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意大利自由行(第二部分)罗马古迹(上)

作者:

摄游伴侣

罗马的古迹实在是太多了!毫不夸张地说,罗马处处有古迹。古迹多,照片自然就多。游记的第二部分“罗马古迹”要分成上下两集分享给大家。上集从威尼斯广场开始,主要景点是帝国广场大道附近的古罗马帝国遗址,罗马斗兽场等。

威尼斯广场

4月21日一大早,我们赶到了罗马市中心最大广场的威尼斯广场。广场上有一座宏大的纪念堂,叫维克多·埃曼纽尔二世纪念堂。纪念堂是为庆祝1870年意大利统一而建造,是以完成统一大业的第一位国王维克多·埃曼纽尔二世来命名的。纪念堂的建造用时25年,於1911年建造完成。

当天是罗马建城2771周年纪念日。大概有大人物前来祭奠吧,纪念堂封闭并有很多警察。

画面左上方(纪念堂正中央)有一尊青铜雕像(见上图),骑着高头大马的就是国王维克多·埃曼纽尔二世。

国王维克多.埃曼纽尔二世青铜雕像(见下图)。

纪念堂西侧的青铜雕像“热爱祖国的胜利”(见下图)。


纪念堂东侧的青铜雕像“劳动的胜利”(见下图)。

再来看看维克多.埃曼纽尔二世纪念堂的全景(见下图,5月13日拍摄)。纪念堂位于威尼斯广场和卡比托利欧山之间。纪念堂的背面就是卡比托利欧山。

纪念堂看上去像一个巨大的“婚礼蛋糕”或者一台老式“打字机”,白色大理石建造的新古典主义建筑。16根圆柱形成的弧形立面非常壮观并富有特色。

夕阳西下时的纪念堂(见下图)。5月13日日落时刻拍摄。纪念堂正面朝北稍偏西,所以日落时刻拍照最好。

这座纪念堂是意大利国家独立和统一的象征,意大利人称之为“祖国祭坛”,无论日晒雨淋,总有两名士兵纹丝不动地在这里守护着无名战士墓。 国王维克多.埃曼纽尔二世青铜雕像高高在上。

威尼斯广场西侧,纪念堂斜对面的这幢建筑叫威尼斯宫(见下图)。据说威尼斯广场因此而得名。时间有限,没有进入威尼斯宫参观。

威尼斯宫,现在是威尼斯宫国立博物馆,是意大利罗马市中心的一座宫殿。这是一座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在威尼斯共和国繁荣时期,这里曾经是威尼斯大使馆所在地,因此有了这个名称。

墨索里尼上台后,威尼斯宫成了他的官邸。他常在阳台(上图画面中右侧挂着旗帜的地方)上向民众发表煽动性的演说和训话。1943年墨索里尼垮台后,威尼斯宫改为艺术博物馆。


卡比托利欧山

离开威尼斯广场,我们从广场西侧向南来到了卡比托利欧广场(见下图,也称国会大厦广场)。据说这个广场是米开朗基罗设计的。

那天是罗马建城纪念日,广场上的卡比托利欧博物馆免费开放。但不知道何故,我们那天看到的展物非常有限。

博物馆庭院里,君士坦丁一世雕像。

请注意,这个大脚雕塑下面有四个字母,SPQR。这是拉丁语Senātus Populusque Rōmānus的缩写,翻译成中文的意思为“罗马元老院与人民”。据说SPQR也是罗马共和国与罗马帝国的正式名称的缩写。在罗马鹰旗等很多重要场合、重要雕塑和重要文件上都有SPQR字样。


博物馆庭院里,来自哈德良神庙遗迹的精美浮雕(见下图)

博物馆庭院正中的拱形门中,有一尊古希腊雕像,高3.1米。具体故事不详。古希腊雕像看上去非常精美,令人赞叹!

从博物馆楼上露台眺望马切罗剧场(见下图),一个很像古罗马斗兽场的建筑。据说当年马切罗剧场的名气不亚于罗马斗兽场,最早的建设者是大名鼎鼎的凯撒大帝,之后奥古斯都延续了建设,以奥古斯都的侄子马库斯·马切罗命名。但遗憾的是马切罗没看到剧场的落成,他在剧场完成前五年死去。马切罗剧场建成于公元前12年,可容纳12,000名观众。号称罗马第二大剧场的马切罗剧场,公元1世纪中叶因火灾和战争而受损,4世纪时开始崩坏,中世纪被改建成城塞,16世纪又成为贵族宅邸,至此除了一二层拱门尚留存一些外,已不复原来剧场的踪迹。今天,这个两千年古迹的遗址上已是一座公寓!


从博物馆楼上露台眺望圣彼得大教堂和梵蒂冈广播电台(见下图)

在我们离开博物馆之前,看到这样一尊雕塑,叫“母狼哺婴”(也称母狼乳婴或母狼育婴)。

故事发生在公元前7世纪,雕塑中的两个婴儿是一对孪生兄弟,他们的外祖父是努米托,特洛伊人的后裔,阿尔巴隆加国王。国王邪恶的兄弟阿穆留斯使用诡计将国王驱逐出境,杀死了国王的儿子。还逼迫国王唯一的女儿雷娅·西尔维娅做贞女以阻止她结婚生子。篡权者害怕老国王的子孙报仇。但是雷娅·西尔维娅违背了他的约束,与战神马耳斯相爱并生下了一对双胞胎。当这对双胞胎被遗弃在台伯河畔时,一只母狼哺育了他们。后来又被一位牧羊人发现带回家,并将他们抚养长大。牧羊人给兄弟两取名罗慕路斯和勒莫斯。长大后,这对孪生兄弟成为了绿林首领。在勒莫斯被俘并被带给篡权国王阿穆留斯后,罗慕路斯带领手下救出了勒莫斯,并杀死了阿穆留斯。此时,孪生兄弟身世大白,他们的外祖父努米托恢复了王位。但兄弟俩却不原意留在阿尔巴隆加,他俩打算在昔日遇救的地方另建新城。

他们当年遇救的地方就是著名的帕拉蒂尼山岗。

新城建好后,兄弟二人决定让神来决定新城以谁的名字命名,以及由谁来统治新城。勒莫斯首先在自己的占卜地看到6只秃鹫飞过,宣布神选择了他;可罗慕路斯却在这时看到了12只秃鹫飞过自己的占卜地。两人争执起来,勒莫斯坚持说自己先见到秃鹫,罗慕路斯则坚持说飞过自己占卜地的秃鹫多,两人争执不下,继而发生格斗,罗慕路斯杀死了勒莫斯,用自己的名字将新城命了名。“罗马(Rome)”即是“罗慕路斯(Romulus) ”这个读音演化而来的。这桩格斗发生在公元前573年4月21日。一般也就认为是古罗马纪年的开始了。这个传说广为流传,罗马也因此以“母狼育婴”的图案作为城徽。

这是卡比托利欧博物馆里的“母狼哺婴”原型(见上图,网络照片),又称卡比托利欧母狼。其实,“母狼哺婴”的版本很多,后来在罗马和意大利其它地方也见到过不少类似雕塑。

古罗马遗址

正好赶上罗马建城纪念日,从卡比托利欧山上远眺古罗马遗址上的庆祝活动(见下图)。

卡比托利欧山东南面不远的地方,就是帕拉迪尼山。我们即将看到的古罗马遗址就是在这两座山丘之间。这里是古罗马文明的发源地。

从卡比托利欧下山去古罗马遗址的小路上,看到有人打扮成古罗马武士,供游客拍照(当然是要付小费的)。(见下图)

这张照片还无意中还见证了一位男士向女生求婚的浪漫场景,见图的上方。

古罗马遗址附近的卫星地图。地图的左上方是威尼斯广场,地图左下方是卡比托利欧博物馆。经国会大厦广场,沿着一条S形(红线)小道就能看到罗马遗址里的不少景点。小道的尽头就是帝国广场大道。大道成一条直线,从威尼斯广场向东南方向直达罗马斗兽场广场。

这里是维纳斯女神庙遗址(Temple of Venus Genetrix,见下图)。神庙建于公元前54年,最初是一个剧场,在一次大战前夕被凯撒指定为维纳斯女神庙。维纳斯是古罗马女神,是罗马人爱与美的化身。

神庙后面的马路就是帝国广场大道。

这张照片也是在S型小路上拍摄的。

左侧,八根圆柱的遗址叫萨图尔诺农神庙(Temple of Saturno)始初建于公元前501-498年,是为了纪念农神萨图尔诺而修建的,如今看到的是第三次重建后神庙遗留的废墟,第二次的已于公元283年被完全毁坏。除供奉拜祭农神外,神庙还一度作为罗马帝国的国库存放国家的宝藏。萨图尔诺农神庙在当时曾被人们视为最重要的殿堂,每年12月祭祀农神的日子里,破例允许奴隶们和主人一起开怀畅饮。据说这是圣诞节传统的由来。

右侧,维斯帕先安和提图斯神庙遗址 (Temple of Vespasian and Titus)公元80年,罗马皇帝维斯帕先安死后,他的儿子提图斯即位后开始建造,公元87年建成。

上面的照片镜头向左偏一点,在神农庙的后面,画面的中间就是朱利亚会堂(Basilica Julia,见下图)。现在从平地上仅存的众多石墩石柱,仍不难看出当年的规模和气势。这里曾经是古罗马早期的金融中心、官方商务和会见场所。

朱利亚会堂遗址最初建于公元前46年的凯撒时代,建设的费用全部来自于在高卢战争(Gallic War 公元前58-51年)所获的战利品,会堂最终完成于渥大维(Octavius)时代。渥大维用养父凯撒(Julius Caesar)的名字来命名它,之后会堂多次被烧毁和修复。

在上面那张照片的画面下方中间,农神庙东面曾经有一块叫Miliarium Aureum的“金色里程碑”。现在只剩下柱子底部的大理石残片(见下图的下半部分)。下图的上半部分是金色里程碑的复原图(网络照片)。

罗马皇帝Caesar Augustus在公元前20年立了这座纪念碑。里程碑上用金字镌刻了从罗马到帝国其他省份的距离。

大家耳熟能详的“条条大路通罗马”(All roads lead to Rome) 就是出自于此。

Santi Luca e Martina(见下图)

这是一座基督教堂,现在看到的是17世纪由巴洛克风格画家建筑师Pietro da Cortona重建后的样子。

这就是帝国广场大道(见下图)。路的那一头就是大名鼎鼎的罗马斗兽场。

这条大道是在墨索里尼执政时期修建得。沿路经过图拉真广场、古罗马遗址等重要古迹。近年来,道路两侧进行了大量的考古发掘,显然,罗马帝国的重要古迹就在大道下面。这是一条饱受诟病的大道。这条道路的存在,阻碍了罗马帝国重要区域的挖掘。汽车穿越古迹,有可能对幸存建筑物造成无法估量和无法弥补的损害。

沿着帝国广场大道向东南方向前行,这是在古罗马遗址围栏外面拍摄的照片。

画面中间的方形建筑是古罗马时期元老院的议事堂(Curia)。最早的元老院建筑赫斯提亚元老院因面积狭小不敷使用而被拆除,现在的元老院议事堂是第三代元老院建筑。公元283年,元老院议事堂被火灾烧毁。在284年至305年时重建。现在看到的元老院议事堂即为这一时期修建。7世纪时,元老院议事堂被改为教会,建筑也因此改建。

按照谷歌地图,这块空地叫Largo Romolo e Remo。不知道如何翻译。Largo好像可以翻译成广场,“Romolo e Remo”应该是罗马建城者“罗慕路斯和勒莫斯”兄弟俩。不知何故,网络上似乎很难找到这块遗址的来龙去脉。

再往前走就是和平圣殿(Forum of the Peace,见下图),也被称为维斯帕先安论坛。于公元70-75年在罗马皇帝维斯帕西安(Vespasian)赢得犹太战争后建造。维斯帕先安,罗马的第九个皇帝,成功地恢复了战后和平与社会稳定。

和平圣殿的电脑复原图(见下图)

感叹,赞叹!与和平圣殿留个合影(见下图)。

过了和平圣殿就是景点售票处,正式进入景区。

这是罗马遗址的官方导览图的黑白扫描件(见下图)。

一进入景区,这个高大的保存相对完好的建筑很抓眼球。这是安东尼努斯和法乌斯提那神庙(见下图的上半部分),建于公元141年。是罗马皇帝安东尼为自己妻子法乌斯提那修建的。后被改成天主教堂,但是由于前面的石柱过于结实,只能保留,形成了天主教堂与罗马神庙合体的奇观。

神庙前面的空地上有些断壁残垣(见上图的下半部分),这里是曾经的Regia(王室居住地)。据说Regia是由罗马的第二个国王 Numa Pompilius(公元前753–673 )建造的。后面要讲到的灶神庙和贞女之家也都是这位国王建造的。

往西北方向拐一点,有很多人聚拢的地方非同一般。

天上一个棚,墙上一块牌,地上一堆土,这就是凯撒神庙(见下图)。公元前44年,60名元老院议员因担心凯撒称帝,损害他们的既得利益,密谋刺杀了凯撒。

据说这里是凯撒被刺杀后焚烧的地方(见下图)。

一堆黄土几束鲜花,这就是凯撒大帝的归宿。此情此景不由得让人想起《红楼梦》里的《好了歌》,“世人都晓神仙好,唯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将相今何在,荒冢一堆草没了!”

继续向前,这里就是罗马广场遗址(见下图)。画面左侧有三根白色柱子的遗址叫卡斯托尔和波吕克斯神庙,后面有简介。

下图画面左侧是佛卡斯圆柱(Column of Phocas),罗马广场上最后建造的一座纪念碑。 佛卡斯圆柱建于公元608年8月1日,柱高13.6米,竖立在罗马广场前,以纪念东罗马拜占庭皇帝佛卡斯。

画面右侧是神农庙(前面已经介绍过了)。

古罗马广场西北端,有一座白色大理石建筑。这是塞维鲁凯旋门(Arch of Septimius Severus,见下图)是古罗马广场上现存的三座凯旋门之一,建于公元203年。该凯旋门是为了纪念塞普蒂米乌斯·塞维鲁皇帝(emperor Septimius Severus)和他的两个儿子卡拉卡拉(Caracalla)和塞普提米乌斯·盖塔(Geta)在194或195年和197-199年两次战胜帕提亚。

上面那张照片拍摄的时候避开了一个“建筑工地”(见下面的卫星照片中间的白色遮棚)。后来知道,那个白色遮棚下面是很重要的文物,叫黑色大理石(Lapis Niger)。

黑色大理石上面有已知最古老的拉丁文铭文。据说黑色大理石下面就是罗马建城者罗慕路斯的墓地。

下面我们来看看黑色大理石的真面目(见下图,网络照片)。

黑色大理石在19世纪末被意大利考古学家贾科莫波尼(Giacomo Boni)重新发现。

罗马遗址上,我们对这些精致漂亮的小拱门非常感兴趣。从这些细节可以想象出当年的建筑水准和文明程度。

精致,结实和漂亮的砖墙。

艾美利亚大教堂(Basilica Aemilia)的遗址(见下图)建于公元前 179 年。 在文艺复兴时期, 里面的大理石惨遭抢劫。

轻轻地抚摸感受一下文物。那一刻,感觉很神圣!

在安东尼努斯和法乌斯提那神庙对面西南方向,这座圆形基座的建筑就是灶神庙(Temple of Vesta)遗址(见下图)。

Vesta是古罗马的灶神,因此Vesta神庙也可以被称为灶神庙。女祭司在此照看圣火,长燃不灭的火焰象征着罗马城的经久不衰。古罗马的灶神女祭司都出身贵族,要求保持贞洁到 40 岁才能还俗。 如果此期间失贞, 将被处死; 如果守节成功, 还俗后将获得一大笔财产。

每年6月7-15日是灶神节,这也是古罗马最为重要的一个节日。有声望的妇人会在节日期间赤脚走进神庙,向灶神祈福。

完整的灶神庙是圆形建筑,门朝着东方,面向太阳。

女祭司之家(House of Vestals,也称贞女之家)里的几尊残缺的雕像(见下图)。

两千多年了,还有好心人给贞女们献花!

这些断壁残垣就是贞女之家遗址(见下图)。

离灶神庙不远就是卡斯托尔和波吕克斯神庙(Temple of Castor and Pollux,见下图)

卡斯托尔和波吕克斯神庙位于古罗马广场,是为了感谢赢得里吉洛斯湖战役(公元前495年)而建。卡斯托尔和波吕克斯是天神宙斯和斯巴达王后丽达(Leda)所生的孪生子。双子座的两个最亮的星星就是以两兄弟的名字而命名的。古希腊神话中双子星座的传说:卡斯托尔和波吕克斯是相亲相爱的两兄弟,然而前者生命有尽,后者则享寿不朽。

卡斯托尔死后,波吕克斯上天乞求其父宙斯,希望能够让卡斯托尔复活,甚至宁愿放弃自己的不朽为代价。宙斯大为感动,遂安排兄弟二人轮流在地上与冥间生活,每日一轮换。如此,兄弟平分了不朽与死亡。

卡斯托尔和波吕克斯神庙如今在古罗马广场中已是残垣断壁,只剩下三根柱子。但兄弟相亲相爱共享不朽和死亡的传说依旧美好。

米开朗基罗设计的卡比托利欧广场上,卡斯托尔和波吕克斯两兄弟的雕像分列两边(见下图,网络照片)。

参观完以上景点,我们就赶往帕拉迪尼山。下面的景点照片是沿途拍摄的。

罗慕路斯神庙(见下图),是为纪念马克森提乌斯的儿子罗慕路斯而建。这里的罗慕路斯不是罗马建城者。在罗马遗址官方导览图里,称这里为“So-called temple of Romulus”,翻译成中文就是“所谓的罗慕路斯神庙”。

四月中旬,正值紫藤花开。鲜艳的花朵,扑鼻的花香,让废墟有了不少生机。贞女之家附近拍摄。

不仅在这里,在梵蒂冈,在科莫湖......在意大利的很多地方都有紫藤花。

帕拉迪尼山腰上俯瞰提图斯凯旋门(Arch of Titus,见下图)。提图斯凯旋门是为纪念提图斯皇帝镇压犹太人的胜利而建立 ,始建于公元81年。

帕拉迪尼山上的观景台(见下图)。从这里可以俯瞰整个遗址景区。

帕拉迪尼山上俯瞰古罗马遗址。远处的白色大理石建筑就是威尼斯广场上的纪念堂。

古罗马遗址绝大部分都在帕拉蒂尼山脚下。这些建筑始建于公元前六世纪,到公元四世纪达到顶峰,是罗马共和国和帝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如今,斯人已去,千载风流,一朝消散,空留感慨!


下面让我们来看看古罗马遗址复原后的场景,感受一下当年到的辉煌!

250:1的古罗马模型(见下图)。

古罗马建筑电脑复原图(网络照片,见下图)。

俯瞰安东尼努斯和法乌斯提那神庙。远处的马路就是帝国广场大道。

马克森提乌斯大殿(Basilica of Maxentius),公元308年由西罗马皇帝马克森提乌斯提议兴建,最后由君士坦丁大帝在公元312年完成。所以又称马克森提乌斯和君士坦丁大殿。现存的三个巨大的拱门还可以依稀感觉到当年大殿的恢宏和庄严。大殿的跨度有25米,在此后的一千年里都不曾被超越,这是拱结构和混凝土材料创造出的建筑奇迹,文艺复兴时代,它被公认为古典的对称与高贵美的典范。

帕拉迪尼山上远眺古罗马斗兽场。画面左侧是马克森提乌斯大殿。大殿前有一条小道被称为圣道。圣道从罗马遗址的西北端往东南方向延伸,贯穿整个古罗马遗址,一直到达君士坦丁凯旋门。

马克森提乌斯大殿隔壁有一座基督教堂,叫圣方济加堂(Santa Francesca Romana)。


罗马斗兽场

君士坦丁凯旋门




帕拉迪尼山上的东南面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古罗马斗兽场了(见下图)。

帕拉迪尼山上,70mm镜头里的古罗马斗兽场。

照片左下方的小路就是圣道(见下图)远处是提图斯凯旋门,画面右侧的建筑是维纳斯和罗马神庙。

走过圣道,就是君士坦丁凯旋门和古罗马斗兽场。

君士坦丁凯旋门(Arch of Constantine,见下图),为了纪念君士坦丁大帝击败暴君马克森提乌斯皇帝统一罗马帝国而建的。凯旋门建于公元315年。由于时间紧迫,凯旋门上方的浮雕板是当时从罗马其它建筑上直接取来的,主要内容为历代皇帝的生平业绩,如安东尼、哈德良等,下面则是君士坦丁大帝的战斗场景。

君士坦丁大帝是罗马历史上的一位传奇帝王,他在位时期统一了罗马全境,他也是第一位公开信仰基督教的君王。我们曾在游记的梵蒂冈部分提到,罗马皇帝君士坦丁一世允许罗马人有信仰基督教的自由。

据说巴黎凯旋门是模仿这座凯旋门而建造的。

凯旋门上的浮雕和雕像(见下图)。

凯旋门的后面就是罗马斗兽场(见下图)。

在走进斗兽场之前,我们先从空中来看看斗兽场吧(见下图,卫星照片)。

这个椭圆形的庞然大物占地面积约2万平方米,长轴长约为188米,短轴长约为157米,圆周长约527米,围墙高约57米,这座庞大的建筑可以容纳近九万人数的观众。

罗马斗兽场自从它诞生的那天就是、到今天仍然是罗马的象征。即使今天,站在斗兽场的遗迹上,似乎仍然可以听到两千年前疯狂的观众地动山摇般的呐喊。直到公元608年,斗兽场一直用于角斗和斗兽,中世纪时改成一个城堡。然后部分被毁,再然后这里就成了建筑材料的来源地。这样的破坏一直持续了好几个世纪,到了十九世纪才被制止,并开始进行修复。

尽管惨遭破坏,修复后的罗马斗兽场看上去还是非常的气势宏大!

罗马斗兽场(英语:Colosseum),原名弗拉维圆形剧场(Amphitheatrum Flavium),也有翻译成罗马角斗场、罗马竞技场,也有按照读音翻译成科洛西姆竞技场。

斗兽场由罗马皇帝维斯帕先安(Vespasian)下令修建。建于公元72至80年间,是为取悦凯旋的将士和赞美伟大的古罗马帝国而建造的。在其儿子图密善在位期间建成,是古罗马帝国标志性的建筑物之一。

斗兽场是古罗马举行人兽表演的地方,参加的角斗士要与一只野兽搏斗直到一方死亡为止。也有人与人之间的搏斗。

根据罗马史学家狄奥·卡西乌斯(Dio Cassius)的记载,斗兽场建成时罗马人举行了为期100天的庆祝活动,宰杀了9000只牲畜。简直是血流成河啊!

斗兽场内部高大宽敞的观众走廊(见下图)。

看到这宏大的场面,不禁由衷赞叹古罗马人民的伟大!斗兽场外观不仅雄伟,做工也非常精细。首三层外墙均有柱式装饰,依次为古代希腊风格的多立克柱式、爱奥尼柱式、科林斯柱式。斗兽场每层设有宽阔的环状走廊,作为观众集散大厅,人们可通过80个拱门进入斗兽场看台,这种设计理念至今仍在大型体育场馆中使用。阶梯式看台逐步升起,总体坡度接近62度,观赏条件很好。整个看台约有60排坐席,由近到远划分为五个区。最前面一区是荣誉席,供元老、长官、祭司等贵宾使用;中间两区是供贵族和骑士等地位比较高的公民使用的席位;接下来两区是下层群众的普通坐席;最上一层还有靠墙而立的站席,据说是给下层妇女使用的。作为安全措施,荣誉席看台比“表演区”高出5米多,其他不同等级看台之间也有6米高差,这不仅反映出斗兽场当年设计建造的智慧,更反映出古罗马社会的等级森严。

罗马斗兽场官网上的照片(见下图)。这是人与人搏杀的场面,何等的血腥与残酷!这跟电影《斯巴达克斯》描述的场景是一样的。

在斗兽场东西长轴两端(见上图),各有一个经过斜坡通往外面的门,一个叫“生门”,另一个叫“死门”。经过生死相搏,活下来的角斗士可以从“生门”走出去,成为自由人。那些在决斗中失败或者即使胜利也被观众向下竖起大拇指的而被处死的可怜人,尸体就被从“死门”拖出。

罗马斗兽场既是古罗马文明的象征,也是古罗马残忍的象征!

斗兽场中央为表演区,长轴86米,短轴54米,用地板铺成平台,角斗士和野兽就在上面进行厮杀。表演区地下隐藏着很多暗室和通道,用于关押角斗士,储存道具和牲畜,直到表演开始时再将他们吊起到地面上。

斗兽场的中场地下建筑相当复杂(见下图)。

这是模拟的把野兽从地下室驱赶到表演区的场景(见下图,网络照片)。

庞大的地下建筑模拟图(见下图),参加搏杀的奴隶和野兽都被关在这里。

照片拍得很认真,场景看得也很沉重!人类是如此的伟大,也是如此的残忍!为什么要杀人取乐呢?

观众席之间的环状走廊。

太阳开始下山了,我们离开了斗兽场内部,准备拍摄日落时刻的斗兽场外景!

乘着最后一缕阳光,赶紧拍照留念。

光线渐渐变红了!

最后一缕红光就要褪去了!

这宏大的斗兽场曾经演绎了多少的光荣与伟大,也演绎了无数的血腥和残忍,这就是历史。历史没有停留,历史在不断地演绎,……也许文明就是在这血腥与残忍中孕育和发展的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2014年天涯背包客(意大利罗马)
古罗马斗兽场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
【意大利】最古老的凯旋门古罗马帝国的奇迹与永恒
回到古罗马
意恋情迷意大利1(罗马)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