%、妊高征占11.6%、合并心脏病占10.4%。孕产妇死亡率较上年下降,农村孕产妇死亡率是城市的1.5倍(见表14)。
表14                   监测地区孕产妇和儿童死亡率
合计
城市
农村
2007
2006
2007
2006
2007
2006
孕产妇死亡率(1/10万)
36.6
41.1
25.2
24.8
41.3
45.5
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
18.1
20.6
9.0
9.6
21.8
23.6
婴儿死亡率(‰)
15.3
17.2
7.7
8.0
18.6
19.7
新生儿死亡率(‰)
10.7
12.0
5.5
6.8
12.8
13.4
八、卫生监督
1、食品卫生监督。2007年,全国食品卫生被监督单位533.3万个,从业人员2082.6万人,持健康证人数占98.0%。对食品生产经营单位进行经常性卫生监督1601.6万户次,合格率为91.1%。粮食、肉、蛋等食品抽样监测114.8万件,合格率为88.3%。依据《食品卫生法》等法律法规作出卫生行政处罚并结案的案件28.7万件,其中:责令改正14.6万件,警告6.8万件,没收违法所得2311件,责令停止生产经营或使用 1.1万件,取缔3.0万件,吊销卫生许可证490件。
2、公共场所卫生监督。2007年,全国公共场所卫生被监督单位90.7万个,从业人员450.7万人,持健康证人数占95.9%。对公共场所进行经常性卫生监督221.6万户次,合格率为91.1%。依据《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等法规作出卫生行政处罚并结案的案件4.1万件,其中:责令改正2.1万件,警告1.4万件,取缔281件,责令停业325 件,吊销卫生许可证8件。
3、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2007年,全国生活饮用水卫生(供水)被监督单位8.1万个,从业人员31.0万人,持健康证人数占93.2%。生活饮用水经常性卫生监督17.2万户次,合格率为85.7%。对涉水产品进行抽样监测2249件,合格率93.5%。依据《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办法》等有关法规作出卫生行政处罚并结案的案件2344件。
4、化妆品卫生监督。2007年,全国化妆品卫生被监督单位3278个,从业人员3.1万人,持健康证人数占94.9%。化妆品经常性卫生监督16.8万户次,合格率为92.7%。对3.1万件化妆品样品进行监测,合格率为95.1%。依据《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等法规作出卫生行政处罚并结案的案件3716件。
5、消毒产品卫生监督。2007年,全国消毒产品被监督单位9474个,从业人员10.8万人,有效卫生许可证8067份。消毒产品经常性卫生监督33.0万户次,合格率为93.9%。对44.3万件消毒产品进行监测,合格率为94.0%。
6、学校卫生监督管理。2007年,全国被监督学校26.1万所,54.7%的学校已建立学生健康档案,72.4%的学校开设健康教育课,68.7%的学校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依据《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等法规作出卫生行政处罚并结案的案件5066件。
7、职业卫生监督管理。2007年,全国职业卫生被监督单位(含职业卫生技术机构)20.3万个,职工总数(不含职业卫生技术机构)3190.4万人,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人数占34.2%。依据《职业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作出卫生行政处罚并结案的案件6727件。
8、放射卫生监督。2007年,全国放射卫生被监督单位(医用辐射和非医用辐射单位)5.0万个,职工总数583.7万人,放射工作人员占3.8%,放射工作人员持证上岗率61.5%。依据《职业病防治法》、《放射诊断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作出卫生行政处罚并结案的案件2341件。
9、医疗和采供血卫生监督。2007年,依据《执业医师法》、《母婴保健法》等法律法规作出卫生行政处罚并结案的案件9.3万件,其中未取得执业许可证擅自执业的3.8万件,诊疗活动超出登记范围1.5万件,使用非卫生技术人员1.5万件。依据《献血法》、《血液制品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作出卫生行政处罚并结案的案件434件。
10、传染病防治监督。2007年,依据《传染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作出卫生行政处罚并结案的案件2.6万件。处罚决定中责令限期改正1.5万件,警告7515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山东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9.5岁,较2012年增长3岁
2009年我国卫生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2009年卫生资源信息
人均预期寿命78.2岁!《2021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发布!
拉萨市卫生事业实现蓬勃发展:健康拉萨展新颜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2017年中国卫生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