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北京劳动人民文化宫游记

  昨天陪夫人到劳动人民文化宫转了转。本着早去早回的打算,7:15时我们就到了那里,10:20时撤离,游园了将近3个小时,游园的人很少,游览起那里的景色感觉很惬意,太难得了。

  未进入劳动人民文化宫之前,见天安门前的人很少,就到天安门前拍了几张照片留念。

  北京市劳动人民文化宫,前身是皇室太庙,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明嘉靖、万历和清顺治、乾隆年间都曾重修、 改建过,是明,清两代封建皇帝祭祖的地方。解放后,周恩来总理亲自批准,把太庙改为劳动人民文化宫,交给北京市总工会作为工人文化娱乐活动的场所,并于1950年五一国际劳动节正式开放。

  我们从劳动人民文化宫的南门进入,然后沿着最外侧的游览路,逆时针行进,经过【图书馆】,【古柏树林】,【井亭】,【牺牲所】,【文化园】,然后向北拐,径直奔筒子河方向。

这是在东西路段拍摄的景观

太庙以古柏著称,树龄多高达数百年,千姿百态,苍劲古拙。

这是在南北路段拍摄的景观

  筒子河南岸是一个休息区,古树下置放有许多供休息的座椅。我们在那里休息了一会,吃了一些方便食品权当早餐。随后在周围拍了几张照片。便从太庙北面的小西门进入了太庙。

这棵树是明成祖朱棣皇帝种的,距今已经500多年了。

这是太庙的北门

这是太庙北面的小西门

  太庙平面呈长方形,南北长475米,东西宽294米,由前、中、后三大殿构成三层封闭式庭院。

这是后殿(又名祧庙,)与北墙的景观。

  祧庙,永乐初建太庙时未设,弘治四年添建。四周围以红墙,有门五楹,殿九楹。殿外石阶中刻龙纹石,殿内供清朝立国前被追封的帝后神牌。又称祧殿,存放祭祀用品的地方,如今早已生活化。

这是站在祧庙月台梯口处拍的全景图。

这是东配殿

这是西配殿

这是在祧庙门口拍摄的【寝殿】后身的全景照片。

  【寝殿】,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面阔九间(长62.31米),进深四间(宽20.54米),殿内祖宗牌位同堂异室。通过石露台连接前殿,殿外的石阶下左右各有二个石灯。

  我们由【寝殿】北院墙的东门进入,站在【寝殿】东北角拍的下面这两张照片。

这是【寝殿】的东侧面

这是东配殿

这是【享殿】后身的全景照片

这是太庙【享殿】后身的照片

这是【寝殿】的全景照片

这是【寝殿】的西配殿

这是太庙【享殿】西边最大的螭龙首

  【享殿】,又称【前殿】。始建于明代,大殿十一楹,深四楹,重檐列脊,殿额有满汉文对照的'太庙'。殿外的三重台基用汉白玉石栏环绕,月台御道正面依次刻有龙文石、狮纹石和海兽石。殿内的大梁为沉香木,其余用金丝楠木;地铺'金砖';天花板及四柱,均贴有赤金叶。

       大殿两侧各有配殿十五间,东配殿供奉着历代的有功皇族神位,西配殿供奉异姓功臣神位。

这是在大戟门下,拍的【享殿】全景照片

这是【享殿】的西配殿

这是【享殿】的东配殿

  那天刚好在【享殿】有展出,得以进殿一观。

这是设在东西两侧的燎爐

  大戟门建于明永乐十八年。有五个开间,当中三间均为前后三出陛,中阶九级,左右则各七级。两侧各有一旁门。该建筑是太庙始建后唯一没有经过改动的重要遗物,是明初官式建筑的重要代表。按最高等级的仪门礼制,门内外原有朱漆戟架八座,每个戟架上陈戟15枝,共插银镦红杆金龙戟120枝,由此而得名。1900年被入侵北京的八国联军全部掠走。

这是在大戟门内拍摄的大戟门照片。

这是站在大戟门拍摄五彩琉璃门照片

  这是在五彩琉璃门下拍摄的大戟门全景照片。

       琉璃门内为玉带河及金水桥,有7座单孔跨河石桥,其作用和名称与紫禁城之内的金水桥相同。桥北面东、西各有一座六角井亭。目前亭子的外侧为饲养金鱼的场所与盆景栽培的场所。

东侧的井亭

西侧的井亭

  在告别劳动人民文化宫之前,我们又走马观花的游览了一下这里的盆景文化园。

更新于 前天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北京市劳动人民文化宫
美丽中国:太庙,昔日皇上家庙,今天婚纱胜地(图)
北京·劳动人民文化宫
游北京太庙
北方行记(一百零三)北京风光览劳动人民文化宫(太庙)上
实拍:北京太庙[劳动人民文化宫]【组图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