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练字太累?方法不对!彩墨抄诗,别具情思!

很多人问我:“一水,你是怎么练好字的?我也想练字,可是练字的过程太枯燥,总是好不容易下个决心,却坚持不下来”……

我想说,这种人多半是方法不对!

不对,首先就不对在心态上。

如果你不是立志要当书法大家(有这志向的人大多也不会觉得累),那就换个思路,把写字当成玩儿!学习,世人多畏难;玩乐,是人都喜欢!

这年头,好玩的事儿,大多要有玩伴才行。像写字这样,有支笔、有张纸、有个桌椅,一个人就能玩儿半天的好事儿,还真不多。关键是,玩着还能提升文化品味,颐养身心——书法这个“纸上太极”的雅称可不是白来的,其静气凝神的书写过程,契合于静态气功的状态,要知道,在“人生七十古来稀”的古代,著名的大书法家们可大多都是长寿之人!

回到正题,怎么个玩法?

首先,我们就可以把文具当成“玩具”。比如:林林总总不同的书写工具可以带来不同的感觉(以后再详细展开介绍);不同的书写载体也各有其趣;此外,不同的书写内容,也各有其妙……

今天,一水来和大家分享彩墨抄诗的乐趣——

在一水看来,很多隽永的诗句,本身就是具有色彩感的,如果用合适的彩色墨水写出来,就会在形式感上,更增添其韵味。比如这几首适合红色书写的诗:

说到王献之,可能很多人都知道他是“书圣”王羲之的儿子,继承了他老爹的衣钵,后世书坛以“二王”齐名。若不是唐太宗更推崇他老子,没准中国“书圣”的桂冠就会戴在唐代之前,声名隐隐然已超越其父的王献之头上了。

王献之不仅字写得好,这首《桃叶歌》小诗也写得不错。

春花映何限,感郎独采我”,在无限多的选择中,竟然有缘关联,这不就正是现代流行歌曲所唱到的:“只是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的奇妙缘法吗?

细细想来,这首小诗里,竟然也还有王阳明心学之妙——“当你没有看此花时,此花与你的心同归于沉寂。而当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都显得明亮起来。由此便可知道此花不在你的心之外”。

王献之假借桃花之言,道出情缘于心之动,真是妙喻!

王维的这首《相思》,或许三岁稚童也能背而诵之,其赋予红豆的“相思”情结,几乎影响了世代国人。这首脍炙人口的名诗,本不必多言。但有细心者可能发现,一水这个版本,有一句似乎和广泛流传的版本不同——“秋来发故枝”。

这并非一水笔误,南宋大学者洪迈所编《万首唐人绝句》中的版本就是:“红豆生南国,来发枝。劝君采撷,此物最相思。”这与流传最广版本:“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劝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有三处不同。

在一水看来,“红豆生南国,秋来发故枝”比“春来发几枝”可好太多了。因为春天到来后,会生发几枝的植物太多太多,几乎是一句“放诸植物而皆准”的废话,完全不足以烘托、营造红豆的“相思”之情。而“秋来发故枝”,是年年岁岁都会在故旧枝丫上冒出新生的相思血泪般的红豆,这才有“念旧相思”之情,才算为结句打好了伏笔。至于劝君“多采”还是“休采”,那倒不是最重要的了……


大唐之所以成为中国诗歌艺术的绝顶高峰,不仅仅是因为有李白、杜甫、王维……那是一个几乎无处不成诗的时代,就连在古代信奉“无才便是德”的女子,也不乏诗心诗情。脍炙人口的《红叶题诗》的典故,就足以证明这一点。

唐朝年间,后宫的宫女人数众多,《旧唐书》中说出了一个骇人听闻的数字:开元、天宝年间,各地行宫的宫女总数超过了四万!后宫佳丽很多,等到侍御寝的时候不好取舍,太监们只好集合宫嫔用骰子决定谁能得到玄宗的专夜权。而后来对于杨贵妃“三千宠爱在一身”的玄宗,绝大多数时候,连掷骰子的机会都不给众嫔妃。至于行宫的大多数宫女,更是只能一生遂向空房宿。以至于彼时无数的上阳宫女用题诗红叶,抛于宫中流水寄怀幽情。

《红叶题诗》的故事最早见于孟棨的《本事诗》:诗人顾况在洛阳时,一次与诗友在上阳宫宫廷苑囿内游玩。看到御沟流水从宫墙内飘来一片红叶,上面隐约有文字,拾起来一看,上面写有一首诗:

一入深宫里,年年不见春。聊题一片叶,寄与有情人”。

顾况第二天来到流水的上游,也题了一首诗在叶上,让它顺着水流入宫墙内。诗曰:

花落深宫莺亦悲,上阳宫女断肠时。帝城不禁东流水,叶上题诗欲寄谁?

过了十多天,顾况得知,有人到苑中踏春,又拾得红叶题诗一首:

一叶题诗出禁城,谁人酬和独含情。自嗟不及波中叶,荡漾乘春取次行”。

《本事诗》没有记载宫女到底后来怎样,这个故事也有很多的版本。有一个说法是,这个宫女趁着安史之乱逃出上阳宫,与诗人顾况白首偕老。但这也许只是后世之人,不忍心如此有缘的故事,落得无疾而终而附会的戏剧性结局吧……


大唐多诗人,不乏有才女,红叶题诗并非孤证。

无独有偶,《题玉泉溪》一诗也能佐证此说。

此诗最早录载于《树萱录》(《类说》卷一三):番禺郑仆射尝游湘中宿于驿楼夜遇女子诵诗云:“红树(一作红叶)醉秋色,碧溪弹夜弦。佳期不可再,风雨杳如年。”顷刻不见。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魏庆之《诗人玉屑》都转录了《树萱录》的记载。前者把此诗列入“鬼诗”类,后者则列为“灵异”类。《全唐诗》的编者在收录此诗时,删去了《树萱录》关于其事的记载,题其作者为“湘驿女子”。

这首诗色彩鲜明,对仗工整,情感沉郁,非具大才而不可为。惜乎作者姓名、身世、经历,皆不得传世,我们唯有在这样一首哀怨到几欲泣血的小诗中,去猜测那些不为人知的悲欢离合……

这次就到这里吧。

下一期,咱们换个颜色,继续抄,继续聊……

若是喜欢,反手一赞;点个关注,不会迷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红叶题诗的传奇1
【阅读悦读|散文 】陈二虎 张福录《唐代诗人是如何用红叶撩妹的》
浪漫无比!这位诗人用一个独特的方式,撩到了一个宫女当老婆!
红叶题诗与秋风悲扇
诗词鉴赏 —— 红叶题诗
红叶题诗,是杜撰还是缘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