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六种常用中药药量大揭秘

​中医不传之秘在于量,六种常用中药药量大揭秘

1、麻黄

麻黄以其轻扬之味,而兼辛温之性,善达肌表,走经络,散风邪,祛除寒毒icon,用量宜重。

若为风寒外感,用10~15克,常用的有麻黄汤、小青龙汤等。

若为风寒湿痹,用15~30克,入桂枝芍药知母汤、乌附麻辛桂姜草汤,用量轻则效果不佳。

若寒邪深入少阴、厥阴,隐匿于筋骨之间,非用麻黄、官桂icon不能逐者,用量宜轻,3~5克即可,如阳和汤。

老年男性,麻黄量大,有致癃闭icon之嫌,但此副作用,可用来治疗儿童遗尿病,多配伍益智仁icon、芡实、金樱子、莲须icon等补肾制品。

2:柴胡icon

柴胡用量不同,临床功效差别很大。

若用于解表退热,用量宜大,15~30克,如柴葛解肌汤、柴胡达原饮icon、小柴胡汤,用量过轻达不到退热效果。

若用于疏肝解郁,量宜中等,10~15克,如逍遥散、柴胡疏肝散、龙胆泻肝汤。若用量过大,则使肝气疏泄太过,作用会适得其反,还会损伤阳气和肝阴icon。

用于升举阳气,少量即可,一般不超过6克,如补中益气汤、升陷汤。若用量过大,会减弱人参、黄芪等的益气功能,直接影响益气升阳之效果。

3:升麻

若用于治疗久泻脱肛、子宫下垂、崩漏下血等气虚下陷证及疹出不畅的风疹icon、麻疹等病,用量宜小,3~6克,如补中益气汤、举元煎、升陷汤、升麻葛根汤。

重量可以深入血分,而达凉血解毒的功效,如治疗痈肿疮毒,热毒血痢等热毒炽盛之证,用量宜重,可以用15克以上,如升麻鳖甲汤、麻黄升麻汤。

若用治疗一般的阳明胃肠郁热证,用量宜适中,10~12克,如清胃散、普济消毒饮。

4:羌活icon

故若用于风寒外感,10~15克,如九味羌活汤;若用于风湿痹症,用量宜加重,15~30克,如除风湿羌活汤、羌活胜湿汤。

若用于疡证以排脓托毒,发溃生肌,或用于脾虚湿陷证以升发脾胃清阳之气,用量宜轻,仅以为向导而任佐使之药,3~6克,如升阳益胃汤、羌活透肌汤。

5:黄芪

黄芪具有“量小则壅,量大则通”的特点。若补虚益损,用量一般为10~20克,如归脾汤、圣愈汤、十全大补汤icon等。

若固表止汗,治疗汗证,黄芪的用量为30克,如气虚自汗的玉屏风散icon、阴虚盗汗的当归六黄汤。

若升阳举陷、固气摄脱,治疗中气下陷、崩漏脱肛、脏器下垂,黄芪用量30~40克。若利水消肿,治疗腹水、下肢水肿,黄芪用量为40~60克。

如补中益气汤治脾气虚、脱肛、子宫下垂、久泻久痢等气虚下陷诸症,举元煎主治气虚下陷、血崩血脱、亡阳垂危等证。

若行滞通痹,治疗中风偏枯,手足不遂,黄芪用量一般从30~60克开始,逐渐加大,如补阳还五汤。

同时黄芪还有对血压双重调节作用,若用于低血压,黄芪用量不超过15克,若用于高血压,黄芪用量在15克以上。

6:红花icon

红花具有“量小则和血,量大则破血”的特点。故若用于月经不调、经脉痹阻等证,用量宜小,6~9克,如桃红四物汤、血府逐瘀汤。

若用于跌打损伤,瘀肿疼痛、症瘕积聚之证,用量宜大,10~15克,如复元活血汤、八厘散、解毒活血汤。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医组方不传之秘密
中医不传之秘在于量,六种常用中药药量大揭秘(收藏贴)
中药不传之秘
“一味药”的变化,到底能有多大作用?
中医的不传之秘在于剂量
国医大师张磊临证用药心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