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12届国展作者:楷书这样写就入选了⑦
尚湘原(河南)
此件楷书创作时主要有以下几点考虑:一是取法上不局限于某一碑,整体上力求融合北碑的质感和唐楷的细腻;
二是形式上采用小中堂,加以界格,在视觉上呈现出碑版的效果;
三是用笔上掺小楷和行书笔意,点画在轻松灵动的基础上追求精致,不过分表现碑版的刀刻效果。通篇在结体、气韵的细节上仍待进一步提升。
金戈(浙江)
很幸运处在这个最好的时代并见证了近三十年的书法热。我这个人太随性,这次入展的楷书作品乃一遍书就。打格、书写、拼接总计也就一下午,从内心深处来说是极喜欢第一遍那种丰富的生发性和不可复制性。
思维触点的清晰和敏感保证了书写时心理状态是愉悦的…如此,足矣!
郑成航(浙江)
我本次拔稿的是一件大幅的中楷作品,唐代卢藏用所撰《陈子昂别传》,主要取法欧阳询《皇甫诞》《虞恭公》二碑。
这种书风是我最近几年的主攻对象,意在打破明清以来至今尚存的对于欧体书法的某种误读。
简而言之,就是希望恢复欧阳询晚年意态飞动、风神凛然的风格。
袁琪(江苏)
从开始创作,就一直对自己的作品不太满意,对入展也不抱什么希望,就这样,我一天创作一天临帖、陆续一共写了六遍,觉得只有第五遍通篇才稍微协调一点,想再写时间也不允许了。
最后,我就将第五遍创作的作品送装裱店托了一下后寄出,觉得这只是对自己一个交代而已。
黄彦平 (吉林)
看到十二届国展的通知后、感觉发挥自己的特长到来了,在精心准备好行书、草书作品之后,突然感觉到,多少年没有投楷书作品了,随机翻阅《历代书法论文选》,翻到吴德旋的《初月楼论书》,在完成主打作品创作后,似乎少了些急功近利的想法,心绪自然放松了许多,信手拈来、用小楷书抄写。

投稿?你先得看懂国展的套路!

《中国书法杂志》

12届国展作品集+评委点评集

点图查看下单

交易担保 墨相文坊 12届国展《书法杂志》点评论文+作品集专刊 小程序

张卫华(江西)
首先是定形式,六尺小窄条、两边接白,内容为苏辙《上枢密韩太尉书》,文章美、有思想;纸张为浅仿古蜡柒纸。
其次,查找出现较多的『之、其、而、以、气』等字,确保字法规范又有变化。书写时采取有行无列、大小错落、掺以行书笔意、在放松的状态下完成。这样作品气息清朗、富有变化。
杨方华(湖南)
本届国展征稿出来后,我就在思考如何创作。形式要清雅,气息要纯正,既植根传统,又要有个人面目。
我是从唐楷转向北魏墓志的,在技法上力求把唐楷严谨的法度和北碑粗犷宽博的气韵结合起来。
具体到投稿作品中,以中楷和小字搭配作块面对比,中楷用笔加强粗细对比和墨色变化,小字以魏碑笔意作散淡结体,做到自然书写。用纸我更偏爱整张素面粉彩,虽略生涩,但更能体现用笔细节与层次。
何虹江(四川)
离截稿前十五天,觉此前所投自撰行书对联有瑕疵,老师说再写一件楷书。于是,上网购买了几本何绍基字帖,以本家先辈楷体风格投展。找朋友拿了几张白绢纹纸,不合,遂用栗金纸。
因思朱墨书者不会太多,遂用朱墨。内容取清代吴振棫著《养吉斋丛录》抄之,量也不易撞车。形式在二米以内。写完一稿,感觉不太满意,遂再书一稿,注重体现何楷古拙朴茂、沉稳生动之趣。
黄裕平(江西)
人或有言:凡事皆讲究“缘”。吾以为然也。吾习楷书十余载,致力褚登善诸碑帖,不可谓不专心而致志矣。然屡投国展不中。
两年前,偶见东坡《舍利塔铭》,喜不自胜。临之,心手双畅,继而研临其楷书诸帖,如鱼得水。
遂以苏楷逐鹿全国二届楷书展,顺利入展。此届国展,吾仍以苏楷参赛。赛前,读完林语堂先生《苏东坡传》,以期增进对东坡和东坡书法之了解和理解,随后再作书,果又大进。
周俊(江西)
我的楷书作品再次入展,使我更加坚定了学习研究敦煌写经书法的信心。作为当代书者,应该放眼浩瀚的古代经典,找寻属于自己的独特定位和方向,不随时流,不媚时风,以板凳要坐十年冷的精神,深入传统,静心磨砺。
陈寿昌(湖北)
吾于《倪宽赞》用功较深,以一种“风来我不挡,风去我不随”之心态学习书法,故而坚持用唐楷创作。
十二届全国书法篆刻展征稿前一个月开始构思作品,创作思想集中于幅式简洁、书写自然、变化协调、传承有绪等要旨之中。创作之前,反复临写《倪宽赞》,并以各种节奏打破原有章法,提炼一种书写状态。
陈逸(湖北)
楷书的创作不外乎两种表现,一是经典传统一路,二是写意原创型。我这件参赛楷书取后者,集我多年所学,取锺姚之古拙,融羲之之简静,借汉魏率真之笔意,研墨以浓淡枯润之笔,按要求以四尺整张抄录了《东坡志林》三则,自然留白,形成一大块面与落款题跋小块面的鲜明对比,整件作品古雅、空灵、简静。这种风格的小楷,形若小桥流水,赏若江南小调,这也是我平时的追求。
刘立稳(湖南)
我平素习楷不拘一格。既喜工稳秀巧,也喜拙朴雄放。既喜风格迥异之墓志,又喜法度严谨之唐楷,而唐楷诸家中尤其钟情欧阳通与颜真卿。
可正因所学庞杂,每逢创作势必纠结如何取法。然本次创作我却十分果断——以何绍基楷书为基!何氏习楷由颜真卿与欧阳通入手,既取颜字之宽博,亦取小欧之险峻。故沿袭何氏势必顺理成章。
龚海波(河北)
由于性格原因,从刚开始练书法,便对楷书用功颇深,记得第一次参加中国书协的展览也是一件楷书。我有一个习惯,就是每次参赛之前,必定先临帖数月,做到每次创作的作品有所新意,投稿前由于教学任务,正日课小欧阳、逐在此基础上掺杂隶意,创作出了这次展览的作品。
高江霞(山西)
十二届国展征稿发布后,起先选欧阳修《相州昼锦堂记》书写、后来发现不妥。
本人重度残疾,脊柱严重侧弯,每次书写只能坚持一小时左右,创作过程断断续续、难以一次完成、连贯成篇。
于是改写楹联,上下联各自独立,字数较少,更适合自己。而后强化临帖、抠细节、循规律、抓特点。
再仔细打磨样稿,反复调整。比如:线条粗细对比,字的大小、长扁、欹正对比、相同字、相同部首,相同笔画的丰富多样性表现等等,最后胸有成竹,一次性完成创作,心情较为轻松。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96年后生书法真惊艳,楷书碑帖结合,互掺互融,行书有何绍基笔意
12届国展作者:楷书这样写就入选了③
苏轼第一楷书、53岁传世之作书法欣赏:中楷经典,笔画刚劲有力
庙堂三碑之《史晨碑》,打基础的好帮手,有凭有据
这幅唐代楷书,不太“尚法”,有行书笔意?
赵孟頫是如何超越时代,和欧阳询等人并列,位列“楷书四大家”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