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北京故宫博物院珍宝馆(三)宫廷饰品处处透露出女性的细腻与魅力

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清代宫廷珍宝,大部分是出自紫禁城内掌管营造的机构——造办处奉旨制作的,还有一些则是逢年节庆典时地方官吏的朝贡品。这些珍宝大都选用金、银、玉、翠、珍珠及各种宝石等名贵材质,并征调各地著名匠师设计制造,竭尽巧思,不惜工本,一器之成往往经年累月,其工艺代表了当时的最高水平。在应用上,广泛涉及宫廷典章礼制、宗教祭祀、日用生活及休闲玩赏等各领域的活动,处处显示出皇权的至高无上与尊严,皇家的雍容华贵与典雅,具体细微地折射出那个时代的风貌。

清代宫廷珍宝在今天所承载的意义,已远远超出了单纯的材质与工艺的价值,它们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的底蕴,是那段历史的传神写照,是民族精神凝结而成的璀璨瑰宝。

鬓边的奢华—帝后饰品

衣冠服饰是中国封建社会等级差别的重要标识。清代以满族服饰为基础,同时借鉴汉族冠服的形式制定了冠服制度。如皇后着朝服时所戴冬朝冠以薰貂制成,上缀珠纬,贯冬珠,有金凤、金翟、猫睛石、青金石、珊瑚等为饰。而那些钿子、扁方、簪钗、手镯、戒指、牌子,多以金银、玉翠、珍珠、珊瑚、琥珀、蜜蜡、象牙制成,精工巧致,处处透露出宫廷女性的细腻与燕婉。

金镂空嵌珠石扁方,长34.7cm,宽4.7cm。

金镂空嵌珠石扁方】扁方饰镂空花叶纹,两端在镂空处分别用翠、碧玺和珍珠填嵌枝叶、花瓣及花蕊,周边嵌以珍珠,全器共镶嵌珍珠100粒,断接处包以银箍。扁方背面有“宝华13”、“华13”两方戳记。

此扁方形体轻盈剔透,颜色搭配和谐,表现了清代宫廷流行的审美情趣。

金镶珠宝松鼠簪,长13.5cm,宽2cm。

金镶珠宝松鼠簪】簪金质,两端各嵌饰红宝石1粒,较粗的一端錾雕出松鼠和树枝的形状,并嵌碧玺1粒、珍珠2粒。

此金簪造型简洁,构思巧妙,在清宫金镶宝石簪中属于较为简洁的一种。

貂皮嵌珠皇后冬朝冠,清,通高30cm,口径23cm。

貂皮嵌珠皇后冬朝冠】冠圆式,貂皮为地,缀朱纬,顶以三只金累丝凤叠压,顶尖镶大东珠一,每层之间贯东珠各一,凤身均饰东珠各三,尾饰珍珠。朱纬周围缀金累丝凤七只,其上饰猫睛石各一,东珠各九,尾饰珍珠。冠后部饰金翟一只,翟背饰猫睛石一块,尾饰珍珠数颗。翟尾垂挂珠穗五行二就(横二排竖五列),中贯两面金累丝“心”形结,珠穗饰有金累丝与珊瑚制成的坠角。

清代皇太后和皇后冬季所戴的朝冠形制与皇帝的冬朝冠基本一致,但装饰所用的珠宝更多。夏朝冠的形制和装饰与冬朝冠亦基本相同,只是把金累丝凤变成金镶桦皮凤。

点翠嵌珠宝五凤钿,清,高14cm,宽30cm,重671g。

点翠嵌珠宝五凤钿】钿以铁丝、纸板为架,其外缠绕以黑丝线编织成的网状纹饰,表层全部点翠。前部缀5只金累丝凤,上嵌珍珠、宝石,口衔珍珠、宝石流苏。金凤下排缀9只金翟,为银镀金质,口衔珍珠、珊瑚、绿松石、青金石、红蓝宝石等贯串的流苏。钿后部亦有几串流苏垂饰。

钿又称钿子,是皇后、妃、嫔们平时戴的便帽。这种帽子一般用藤丝编成帽架,也有的在纸板或细铁丝上缠绕黑色丝线为胎并编成方格纹、钱纹、盘肠等形式,再用各种宝石、珍珠嵌于帽架上,组成各种吉祥图案。此钿子用大珍珠50颗,二、三等珍珠几百颗,宝石二百余块,珠光宝气,珍贵豪华,主要是在吉庆场合和传统节日时戴用的。

白玉嵌莲荷纹扁方,清,长31.5cm,宽3.1cm。

白玉嵌莲荷纹扁方】扁方白玉质,长方片状。器表中部光素,两端镶嵌对称的莲荷纹。图案由各色宝石组成,以碧绿色翠制作枝干、莲蓬、荷叶,粉红色碧玺制作盛开的荷花以及荷叶上的青蛙,红蓝宝石制作小花蕾。柄端两侧镶嵌浅粉红色碧玺花,花芯嵌珍珠各一。

此扁方玉质洁白,嵌石艳丽,为清代妇女所喜爱的头饰。

金镶宝石蜻蜓簪,清,长14.8cm,宽5.4cm,重15g。

金镶宝石蜻蜓簪】簪为银质。簪柄以金累丝制成蜻蜓形。蜻蜓须端嵌珍珠,腹部、翅膀镶嵌红宝石共5粒,尾部及装饰飘带等处点翠。

此簪累丝工艺细腻精工。装饰题材蜻蜓取其谐音寓意“大清安定”。

金镶珠翠耳坠,清,一对,长8.5cm。

金镶珠翠耳坠】耳坠为流苏式,金托各嵌翡翠蝴蝶,背面有金针,用于穿耳。下坠珍珠一串,最上一颗为三等珍珠,下有金托,刻“宝源九金”戳记。珍珠串下为茄形翡翠坠角,以荷花纹粉碧玺为托,两侧嵌珍珠。

从戳记可知此耳坠为清代民间珠宝店所制。

孝端皇后凤冠,明万历,高35.5cm,径20cm,重2.95kg。

孝端皇后凤冠】 1956年北京市昌平区定陵出土。 凤冠的主人是明神宗孝端显皇后。孝端皇后是万历皇帝的元配,生前当了42年皇后。

凤冠是皇后的礼帽,是皇后在接受册命、拜谒宗庙祭祀祖先、参加朝会时所佩戴的。据明永乐三年(1405年)的《明会要》记载,当时规定皇后的凤冠为“九龙四凤冠,漆竹丝为圆框,冒以翡翠,上饰翠龙九金凤四,正中一龙衔大珠一,上有翠盖,下垂结珠,余皆口衔珠滴。珠翠云四十片,大珠花十二树,小珠花如大珠花三数”。

此凤冠以髹漆细竹丝编制,通体饰翠鸟羽毛点翠的如意云片,18朵以珍珠、宝石所制的梅花环绕其间。冠前部饰有对称的翠蓝色飞凤一对。冠顶部等距排列金丝编制的金龙3条,其中左右两条口衔珠宝流苏。冠后部饰六扇珍珠、宝石制成的“博鬓”,呈扇形左右分开。冠口沿镶嵌红宝石组成的花朵一周。

金镶宝石桃蝠簪,清,长17.5cm,最宽2cm。

金镶宝石桃蝠簪】 金簪一端呈长针状,另一端以各色宝石等为饰,计有蓝宝石、红宝石、翠、珍珠以及碧玺。其中碧玺分别做成蝙蝠和桃实,另有一只翠蝙蝠。

簪子是古代妇女头上的装饰品。清代妇女尤其喜用发簪、大头簪、耳挖簪等,种类繁多,做工精致。

金累丝九凤钿口,清,长14.5cm,重47.5g。

金累丝九凤钿口】钿口长形,稍有弯弧度。金累丝九凤,凤头顶大珍珠各一,口衔流苏,流苏的构成有7颗珍珠,中间缀有碧玺、珊瑚、青金石等各色料石及坠角。

钿口是清代后妃戴用的冠帽——钿子口沿上的装饰物,其纹饰多样。后妃多用凤纹钿口,有九凤、七凤、五凤等。九凤钿口为皇太后、皇后所戴用。

银镀金嵌珠宝蝴蝶簪,清,长18cm,最宽4.5cm。

银镀金嵌珠宝蝴蝶簪】簪银质镀金,单针。簪柄饰蝴蝶。蝴蝶的身体以银镀金累丝为托,头部嵌红宝石一枚,蝶翅为金托点翠 ,上嵌红宝石及淡粉色碧玺各两块。蝶须嵌珍珠各一颗。

这支簪造型生动,工艺细腻,彩蝶似翩翩起舞,且“蝶”与“耋”同音,是延年益寿的象征。

金嵌珠宝圆花,清,直径7cm。

金嵌珠宝圆花】此花为圆形,金质底托上镶嵌珠宝。中心为一颗大块的祖母绿宝石,外围嵌两圈小颗的祖母绿与红宝石,每圈各15粒,宝石皆随形。最外嵌一圈珍珠,共16粒,且外围皆有可系缀的套环。

圆花中心及外圈宝石中所选用的祖母绿宝石号称“绿宝石之王”,它晶莹通透,碧如新柳,肉眼可见祖母绿宝石内部天然生成的包裹体,这些俗称“蝉翼”的绵绺纹等天然杂质是其他宝石所少有的,更是人工制品所不能的,丝毫不影响其本身的价值,也为鉴别其真伪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此种圆花为古代妇女头上的饰品。

金镶珠宝二龙戏珠钿口,清,长19.5cm,宽5.5cm,重69g。

金镶珠宝二龙戏珠钿口】钿口长条形,稍有弧度。主体为金累丝二龙并嵌东珠4颗,二龙中间饰以红宝石为火珠。二龙以点翠朵云镶边。钿口下为11串珍珠,每挂分别为7颗,以红蓝宝石作坠角。

钿口是装饰在冠帽钿子上的饰物,钿子上除了钿口还有钿花、钿尾等装饰物。

这种二龙戏珠纹饰的钿口为清代皇后所使用。

翠嵌珠宝蜂纹耳环,清,一对,长2.7cm,宽0.6cm。

翠嵌珠宝蜂纹耳环】耳环翠玉质地,半圆形,一半为绿色,一半为白色,绿白分明。绿色一端部有铜镀金质蜜蜂及长弯针,蜜蜂腹嵌粉红色碧玺,翅膀由两组米珠组成,余皆点翠,两根长须之须端各有珍珠一粒。

耳环是清代宫廷中皇后、妃嫔们耳部的装饰品。此对耳环设计精巧,配色讲究,采用蜜蜂造型尤显活泼。

碧玺雕松鼠葡萄佩,清,长4.1cm,宽3.7cm,厚0.9cm。

碧玺雕松鼠葡萄佩】佩为碧玺质地,扁长方形,片状。两面透雕,外围为浅粉色,雕两只松鼠,长长的尾巴,首尾相接。中间部分为深紫色,雕大小葡萄珠。背面雕有葡萄叶及阴琢的叶脉。佩上部有穿孔,系丝绳、米珠两组及翠珠一粒。

此佩利用双色碧玺巧雕松鼠吃葡萄,构图巧妙,生动有趣。

金累丝嵌松石火镰套,清,长8.7cm,宽6.5cm。

金累丝嵌松石火镰套】火镰套为扁葫芦形,金质累丝,两面满嵌绿松石小朵花,黄丝带上系红珊瑚珠一粒。此件火镰套工艺极其复杂和精致,它与一件赤金嵌松石镂空扳指盒同挂于一付吉服带之上。

火镰是古代的燃火工具。在火镰套内一般装有火镰、火绒、火石,使用时用火绒包住火石与火镰刃磨擦,使之燃烧。清代,火镰套成为男子出门时的随身之物,许多火镰套做工精致,外观美丽,颇具观赏价值。

赤金嵌松石镂空扳指盒,清,高2.6cm,径3cm。

赤金嵌松石镂空扳指盒】扳指盒圆柱状,天盖地式。盒上錾刻镂空缠枝花,花芯嵌绿松石。有黄丝带纵向穿过盒中心,两端各系红色珊瑚珠一粒。

扳指盒用于盛放扳指。因清代男子流行拥有扳指,因此扳指盒的制作量很大,其质地、种类繁多。此扳指盒金的成色为赤金,颜色金黄,錾刻工精,是清代男子身上非常有代表性的装饰品。

翠竹节式佩,清,长6cm,宽3cm。

翠竹节式佩】佩翠质绿色,局部色较深。佩为长方形,以竹枝为边框,底部镂雕成山石,上有灵芝,中部镂雕出竹叶及竹枝。此佩之翠色与竹之天然色泽较为接近,作者以竹为题材,体现出设计的精妙。佩上部系黄丝绳,上有珊瑚结珠,两端各有米珠一组。

翠玉象征君子之德,而竹又为梅、兰、菊、竹 “四君子”之一,此佩恰合皇帝自喻为仁政之君之意。

青金石朝珠,清,周长98cm,清宫旧藏。

青金石朝珠】此朝珠已残缺,计青金石五十八粒,碧玺佛头四,佛塔一。椭圆形金嵌碧玺背云一个,背云框已折断。背云下垂金点翠累丝盖托的随形碧玺一个。珊瑚记念三挂,各十颗,下垂金累丝点翠托红宝石坠角三。

根据典制规定,皇帝在天坛祭天时佩挂青金石朝珠。

清代朝珠,凡文官五品、武官四品以上者得以佩戴,又妇女受封在五品以上者同。穿珠的绦带,帝后用明黄色,其他人则用金黄色绦或石青色绦。朝珠制作材料多样,有东珠、青金石、密蜡、珊瑚、绿松石、玛瑙、水晶、翡翠、琥珀、沉香、象牙、碧玺等。根据身份、等级和场合各异而相应使用不同材质的朝珠。

翠扁方,清,长34.4cm,宽3.1cm。

翠扁方】扁方翠质,体细长,一端呈舌形,一端反卷并将其两头雕作梅花式。整体光素,略有白斑,但不掩其翠色深碧艳丽之美。

扁方是满族妇女梳“两把头”最主要的工具,相当于汉人妇女发髻上的扁簪。它不仅具有单纯的装饰作用,还能控制发髻不至散落。满族妇女梳“两把头”,最初是把真发分成两把,依靠扁方固定。到了晚清两把头改成以青缎制作,安在头顶上,与真发梳成的头座连接也依靠扁方。制作扁方的材料有玉、翡翠、玳瑁,还有的为金胎镶玉、镶翠或镶嵌其他珠宝,或金凿花、银镀金等。

金镶东珠耳环,清,一对,长2.3cm。

金镶东珠耳环】耳环为金托,镶三颗东珠,珠质光洁润泽,颗颗饱满。

此耳环式样简约大方,是清宫皇后所用之饰物。

清廷将产在满族龙兴之地——东北松花江流域的珍珠称为“东珠”,视之为珠宝饰物中品级最高者。凡是表面光泽呈半透明状、质地结实凝重、形状圆浑且颗粒较大有异彩者均被视为上品。

中国自汉代就有妇女戴耳环的记载,多用金、玉、珠、宝石等珍贵材料制作。清代后妃戴耳环有身份等级之别,穿朝服时,皇后所戴耳环各镶三颗东珠,妃嫔所戴嵌一对珍珠,平时随意。

银镀金点翠串珠流苏,清,一对,通长27.5cm,钎长20cm。

银镀金点翠串珠流苏】流苏由银钎和三串珍珠构成。银钎顶端为银镀金点翠云蝠纹饰,两端嵌红宝石。云蝠有孔穿环,与三串珍珠相连。三串珍珠每串为34颗,共计102颗。每串珍珠有珊瑚制成的喜字结珠两枚,珠下端有红宝石坠角。两块结牌将三串珍珠相连,结牌作银镀金点翠云蝠纹,两端各嵌红宝石一块。

流苏为清代后妃的首饰,俗称“挑子”,属于“步摇”一类。每逢宫中帝后大婚或吉庆节日,后妃的头上都要佩戴流苏。

碧玺珠翠手串,清,周长30cm。

碧玺珠翠手串】手串由18颗粉色碧玺珠穿成,间有翠质结珠两个,俗称“佛头”。其中一佛头下接佛塔一,系丝线及一珊瑚杵,下连翡翠盘肠背云,上下各系珍珠一,再下为果实形深绿色翠坠角两个,坠角上有小珍珠二。共有红白米珠10组。碧玺的颜色柔和清澈。

此手串为十八子手串。十八子手串是由佛教念珠演化而成的一种饰物,可以佩带于衣服上、挽在手腕上或闲暇时把玩,由18颗珠子组成,故而得名。其材质一般为翡翠、珍珠、碧玺、蜜蜡、珊瑚、伽楠木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故宫博物院馆藏珍宝——饰品篇欣赏|东珠|故宫博物院|珍珠|碧玺|绿松石|金镶|青金石|饰品
大清国,皇室首饰
故宫珍宝馆,顶级国宝奢华至极!
一眼千年,这里的每一件器物都称得上是国家宝藏!
去故宫必看的13件皇家珍宝!件件奢华到了极致!
故宫博物院藏品之宫廷文物——首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