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关于提高行动力的3个建议清单

很多年前,有一段时间,我很焦虑。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而我却依然原地踏步。焦虑来源于现实和理想之间的差距。我觉得自己很上进,却无法找到合适的方法;我迫切想改变现状,却害怕失败带来的痛苦;我曾经想好几种出路,但却始终无法迈出第一步。

会焦虑的人,往往不是他不愿意改变,而是他太愿意改变。但他有一个致命的缺点,那就是想太多,而做太少。

早在2013年,微信公众号刚推出不久,我就曾经萌生过在微信公众平台写文章的想法。在这之前,我写过很多文章,但我从未在网络平台发布过,主要是觉得写得不够好,怕没人看。慢慢地,到了2015年,当铺天盖地的公众号文章在朋友圈出现的时候,我想,很多文章写得不如我,为什么他们可以写出来,而我却不行呢?于是,我试着放了一篇文章出来。这篇文章就是《这些招聘潜规则你不知道,你将永远迷茫下去》,没想到读者还是很喜欢这篇文章,给了我很多的鼓励。然而,当我弄明白微信公众号的一些规则,微信公众号的红利已经过去。

当你想得太多,而做得太少的时候,你就会失去机会。

2016年初,我辞职出来,为了逼迫自己成长,我成立了公司,我给自己定的目标是,在这一年出版自己的第一本书。于是,我没日没夜地写文章,几乎是每天2篇优质的文章。功夫不负有心人,2016年,我出了第一本书《在最能吃苦的年纪,遇见拼命努力的自己》。

这本书的出版,让我更加坚定一句话:只有做,才能让你的未来变得更好。

马云说过:很多优秀的年轻人,晚上千条路,早上走原路。

大部分人,都擅长想,而不擅长做。

曾经看过这样的案例:

小张家境不是太富裕,大学毕业后,找了一份普普通通的工作,但他内心早已厌倦了穷日子,他做梦都想发财,腰缠万贯、名车豪宅,他不只一次地幻想这一切。然而,工作依然是平淡的,收入一直是微薄的,仅够交房租和吃饭而已,小张感觉很沮丧,可他却手足无措。想象里的富有和现实中的穷困形成了巨大反差!他一天天地重复着这样的生活。他感觉自己的工作和收入根本不可能使自己致富,才干了几个月,就决定辞职。

辞职后,他一下子陷入了迷茫之中。一开始他很想自己创业,可是想到自己的钱那么少,而且创业还有好多困难:场租、人员招聘、管理、销售渠道,等等。还有,万一失败了怎么办啊?万一欠了一屁股债,怎么还啊?想了好多,他犹豫不决,始终没敢去实践。然后他想靠写作来获得财富,可是他的文笔一般,而且又感觉发表一篇文章实在是太难了。况且如果写那么长的小说,实在是太难把握,自己根本缺乏那个耐心,于是他迟迟未动笔。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去了,他每天泡在网上打发时间,下了网也许会自责,也经常会幻想自己的风光生活。但是眼看着手里攒的钱一点点花完了,他心里很焦躁,却又无可奈何。他最后只好出去打零工,不停地换工作,他的朋友有的通过贷款创业事业有成,买上了房;有的工作努力,晋升很快,收入不错……可是他却始终工资微薄,他后来甚至“专心致志”研究起了彩票,从始至终,都没有认真去工作,去设定个目标并为之努力奋斗。于是,他所幻想的生活也就成了海市蜃楼,永远无法企及,他的美好蓝图也都成了泡影。毕业几年后,他始终没有摆脱贫穷,甚至一度连房租也交不起了。

小张是一个典型的耽于幻想的人,他整日想象着富裕的生活,却一直畏首畏尾,没有任何实践行动,最后所有的想象也只能落空。现实中,像小张这样的人不少。

那该如何做,才能真正成为一个行动派呢?在这里,给大家介绍3种实用的方法,让你放下犹豫,快速行动。

1、想清楚你的底线

每个人都在做决策的时候,最好有一个底线思维。

所谓底线,就是不可逾越的界限,是事物发生质变的临界点。一旦突破这个界限,就会产生不可估量的危害、导致难以承受的后果。

底线思维是一种思维技巧,拥有这种技巧的思想者会认真计算风险,估算可能出现的最坏情况,并且接受这种情况。底线思维会影响我们的生活态度,能够提供继续前进时所必须的那份坦然。因为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够轻易地做决定或担风险。有时可能苦苦思索几个星期,甚至几个月,但仍然无法得出结论,采取行动。这种情况的出现,常常是由于我们害怕跨入未知领域所带来的后果而引起的。而底线思维有助于你快速决断。

做任何决策,先想好你的底线是什么,一旦你想清楚并接受你的底线,那你的行动力就会大增。

昨天遇到一个朋友,他是一家公司创始人,今年才30岁。已经创业2年。他从毕业就在一家公司工作,做到总监的位置,然后激流勇退,跳出来创业。

我问他为何敢放弃这么好的工作出来创业?

他说,他已经想清楚了自己能接受的底线。

他现在月工资是2万,到手14000,一年下来,加上奖金,到手工资总额有20万左右。除去消费,他每年能存7万左右,到现在,他存了有20万。他说按照这个速度,他需要存20年,才能存够深圳一套房的首付。

现在,他有一个项目,预计需要投入20万。预计2年回本。

“我想好了,我不想一辈子打工,就算失败了,就败光这20万重新开始。”他说。

对于他的创业动机,我不置可否。但他的行动力,却是真的强。

很多人会纠结于是否要转行,其实重要的原因,是他们没有想清楚自己的底线是什么。所以,他们会害怕自己失去的会比得到的要多得多。

如果你做事犹豫,那你就想想,你做这件事,如果失败,你能接受的底线是什么?想清楚,如果能接受,你的行动力就会倍增。

2、没有完美的事,在实践中改进

我自己本身做过很多职业。做过销售、产品、人力资源。之所以做这么多职业,是因为我曾经也迷茫过一段时间。

但是,区别于很多人会陷入迷茫,我走出迷茫的速度很快。

现在想想,我之所以能够快速走出迷茫,就在于我没有纠结太多,都是速战速决。

但是速战速决有一个前提是,你要对自己非常了解。在我的第一本书《在最能吃苦的年纪,遇见拼命努力的自己》里,我曾经对如何快速选择一个适合职业做了阐述。

我帮助过几百位朋友做过职业规划咨询。很多朋友最后给我反馈是,刘老师,感谢你对我的具体情况进行了分析,我也觉得很有道理,可行性很强,但是我还有纠结于是否要选择你推荐给我的职业。

我问他们:你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呢?

他们答:因为我不知道做了会不会成功,所以很担心。

其实,就算是再厉害的职业生涯规划专家帮他们分析了,他们依然会有这样的想法。

我告诉他们:只要你认可我对你的分析,那你就可以大胆地去尝试。也许你的想法有很多,但你的优势、潜能不会欺骗你,这些都告诉我,你适合做这样的职业。

我给他们推荐的职业,都是符合他们的兴趣、能力、优势、价值观的。

所以,我鼓励他们,选择了,就去做。这个世界,没有百分之百完美的职业,都是要在实践中去磨合,去发现,你才知道你是否合适。

后来,很多人给我反馈,说一份职业,确实要工作1年之后,才知道是否适合自己。如果当初没有去做,现在可能还处在想的阶段。

所以,不管是选择职业,还是做其他事情,先做了再说,在实践中改进。

3、不仅要有计划,还要学会借助他人的力量

曾经有一段时间,我给自己定了很多计划。

比如,关于写文章,我给自己定了计划,每天写2篇。

刚开始,我还能坚持完成,但是,后来,我一天就写1篇文章了。有时忙其他事,文章就不写了。

很多计划做了,根本完不成。

是自己的计划出了问题吗?其实不是。计划没问题,只是执行的人出了问题。

那段时间,我想,反正写不写都没关系,所以有时候就偷懒了,导致计划没有坚持下来。

但是,在写书这方面,我发现自己的行动力惊人。

这些年一直有出版社找我写书,由于工作太忙,我拒绝了一些,因为实在没时间去写稿。之前写《直击人心》的时候,我第一本书刚出没多久,本没想过要继续写书,但编辑跟我联系了很久,所以就答应了下来。答应下来后,我就要制定行动计划了。交书稿的时间是3个月,这本书总共有8个章节,按照计划,我至少每天需要写1-2篇文章,我才可能完成任务。所以,每天除了工作,我一般是在回家的路上写。那段时间,我没开车,很多文章,都是坐在地铁上,用手机完成的。实在写不了的,我就在地铁上构思文章结构,案例等,然后回家后写。这样写文章效率真的很高。

可是写作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我曾经想过偷懒。但是想到三个月后就要交稿,所以唯有拿起笔继续写。

这样的行动力真是惊人,我提前了一个月完成了初稿。当然,这样的写作,是建立在自己的经历,素材积累上才可以顺利完成。

2018年新书《20岁不努力,40岁会出局》,我曾经也认为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因为这本书案例很多,而且工具很多,原创性强,但是,我发现,我最终还是完成了。这个真的要感谢编辑对我不断地催促,其实,我还算是一个比较会偷懒的人。

所以,我想说的是,如果你要完成一件事,真的不要自己埋头就做,最好学会借助他人的力量,来督促你完成。

你可以把你的目标告诉你的亲人或者朋友,然后规定一个时间完成,不完成,你要受到惩罚。比如,请他们吃一顿大餐,我相信,你的行动力会大增。

对有些人来说,这辈子的失败,不是没想法,而是想法太多,而做得太少。人生永远没有完美,选择了拼搏,你就要放弃安逸。

认准一个目标,聪明地做就是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逆向思维:行动力,大于你的一切认知
会不会赚钱不是天注定,而是有这四个特征
十个步骤培养一个新习惯
成为一名建筑师的理由
郜永华《淘宝运营五讲》:运营不是打杂
训练说话思维的连贯性,就可以脱稿演讲,自如地即兴发言:三维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