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读《宋史》:北宋文坛奇才苏轼

苏轼

苏轼是眉州眉山人。父亲苏洵、弟弟苏辙都是文学家,母亲也很有才学,苏轼从小就接受了父母良好的教育。成年后参加欧阳修主持的贡试,阅卷时看到《刑赏忠厚论》后拍案叫绝,欧阳修十分欣赏作者的才华,可欧阳修觉得这文章很像自已的门生曾巩写的,为了避嫌他只把这篇文章第二名。后来苏轼又在《春秋》考试中得第一名,中了进士。考试完毕后,苏轼拜访了欧阳修。欧阳修对梅尧臣说:“我要避开这个人,让他出人头地(这是出人头地一语的由来)!”当时很多人听了都不服气,但看到苏轼的文章后,被他的才气所吸引,不由得不服。

苏轼赏月

苏轼母亲去世后回家守孝,期满后,欧阳修认为苏轼人才难得,就推荐他去秘阁。在考试中,苏轼考《六论》。《六论》很难出好文章,但苏轼却写得非常好。考制策,苏轼也被列入了三等,这是最高等。整个北宋,制策只有两个人列为三等,苏轼就是其中之一。

苏轼不仅有文学天赋,政治才能也有目共睹。他在凤翔当官时,当地经常造受西夏的骚扰,百姓生活十分艰苦。他们运输木材,从渭水一直到黄河,途中要经过很多关口,被衙吏们敲诈勒索。苏轼了解这些后,重新制定了政策,让百姓自己选择水工,不用再受衙吏们的骚扰,很受百姓的拥戴。宋英宗很欣赏苏轼,想破格提拔他入翰林院。宰相韩琦认为苏轼的才能是大器之才,要让天下人对他心服口服之后再重用他,这样就不会有人反对。韩琦建议先面试,等到面试通过后再任用。苏轼知道这件事后说:“韩公是用德来爱护人才啊。”

配美图

筑建苏堤 王安石推行新法时,苏轼认为新法还有很多缺陷,上书表示反对。他在担任考官时,用独断专任的典故来出题。王安石知道之后很生气,认为是在讽刺自己。于是让人弹劾他,苏轼知道这样对自己不利,就请求外放,到杭州当了通判。杭州因为靠海,水质又咸又苦,唐朝白居易疏通西湖后,使湖水流入漕河,再从漕河把水引人农田,从此才发展了起来。后来由于年久失修,漕河和西湖水越来越少,只好取钱塘江的潮水。但潮水中淤泥很多,所以每三年就要挖一次水道,成为百姓的负担。苏轼带领当地人民开凿了两条河道以通漕运,又修建了很多水利工程,在西湖修筑了长达30里的堤岸。从此西湖的景色越来越美,当地百姓都把那堤岸称为苏堤。

美图欣赏

乌台诗案 元丰二年(1079年),43岁的苏轼被调为湖州知州。上任后,他即给神宗写了一封《湖州谢表》,这本是例行公事,但苏轼是诗人,笔端常带感情,即使官样文章,也忘不了加入个人色彩,说自己“愚不适时,难以追陪新进”,“老不生事或能牧养小民”。谁知这些话被新党利用,说他愚弄朝政,妄自尊大,包藏祸心。讽刺政府,莽撞无礼,对皇帝不忠,如此大罪可谓死有余辜。他们还从苏轼的大量诗作中挑出隐含讥讽之意的句子,一时间朝廷内一片倒苏之声。这样,上任才三个月的苏轼被御史台的吏卒逮捕,解往京师。这就是北宋著名的“乌台诗案”。乌台诗案这一巨大打击成为苏轼一生的转折点,新党们要置苏轼于死地,救援也在朝野同时展开。不但与苏轼政见相同的许多元老纷纷上书,连一些变法派的有识之士也劝谏神宗不要杀苏轼。王安石当时退休金陵,也上书说安有圣世而杀才士乎?在大家努力下,这场诗案就因王安石“一言而决”,苏轼得到从轻发落,贬为黄州(湖北黄冈)团练副使。苏轼下狱一百零三日,险遭杀身之祸。幸亏宋太祖赵匡胤时定下不杀士大夫的国策,他才算躲过一劫。苏轼在黄州成天游山玩水,还在东坡造所房子,自号“东坡居士”,所以后人称他苏东坡。

美图欣赏

苏轼的仕途是坎坷的,新旧党争期间,他又被贬到了惠州和琼州,都是穷山恶水之地,但他都能处之泰然,在那里著书为乐,怡然自得。苏轼66岁那年在常州去世,高宗时期被追赠为资政殿学士。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数千古风流人物,还看苏东坡!
为什么人人都爱苏东坡
苏轼贬官因祸得福:做诗超李白,书法无佛处称尊
没有如意的人生,只有看得开的生活
十大名菜:有故事的东坡肉
【一蓑烟雨任平生——苏轼人生地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