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两弹一星23位元勋人物仅有三位在世,都是国宝级人物

“两弹一星”功勋奖于1999年新中国成立50周年之际颁发,授予那些曾经在中国近代“两弹一星”做出过卓越贡献的科学家,总计有23位科技专家受到颁奖,他们为国家建设奉献了一生,永远值得人们敬重!

时至今日,这23为元勋级人物,大多已经过世,仍然在世的有三位:王希季、孙家栋、周光召。

王希季(1921-)

王希季,出生于云南昆明,中国卫星与返回技术专家,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国际宇航科学院、中国科学院院士,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

王希季早年曾在昆明高级工业职业学校就读过,抗日战争时期,通过了西南联大的入学考试,进入西南联大机械系就读。1942年,王希季从西南联大毕业,获得大学学士学位,毕业后,他曾在兵工厂、发电厂工作过。期间,不忘努力读书。

1947年,王希季成功考入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学院,学习动力和燃料专业。1949年,他获得了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学院硕士学位。1950年,王希季回到了国内,先后在大连工学院、上海交通大学、上海科技大学任教。

1958年,王希季被安排入上海机电设计院,即1001卫星和运载火箭总体设计院,出任技术负责人。1960年,王希季主持了中国第一枚自行设计研制的液体推进剂探空火箭发射,这成为中国两弹一星工程的起步关键。

王希季是中国早期从事火箭及航天器的研制和组织者之一,还是中国第一个卫星运载火箭的主要负责人,主持过核试验取样系列火箭的研制。之后,又出任了七机部八院总工程师、航天工业部总工程师、中国返回式卫星系列总设计师、际宇航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科技委主任等职。

孙家栋(1929-)

孙家栋,出生于辽宁复县瓦房店万家岭镇人,中国人造卫星技术和深空探测技术的开拓者之一,月球探测工程的主要倡导者之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

孙家栋早年考入哈尔滨第一高等学校土木系,后又进入哈尔滨工业大学预科。因为是在校学习过俄语的经历,新中国成立后,以俄语翻译身份被选送入空军部队。

1951年,孙家栋被派送前往苏联的茹科夫斯基工程学院学习飞机发动机,1958年获得苏斯大林金质奖章。毕业后,他回到国内被安排入国防部第五研究院一分院工作。之后,出任了风云二号卫星工程总设计师、航空航天工业部副部长、中科院院士等职。

孙家栋曾获得过009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改革先锋奖章、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是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是中国航天技术史上里程碑式的人物。

周光召(1929-)

周光召,出生于湖南长沙,科学家、赝矢量流部分守恒定理的奠基人之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

周光召早年曾进入重庆南开中学就读,1946年考入清华大学先修班,1947年,因为成绩出色,转入清华大学物理系,后进入北京大学研究院。1954年,周光召被聘任为北京大学物理系讲师。

1957年,周光召被派选往苏联莫斯科杜布纳联合原子核研究所深造学习,曾两次获得了联合原子核研究所的科研奖金。1958年,他率先提出了粒子的螺旋态振幅,1961年回到国内的他,被任命为第二机械工业部第九研究院任理论部第一副主任。

之后,周光召又出任了九院理论研究所所长、第二机械工业部九局总工程师、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中科院学部主席团执行主席、中国科协主席等职。周光召曾荣获过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中国科学院重大科技成果奖一等奖,被多个国家如俄罗斯、保加利亚、罗马尼亚、欧洲科学院选为外籍院士,更有以他名字命名的小行星。

《夜狼文史工作室》特约撰稿人:菊花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两弹一星”对中国的意义是什么?“两弹一...
健在的两弹一星元勋
两弹一星元勋
23名“两弹一星”元勋仅5人健在 第A15版:天下新闻 20170214期 济南时报
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
陈能宽先生病逝 23位“两弹一星”元勋尚有6人健在2016.05.30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