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好书一起读:伟大的《易经》,中国哲学思想的源泉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对中国历史产生影响的书籍汗牛充栋,但是影响中国长达两千多年的书籍除《道德经》和《论语》外,恐怕就只有《易经》了。与另外两部巨著不同的是,对于《易经》的作者人们知之甚少,这就更加增添了《易经》的神秘感。

关于《易经》的作者,历来颇受争议。据古典书籍《汉书?艺文志》记载,《易经》成书于“人更三圣”,即伏羲氏画八卦、周文王写下六十四卦系的卦辞、孔子为其作传。秦汉以后人们普遍承认这一说法,但是近几十年来学说界对此提出了怀疑,因为六十四卦中提到的一些历史事件发生在周文王之后。因此,《易经》不应是一个人在一个历史时期完成,而应是不同时代的多个人合著而成。

战国后期,《易经》逐渐成为一种专门的学问,很多学者投入到研究《易经》的行列中,并共同为后世留下阐释《易经》的《五经》;汉代时,经学兴起,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解释《易经》,并形成了易学。

内容简介

在科学方面,很多定律往往被后来的事实推翻,但中国古代的《易经》却可以历久弥坚,亘古常新,甚至与最新的原子物理科学有很多相似之处,拥有不可估量的价值。

《易经》,原名《易》、《周易》,从汉代开始也称《易经》,是中国儒家典籍,属于六经之一。“易”是“变易”,即探求世事之变;“经”是方法或经典,即阐述普遍变化的法则。全书由“经”和“传”两部分构成,但却没有像传统书籍那样分章设节,而是由六十四卦组成,每卦又分内外卦、卦画、卦名、卦辞、爻题、爻辞几部分。

这是一部指导人们利用自然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的严谨的哲学著作,其中“经”是古代先哲通过长时间对自然、社会的观察,得出的宇宙万物的现象和变化发展的规律;“传”是对“经”的解释,用以阐释万物变化内在的高深义理。

作为中国文化最古老的典籍、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易经》原是上古卜筮的学术,但其并非迷信,而是在科学的范围内作术数占卜。《易经》认为,阴阳是宇宙万物的起源,自然界与人类一样,也是通过两性相交诞生的,万物之所以变化是因为阴、阳两者之间的势力此消彼长,相互作用。凡是存在于宇宙中的事物都在不断变化,并且这种变化是分

阶段进行,而到最后阶段时,必然走向反面,意即“物极必反”。

在先秦时期,由于生产力极为低下,处于蒙昧状态的人们无法理解自然和社会的现象,对事物内部的规律更是一无所知,为了寻求精神上的依托,便产生了宗教迷信。人们希望通过神灵的启示来判断吉凶,直接手段就是占卜。随着社会的发展,当这种手段发展成为一门专业之后,逐渐脱离了神灵崇拜,而是根据日积月累的经验和对自然的认识来用八卦占卜,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古人的唯物主义世界观。《易经》无疑是这方面的典范之作。

这部经典的内容和思想从政治到经济,从军事到科技,从教育到刑法,从治人之道到治国之法,无所不包。中华民族能在五千年的文明史中,经历种种灾难后仍然不断发展壮大一脉至今,与人们对易道精神的把握不无关系。

《易经》是中国生命信息预测科学的起源和基础,并以此衍生出命理学、相学、风水学和八卦等多个学科。此外,《易经》中所体现的辩证法思想,使其在我国哲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此,郭沫若曾说:“从《易》的纯粹的思想上说,它之强调着变化而透辟地采取着辩证法的思维方式,在中国的思想史上的确是一大进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初学《周易》总纲
图解易经
《山海经》被称为“地书”,还有更离奇的“天书”和“人书”
中国一部上古奇书,记载了宇宙的奥秘,如今却被视为迷信之书
解读易经:第一卦是说天,第二卦说地,然后诸卦才说万事万物
《易经》六十四卦是什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