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为什么很多人不知道入声字怎么发音,却还坚持用平水韵写诗?

我最近一直在讨论这个问题。

说好听点,这类人只是盲目衷爱传统文化;说难听点,这是典型的食古不化。


《平水韵》的来历

我们如今写诗常用的《平水韵》,并非是南宋刘渊所著的那本,而是清代康熙年间官修的《佩文韵府》,最早成书起源于隋代的《切韵》。

韵书的发展

这里就有个问题,隋朝已经有韵书发行了,为什么后朝还要重修韵书

答案很简单,因为旧朝韵书有些不合时宜。我们知道,制订的韵书的标准是官方语言,而每个朝代的官话都在发生变化。反过来说,当古代的韵书已经不符合当下的语言环境,就有重修的必要了

古代都知道因时制宜,今人有何理由不知变通?



古今韵书的缺陷

我们先说平水韵。在格律诗中,一直有一韵到底的要求,意思就是只能用同一个韵部的字押韵,这么做的原理是,用读音相似的字作韵脚,以达到吟诵的和谐感

前人这么设计的初衷是有道理的,但是后人重修韵书却不一定按照这个逻辑。举个例子:

在平水韵中,“东”属一东部,而“冬”属二冬部。按照“一韵到底”的要求,这两个字如今虽然读音相似,但却不能出现在同一首诗的押韵处,这不是已经违背了押韵的初衷了吗?早在唐朝就有人提出异议,可怕的是,到了今天还有人抱着一成不变的规定,不思变通



我们再在看新韵。新韵之所以遭到许多用平水韵写诗的人排斥,一方面是没有入声,另一方面是太简单了。

可是入声早就在元代之后的官话中逐渐消失了,倒是有一些方言保存至今。也就是说,不仅如今有些人不知怎么入声怎么读,古代也有这种现象。在古人看来,平上去入四声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中原正统,所以历来官方虽然知道没有入声,但都是心照不宣,依旧沿用。

直到近代,《中华新韵》的提出不是凭空想象的,当中有一定的历史积累因素。如今已经不是封建社会,没有必要再限制韵书的大刀阔斧。

至于说到新韵过于简单,我想说,这对于有兴趣写诗的人来说不是好事吗?难道非得拿一本不识入声的韵书背下来,才算入门吗?还是说,因为自己研究平水韵花了不少精力,所以看不起用新韵写诗?

还有一个问题,如今用平水韵写诗的人有几人知道入声如何读



我个人写诗用平水韵,是因为粤东方言中带有入声字。我认为韵是用来读的,只要知道怎么读,用什么韵又有什么区别?况且如今普通话是官方语言,新韵必然是趋势。

与其有精力批评新韵,不如多花点提高自己写诗水平,毕竟诗看的是文字意境,不是看你用了什么韵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四)诗 韵
雨梦老师第一讲《怎样写一首合格的诗词——押韵》
(转)使用平水韵的几个问题
《新声旧韵》谈
近体诗创作中,平水韵被新韵所替代会是大势所趋吗?
【我为什么不用平水韵写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