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张勇: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许多初中语文教师都有一个共识:学生初中语文最难学习的便是文言文。甚至有同行笑言学生有“三怕”:一怕文言文,二怕周树人,三怕写作文。

归根究底,是因为我们语言文字的变化。中国的语言文字诞生的极为久远,至今已历4000多年,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也是世界现存唯一的自源性文字。从仓颉造字开始,中国文字不断吸收有益元素,不断丰富,终成浩瀚汪洋。在这个过程中,丰富的不仅仅是文字的数量,连文字的结体方式和书写方式也在不断地丰富变化、发展衍进,甲、金、篆、隶、楷、草、行各领风骚。

而且审视我们自身文化特性,就会发现这一点:中国的文化从来都是精英文化,更确切一点来说,是成人文化中的精英文化。先贤们的精妙哲思更是通过晦涩难懂的书面语模式传承的,这种迥异于口语的语言文字范式,即便是同时代的人阅读起来都有一定的障碍,何况是现代人呢?如今要让所有的儿童和青少年学习,越过语言障碍,将成人文化转变为青少年文化,将精英文化转变为普适性文化,这是非常困难的一件事。

七年级是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初始阶段,万事开头难,如何让学生对文言文感兴趣,并有信心和能力学好文言文,是每一个语文老师迫在眉睫的命题。

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我也做了这样的思考和尝试,有一些不成熟的想法和做法,希望能成为引玉之石。

第一,是用文字激发学生的兴趣。

我认为汉字本身就是一座宝库。汉字有4000多年的历史了,若说从刻划符号开始为文字纪年,那么汉字的历史还可以再朝上追溯4000年。汉字的产生及发展变化同中国历史的发展变化密不可分,同中国的其他文化的发展变化密不可分,所以有种说法是“四文”(文字、文章、文化、文明)一体多面,“文以载道”,体现了中国的思想精髓和精神追求,因此以文才能教化人。这个话题很大,在此不做漫谈了,就说说我的一种设想,如何在语文课堂上通过溯源文字,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文化认同感,从而实现文言文教学目标吧。我以一周为期限,布置一项学生作业,要求学生去查一个汉字的渊源和相关的文化习俗,在朝会上做简短报告。我自己也去查相关资料,以便随时补充。赘述无益,我以一个案例为证:

我给七年级学生布置的第一个汉字作业就是“女”字。这个字很常见,但朝会的内容给了我很多惊喜。因为我们是兰亭学校,七年级的学生正在学习大篆,于是学生写了个大篆的“女”字来讲解它。大篆的“女”字是个象形字,一个蹒跚的人双手高举,手被一根绳子系住。我们要注意文字传达给我们的是什么意思,这反映了当时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对人口,尤其是女性人口的劫掠,而这种劫掠最常见和频繁的时期就是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时期,特别是部落战争频发的时候。劫掠女性是为了什么?与本部落的男性结合,繁衍人口,壮大部落。我国先民早就认识到“男女同姓,其生不蕃”,族外婚势在必行,但“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哪个女子肯嫁异族?所以只能靠强制的手段,所以这是中国最古老的最野蛮的抢婚习俗的源头,而女子“哭嫁”就是必然了。从“女”字的衍生字,如“娶”、“婚”、“妻”、“妇”等字也可看出这种抢婚习俗的普遍性以及被抢女子的痛苦,她们地位低下,身不由己,辛苦操劳却只是传宗接代的工具。这并非危言耸听,在我国的历史长河中,抢婚现象在商周时期就被文字记录下来了,《易经·屯卦》中有“匪寇婚媾”之语,说明妻子来源于武力夺取。《诗经·豳风·七月》中也有记载:“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春日载阳,有鸣仓庚。女执懿筐,遵彼微行,爰求柔桑。春日迟迟,采蘩祁祁。女心伤悲,殆及公子同归。” 对于女性来说,这违背了自身的意愿,但在男权社会却无可奈何,反之,对男性来说并不这样认为,“女”字有另一个衍生字是“安”,宝盖头代表的是房子,对男子来说有房子住,房中有妻子,即便是不情愿的妻子,也能让他安心,安居乐业了。这种抢婚习俗沿袭至今,在某些少数民族当中还存有,不过时移事易,更多是作为一种婚礼上的情趣来看待了。

当然,这只是普通的一个字,一个简单的字蕴藏着这么丰厚的文化内涵,当时学生们就很激动,觉得我们的先辈多么伟大,中国的文字多么神奇!而更让我们激动的是,我们还有许许多多神奇的文字!当我们从源头去追溯这些文字,去挖掘文字背后所蕴藏的宝藏的时候,我们缀连起来的就是灿烂的华夏文明史。

第二,用作家专题辅助学生的学习。

学习文言文必须要知人论世,这一点毋庸置疑。著名的语文教育专家余映潮先生反复叮咛语文老师,要在教授文章之初就应该厚厚地铺垫背景资料,这确实是切中流弊、精当至极的提醒。

我们上课的时间有限,很多老师哀叹若大量铺垫背景资料,恐怕教学的计划就无法完成。若给学生的积淀不够,文言课堂又成了教师的独白舞台,无法让学生领会古人的深邃思想和精妙语言。

其实这种担忧大可不必,因为我们很多时候花的功夫都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教师疲于奔命地做重复工作。我试举苏轼为例子:我们人教版苏轼的诗文有五篇,两首《浣溪沙》、《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记承天寺夜游》和《江城子·密州出猎》,每上一篇我们都需要对苏轼进行介绍,尤其是他贬官放逐的经历。事实上次数一多,学生听得无趣,教师也事倍功半。为什么不弄一个苏轼的专题呢?八年级一次性讲解苏轼的人生轨迹,并要求学生阅读《苏东坡传》,后面基本不需要过多重复铺垫就能很快让学生进入课本。

学生对我们很多伟大的先贤陌生,但这种陌生不仅没有淡化他们了解先贤的意愿,反而让他们更具好奇心去了解他们的故事,倾听他们的心声,我们的课本是一扇窗户,让孩子们得窥门径,老师需要做的是将窗户变成“门”,帮助孩子们走出去。当孩子们了解了他们的故事,一个个先贤的名字不再是遥不可及的听写内容,而是鲜活的、熟悉的、让他们亲近孺慕的人,那么这些文言文就绝不是晦涩难懂的“火星文”了。

文言文是一个难点,每个语文老师都在摸索中前行。我真切地希望中国文化的瑰宝能代代传承,让我们在前辈的思想沃野中汲取营养,让华夏文明的巨树更枝繁叶茂!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对文字学融于高中文言文教学的思考
千古绝文,3000汉字无一重复!让孩子背熟,保管语文拿高分!
分享一位优秀语文老师教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方...
小升初小文言文
“只需要1张表!背会3年文言文考点!”30年老教师郑重承诺
语文老师整理:史上最全的文言文知识点,全部掌握最少能加20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