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李白最奇的一首诗,前两句平淡乏味,后两句化腐朽为神奇

在中国历史上,李白虽然不是王侯将相,却更为知名。他那一首首精彩的诗歌,让后世之人顶礼膜拜。大凡读书人,几乎都是背着他的诗歌长大的。李白的诗歌,往往出语惊人,随后展开波澜壮阔的想象,令人心驰神往。

但是,李白才情绝伦,他也曾玩过神转折。那就是先抑后扬,给读者出其不意的感受。一般的诗人,如果开篇落于下乘,就很容易贯穿全文,难以达到与人共鸣的效果。李白则不同,即使开篇藏拙,依然能够成就伟大的诗篇。比如这首《山中与幽人对酌》:

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

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

这首诗如果盖上标题、作者,光看前两句,特别是第一句,很难想象是出自李白之手。第一句纯粹是讲自己与朋友在山中饮酒,山上的花儿也盛开了。虽然交代了地点、环境和事情的经过,但平平无奇。

第二句“一杯一杯复一杯”其实引起过很大的争议。诗歌最忌讳用字相犯,而这一句之中,除了“复”字以外,七个字里面有六个字相犯。但普遍认为,李白这么写,反而让语势雄浑古朴,别有一番韵律美。这正如胡仔在《苕溪渔隐丛话》评价的:夫李白意先立,故七字六相犯,而语势益健,读之不觉其长。

小珏认为,诗歌的韵律是为了美学服务的。前人总结经验,认可的音律规则,就是为了让初学者避免弯路。然而,中国语言博大精深,除了这些韵律规定之外,还有一些特例。一些伟大的诗人正是能够突破这些僵化的规定,出奇制胜。只要能够达到美学的目的,我认为守不守规则倒是无关紧要的。

更为重要的是,这一句,蕴含着两种深意。一是诗人与朋友的感情真挚,酒不嫌多,可以一杯接一杯。二是两人的豪情尽显,颇有古之豪杰的风范。按照李白的性格,这句是非常贴切的。

但是,第二句再好,没有后面两句推陈出新,意境一新,依然是一首失败的作品。诗歌讲究引经据典,第三句“我醉欲眠卿且去”就是引用了陶渊明的典故。

相传陶渊明在隐居的时候,家中常备一把琴。他本人不会音乐,但无论是客人是谁,都要抱着琴出来与之饮酒。如果陶渊明喝醉了,就会对客人说“我醉欲眠卿可去” 。

我们现在来给诗人排名,李白杜甫当然是无可争议的前两位之一。然而,在李白本人生活的年代,对于陶渊明的尊崇是无以复加的。屈原、曹植、陶渊明、谢灵运等人,都是李白心目中的偶像,也是唐朝诗人们追思的前辈。所以,李白在此处,引用典故表达自己能与知己饮酒意境非常尽兴,更暗示两人的关系是非常融洽的。

最后一句“明朝有意抱琴来”更是在诙谐之中,将诗人和朋友的真情实感,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他在即将醉卧的时候,还不忘叮嘱:如果愿意,明天再抱着琴来。说的是琴,其实当然是酒。

李白喜好饮酒,写喝酒的诗歌也很多,但根据不同的场景和心境,他写的完全不一样。这首诗,其实就是一个简单的经过:喝酒、喝醉、约定明天再喝。然而,他使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以及简单直白的文字,就是为了表达自己随心所欲,肆意纵横的人生态度。

这种态度,就是一种骨子之中的狂傲之气。虽然这首诗,不带一个狂字,却从头至尾,都展示了一个狂生的形象。只不过这个狂生是李白,以他的天赋和才华,狂得让人无话可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李白 《山中与幽人对酌》 赏析
讲堂丨陶渊明的诗性人生(下)
李白的这首诗,写出了喝酒的最高境界,却很少人读过
诗仙李白最神的诗,前两句平平无奇,后两句却画龙点睛
陶渊明这句话被李白用诗歌吟唱出来,是诗仙风采的最佳写照
李白一首奇诗,看前两句像是打油诗,后两句却立现“神来之笔”!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