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后门大街早年间的店铺

《鼓楼静语》邮箱1225077169@qq.com

欢迎老街坊们投稿。

地安门外后门大街一带虽然是只有二里长的一条大街,当年,可是大小铺户就有一百几十家,七八十个行业,绸缎店、金珠店、银行、银号、古玩铺、饭馆子,那不用说,就是收生婆、喜轿铺、药铺、寿衣铺、阴阳生、冥衣铺、棺材铺、杠房……有关生老病死的买卖,也是一应俱全。还有几家当铺。简述如下:

茶园

后门大街北头路西,有个天和茶园(原址是现在的马凯餐厅),建于前清咸丰年间,小马五(河北省沧县人,唱河北梆子,他的“纺棉花”那出戏,曾风靡一时。据《菊部丛刊》中说:“马五好演纺棉花,以时调入剧。”)与康喜寿(喜连成科班的,唱京剧)……曾在此园同台演出,所谓梆黄两下锅。民国10年,这个园子歇业了。

清朝道光年间,后门桥南路东,开过一个德泉茶园,后改为天汇茶园。道光时的《金台残泪记》中说:“地安门外茶园一.”就是说的这个园子。京剧名角、刘鸿升、麻穆子、金秀山等,都在这里唱过。民国2年(1913年)旧历正月十二日兵变(即壬子兵变)后,就停演了。局势稍定,又开个天汇轩大茶馆儿(他这里卖的烂肉面很有名)。天汇轩关张,这里就成了大杂院儿(现在的天汇大院),有开明轩等几家说评书的茶馆儿、双德顺牛奶铺,颜仲珊旧书铺、镶牙馆、绱鞋铺、藕局子眼镜铺和几家住户。东鼓楼弯儿,有家专做小磨香油的铺子,叫泰麟坊

香蜡铺

大街北头路东,有个闻异轩香蜡铺(东家姓张),专卖高香,红蜡、素蜡,猪胰子。铺子里,正面儿摆着一个木制金漆的小驴儿做幌子,人们都称之为“金驴儿”(说闻异轩的倒很少)。门脸儿有个木牌楼,中间是字号匾,两旁的横匾:一是“金驴张铺”,一是“虔造贡香”。门前靠北边,有一盘石磨,每天有个小驴儿拉着,磨猪胰子。

布铺

后门大街的几家大布铺:谦祥益(前门谦祥益的分号)乾泰隆(东家张边卿,山西人)、通兴长(东家汪子和)、老九华(东家姓梁,河北省人)、永通诚(东家姓吴、北京人)。

通兴长还做蒙古人的买卖。“七七”事变前,西藏的达赖、班禅、蒙古的章嘉,来北京的时候,有不少蒙古人到北京来,朝拜他们,都到通兴长来买“哈达”。因为通兴长有一个姓林的铺伙(外号叫林大胡子),会说蒙古话,所以蒙古人都来找他,还让他领着到北京各处去买东西和游览,他给当翻译。(原址是现在的中国工商银行)

每年灯节,通兴长和谦祥益都挂上很多的彩灯,上面画着各种小说的人物。据《道成以来朝野杂记》中说:“上元节,地安门外,鼓楼之前,各铺户皆争奇悬挂全部绘图灯,如全部三国,西游记,水浒、聊斋……”。这两家布铺,一东一西,正是对门儿,不但挂灯,而且在晚上还对着放盒子、放花。

通兴长的灯一天一换(都是由帽儿胡同文董家借来的)。谦祥益是楼房,灯节儿晚上,还请各大宅门的太太小姐来,备有茶点,设座观灯看花。大街上看灯看花的,人山人海,盛极一时,深夜方散。

干果店

干果店有聚顺和、聚盛公、大顺公、公盛义、聚盛长……都是山西人的买卖。聚顺和是前门大栅栏聚顺和的分号,他们的蜜饯果脯、金丝蜜枣和五香小花生,都很有名。

小花生,皮儿薄、仁儿满,没有半空儿。花生仁儿象豌豆那么大。一个小花生,有的有三、四个仁儿。聚顺和的小花生,不但脆香味好,而且经过三伏也不皮。他还有一种五香大扁儿,也是如此。

公盛义姜店(早先干果店也叫姜店),在鼓楼前路西一个没有名儿的小胡同里(西口儿在小石碑胡同),只有他这一家铺子,人们都称之为小胡同姜店。每年正月十五灯节儿,他们在铺子前边,小胡同的两边儿,摆上冰灯和麦芽灯,晚上来看冰灯的人,真是摩肩接踵,川流不息。人们看完了冰灯,就由西口儿出去,顺着大流儿到后门西半藏寺去看“火判儿”。

中药铺,仁一堂、志一栈、同生堂、济生堂。这几家药铺都有坐堂的大夫。后门大街也有几位中医,如张友松、杨震东、李石农、王石清等,悬壶应诊。

西药房,燕京、中西、大生、奥德华。还有王熙亭开的父子药房,专售他自制的“保童散”,行销外县各地。

酱园子,宝瑞兴、洪吉、东天吉。宝瑞兴原是一个叫宝瑞的和尚开的,所以字号叫宝瑞兴。因为门前摆着一个木制红漆的大葫芦作幌子,人们都称之为“大葫芦”。他们的酱菜:八宝菜、包瓜、酱姜菜……等都很好。北半城儿的住户,都知道这个“大葫芦酱园子”。后来倒给一位姓阎的。北京解放后停业(原址是现在的合义斋饭馆)。

糕点铺

糕点铺,大教的有桂英斋、庆兰斋、闻美斋。清真教的有增庆斋、公和魁、祥瑞斋

桂英斋(东家姓来),它们做的萨其玛、喇嘛糕、奶油槽糕、奶油光头、奶油缸炉、玫瑰饼、杏仁干粮、桂花棋子儿、花糕、炉条、大小八件、蜜供……各样满汉糕点,都很出名。清人崇彝的《道成以来朝野杂记》中说:“内外城糕点铺,北城则桂英斋最佳,在后门外路东。”增庆斋的炸小排叉,白糖的糖耳朵、八宝莲子粥全很好(东家姓赵)。

大八件(枣花,福、禄、寿、喜字、卷酥、桃酥、巴拉饼);小八件(枣方子、杏仁酥、小桃、小杏、小石榴、小苹果、小核桃、小柿子)。

蜜供有碎蜜供和上供的蜜供两种,桂英斋的蜜供,吃着桂(桂花)、香(小磨香油),酥、甜(蜂蜜),不粘牙。

上供的蜜供,是用面做的小长条,用香油炸过之后,浇的蜂蜜,码成塔形,或方或圆,或是八角形,小的高一尺左右,大的三、五尺,五个算一堂。

从前,一到腊月,蜜供局和饽饽铺,就开始做上供的蜜供,有的还请瓦匠师付来给码尺寸大的蜜供,因为他们有垒砖砌墙手艺,他们码的蜜供,方的有楞有角,不歪不扭;圆的形如圆筒,不凸不凹,美观大方。蜜供,是一种满洲点心,以此上供,是由北京东岳庙传出来的。

从前饽饽铺装各样糕点,最早是用“蒲包儿”,把糕点摞在蒲包儿上码好,上面搁一张红色的门票,用麻经儿捆好,蒲包儿四角翘起。所以北京人说:“到饽饽铺打个蒲包儿。”以后又改用木板匣子,薄铁叶匣子,硬纸匣子。叫“点心匣子”。

后门大街路西的老德顺牛奶铺以及帽儿胡同的老德顺、天汇大院的双德顺,都是左家开的。他们这里做的合豌酪,奶卷儿、奶乌他、酪乾儿都很好。

清时,旗人在过年节的时候,讲究的,在席面上,都要摆上甜食,奶饽饽(有梅花与方胜各式)就是其中的一样儿。

饭馆

饭馆子,除庆和堂饭庄(庆和堂原在白米斜街、因张之洞把房收回自住,庆和堂就迁到后门大街路西。张之洞住在白米斜街时,曾自撰一副大门对联:“白云青山,图开大米;斜风细雨,春满天街。”上下联首尾,有白米斜街四字,颇为工巧。曾传诵一时。)之外,还有福兴居、万顺居、同兴居、龙海居、华安居、合义斋

福兴居是个老北京馆儿,在后门大街桥北路东(原址是现在的燕京书店),清末时期,一位姓蒲的开的,他这里的灌肠最有名。(人称灌肠蒲)据说,曾给慈禧太后进过贡。民国初年,倒给一位姓屈的(原在后门大街桥北路西开华安居饭馆儿)。每年春季,还添上炸三角儿、炸肉火烧,攒馅儿包子(所谓攒馅儿,是鸡血丝儿、细粉丝、木耳、冬菜、掐菜等几样做馅儿。攒馅儿包子、蒸的时间,比别的包子要长一点。北京人有句歇后语“攒馅儿包子——晚出屉儿”。)

鼓楼前路西,有一个小饭馆儿,字号是“杏花村”。一间门脸儿,勾连搭三间。是一位60多岁的老太太开的,据说,她是清末某王府的侧福晋。她这里专卖炒面,可是她这的炒面,不是炒面条儿,而是用好面粉配上佐料,和好之后,烙成很薄的大饼,不硬、不粘、不糊,把它切成细丝儿,加上肉丝、葱花……炒,吃着又筋道,又香,别有风味,确是与众不同。

猪肉铺,天宜坊、正阳楼、福泰楼天宜坊的酱肘子、风干小肚儿、砂仁儿香肠、青酱肉、苏盘炸丸子都非常好。他这的炸丸子,搁几天还是焦黄香脆。“苏盘”,是红漆的捧盒,里边有十几个小木格儿,每个格里,摆一样切成细丝儿的肉菜。吃春饼的时候,有的就叫一份儿苏盘。苏盘各样肉菜切下来的零碎儿,北京人称之为“盒子菜”。样儿多,价钱还便宜,有的人买一包盒子菜,用大饼卷着吃。

前清的摄政王载沣,爱吃天宜坊的酱肉,七七事变前,有时候,他自己坐着人力车去买(他的两腿有病,不能行走,自用的包月车,常拉着他到街上去看看)。

还有一家“吉盛楼”,是个挂炉铺,专烤炉肉,卖炉油,有时也卖烤鸭。至于正阳楼、福泰楼,卖的都是大路货。

羊肉铺,祥顺斋(东家姓洪),是个老字号,人称“老祥顺”、庆升祥(东家姓满),因为紧挨着后门桥,人称“桥满”。这两家卖的羊肉,全是西口大羊(自己从口外买来喂养,他们在德胜门外马店儿都有羊圈),肉嫩不膻,鲜红雪白。每天一清早儿,先把羊捆好,由清真寺的阿訇来杀。

夏天,他们添上烧羊肉和羊杂碎,还可以给炸焦。北京人有的爱吃烧羊肉拌面,买了烧羊肉或羊杂碎,还可以另外要汤。另外,还卖明目羊肝丸。

银光电影院,民国十几年时,有一位湖北人姓苏的,把他的一所房子卖了,在后门大街桥北路东,盖了一幢楼房,开个银光电影院,地方既小,又弄不来好片子,上座儿不多,不到一年,就停演关张,把电影院的房也卖了。

银钱业,鼓楼前,路西有大陆银行分行,(经理俞家骥)、路东有金城银行分行(经理王仲贤),桥南路东有平易银号(经理徐子才),启顺永钱庄。

报行节,是报当天一块钱换多少个铜子儿。每天上午九、十点钟的时候,官钱局单有一个人,到各铺户的门口儿去口报。(不进屋)比如说,那天的行市,是1块钱换365个铜子儿,他就说一声:“三十五吊六”(十个铜子儿算一吊),铺子收到现洋或钞票时,就按着这个数儿往外找钱。

桥南路西,有个“平市官钱局”,兑换铜子儿票,报钱的行情。民国13年以前,溥仪没出故宫时,不定几个月,有时候在这儿还发给旗人一点儿“钱粮”,从故宫的内务府发出来,要经过几道手,层层克扣,到领钱人的手里时,也就是几十个铜子儿了,只能买十斤八斤的杂合面。以后这个官钱局也就撤销了。

民国初年,福祥寺胡同金王家,在后门桥南路东,修建了一座“集贤楼”,是仿照前门外首善第一楼盖的,三层楼房。门上的砖花,雕刻的颇为精细、王垿写的匾。曾招商营业,但是没办起来,后来改为公寓,也因住者不多而停业,空闲了多年(原址是现在的友谊服装厂)。

古玩铺,书画店、挂货铺,如:寄珍斋、宝文斋、聚珍斋、宝古斋、奇匋山房、撷古山房。品古斋(东家郑静泉),专售名人字画、端砚图章等等。

在《燕京竹枝词》中,有一首咏“后门”的词:“便道书画件件陈,所题下款尽名人;数钱即可购一只,也许假来也许真。”至于古玩铺的古董,也有不少的赝鼎。

后门大街的小吃

后门大街有些北京风味小吃,都各有特色,如:

苏造肉,在鼓楼前路东,宝隆源酒铺儿的门前,每天下午,几份儿卖小吃儿的;苏造肉、羊头肉、猪头肉、馄饨。卖苏造肉的,是一位周老头儿(民国十几年时,他已有70多岁了),他做的苏造肉,肉香味醇,与众不同。当时住在后门一带的太监,都说他做的苏造肉,确是南府的味儿,据最近出版的,清宫太监信修明的《回忆录》中说:“苏造肉之做法,出于升平署(又称南府,在南长街南口)。昔年,多江苏人,他们的做法,与北方不同,故名苏造肉。做苏造肉者,姓周,他先在升平署为役,学做此肉。”

苏造肉的肉要两肋,要大肠、耳朵、口条、心、肝、肺(不要小肠和腰子、爪尖儿);洗净,用清水煮熟之后,捞出来,把炒得的糖色,抹在肉上,等它略干,放在锅里,将原汤倒进去,加上好酱油,再把药料:桂皮、甘草、豆蔻、陈皮等装在小布口袋里,搁在锅中,与肉一块用文火煮。

灌肠,后门桥福兴居饭馆的灌肠,从前在北京是独一份儿,人们称之为老灌肠铺。七七事变前,福兴居专做灌肠的师傅,有姓宫的,姓赵的,他们对于配佐料、煮的时间、烙的火候,都有独到之处。也有的人,买了煮好的灌肠,带回家去自己烙。

灌肠是把猪大肠里的油掏出去以后,用碱水和醋把它洗干净,把配好的佐料;团粉、花椒面儿、葱末、姜末、红曲,用清水拌匀、灌到大肠里,用麻绳儿系上肠头儿,在大锅里煮熟,捞出来,晾凉了,用刀削成片儿,在大铛上用油(炼得了的大肠油)烙,烙的外焦里嫩,蘸蒜汁儿盐汤儿吃,另具风味。

福兴居的北隔壁,是谦益大酒缸,有的人专为吃福兴居的灌肠,就到谦益去喝几两酒,叫几盘儿灌肠,这种吃主儿还不少,所以福兴居就在谦益那儿,单派了一个跑堂儿的,专干卖灌肠这一样活儿,可见其灌肠之引人。

至于庙会等处卖的灌肠,并不是福兴居那样的灌肠。他们既不用猪大肠,只是团粉加红曲,也没有其它的调料,可以说是烙粉坨儿吧!

八宝莲子粥,增庆斋饽饽铺,每年夏季,在什刹海荷花市场搭棚设座,专卖八宝莲子粥。用江米薏仁米熬成粥,吃的时候,每碗现加糖莲子、糖百合、瓜条、葡萄干、桃仁、杏仁、京糕、瓜子仁等几样果料和白糖桂花。增庆斋的东家赵寿臣,备有印花的信笺,和笔墨,当时有些名人,如张大千、张恨水、溥心畬……等,在这品尝了莲子粥之后,都曾有题词或诗,予以赞扬。赵寿臣把它装裱成册,加以保存。

老范馄饨,肉鲜汤肥,每天买来的十几斤肉,去皮剔筋,用刀剁成馅儿(老范说,机器铰的肉不香),用猪棒儿骨熬汤,把汤油先撇出来,灌到十几个黑釉的大瓷葫芦里,煮一锅馄饨,添一次汤油,锅里还煮着一只肥母鸡。馄饨是现吃现包,馅儿大,皮儿薄。佐料全,虾皮、川冬菜、香菜、紫菜、白胡椒面儿,酱油,醋,味道鲜香。晚半晌儿,挑出来,摆在后门大街桥南路东。北城的人,都说老范的馄饨好,确是名不虚传。

马家楼的烧饼,庆升祥羊肉铺在后门桥北路西有个分号,单有一间屋,专烙芝麻酱烧饼。他这的烧饼,花椒盐儿、芝麻酱都配得合适,层儿多而不粘,芝麻烤得焦黄而不糊,吃着又酥又香。因为正挨着马家楼胡同,所以人们都说马家楼的烧饼。

油酥火烧,刘记的油酥火烧,只有山楂白糖与脂油葱花的两样。他和好了的面,一个小面剂儿,擀的像纸那么薄,抻到一尺多长,搁上馅儿,随卷,随着在面皮上刷香油,大约有十几层,先在铛上烙、再搁在炉里码道上烤,面酥味香,总是出炉就光。每年夏季,还在什刹海荷花市场摆摊儿。

奶油镯子,一个姓王的老头儿,专做奶油镯子。用奶油和面,做成圆圈儿,像镯子那样大,烤的不硬不皮不糊,吃着香脆适口。还有一种奶油山楂饼,长方的小饼,里面是一片儿山楂糕。平常日子常到后门大街的几个说评书的茶馆儿去卖。

马家豆腐脑儿,北京清真教的豆付脑儿,有名的是南白(前门外门框胡同)北马(后门大街)。老马掌柜的,原是杠房打响尺的,嗓音非常好,他在鼓楼前一吆喝:“哎!好热的豆付脑儿来哎。”顺着风儿,后门脸儿都能听得见。他的两个儿子,也都卖豆付脑儿,一个在东安市场,一个在鼓楼后平民市场。

平民市场

民国13年,京兆尹薛笃弼在明耻楼下,设立“京兆通俗教育馆”,陈列各地名胜照片、历代帝王及名臣的画像,明清时代的盔甲刀矛,中法战争、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侵略中国等事的图片,并有文字加以说明,以及卫生常识等等,并辟有图书、报刊阅览室,对于文化教育颇有裨益,还在钟楼楼下开个电影院。

民国14年,又在鼓楼后与钟楼前的那块空地上,开办了一个“平民市场”,招集摊商和一些艺人来此营业。因为北城还没有这样一个“小天桥儿”,所以开办之后,非常热闹。

卖小吃的有晁记的饭摊儿,卖烙饼、燉肉、馄饨。还有卖灌肠的、豆汁儿的、扒糕凉粉儿的、白芸豆卷儿的、豆腐脑儿的、茶汤的、酸梅汤、雪花酪的。

北头儿,有个小戏棚子,“小密蜂儿”(张秀峰)、“白牡丹”(姓薛),在那儿唱“丁香割肉”、“小姑贤”、“鞭打芦花”“老妈儿开嗙”……一些蹦蹦儿戏,唱一段儿一打钱,坐板凳单要钱,真是像侯宝林说的那段相声“三棒鼓”。

还有说相声的、说大鼓书的(小辫儿刘,唱京东大鼓)、摔跤的(阿阔群)、练把式的(胡老道)、钻火圈儿的(姓关,外号叫小活猴儿)、练叉的(乌续山,卖大力丸)、说评书的(吴阔瀛)、变戏法儿的(姓程,也耍狗熊,外号叫狗熊程子)、相面的、算卦的……有卖小孩玩艺儿的、卖鸟儿的、小金鱼儿的、蛐蛐儿的、蝈蝈儿的……

有三个清茶馆儿:鲁记、石记、李记。西边儿还有一个落子馆儿。两三个剃头棚儿。

每天来的人很不少,熙熙攘攘,久盛不衰,日本投降后,那里改为小百货商场,就不像以前那样热闹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记忆中40年代的地安门外大街
古城中衢:阜阳解放路!
临汾183个公共自行车站点,即将建到家门口!预计1
寻访后门大街的那些老店铺
合肥荣事达小家电 河北售后店大全
旧影·旧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