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论语》107:谁能做到不耻下问

【原文】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译文】

子贡问道:“孔文子为什么被给予了‘文’的谥号呢?”孔子回答说:“他勤奋好学,不把向地位或者学问比自己低的人请教当作耻辱,所以被给予了‘文’的谥号。”

【思索】

古代君主、大臣、贵族死了以后,官方往往都要依据他生平事迹给一个称号,这就叫“谥号”。后来,有名的人物死了以后,民间人士也常常讨论给他一个称号。谥号是“文”人,可能就有道德高尚、勤奋好学等品德。

子贡可能拿不准给他起谥号“文”的具体原因,所以才问孔老夫子的。

“敏而好学”,有很多人“敏”翻译为“聪敏”。这个翻译不太合适。这里“敏”,应该是“敏捷、勤奋”的意思,也就是看到知识、遇到问题,敏捷、勤奋地学习,努力地研究。

“敏而好学”,是一种很重要的学习品质。知识到处都有,问题时时都存在,老师一直在我们身边。可是,我们常常视而不见,或者仅仅是不在意地看一眼,根本没有去认真学习,也没有虚心去请教。见到好的知识,我们是不是真能做到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呢?所以说,“敏而好学”不容易做到啊。

“不耻下问”,要想做到更难。因为嫉妒、认识不清、不好意思、不服气等原因,我们很多时候没有向地位、学问比自己高的人学习求教。 那么,面对着那些地位或者学问不如自己的,或者年龄比自己小的,我们会很真诚地向他们求教学习吗?比如,国际大集团的总经理会诚心地向一个最底层的小经理请教吗?如果在开会的时候,一个刚入职的小职员向集团的总经理提建议,几乎所有的人都会觉得不可思议。大家都会耻笑这个小职员,甚至有些人会代替总经理给他一顿训斥。大度些的总经理也许会一笑了之,但一般不会认真地去考虑一下小职员的建议。所以,几乎没人能做到不耻下问。好像毛泽东、周恩来等伟人有过不耻下问的故事。

其实,人生很多道理也是这样,看着容易,做起来难。越是觉得容易的人,实际上我们没有深入反省自己,或者没有做起来的打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聪明人别在小人物身上犯糊涂
请客吃饭是学问
【儒】《论语·公冶长》(15)当官的没学问应是耻辱
紫微斗数
不管你什么身份,什么地位,这些话绝对不能说!
“不耻下问”,你做到了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