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婴幼儿头皮血肿骨膜下成骨的诊断和治疗

新生儿头皮血肿在临床上较多见,易引起大家注意和重视,而对它的治疗以及预后还不够重视。大部分产科医师建议保守治疗,从而使部分头皮血肿骨膜下成骨患儿失去最佳治疗时期。颅骨骨膜下血肿可见于自然分娩的新生儿,更多见于使用胎头负压吸引或产钳助产造成骨膜下血管破裂出血所致。骨膜下血肿吸收较慢.而颅骨骨膜母细胞在新生儿期非常活跃,常形成增生性骨化组织。一旦骨膜下血肿骨性化形成,吸收困难,既影响外观又易影响该处颅骨的发育,致使该处原有正常颅骨被吸收。所以颅骨骨膜下血肿在新生儿出生后15天内无明显吸收者,可考虑穿刺抽血;若血肿已骨性化变硬者应该考虑手术治疗。


新生儿和婴儿的头皮血肿十分常见,诊断相对简单,但是在治疗上有不同意见。大部分头皮血肿均能自行吸收。一般皮下血肿血肿直径<5cm 的,位于头皮下的机会较大,一般采取保守治疗或者可予血肿穿刺治疗。而对于血肿血肿直径>8cm,且肿块位于一侧头顶部的,则应该注意其病情发展情况。新生儿3周后,头皮血肿大小无明显变化的,尤其血肿周缘逐渐硬化的,应予高度重视,并及早手术治疗。头皮血肿自行吸收时间大多在1~3周以内,1月后自行吸收的机会越来越少,本组46例血肿机化硬块都在3-4周后逐渐形成。对于头皮血肿,观察至3周,仍无吸收且骨化不明显者,可考虑严格消毒后穿刺,但在4周后,骨膜下血肿逐渐开始骨化后,一般均考虑手术治疗。有人认为头皮血肿有吸收的可能,新生儿不主张处理。事实上,3周后新生儿骨膜下血肿开始逐渐骨化,若不处理,则将严重影响外观以及颅骨正常发育,这对于家属来说是难以接受的。 我们随访的5例未手术的头皮血肿骨膜下成骨患儿,其中最长一例现已8岁,头颅CT扫描显示顶骨明显外凸,且颅骨明显变薄。观察其头颅CT的变化过程,考虑患儿在保守过程中,正常颅骨因失去骨膜营养而逐渐变薄吸收,而骨膜下成骨代替正常颅骨。头皮血肿骨膜下成骨若早期手术切除,疗效颇佳。因此,头皮血肿患儿,应注意观察头皮血肿的变化,至3周后仍无明显吸收且肿块硬化的,均建议手术治疗,疗效确切。新生儿和小婴儿手术耐受能力差,尤其不能出血过多,所以术前以及术中应做好充分的准备,保证患儿的正常血容量。一般术前均应备红细胞悬液0.5-1单位。术中应尽量减少颅骨渗血。同时应该仔细询问病史,排除头皮血肿的合并症,从而保证手术的顺利完成。有颅内合并症,应首先处理,直至无明显手术禁忌症。经过手术治疗,全部颅骨骨膜下成骨患儿均恢复正章颅骨外形以及颅骨发育。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健康宣教】头皮血肿——新生儿不容轻视的问题
新生儿的头皮血肿到底该如何处理?
孕妈正散步,肚里的宝宝突然头着地“掉出”,结果惊心动魄……
颅脑凹陷骨折整复术
头外伤致血肿该如何处理
怎么会是双脑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