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诊断

第五章 诊 断——四诊八纲议诊病

现代医学拥有先进的医疗技术,可以帮助医生对患者的病情作出诊断。医生可以提取人体的组织样本、血液样本,在现代科学技术的帮助下加以观察,进行识别。计算机断层扫描(CT)能够检查出肿瘤和血栓,磁共振成像(MRI)的技术获得了第一张人体内部的图像。尽管如此,这些辅助技术尚不能完全代替医生对病体的触摸和观察,即便是西医,也有望触叩听的诊断方法。那么,几千年前古老的中医在临床看病时是如何获取患者的病情资料的呢?那是一种基于中医基础理论、经过千百年临床实践证实行之有效的方法。医生在确立证、决定治疗方案之前,首先有必要借助观察、询问和触摸等方式来进行诊察,从患者身上收集各方面的信息。这种蕴含了丰富中医知识与经验的手段,称之为诊——就是查看和验证的意思。中医诊察收集病情资料的基本方法主要包括望诊、闻诊、问诊、切诊四种手段。这四种方法合称为“四诊”,又称诊法。

中医诊法的核心理念包括三方面:一是“以表知里”,就是说从外面可以推测到内部。如患者咳嗽、咳痰,西医会用抗生素、化痰药治疗,而假若痰是白色泡沫样的、夜间咳嗽明显、舌苔白色、脉浮紧,中医会考虑风寒犯肺,用温化的方法治疗。这是中医诊法的第一个原理——司外揣内。二是“见微得过”,即见到一些微细的变化,就能知道出现了什么问题。比如说耳朵就像一个倒置的胎儿,通过耳朵就可以看出整个人体的状况怎样。又如望舌,舌的不同部位反应不同脏腑的病变。中医把舌分为舌中、舌根、舌边、舌尖,分候五脏。如舌尖红,中医会考虑心肺有热。在大学生中,比较普遍的存在舌尖红有芒刺,与熬夜有关。这样的舌象特征,中医认为是心火旺。这是中医诊法的第二个原理——见微知著。三是“以观过与不及之理”,就是通过观察比较,在认识正常的基础上,发现太过、不及的异常变化。比如说我们是黄种人,黄到多少是正常的黄,要考虑到患者的年龄、职业等,从比较中分析正常与不正常,从而认识事物的本质和变动的程度。这是中医诊法的第三个原理——以常衡变。

望、闻、问、切四诊是医者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对患者的各种症状进行诊察的方法,因此四诊各法不是孤立的。中医诊断方法的精确性立足于“四诊合参”,通过这样的诊断方法,医生对患者的各种症状进行诊察,从而分析判断引起疾病的原因、性质、病变部位、疾病趋势,有利于辨证施治。

第一节 望 诊

望诊是医生通过两目观察患者的外在表现等内容,以收集病情资料的方法。在临证过程中,医生首先观察到的是就诊患者的神态、面色和体形体态,借此推断患者的体质特点、疾病变化。这就是“一会即觉”或以神会神,是医生的基本功。

望诊在诊法中是形成和发展最早的,因为视觉最为直观方便,也最快最灵敏,故被列为四诊之首,有“望而知之谓之神”之说。

望诊能看到一些什么问题呢?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用眼睛观察可以了解到很多信息。望诊的主要内容包括全身望诊(神、色、形、态)、局部望诊(望头面、望五官、望颈项、望躯体、望肢体、望皮肤、望下窍)、望舌(舌体、舌苔)、望排出物(望痰涎、呕吐物、大小便)和望小儿指纹五部分。望诊可以从体表测知内部的状况,分析内脏、气血、阴阳是什么情况,是生理的还是病理的。

这些内容是几千年来中医诊病的方法,专业性很强,知识体系复杂庞大,现择其要给大家介绍其中的核心内容望神、望色和望舌。

一、望神

(一)望神的原理和意义

中医学认为有诸内,必形之于外。人的生命活动是以五脏为中心,通过经络和皮毛、五官、九窍而构成一个整体。神以精气为物质基础,产生于先天之精,而又必须依赖后天水谷精气的不断充养。因此,神是以先后天之精及其所化生的气血津液为物质基础,通过脏腑组织的功能活动表现出来的。传统医学认为只有五脏精气特别足,它的神明才能显现出来。五脏的精气就像油一样,而神就是它的光亮,是精气所照射出来的东西。如果油不足,光亮就自然暗淡了。

病理情况下,医生可以通过反应于外的皮肤、肌肉、五官九窍等的变化,了解内在脏腑的病变。根据望闻问切四诊收集的信息,对患者精气与脏腑的盛衰、病情的轻重及预后作出判断,是医生确定治疗的主要依据。

望诊作为临床中医师收集疾病信息的手段,与中国科学家钱学森提出的“控制论”有惊人的相似之处。控制论把研究和控制的对象看做是一个“黑箱”,它的内部结构和性能是未知的,有待于研究探索。控制论注意在不打开黑箱的条件下,通过研究它的输入、输出信息,来达到推知其内部结构与功能情况的目的。中医诊断学的“司外揣内”原理,正是从外部进行观察,而不破坏机体结构的诊断方法,因而与黑箱理论有惊人的相似之处。

(二)望神的重点及主要内容

望神即观察人的精神和机能状态。中医学把人体生命的外在表现活动及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称为神。神是对生命总体状况的高度概括,主要从目光、面色、语言、神志、体态等方面表现出来(图5-1,5-2)。

图5-1 图5-2 望体态

望神时除主要观察上述几方面外,还要结合神在其他方面的表现,如言语、声音、气息、舌象、脉象等,进行综合判断,才能对神气的盛衰有全面的认识。亚里士多德认为“人是理性的动物”,正因为人类是理性的,是智慧的,所以容易产生过度思虑,对健康有负面的影响。因此,望神还可以通过观察患者的神态,借以了解其精神状态和邪正盛衰的关系。如“有神”“得神”意味着生命活动的健全,而“失神”“神气不足”和“神乱”意味着患者的脏腑出现了病变,前两者多为实证,后者多为虚证。

从上述四方面综合考虑,如两目活动灵活,明亮有神,面色荣润,含蓄不露,神志清晰,表情自然,肌肉不削,反应灵敏,称为得神,为健康的表现,或虽病而精气未衰,易治,预后良好;如两目晦暗,目无光彩,面色无华,晦暗暴露,精神委靡,意识模糊,反应迟钝,骨枯肉脱,形体极度消瘦,提示精气大伤,机能衰减,多见于久病重病之人,预后不良。

知识链接

古代医家十分重视望神在疾病诊断中的作用。相传扁鹊路过虢国,见到那里的百姓都在进行祈福消灾的仪式,就问是谁病了。宫中术士说,太子死了已有半日了。扁鹊问明了详细情况,认为太子患的只是一种突然昏倒不省人事的“尸厥”症,鼻息微弱,像死去一样,便亲去察看诊治。扁鹊通过望诊发现,虢国太子虽然昏迷不醒,但是面容并不僵硬,属于神志异常的“厥证”,况且还有微弱的呼吸,所以断定虢国太子并未死亡,也并非不治之症。他让弟子磨研针石,刺百会穴,又做了药力能入体五分的熨药,用八减方的药混合使用之后,太子竟然坐了起来,和常人无异。继续调补阴阳,两天以后,太子完全恢复了健康。从此,天下人传言扁鹊能“起死回生”,但扁鹊却否认说,他并不能救活死人,只不过把应当活的人的病治愈罢了。后世的医生都非常欣赏这一段,因为这代表了中国传统医家一种很高的境界。只是通过“望”,就能够了解人的很多病症,是非常了不起的。

专业词汇

1.症状:是患者主观感觉到的痛苦与不适,如头痛、耳鸣、胸闷、腹胀等。

2.体征:是客观能检查出来的异常征象,如面色白、舌苔黄、脉浮数等。

3.神:是生命活动的总称,其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神,是指整个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狭义的神,指人的精神活动。

二、望色

(一)望色的原理

中医学认为人的精气旺盛与否,可以通过望面部的色泽了解到,因为面部血络丰富。《灵枢·邪气脏腑病形》说:“诸阳之会,皆在于面。”“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三阴三阳经脉都上到头面部,血液非常丰富。头上、面部的血液最丰富,容易表露出来,所以面部能够反映脏腑气血,心情激动时面色会发红,愤怒的时候面红脖子粗。此外,头面部的位置高,没有遮盖,暴露在外,便于医生观察,故中医将面部作为望色的主要部位。望色,实际包括望皮肤的颜色和光泽。

皮肤的颜色一般分成赤、白、黄、青、黑五种色调,简称为五色。皮肤的颜色可反映气血的盛衰和运行情况、疾病的不同性质和不同脏腑的病证。一般来说,不同的颜色反映不同脏腑的病变。常见的是青色对应肝,赤色对应心,黄色对应脾,白色对应肺,黑色对应肾。

皮肤的光泽是指肤色的荣润或枯槁的变化,可反映脏腑精气的盛衰,对判断病情的轻重和预后有重要的意义。由于皮肤的光泽是脏腑精气的外在表现,望诊对明度、光泽的考察比五色更重要。面色荣润、有光泽就表示脏腑精气充足,所以中医在谈到面色的问题时,都强调这点。

临床上,察泽与望色必须结合起来,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但对预测病情轻重和转归来说,泽比色更有意义。所以,中医望色的时候,特别强调气比色更重要。只要明润含蓄就好。脏腑精气未病,就是有病,也比较轻。晦暗枯槁暴露,或是像涂上去的,说明脏腑精气衰竭,病比较重。得病之后,无论何种颜色,只要仍然光明润泽,疾病的预后就好。以红色为例,《黄帝内经》曾对色泽做过这样的描述:颜色红的要像白的绫罗裹着朱砂一样,而不能像代赭石的红,中药的赭石看上去没有光泽,若面色红如赭石,提示少华将病。(二)常色和病色

望色的时候要注意常色和病色。

1.常色

常色,就是健康人面部皮肤的色泽。常色的特征,是光明润泽,说明人有神气,精气充沛,气血津液运行正常,脏腑功能正常。中国人常色的特点是红黄隐隐,明润含蓄。由于体质、禀赋、季节气候及环境因素的影响,个体面色存在一定差异。

2.病色

病色,就是病中所出现的面色。病色,分为善色和恶色。

(1)善色:善色是生病了,出现了病色,但是,仍然有光泽,是明润含蓄的。也就是说还具有常色的特点,虽然颜色不正常,但是它的气仍然存在,色的明润、光泽比较好,这就是善色,是病色里面的好颜色。善色在疾病中出现表明容易治疗,预后比较好。

(2)恶色:恶色是不好的颜色,其特点是晦暗、枯槁,没有光泽。不管什么颜色,凡是见到这种情况,都是不好的特征,说明脏腑精气已衰,胃气不能够上荣。

中医看病时还会看颜色的配属来推测可能是哪个脏腑的病变,或判断病变的性质,如“青黑为痛,黄赤为热,白为寒。”因此有五色主病。

知识链接

张仲景为王仲宣诊病一事,见于多种文献。晋·皇甫谧《甲乙经序》说:张仲景看见侍中王仲宣,在与他的接触中,凭自己多年的医疗经验,发现这位仅二十多岁的才子身上隐藏着一种很厉害的病原,于是告诉他已经患病了,应及早治疗,否则大约在四十岁的时候眉毛会脱落,眉落半年后就会病发死亡。张仲景让王仲宣服用五石汤。仲宣嫌张仲景言语冒犯,坚决不服药。三日之后,张仲景拜访仲宣,说:为什么不服药?王仲宣答道:已经服用了。仲景说:从望色来看,并未服过,为什么不爱惜自己的身体呢?仲宣沉默不语。二十年后,王仲宣果然眉落,过了半年就去逝了。

专业词汇

1.善色:是生病以后面色仍然明润含蓄,多反映新病、轻病和阳证。

2.恶色:是色泽晦暗枯槁暴露,见于久病、重病、阴证。

三、望舌望舌是通过观察舌质和舌苔的变化,了解机体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的诊察方法。

望舌具有悠久的历史,是中医诊病的特色方法之一。《黄帝内经》中就有关于表邪传里,肺胃热盛,舌苔变黄的记载。在舌诊的发展历史中,最值得一提的是元朝有敖氏者,著《点点金》及《金镜录》,论伤寒舌诊,分12图,为论舌的第一部专著,后经杜清碧增补为36图,即今所见的敖氏《伤寒金镜录》。该书结合临床,进行病机分析,并确定方药及推测预后。明清时代温病学派兴起,对辨舌验齿尤为重视,在研究温热病的过程中,总结出一套“温病察舌”的方法,突出了望舌验齿等在温病诊断中的作用。近代,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对舌诊的研究更加深入,舌诊现代化、客观化的研究,对舌象形成的原理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对舌象的临床应用有了新的拓宽和发展。

(一)望舌的原理

1.舌与脏腑的关系

有两句话非常贴切的反映了舌与脏腑的紧密关系。第一句:舌为心之苗;第二句:舌为脾之外候。

舌体是肌肉和脉络组织,舌体的颜色、活动及味觉的产生可以反映心的功能。中医学认为,通过望舌色,可以了解人体气血的运行情况,从而反映“心主血脉”的功能。舌体的血液供应很丰富,而血液是由心所主的,心脏血液循环的情况可以在舌象上反映出来,此外,舌体运动是否灵活自如,语言是否清晰,味觉是否正常,在一定程度上又能反映“心藏神”的功能。心神正不正常可以通过舌的运动、讲话来反映,因此叫舌为心之苗。

舌体是个肌肉器官,赖气血充养,舌的形态、色泽与脾胃化生气血有关,所以舌象能反映脾胃功能的盛衰,是全身营养和代谢功能的反映,与脾主运化、化生气血的功能直接有关。舌苔是由胃气蒸化谷气上承于舌面而生成,与脾胃运化功能相应。如果胃气没有了,不能腐熟水谷,舌上就不生苔或少生苔。舌头上面分布着很多的味蕾,味觉由舌头来主管,脾胃功能不好的时候,吃什么都没有味。脾经连舌本、散舌下,因此脾胃功能的好坏,可以通过舌的味觉、食欲反映出来,所以舌为脾之外候。吃东西没有味,酸甜苦辣分不出,说明脾胃的功能不好。

舌既反映了心血的功能,心神的功能,又反映了脾胃的功能,所以舌为心之苗,脾之外候。

其他脏腑组织也直接或间接同舌产生联系,从而使舌象成为反映机体功能状况的镜子。肾藏精,足少阴肾经夹舌本;肝藏血、主筋,其经脉络于舌本;肺系上达咽喉,与舌根相连。一旦体内发生病变,就会出现舌象变化,即舌为五脏六腑之外候。通过观察舌象的各种变化,可以测知体内脏腑的病变。脏腑病变反映于舌面,具有一定的分布规律。根据历代医籍记载,比较一致的说法是:舌尖多反映上焦心肺病变;舌中部多反映中焦脾胃病变;舌根部多反映下焦肾的病变;舌两侧多反映肝胆的病变(彩图1)。

如心火上炎多出现舌尖红赤或破碎;肝胆气滞血瘀常见舌的两侧出现紫色斑点或舌边青紫;脾胃运化失常,湿浊、痰饮、食滞停积中焦,多见舌中厚腻苔;久病及肾,肾精不足,可见舌根苔剥等。这些脏腑病变在舌象变化上有一定的规律,但并非绝对,因此,还需结合其他症状,加以分析辨别。

2.舌与气血津液的关系舌为血脉丰富的肌性组织,有赖气血的濡养和津液的滋润。舌体的形质和舌色与气血的盈亏和运行状态有关,舌苔和舌体的润燥与津液的多少有关。舌下肉阜部有唾液腺的开口,中医认为唾为肾液、涎为脾液,为津液的一部分,其生成、输布离不开脏腑功能的作用,尤其与肾、脾胃等脏腑功能密切相关,所以通过观察舌体的润燥,可以判断体内津液的盈亏及病邪性质的寒热。

3.舌与经络的关系

舌有很多经络分布,足厥阴肝经络舌本,足少阴肾经夹舌本,足太阳膀胱经结于舌本,脏腑病变可以通过经络反映于舌。因此,舌为五脏六腑之外候,通过观察舌象的各种变化,可以测知体内脏腑的病变。当病邪侵犯人体,或脏腑功能失调时,各种病理信号就会不断地传递到舌,在舌上出现各种变化。

(二)舌诊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1.望舌的体位和伸舌的姿态

望舌时,患者要面向自然光线,尽量张口使舌体充分暴露。自然地伸舌,舌面平展,舌体不要用力,也不能伸舌过久。如伸舌过分用力,舌体紧张、蜷曲或伸舌时间过长,都会影响舌的气血流行而引起舌色改变,或舌苔紧凑变样,或干湿度发生变化。2.诊舌的方法

望舌的顺序是先看舌尖,再察舌中、舌侧,最后看舌根部。先看舌体的色质,再看舌苔。舌质的颜色易变,若伸舌时间过久,舌体易随血管变形而色泽变化,导致舌质色泽失真,而舌苔覆盖于舌体上,一般不会随观察的久暂而变化,所以望舌应该先看舌质,再看舌苔。在望舌过程中,既要迅速敏捷,又要全面准确。尽量减少患者的伸舌时间。如果一次望舌判断不清,可令患者休息3~5分钟后,重复望舌一次。

除了通过望诊了解舌象的特征之外,必要时还应配合其他诊察方法。如清·梁玉瑜在《舌鉴辨证》里提出刮舌验苔的方法,认为刮去浮苔,观察苔底是辨舌的一个重要方面。

3.诊舌的注意事项

(1)光线的影响:望舌苔时,不同的光线会使舌苔颜色改变。如白炽灯下舌苔易看成白苔,病房里窗户的茶色玻璃,或患者身盖绿色的被单时,舌苔的颜色可发生改变。彩图2原来黄色的舌苔变成黄绿色,这主要是光线的影响。

(2)饮食或药物的影响:刚进食以后舌体在运动、摩擦后,舌苔会变薄一些。刚喝完水,舌面要润滑一些。吃了辛辣的食物或饮热水后,舌色可能要偏红一些;服用了某些药物如黄连素,舌苔可能变黄。如果吃过瓜子,残渣堆积在舌上面,舌苔则类似腐苔、厚苔了。吃了肥腻的食物,舌苔可能要腻一些。喝牛奶以后,奶瓣留在舌面上,没有及时地咽下去,又类似一层白腐苔、白腻苔。还有用了药物以后(彩图3),或长期使用抗生素,可以出现霉黑苔、霉苔。抽烟、喝咖啡、吃巧克力,苔有可能变黑。

(3)口腔因素对舌象的影响:如牙齿残缺、镶牙,舌边上就形成一个牙的痕迹,舌边就出现齿痕。呼吸困难或者是喜欢张口呼吸的人,舌苔一定会厚一些、干燥一些。

(三)正常舌象

望舌主要观察舌质和舌苔两个方面的变化。舌质是指舌的肌肉脉络组织,为脏腑气血之所荣。望舌质包括舌的颜色、形质和动态及舌下络脉,可以借此来了解脏腑虚实、气血盛衰与其运行情况。舌苔指舌面上附着的一层苔状物,是胃气上蒸所生。望舌苔包括诊察苔质和苔色情况,以分析病邪的深浅,邪正的消长。《医门棒喝》说:“观舌质可验其正之阴阳虚实,审苔垢即知邪之寒热浅深。”望舌时,必须综合分析舌质和舌苔,才能对病情有较全面的了解。

正常舌象的特征是:舌色淡红鲜明,舌质滋润,舌苔均匀薄白而润,简称“淡红舌,薄白苔”(彩图4)。

总之,舌象的形成与心、肺、脾、胃等脏腑功能有关。正常舌象提示脏腑机能正常、气血津液充盈、胃气旺盛。(四)望舌的意义

舌与脏腑气血津液关系十分密切,其变化与体内的各种变化相应。临床实践证明,凡体质禀赋的强弱、正气的盛衰、病情的浅深、预后的吉凶均能客观地从舌象上反映出来,为医生临床诊断提供重要依据,对临床辨证、立法、处方、用药以及判断疾病转归,分析病情预后,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判断邪正盛衰

邪正的盛衰能明显地在舌上反映出来。人体的气血阴阳充足与否,与一个人易患某些疾病、甚至疾病的转归预后有关,所以通过舌象可以判断邪正盛衰的情况。如气血充盛则舌色淡红而润(彩图5);气血不足则舌色淡白;舌质红润、舌体柔和、舌苔薄白润(彩图6)是有胃气,表明气血旺盛,即使有病也轻浅。舌色红绛或青紫,舌体胖大、有齿痕或有裂纹,或舌体萎软、短缩(彩图7)等舌象,都提示有相应的疾病。

2.反映病位浅深

舌苔薄多主病位浅,病情轻;苔厚多主病位深,病邪重,舌苔越厚,病邪越重。

舌苔厚腻是中医对病邪积蓄体内的笼统描诉,即使同是厚腻苔,所主疾病的轻重、病位的浅深也大有不同。

3.判断病邪性质

风、寒、热、燥、湿、痰、瘀、食等诸种病因,大多可从舌象上加以辨别。不同的病邪致病,舌象特征亦各异。如外感风寒,苔多薄白;外感风热,苔多薄黄。寒湿为病,舌淡而苔白滑;痰饮、湿浊、食滞或外感秽浊之气,均可见舌苔厚腻;燥热为病,则舌红苔燥(彩图8);瘀血内阻,舌紫暗或有瘀点等。

如属湿证,舌苔白腻(彩图9)。

舌色红都属热证,舌色红而少苔的是阴虚火旺(彩图10),舌红而苔黄的实热,舌边特别红的是肝火旺,舌尖红、有芒刺(彩图11)的是心肺有火。

4.推断病势进退与病情预后

病情发展的进退趋势,也可从舌象上反映出来。如舌苔颜色由白转黄,由黄转焦黑色,苔质由润转燥,提示热邪由轻变重、由表及里、津液耗损;反之,苔由厚变薄,由黄转白,由燥变润,为邪热渐退,津液复生,病情向好的趋势转变。舌荣有神,舌面薄苔,舌态正常者为邪气未盛,正气未伤之象,预后较好。舌质枯晦,舌苔无根,舌态异常者为正气亏损,胃气衰败,病情多凶险。

专业术语

1.舌色:即舌体的颜色。一般分为淡红、淡白、红、绛、青、紫六种。

2.舌苔:指舌面上的一层苔状物,是脾胃之气上蒸胃阴而成。正常的舌苔应该是薄白均匀,干湿适中。病理性的舌苔多由胃中腐浊之气上泛而成。

3.痿软舌:舌体软弱无力,不能随意伸缩回旋。多为伤阴或气血俱虚。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医舌象辨析
李氏全息舌诊与用药(二)
肾虚的诊断-肾虚的舌象
舌诊
中医四诊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望诊
中医望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