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学生有问题但不同意心理咨询,班主任、辅导员该怎么办?
新疆工程学院 张艳梅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这个学期显得漫长而艰难,对于普通人如此,对于心理素质差甚至于有心理疾病的学生来说更是一场大考。作为班主任、辅导员老师,我们最担心的就是这些学生心理状态恶化,尤其不希望出现自伤事件。当然,这些学生如果能够主动寻求心理咨询的帮助,由咨询师陪伴缓解情绪、改变不合理的认知,获得心理上的成长是最好的。现实是,很多学生不愿意主动寻求心理咨询,班主任、辅导员老师感觉很着急,也不知道该怎么处理。
鉴于此,结合工作经验,我给大家几点建议,希望对我们做好心理问题帮扶学生工作有所帮助。
根据国内某知名心理工作室结合近十年的工作统计,走进心理咨询的青少年只占有问题需要咨询青少年总数的25%。因此我们学生不是个例,而是各高校普遍存在的一种情况。
在此不说学生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只说我们面对这种情况该怎么应对。
一.首先是不能做的:
哄骗诱惑和强迫控制都是不可取的。
我们在此单从心理咨询效果上展开这个话题。美国临床心理学界曾经做过一个项目实证《心理咨询最终能起作用的有效因素研究》发现“来访者的求助动机”这一因素占30-40%,占比明显超过咨询关系、咨询设置、咨询技术等。其实就一个意思,心病还得心药治,如果一个人心里在排斥着一个事,那么他在这个事上就极可能会不参与,甚至去阻止、去破坏。咨询效果显然也是不好的。
另外将心理咨询说成“一个老师要过来看你”或者“一个老师想和你谈谈”,这种变相的欺骗也是不合适的。心理咨询不同于一般的谈话,咨询的保密原则在一定程度上为来访者创造了一个安全、受保护的空间,有利于来访者打开心扉,真诚沟通,这一点是一般性的谈话不可比拟的。
二.我们怎么做比较合适呢?
除了对学生情况的着急、紧张,必须要有足够的耐心!
1.与学生一起面对
首先,我们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表达对学生的关心关爱,了解学生当前的真实情况和困惑,也就是我们说的“无条件积极关注”。第二,与学生进行一次深入谈话,共情学生的感受,“价值中立”,不进行道德评判,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而不只是表达自己的感受。第三,直面学生可能存在或已经确诊的心理问题,与学生坦然谈论他(她)当前的心理状态、是否有自伤行为、预期的问题解决方式以及自己对学生健康状况的担心。
2.告知学生,这种情况不少见,并且有职业的专业人员可以求助。
这是传递“他(她)不是想象的那样”(糟糕、无助无望),这点做一次没用,做多了用处很大,因为它是希望感的传递!我们也可以给学生讲一些心理问题康复的案例,给学生以信心和激励。同时给学生讲一些心理咨询的相关情况,将学校的心理咨询资源以及当地的心理治疗资源介绍给学生,以便有需要的时候主动联系。
告诉学生他(她)可以选择联系自己喜欢的心理咨询师,并一起约定咨询时间,这是参与感、掌控感的传递!
3.在学生不愿进行心理咨询的情况下,帮扶老师能可以考虑开始一段心理咨询工作是非常好的选择!工作目标可以是“提高对学生的干预效能”。当然,你也可以选择学习一些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预防干预技能、沟通技巧之类的知识。
主编 | 王慧敏
责任编辑 | 吴婷 张振香 王浩洋
执行编辑 | 于苏静 樊育奇
今天点在看,明天变好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4000 万学生与「卡顿」的心理干预系统
心理健康工作总结5篇
一位台湾班主任心理咨询的生动案例
“我不想在学校读书”(心理咨询案例)
心理丨立足“焦点解决”:让你成为更受欢迎的班主任(董兰芳)
中职班主任:阳光聊天室的心理咨询实践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