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科普书籍太难懂?中国90%的孩子都缺少科普类书籍的阅读指导!

说到科学,家长们总是联想到晦涩难懂,平日里,孩子稍微问点科普知识家长们就如临大敌,生怕一个不小心回答错误导了孩子。

其实科学是非常生动和贴近生活的,尤其是当下阅读市场这么活跃,有很多通俗易懂、科学性与文学性俱佳的作品可以推荐给孩子阅读。

这些科普类书籍的故事内容在作者的笔下就好像在我们身边发生一样,同时在故事加入科学解释的部分,给予孩子很多启迪,所以家长们要引导孩子阅读科普类书籍,其实也没有想象当中的那么困难。



那么科普类书籍我们的孩子要怎样阅读呢?

如果家长们的观念还停留在像给孩子听睡前故事一样只需要每天把相关音频播放给孩子听就可以的话,就太浪费好的科普书籍中作者对书本设计的良苦用心啦!

科普书籍就像美味无比的牛奶巧克力,浓香的牛奶与纯正的巧克力相遇,就好比科普书籍中科学性和文学性的交相融合,很难不让人喜欢。

法布尔、比安基、凡尔纳、伊林、西顿、霍金等许多伟大的名字,他们的科普作品值得我们每个人好好阅读。

好~那说到这里,家长们究竟该如何引导孩子进行科普类书籍的阅读呢?

分三部分为大家解读:

第一: 找一本孩子喜欢的科普漫画书,开始阅读

现在有很多的科普类书籍为了让孩子易于接纳,都是以漫画书的形式来呈现的,家长们可能会觉得漫画书是不是有点“浅”了? 举个例子,像《可怕的科学》这套漫画丛书,曾三度荣获安万特科学图书奖。这是一个什么级别的奖项呢?



安万特科学图书奖可是由英国皇家学会颁发的世界最著名的科普图书大奖。 史蒂芬·霍金的《果壳里的宇宙》就曾获得过2002年安万特科学图书奖,大科学家霍金的书不‘浅了吧! 其实家长们不妨思考一下,为什么很多国外的科普书籍,如《蚯蚓日记》、《是谁嗯嗯在我的头上》、《神奇校车》、《我的第一套科学漫画书》等,孩子们都喜欢看?究其原因,是这些书籍把各种科学知识以及科学探索,以幽默搞笑、喜剧冒险的形式表现出来,颠覆了传统的说教式科普,在不知不觉间拉近了孩子与科学的距离。


日本图画书之父松居直说过,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可以从图画书开始。而我想说,培养孩子阅读科普书籍的兴趣,可以从阅读科普绘本、科普漫画开始。




第二:学会在“玩中看”,在“做中学”

鲁迅先生说过,读书要“五到”——眼到、手到、心到、口到、脑到。阅读科普书籍,更需如此。《游戏中的科学》、《365个趣味实验》、《水知道答案》、《令孩子惊奇的72个科学异想》等科普书籍,将孩子们带进奇幻无穷的大自然,让孩子们了解到:植物是怎样生长的?

风、雷、冰雹和闪电是怎么产生的?柠檬汁如何才能“点亮”灯泡?冰激凌是如何制作的?水也有感知……这些科普书籍,不仅介绍了很多科学知识,还介绍了的许多实验,我们可以鼓励孩子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实验,动手做做。有的实验可以让孩子独立完成,有些则需要在大人的帮助下进行。无论实验成功还是失败,只要亲自动手做过了,对书中介绍的一些科学知识,印象就会深刻些。有位家长家里的冰箱里到现在还藏着儿子的实验作品,书桌上至今还留着孩子某次实验落下的残痕。直到有一天,孩子以科普知识竞赛第一的身份代表全区小学生参加市里的“金钥匙”科普大赛时,家长才忽然发现——很多知识是他平时“玩”出来的。在“玩”的过程中,安全是特别需要注意的。





第三:文学性很强的科普书籍,要细细“品读”

《森林报》是前苏联维·比安基的代表作。作者十分擅长描写动植物的生活,用轻快的笔调,按春、夏、秋、冬四季,有层次,分类别地报道森林中的新闻:森林中愉快的节日、可悲的事件、森林中的英雄和强盗……




作者将动植物的生活表现得栩栩如生,引人入胜。此外,作者还告诉我们应该如何去观察大自然,如何去比较、思考和研究大自然。这不就是人文情怀的渗透吗?

请看书中的一段文字:

“松鼠马上把雪扒开。幸亏雪只压住粗树枝搭的窠顶。里面那只铺着又软又暖的圆窠,并没有压坏。窠里的小松鼠,甚至还没有醒呢!它们还小得很——跟小老鼠一样大,又瞎又聋,浑身光溜溜没有毛。”这段对早春幼鼠的描写,语言准确生动,令人莞尔。家长们可以在孩子阅读文学性较强的书籍时提前做下功课,划出优美句段,引导孩子在阅读的过程中要学会在这些文字中驻足欣赏,用心体会。有人说《昆虫记》是一部世界昆虫的史诗,其科学价值和文学价值都非常高,法布尔也因此被世人称为“昆虫界的荷马”“昆虫界的维吉尔”。



法布尔对昆虫的细节描写,令人不得不佩服其超人的观察力,如蝉向蚂蚁乞讨粮食时的狼狈相:蚂蚁站在门槛上,身边摆放着大袋大袋的麦粒,正调过脸去背对前来乞讨的蝉。那蝉则伸着爪子,唔,对不起,是伸着手。头戴十八世纪宽大撑边女帽,胳膊下夹着吉他琴,裙摆被凛冽寒风吹得贴在腿肚子上,这就是蝉的形象。寥寥数语,一只向蚂蚁乞讨粮食的蝉的狼狈形象跃然纸上。再看他对昆虫倒挂姿势的描写:在金属笼子里,椎头螳螂的幼虫停在一个地方后姿势始终如一,毫不改变。它用四只后 爪的爪尖钩住网子,后背朝下,纹丝不动,高高挂在笼顶,四个悬点承受着整个身体的重量。 倒挂栖驻姿势是如此艰难,然而苍蝇的倒挂姿势却截然不同。苍蝇虽然也抓挂在天花板上, 但是它总要抽出时间松弛一下,随便飞一飞,操起正常姿势走一走,肚皮贴地,肢体舒展开 晒晒太阳。法布尔对昆虫的描写,可以说细致入微到令人赞叹。试问一下,哪个人没看到过苍蝇?但有谁注意过他倒挂的姿势,并如此细腻生动地描绘出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线下 | 惊蛰日,来一次特别的动物体验
囤了近500本的儿童科普类书籍,分享4点心得和书单
科普书单
哈佛大学研究结果:成功的人在童年时,大多数会表现出这4个特点
跟着《流浪地球》学物理
几个让孩子惊叹的科学小实验,家长们一定要陪孩子做一遍。#科普知识 #科普#孩子教育 #亲子教育 #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