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搭建立体发展平台 促进教师自主成长 蜿蜒青山原创

搭建立体发展平台 促进教师自主成长

       宝丰县杨庄镇第二初级中学 牛聚豪

宝丰县杨庄镇第二初级中学校是一个校园面积不大的农村学校,但在这里却成长起来一批优秀教师:本县第一个申报市级、省级课题的牛聚豪老师、省级优秀教师的段亚萍老师、市级名师和骨干的杨建昌、李洁敏、姬广军等。由于重视教科研工作,我校有一个省级课题通过验收、结项,9个市级课题通过验收结项,六个课题分获市级一、二等奖,在各级各类刊物发表论文13篇,本县农村学校的第一个市级教科研学校就是我们的学校;学校现有市级名师和骨干4人,市级优秀班主任2名,县级优秀班主任3。同时,我校拥有一大批县级优秀教师。我校现有高级教师11人,拥有一大批省、市、县优质课教师......

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方面,我们的做法是搭建立体发展平台,促进教师自主成长。

一、搭建教学技能平台,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教学工作是学校的核心工作,也是最能体现教师综合素养的主平台。每一个学校领导都要认识到,这个平台是提升教师能力最直接、最有效的地方,是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的主要平台。

为了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专业水平,我校积极搭建不同教学技能平台,开展不同教学互动活动,提升每位教师的基本专业素养。首先,搭建教师基本功比赛平台,定期开展教研组和学校组组织的基本功大赛,常抓教学基本功。其次,为了提升教师专业素养,2018年我镇实组建了杨庄镇教育共同体,开展全镇一体化教学研究,我们学校以此为契机提出了学科领导人制度,该制度通过聘请学科领导人,对全校教师的课堂进行全方位教学诊断,并根据存在的问题和各自的优势,指导他们做好教师专业发展规划,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

随着学校教学改革的深入,我们设立了教科室,结合教学实际构建“教、学、研”的一体化教研模式。通过实践我们发现旧的听课模式越来越形式化,我们提出了“听、评、议”相结合立体听课模式,提出了“听是基础,评是提升,议是升华”的评课活动标准。为了凝聚各教研组的智慧,采用听推门课和展示课相结合听评课模式。用听随时推门的家常课来代替表演性质的汇报课,让每个教师展示的教学风格和艺术。同时,利用听后的评来反思自己的问题和不足。在议的环节,在学科领导人引领下,每个教师可以通过互动发表自己的见解,让授课教师和评课教师在评议中雪球突破,超越自我,达到参与人员的共同提高。真正做到上好每一节课 ,实现无论谁在听课都一样,无论面向是么人公开都一样。在活动后结合问题强化分析与指导,并及时召开反馈会,对年级教学工作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这种集现场听课、及时评价、有效评议于一体的议课磨课活动,非常有效。实践表明,通过搭建教学技能平台,非常有利于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育素养。

二、搭建教学研究平台,提升教师专业研究能力

在教研工作中,我们以综合教研为引领,有效发动全校教师人人参与各种教研活动2014年,我们申请了市级教研课题“三三一有效教学模式的研究”,并以此为契机,组织全校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积极参与研究,提升自己的研究能力。2015年课题顺利结题,并获得了市级优秀一等奖。我们没有停止课题研究步子,而是选择再研究、再实践,并于2015年申请了市级教研课题《三三一课堂教学评价模式的研究》,该课题与2016年获得通过,并获得市级二等奖。近年来,我们以课题立项为突破口,开展基于教师专业发展的真实需求的校本教研。近5我校教师获得省、市级立项课题有10多项,包括牛聚豪同志主持省级《农村初中班级自主管理模式的研究》,何延坡校长主持的市级课题《教育科研促进学校特色的研究》,陈凤霞老师主持的市级课题《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实验研究》、闫慧敏老师主持的市级课题《生本理念下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等等。这些课题的研究引领教师专业发展方向,为每位教师提供了专业发展的平台。通过研究在CN杂志上发表了6篇论文和在县、市级交流了20多篇理论成果。这些成果让我校教师从总体上更加明晰了教师成长的规律,为我们提升教师专业研究能力工作提供了理论依据和研究方向。

2018年我镇实组建了杨庄镇教育共同体,为开展全镇一体化教学研究提供研究平台,教育共同体每学月都要举行四次集体教研活动,集中研究教育教学工作中出现的困惑和问题,并结合实际开展校本课题研究工作,这些校本课题从教学中的小困惑和小问题出发,通过教师小团队的实践研究,以及课例研讨或主题研修,破解困感和解决问题。通过这样的课题研究,让教科研更接地气,能有效提高教师的教研能力。

通过开展课题引领,搭建研究平台,让一线教师的教研以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为基础,促进其快速成长,特别是在锤炼教师的专业思维上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搭建名师交流互动平台,引领教师专业成长

为了充分发挥“名师效应”,我们不仅鼓励优秀教师积极申报市县级名师、骨干教师和名班主任,而且积极推动学校的名师工程,为市县级名师工程提供人才支撑。为了搭建名师交流平台,建设研学共同体,我们重点做好提出了“五个一”工程。

1.建设研学共同体团队:在日常工作中,为了发挥教育科研的引领作用,我一学科组为单位,建立研学共同体。结合教学工作构建教学研一体化研究团队,强化教研活动流程,科学备课,精确指导,高效施教。力争团队成员课堂教学上出精品,课题研究上出成果,实现“名师效应”,以期全面促进学科教学工作。

2.开展一个课题研究:以研学共同体为单位,瞄准新课程实施和教学改革前沿,确定一项具有实用价值的科研课题,实施校本研究。并以此为方向,在实践探索中破解学科教学的难题,带领本研学共同体团队开展科研活动。

3.做一次集体研究展示:每周每个研学共同体承担一次校级或以上主题展示活动,以研讨会、报告会、名师讲坛、公开教学、议课活动等形式,传播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帮助教师解决教与学过程中的难题,充分发挥名师效应,形成名优群体效应,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4.建一个集体工作室:结合共同的研究工作,开创集体工作室网页,及时传递工作室成员和校内团队之间学习成果,交流研学共同体研究成果,使网页成为教学动态展示平台、成果推广源和教科研资源生成站,以多主体参与的方式,面向广大教师和学生传播。

5.整理出一批研究成果:研学共同体积极整理教育研究的经验与成就,展示研学共同体的教育教学成绩、教科研的理论结晶等成果以精品课堂教学实录、教育个案与反思(含教学设计、课件、案例分析、课例)、论文、课题报告等形式向外输出。

四、搭建研修交流平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教育研究是教师自主发展的强大助力,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主要途径。我们以校本研修为抓手,以课题研究为导向,积极构建教学研究平台,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搭建平台。2015年我校依托自身教育科研实力,开始构建教育与科研一体的五校共同体,开展教育教学交流活动,搭建名校间区域研修交流平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通过承担五校联考和考后交流活动开展“校本研修”的活动。2016年,我校被评为平顶山是首批教学研究基地和教科研先进学校;2018年我校再次评选为平顶山市教科研先进学校。在校本研修活动中,利用学校共体和区域教研组织建立教学研究的平台,采用线下和线上相结合的形式推广教研成果,发挥教研活动的区域辐射引领的作用。

校本研修是教育科研的主体,同时,也是课题研究的基础。为了有效开展校本教研活动,我们建立学校教科室,定期开展各学科教研活动。2015年我们的市级课题《三三一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通过市级鉴定,并获得了市级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为我校构建了富有农村特色《三三一有效教学模式》,为农村课堂改革注入了活力。为了进一步深化课堂改革,我们围绕三三一教学模式进行了一系列校本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的科研成果:2018年牛聚豪老师主持的省级课题《农村初中班级自主管理模式的研究》通过省级鉴定,2018陈凤霞老师主持的市级课题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实验研究通过市级鉴定,并获得了市级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2019闫慧敏老师主持的市级课题《生本理念下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研究》通过市级鉴定,并被鉴定为优秀课题。

在校本研修上,我们积极搭建校本研修平台,每周在教科室开展各个学科共体的主题研讨会。为了有效开展校本研修,我们提出了校本研修的“四个一原则”:即每次研讨会要有一个主题,一个主持人,解决一个问题,完成一次记录。在研讨中,我们采用宽松的形式,不定顺序自主发言,不规定发言时间长短,可以“插嘴”,可以群说,也可以私下交流。因为自由、宽松,一般不会产生话语霸权,教师谈话愉悦、和谐。但自助式校本研修与自由讨论不同,我们的研修活动都会围绕一个主题设计问题框架,通过主持人引领,对研修活动进行恰到好处的调控,实现研有所得的全面发展。

为了形成浓厚的校本研究氛围,我校提出了一下校本研修四种创新做法:一、抓住一个关键:积极创造研修文化,让校本研修在和谐的环境中生根;二、突出一个重点:以名师为引领,以骨干教师为重点,分层促进教师研究素养的形成;三、应用一项技术:充分应用信息技术平台,构建多主体参与的研修模式,解决教师研修活动的时间和空间限制。我们要用好这个时代的科学技术为自身的成长服务,让现代信息技术在研修中发挥其独有的作用;四、设计一个格局:要依托校本研修,充分利课题的引领作用,布局学校的整体研修格局,设置不同研修平台,利用不同的途径开展切实有效的教学研究,让校本研修更有实效。当教研活动形成了一种文化,变成了一种习惯,参与校本研就如人们的呼吸一样自然,一样重要。我们把教师的专业发展融入这种文化氛围中,教师参与的热情自然就高,就能够更好地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

五、构建人才特色发展平台,形成教师成长体系

在对教师专业成长的指导过程中,我们发现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有生命周期的,在不同成长阶段的教师,其发展的重心不同。在工作前五年是教师成长的职业适应期,其专业发展的核心特征是“适应”。包括教师角色的适应、工作环境的适应和教学方法的适应;工作五至十年是教师专业成长的自主构建期,其专业发展的主要任务是构建教材的分析能力和处理能力、教学环节设计和应用能力,课堂教学过程组织和掌控能力、课堂教学后反思和反馈能力、专业方向的设计与发展能力、教学研究与成果分析能力等专业能力。结合教师专业发展时期、方向和能力特征,我们的校本研修在人员分配和主题安排上都会对此进行认真考虑和安排的。例如:对于善教的教师,我们注重发挥他们教材的分析能力和处理能力、教学环节设计和应用能力,课堂教学过程组织和掌控能力、课堂教学后反思和反馈能力的特长,发挥引导他们成长为教学名师;对于善进行教育科研的教师,我们注重发挥他们专业方向的设计与发展能力、教学研究与成果分析能力。引领他们发展为科研型教师;对于善思的教师,我们注重发挥课堂教学后反思和反馈能力、专业方向的设计与发展能力,鼓励他们以思想型教师为专业发展的坐标系,成为教育专家的教师……。

根据不同成长方向的教师,搭建不同形式和层次的人才发展平台构建不同的教师成长体系,让每一个教师都能快乐的做自己想做的事,幸福的成为各具特色专家型教师。结合教师专业发展周期性和教师对个人发展的差异性和独特性,学校搭建了多个教师培养平台,实施“四项工程”对教师开展专业指导。

1、青年工程。结合适应期教师的特征,以课改为契机,加强青年教师尤其是新教师的培养指导。选拔和培养一批青年教师,开展青年教师的亮相和展示活动,把他们塑造成青年主力军作用。

2、青蓝工程。通过搭建跨全县名校研学共同体和与北京四中建立网络互动的平台的形式,挖掘名师资源,发挥名师的示范引领作用。让骨干教师与青年教师结对,制订携手成长计划。加强对青年教师的课堂诊断和完善指导,定期组织骨干教师面向青年教师开设示范课,让青年教师观摩老教师的教学风格,感受老教师热爱教育、热爱学生、刻苦钻研的敬业精神和乐于奉献的良好师德。

3、名师工程。引导教师明确定位,设定奋斗目标,采取多种办法鼓励教师发挥特长,培养一批校园新秀、优质课教师,结合省、市、县的名师工程,选拔一批省、市、县级名师和骨干教师。建立符合教师特色和发展周期的培养系统,实施“首席教师”制度,培养造就一批层次高、素质好、年轻化、潜力大的名优教师队伍,充分发挥他们在教育发展中的“领头羊”作用。

4师表工程。以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为准则,重视教师团结协作和奉献精神的培养,建立“师德一票否决制”;大力宣传名师的敬业精神、师德风范、工作业绩和社会贡献,大力表彰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敬业爱生的师德先进典型。将名师的风范由个体状态变为全校教师共同拥有的精神财富,使其在更大范围内发生长期效用

六、采用多层激励机制,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哈佛大学研究表明,缺少必要的激励,一个人的工作能力往往仅能够发挥20%-30%;面在针对有效的激励之下,一个人的工作能力则能够发挥80%-90%。所以,我们采用有效的激励机制的作用,全面提升教师的专业成长的自觉性,实现全体教师的特色化成长。

1评选优秀研学共同体

通过研学共同体的评选,促使教研组建设工作的实现制度化。我们规定每周每个研学共同体进行一次主题明确的教研活动,如专题反思、课例研讨、主题研修等,并实现“精细化管理”。要求每次研学共同活动要体现“四个一”的要求,即: 即每次研讨会要有一个主题,一个主持人,解决一个问题,完成一次记录。每次活动都要进行精心组织和策划者,从内容到形式,策划每一个环节,确保每一次活动有效、高效,保证让每一位参加者都有思考和收获。结合活动记录,每年评出优秀的研学共同体。

2、授予党员教师示范岗

为了鼓励党员教师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对优秀的党员授予党员教师示范岗,以彰显学校党建工作的影响力。党员教师示范岗的设立,极大激励了示范岗教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有效促进了他们的专业成长,取得良好的示范效果,得到先教体局表扬。

3、设立教育科研教学成果奖

为了鼓励教师自觉参与教研科研活动,学校设立了设立教育科研教学成果奖,学校出台了《教育教学科研成果奖励办法》。每年根据奖励办法,对教师结题的课题项目、发表和获奖的论文颁发教育科研成果奖,都给予适当的现金奖励。

总之,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方面,我们的积极搭建立体发展平台,促进教师自主成长,利用多渠道开展教育科研活动,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采用多层激励机制,全方位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针对有效的激励措施,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全面提升教师的各项素质,让教师的教育生命就会焕发出勃勃生机,让教师的教育的生态就能欣欣向荣。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市凤鸣山中学教师队伍建设规划
校本研修汇报材料
附件二:龙口市共同体名师工作室成员考核评估标准
构建区域教研共同体,引领青年教师专业成长
金城名师答辩个人陈述文稿
校本教研模式初探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