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颜真卿书法回家了!“豐碑——颜真卿名碑拓本特展”亮相西安

豐碑——顏真卿名碑拓本特展

展览时间:2019.2.19-2019.3.08

主办单位:陕西省收藏家协会古碑帖专业委员会

叁和美术馆

展览地址:陕西省 西安市 大雁塔古玩城南街

叁和美术馆

日本东京颜真卿大展,筹备六年,规模宏达,宝帖云集。西京长安群彦集合鲁公诸法帖,是为注脚或补遗,共襄艺事盛举。

“颜真卿——超越王羲之的名笔”元月16日在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开幕。整个展览策划酝酿长达六年,集合了全日本著名展馆的力量,几乎把颜真卿所有的作品都集中到这里展出。

特别是还从台北故宫博物院借来号称“天下第二行书”的颜真卿《祭侄稿》压阵,这是迄今唯一一件没有任何争议的颜真卿书法墨迹珍本。

此次展览,颜真卿部分共有展品27件,除了《祭侄稿》和《自书告身帖》是墨迹外,其他25件均为颜书碑帖。东京特展以150件展品来拱卫衬托27件颜真卿展品,可谓是用尽了洪荒之力,但颜真卿给自己的姑姑书丹的《殷夫人碑》和为“开元盛世”的操盘手宰相宋璟书丹的《宋璟碑》还是被遗漏。

不要遗憾,现在来西安,看看东京大展被遗漏的两种颜真卿名碑拓本

2月8日起在大雁塔古玩城,由陕西省收藏家协会古籍碑帖专业委员会与西安叁和美术馆联合举办的“丰碑——颜真卿名碑拓本特展”在古玩城南街“叁和美术馆”隆重起航,展览将持续至3月8日,其中展出的还有日本东京颜真卿大展没有的两种颜真卿名碑拓本。

颜真卿的历史形象,是“忠义”的表率。

历事四朝,不断被权臣构陷。

不改其道,刚正直言。

安史之乱,宗室流亡,

河北二十四郡,唯公独守平原,

忠义之节,皎如日月。

单刀赴会,炳著史册。

世人重公名节,故并重其书。

公之笔法兼众美,而忠义之气葱葱郁郁。

诗至子美,书至鲁公,足叹观止。

颜真卿(709~784年),是唐代名臣,书法家。唐中宗景龙三年(709年),出生在京兆万年(朱雀路以西,含光路以东,友谊西路以北,环城西路以南之间),安史之乱时,身为平原太守的颜真卿在北方率先起兵对抗叛军。官至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兴元元年(784年),被派遣晓谕叛将李希烈,凛然拒贼,终被缢杀。其楷书端庄雄伟,行书气势遒劲,世称“颜体”。

丰碑——颜真卿名碑拓本特展名录

33岁 《王琳墓志》 近代

唐开元二十九年(741年)书。2003秋,洛阳龙门镇张沟村出土。全称《唐故赵郡君太原王氏墓志铭并序》,边长90厘米。32行,行32字。

开元廿九年王琳卒于润州,夫徐峤(687~742年)悲痛欲绝,亲撰其铭。翌年,峤卒。徐峤两《唐书》有传。官至“润州刺史、江南东道采访处置兼福建等州经略使、慈源县开国公”。曾“撰易广义卅卷、类二戴礼百篇、文集卅卷”。虽长颜真卿22岁,但属群从兄弟。开元二十二年(734年),颜真卿登进士第。但书此墓志时还是一名33岁的九品小官。年长位高的徐峤托并无名气的远亲颜真卿书志文,可说是慧眼识珠。《王琳墓志》是目前看到的颜真卿最早作品。

41岁 《郭虚已墓志》 近代

唐天宝八年(749年)书。墓志长104.8厘米,宽106厘米。盖篆题“唐故工部尚书赠太子太师郭公墓志铭”。志文楷书,35行,共1150字。1997年河南省偃师市首阳山镇一砖厂内出土,现藏在偃师商城博物馆。志主郭虚己官至工部尚书。曾在唐与吐蕃战争中,披坚执锐,屡立战功。唐天宝八年(749年)卒,年五十九岁。志文书法端庄工整,笔力刚劲,是研究颜体早期书法的珍贵资料。

44岁 《多宝塔碑》 册页清拓本

唐天宝十一年(752年)四月建。这是颜真卿离开长安出任平原太守的前一年。此碑乃岑勋撰文,徐浩题额,颜真卿受西京千福寺楚金禅师邀请书丹。碑文记载西京龙兴寺和尚楚金修建多宝佛塔的事蹟。其书点画圆整,端庄劲秀,已有个人独特面目。撰文者岑勋是大诗人李白的朋友,他有一个大名鼎鼎是叔伯兄弟,名叫岑参。额题“大唐多宝塔感应碑”,隶书,出徐浩之手。徐浩是颜真卿同僚,长颜6岁,唐玄宗至肃宗朝曾两度主持内府法书鉴定,著名《不空和尚碑》就是他的作品。千福寺在唐长安城安定坊之东南隅(大致在今天西安西站西南),原为章怀太子宅,咸亨四年(673年)舍为寺。此碑1103年移存西安碑林。

46岁 《东方朔画赞》

天宝十三年十二月(755年1月17日--2月15日)立于山东陵县。晋夏侯湛撰文。时颜真卿任平原太守,正值壮年,神明焕发,意气干云。故此碑书法清劲雄壮,峭拔开张,为颜真卿早年的代表作之一。明人赞扬:'书法峭拔奋张,固是鲁公得意笔也。'

50岁 《谒金天王庙题名》

唐至德三年(758年)十月刻。此为颜真卿自蒲州刺史贬为饶州刺史时游华岳庙之题名。开元十二年(724年)冬,唐玄宗李隆基封华山神为“金天王”,西岳庙改称为“金天王神祠”。颜真卿题名刻于北周《西岳华山神庙碑》碑侧。楷书,四行,行二十二字。庄敬奇伟,昂然有不可犯之色。

54岁 《鲜于氏离堆记》

唐宝庆元年(西元762年)五月,颜真卿途经新政县,应成都兵曹鲜于昱之请,为其父鲜于仲通撰写《鲜於氏离堆记》。描写离堆的位置、山势和离堆石堂的形制及周围景色,介绍鲜于仲通其人及颜氏与鲜於氏的通家之谊。原摩崖在四川仪陇县新政镇。清嘉庆间发现,仅存残石五块,共47个整字和7个残字。为颜氏中年重要书迹之一,用笔雄逸,且是摩崖大字,丰硕伟岸,气势磅礴,为颜书大字的杰出代表。

56岁 《争座位帖》

这是颜真卿写给右仆射郭英乂的一封书信手稿。广德二年(764年)十一月汾阳郡王郭子仪在灵台西原(今甘肃泾川境)大破吐蕃十万军队,斩首级五万。十四日,郭子仪自泾阳来朝,代宗令宰臣百僚迎之于开远门,并在安福寺举行兴道之会。右仆射(约相当于副总理)郭英乂为了巴结炙手可热的军容使鱼朝恩(宦官),对其礼遇高于六部尚书。颜真卿遂致信郭英乂,甚至斥责他的行为'何异清昼攫金(白昼打劫)之士'。故称《争座位帖》。时颜真卿任金紫光禄大夫、检校刑部尚书、上柱国、鲁郡开国公。此稿系颜真卿因不满权奸的骄横跋扈而奋笔直书的作品,故通篇刚烈之气跃然纸上,姿态飞动,似乎也显示了他刚强耿直而朴实敦厚的性格。

56岁 《郭氏家庙碑》

写完《与郭仆射书》后7日(唐二年十一月廿一日),颜真卿又为郭子仪家庙碑撰文并书丹。作为郭子仪亲家的代宗李豫亲自隶书题额。碑高318厘米。碑原立长安常乐坊郭子仪私邸(今西安交通大学南部)。北宋元祐中被移往城中省政府办公大院。1950年从西安鼓楼北清代西安府布政司署旧址移入西安碑林。此碑书法遒古雄劲,含蕴浑厚。与两年前他书丹的《鲜於氏离堆记》是颜楷成熟期的代表作。此清拓本系日本回流。

60~63岁书《臧怀恪碑》

全称《唐故右武卫将军赠工部尚书上柱国上蔡县开国侯臧公神道碑》。碑身高270,宽127厘米。凡28行,行58至64字不等。碑原在陕西三原县陵前乡臧怀恪墓前,1980年藏西安碑林。这是西安碑林最晚入藏的颜真卿碑石。碑主臧怀恪玄宗朝以忠勇闻名于时,曾在对突厥、吐蕃战争中屡建奇功。此碑无立石年月,应是颜真卿大历三年至大历六年(768~771年)在抚州刺史任,应镇守长安北大门的鄜坊节度使臧希让邀请,为其父所书,时鲁公60~63岁。书法宽博劲峭。

63岁 《大唐中兴颂》

大历六年(771年)三月颜真卿卸任江西抚州刺史之后,书旧友容州刺史、本管经略使元文,夏六月刻。上元二年(761年),历时数年的'安史之乱'基本结束,元结在江西九江任上乘兴写下了这篇《大唐中兴颂》。摩崖上的衔名'尚书水部员外郎兼殿中侍御史荆南节度判官',正是元结此时的官职。十年后,元结居母丧,隐居湖南浯溪。请颜真卿书写此文并刻浯溪摩崖上。元次山撰《大唐中兴颂》仿秦始皇金石刻辞的体例,三句一韵,共十五韵。《大唐中兴颂》是颜真卿书法进入成熟时期的代表作,布局紧密,真力弥满,充实茂朴,气势恢弘。清代人杨守敬在《学书迩言》中云:《中兴颂》雄伟奇特,自足笼罩一代。

64岁 《八关斋会报德记》

大历七年(772年)五月书。田悦(751~784年)篆额。田神功,“安史之乱”初乃史思明部将,后归顺朝廷,解除睢阳(商丘)之围,封为鸿胪卿,迁徐州刺史、淄青节度使。宝应元年(762年),叛军又攻睢阳,田神功再解之。后田神功屡受朝廷嘉奖,拜汴宋节度使,官至太子太师、信都郡王。大历七年四月,田神功得热疾,睢阳举行八关斋会为田神功祈福,以报其解救睢阳之德。因宋州刺史徐向之请,颜真卿撰文并书丹,记颂旧友功德。临文感愤,纵笔浩荡。后刻成八棱石幢,高2.7米,共8面,每面宽约51厘米,全文983字。字大如拳, 笔法老辣却不失生涩之气 。

唐会昌毁佛,石幢被錾凿数处。唐大中五年(851年),宋州刺史崔倬找到残幢,将五面缺字补齐,重新立起。1966年,商丘内衣厂职工和五七中学(县二高)学生组成的“造反派”将其彻底砸断推到,幢大坏。

64岁 《宋璟碑》

大历七年(772年)九月,颜真卿历郑州归东都,书旧文《宋璟碑》。昭义军节度使薛嵩命邢州刺史封演上石,立碑于沙河宋璟墓前。现坐落在邢台市桥西区李村乡东户村乡中学院内,2006年被国务院核定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碑高4.08米,洋洋三千余言,尽述宋璟(663~737年)“历仕三朝,刚直不阿”的荣耀事蹟。宋璟在唐开元十七年(西元729年)拜尚书右丞相后,与姚崇精诚合作,是开元盛世的主要操盘手。开元二十年(西元732年)以年老告归,二十五年卒于洛阳之私宅,赠太尉,諡文贞。次年,归葬沙河先茔。

此清拓裱本为迄今所见清末民初碑派书法健将李叔同(李成蹊)唯一题署的碑帖,弥足珍贵。

64岁 《元结碑》

大历七年十月廿六日(772年12月24日)为好友元结撰写并书丹的悼文。全称《唐故容州都督兼御史中丞本管经略使元君表墓碑铭并序》。碑原在河南鲁山县城北青岭元结墓前,元代因战乱移入鲁山县文庙(鲁山一高老校区)保护。字迹浑厚雄健,遒劲秀拔,气势磅礴,充溢着宁折不弯的浩然正气。2006年,被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元结(719~772年),字次山。原籍河南,后迁鲁山(今河南鲁山县)。天宝十三载进士及第。安禄山反,曾率族人避难猗玗洞 (今湖北大冶境内),因号猗玗子。乾元二年(759),任山南东道节度使史翽幕参谋,招募义兵,抗击史思明叛军,保全十五城。代宗时,任道州刺史,调容州,加封容州都督充本管经略守捉使,政绩颇丰。约大历七年(772年)入朝,后卒于长安。

69岁 《殷君夫人颜氏碑》

大历十二年(777年)立。高190厘米。四面环刻,额横题“唐钱塘丞殷君夫人颜君之碑”12字,分刻两面。碑原在河南洛阳玉虚观。是颜真卿在湖州刺史任上为其姑母殷履直夫人颜真定追立。元明间,碑没入土中,清康熙年间出土,毁于抗战时期。

71岁 《马璘新庙碑》

大历十四年(779年)六月书。撰文者程浩。书额者是唐隶书名家韩择木长子韩秀实。71岁的吏部尚书颜真卿为刚过世的唐代“中兴猛将” 扶风郡王马璘(721~776年)的家庙立《马璘新庙碑》,他举荐已经去世的自己的老部下韩择木的长子49岁的韩秀实用隶书书写碑额“唐故尚书左仆射知省事扶风王赠司徒马璘庙碑”20字,以示对晚辈书艺的肯定与提携。

是碑着录首见欧阳修《集古录》,后湮没无闻。直至清光绪十七年(1891年)始出土于西安藩署,惜已残损为五石,约存四百余字。1947年移存西安碑林。初葺于墙,近年卸下,秘藏文物库房

71岁 《颜勤礼碑》

唐大历十四年(779年)立,此为颜真卿为其曾祖父颜勤礼撰书刻立之神道碑。螭首方座,碑身及碑首高268厘米,碑身宽92厘米,三面刻字,共44行。碑正反两面行38字,侧行37字。未刻额。

碑原在唐万年县宁安乡凤栖原上,五代后梁时,刘鄩(856~920年)守长安,将它及唐《开成石经》等大批碑石迁于故唐尚书省之西隅。大致相当于今西安城北大街以西,北广济街以东,鼓楼以北,西华门街以南一带。宋代以后埋入地下。直至1922年方重见天日。1948年移归西安碑林。此碑雄沉刚健,元气浑然。极好地保存了颜书原貌,弥足珍贵。

72岁《颜氏家庙碑》

建中元年(780年)立。螭首龟跌。碑高338厘米。正反两面各24行,行47字。两侧各6行,行52字。此碑为颜真卿为父颜惟贞所立。颜真卿是他的第七个儿子。颜真卿撰并书,李阳冰篆额。碑阳首行题下题记有北宋太平兴国七年(982年)碑石移入并重立于当时文庙的情况,据载此前碑已仆倒于郊野。它是移入西安碑林最早的碑石之一。此碑是颜真卿现存最晚作品。是时颜真卿年高笔老,风力遒厚,书艺已臻人书俱老、炉火纯青之境。三年后,颜真卿为贼所害。

2019年中国文化界一个重大新闻“书圣之后——颜真卿及其时代书法特展”元月16日在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盛大起航。这场展览展出文物法迹177件(组),其中,颜真卿部分共有展品27件,除了《祭侄稿》和《自书告身帖》是墨蹟外,其他25件均为颜书碑帖。

2019年初始,西安叁和美术馆联合陕西收藏家协会古籍碑帖专业委员会在大雁塔脚下举办“丰碑-颜真卿名碑拓本特展”。此次展览共整理了从清早期到民国时期颜真卿碑石拓片二十余件组,其中不乏日本展览被遗漏的颜真卿给自己姑母书丹的《殷夫人碑》(旧在洛阳,原石在抗战中佚失)和为“开元盛世”的操盘手宰相宋璟书丹的《宋璟碑》(在河北沙河)。

此次陕西众多收藏爱好者集自己珍藏颜真卿宝帖于叁和美术馆共展是为了纪念颜鲁公,同时也是为日本东京颜真卿大展的注脚或补遗。

《豊碑》特展,颜真卿名碑拓本

展览时间:2019.2.19-2019.3.08

主办单位:陕西省收藏家协会古碑帖专业委员会、叁和美术馆

展览地址:西安市 大雁塔古玩城南街 叁和美术馆

#素材致谢:一画会、陕西省收藏家协会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豊碑》 颜真卿名碑拓本聚英 到西安,看顏魯公
把所有颜真卿名碑拓片搬上手机,让您一次看过够!
四海博物:罕见的唐代行书碑 | 刘九洲
为今人留下大唐气象|宋拓玄秘拓
金石相契传拓载道 尊汉堂展藏历代金石碑帖精品
展讯:谷田美术馆~永不落幕的经典——汉碑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