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李商隐抒写自己清高不容于世的诗,10个字写尽自己悲惨遭遇!

李商隐是唐代咏物诗的大家,他的作品大多托物言志,在仕途上他虽然曾两度进入秘书省,但最终未能得志,处境每况愈下。于是便写下了这首诗来表达他虽仕途不顺,却坚守清高之志的操守。

《蝉》

唐代:李商隐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

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诗的前半句闻蝉而兴,重在咏蝉,以“高难饱”为诗眼。蝉本性清高而餐风饮露,以至于难求一饱。不得温饱而作不平之鸣,亦不过徒劳费声响而已。实际上,蝉并非真的是因身在高处,不肯飞下来乞讨食物而吃不饱;它的鸣叫声中也不带任何恨意,只是因为诗人在其中寄寓了自己的身世之感,使得客观事物也染上了感情色彩-----李商隐不肯屈就,结果落得生活困顿。他也曾像当权者陈情,但最终还是无人赏识,这不正是“徒劳”吗?

“五更”一联刻画出蝉哀鸣声凄断的神韵,而无同情之人,高栖于树,而树油然自绿,毫无所感,毫无所动,显示出环境的极度冷漠。字字歌咏蝉,却字字是自况,表现出诗人因高洁而清贫的困境,以及哀苦无告的心情,内含着强烈深沉的悲愤之情。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这一联短短十个字,就写出了李商隐因官职低下而漂泊不定,就连家园中因长期没有人居住都已经长满了荒草,透露出诗人的悲惨遭遇!

最后一句是李商隐对蝉说的话,他感谢蝉对他的警示,并要求蝉继续对他作警醒,并指出全家的生活也和蝉一样清寒。至于李商隐从蝉的鸣叫中得到了什么启示呢?有人说他想及早回头回归故园,也有人认为他要像蝉一样保持高洁的操守。

全诗层层深入阐发主题,隐显分合,章法灵活多变,借蝉寓已清高而不见容于世道,从中也可以看出李商隐仕途不顺,一生很不得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古诗词日历 | 李商隐《蝉》
李商隐《蝉》第四句为什么被誉为神句?
10首题目只有一个字的唐诗,写满风花雪月,道尽世间沧桑
李商隐《蝉》阅读答案附翻译赏析
李商隐水平很高的五律,托物寓怀,体物入微,不愧为晚唐才子
诗歌鉴赏题3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